歷史上孫堅之妻孫權之母吳夫人是個怎樣的人?

一個人的歷史

吳夫人不是《三國演義》中的吳國太,他是孫堅的正妻,也是孫權的母親。在陳壽所著的《三國志》中,並沒有“吳國太”這號人物,但是對於孫堅之妻,孫權之母吳夫人確有記載。

慧眼識人,喜結連理

吳夫人是吳主孫權的母親,她本來是吳郡吳縣人,後來遷居到本郡錢塘,很早就失去了父母,與弟弟吳景居住在一起。孫堅聽說她有才有貌,想娶她做妻子。吳氏的親戚嫌孫堅出身卑微為人狡詐,打算拒絕他,孫堅為此感到非常羞愧和遺憾。


吳夫人對她的親屬說:“怎麼能因為愛惜我一個女子,而使家族招致禍患呢?如果我沒有遇到一個可以託付終身的人,那也是我的命該如此。”於是便答應了與孫堅結婚,並生下四男一女。

立業之功,國之棟樑

吳夫人的弟弟吳景經常跟隨孫堅四處征伐並立有戰功,被任為騎都尉。袁術上表朝廷任吳景兼任丹陽郡太守,討伐原丹陽郡太守周昕,於是佔領了丹陽郡。孫策與孫河、呂範一起前去依附於吳景,聚集人馬共同征討涇縣山區叛軍首領祖郎,祖郎兵敗逃走。這時因為劉繇軍的逼迫,吳景又北上依附袁術,袁術任吳景為督軍中郎將,與孫賁一起討伐駐紮在橫江的樊能等人,又進攻駐紮在秣陵的笮融、薛禮。


當時孫策在牛渚受傷,已經投降的敵軍又再度反叛,吳景率軍攻伐,把叛軍全部擒獲。吳景又跟隨孫策討伐劉繇,劉繇逃到豫章郡,孫策派吳景、孫賁到壽春向袁術報告戰績。這時袁術正在與劉備爭奪徐州,便任吳景為廣陵郡太守。

忠心不二,肱骨之臣

袁術後來非非分稱帝,孫策給袁術寫信勸他不要這樣做,袁術不聽,孫策便封鎖了長江沿岸的渡口,斷絕了與袁術的往來,並派人告訴吳景。


吳景立即離開廣陵回到江東,孫策又任吳景擔任丹陽郡太守,漢朝廷派遣議郎王浦帶著使命南下,王浦上表任吳景為揚武將軍,依舊兼任丹陽郡太守。

託付重任,定國安邦

後來年輕的孫權統管大業,吳夫人又幫助他治理軍國大事,對孫權的事業有極大的幫助。建安七年,吳夫人逝世,臨死前召見張昭等人,把身後的事情託付給他們。吳夫人死後與孫堅一起合葬在高陵。


建安八年,吳景死在任上,他的兒子吳奮被授予兵馬,擔任將領,封為新亭侯,後逝世。吳奮的兒子吳安繼承了他的爵位,後吳安因幫助魯王孫霸而犯罪被孫權處死。

吳奮的弟弟吳祺又繼承了爵位,被封為都亭侯,後來也死了。吳祺的兒子吳纂繼承爵位,吳纂的妻子就是滕胤的女兒,後來滕胤被殺,他們一起被處死。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歷史上真實的孫堅之妻、孫權之母吳夫人(後或追封武烈皇后)與《三國演義》裡相處甚遠,依據《三國志·吳夫人傳》及《三國志·孫堅傳》都記載:吳夫人嫁孫堅後生下孫策、孫權、孫 翊、孫匡這四個兒子,所生女兒歷史並未記載其姓名。孫堅還有另外一子孫朗(別名孫仁)乃其庶妻(姓名不詳)所生。

這個吳夫人才貌雙全,當年父母早亡,與弟弟吳景一起遷居浙江錢塘。孫堅聽其美名,前去求親。但是吳家認為孫堅是縣衙小吏出身,勇武任俠、狡詐而不夠莊重,拒絕了他,孫堅因此既羞愧又憤恨。吳夫人深明大義,覺得不能因自己一個女子而可能危及到整個吳家,因為畢竟孫堅是東漢末年亂世之中以軍功起來的“草頭王”,於是說服家人嫁給了孫堅。

真實的吳夫人壓根沒有妹妹,小說《三國演義》卻憑空給吳夫人(小說中稱“吳太夫人”)虛構了一個妹妹吳國太,吳國太被描述為孫堅的次妻,孫朗、孫仁(孫尚香)的母親。吳太夫人去世後,孫權遵母親遺命,奉養吳國太如同親生母親。


順便說一下,《三國演義》裡所謂“吳國太”的兒女親家“喬國老”(大喬小喬之父喬玄),依據《後漢書·橋玄傳》,橋玄字公祖,今河南省商丘市人,少年入仕,漢靈帝時數任三公之職,光和元年遷太尉,後以疾罷官,拜太中大夫,就醫里舍。七十五歲卒,時光和六年。 也就是早在劉備赴江東見孫權之時二十多年前,橋玄就死了。

可見“劉備招親”的兩個主要人物吳國太和喬國老都是虛構的。


歡迎交流、分享 敬請關注“山色歸讀”


山色歸讀

吳夫人少時嫁於孫堅為妻,生長子孫策,次子孫權,三子孫翊、幼子孫匡及一女兒。《三國志》中稱孫破虜吳夫人。能在三國志中有一席之地的婦人豈是等閒之輩。這位吳夫人可堪為孫吳政權的早期奠基人,為孫策、孫權的江東基業出力頗多。

孫策好殺人,平定吳郡、會稽郡後誅殺了很多當地的豪傑,吳夫人頭腦較為清醒,多次勸導孫策,不可妄殺人,利用自已的身份保護了一些江東士人。一次孫策的功曹魏騰違背了孫策的決策,策欲殺魏騰,下面的士人都很惶恐,想不出什麼好法子救魏騰;吳夫人知曉此事便喚孫策來見他,當時吳夫人靠於大井邊,說:你剛平定江東不久,人心尚未歸附,應對賢士以禮相待,不可以小過妄開殺戮之例,於公魏騰無過錯,如果殺了他,眾人都會背叛,他不忍看到孫策眾叛親離的慘況,現在就跳井自盡。孫策大驚,只好放過魏騰。

建安七年202年曹孟德破袁紹,兵威日隆,即寫信於孫權叫他把兒子送至許都做人質,以示臣服。孫權召集群臣商議對策,眾人莫衷一是,大都畏懼曹操勢大,孫權不想送子入質,便同周瑜一起拜見吳太夫人,以求定奪。周瑜反對送子入質,並陳於利害,操志在併吞江東,若送人質於許都則江東不保矣。吳太夫人認同周瑜之見,遂不入質於曹。周瑜與長子孫策同年,吳太夫人謂孫權將周瑜視為兄長,軍國大事多同瑜謀。

張昭、周瑜共挽危局的這個階斷,太妃吳夫人起了重要作用,他在籌思軍國大事時首先是以確保江東為慮的。~田餘慶。

建安十二年207年吳夫人過世,孫權稱帝后,追諡吳夫人為吳烈皇后,吳夫人實為三國時代頗有建樹的女傑。


賀灝

孫堅之妻是江東政權能夠平穩過渡的核心人物。

孫堅之妻吳氏,《三國志》稱之為“孫破虜吳夫人”。吳夫人從出嫁時起就表現出了一種卓越的政治眼光和為人處世能力。據《三國志》記載,孫堅聽說了吳夫人的才貌想娶回家,吳夫人的親戚都認為孫堅這個人太輕狡(輕佻狡詐),反對這門婚事。但吳夫人卻說“

何愛一女以取禍乎? 如有不遇, 命也”。

吳夫人深知孫堅好殺,因而採取了最為理智的選擇,犧牲自己婚姻保全宗族。孫堅死時37歲,沒有穩定的地盤,死後部曲全部歸了袁術,此時的孫策也只有17歲。所以,江東的真正開創者其實就是吳夫人所生的長子孫策。

但孫策有一個最大的缺點,遺傳了其父弒殺的性格特點,在創業過程中經常錯殺賢良,曹操的謀士郭嘉就曾說“

孫策所殺皆英豪雄傑”,這個時候起到關鍵作用的就是吳夫人。比如在殺魏騰這件事上,吳夫人以跳井自殺相威脅:“汝新造江南,其事未集,方當優賢禮士,舍過錄功。魏功曹在公盡規,汝今日殺之,則明日人皆叛汝,吾不忍見禍之及,當先投此井中耳。”正是在吳夫人的多次干預下,江東的人心才漸漸歸附孫氏。

但孫策最終還是因為弒殺結怨,26歲即死於刺客之手。接班的孫權只有19歲,這是東吳出現的第二次重大危機。史載,江東多地太守“

不肯事權,而多納其亡叛”,外有曹操的威脅,內有各地反叛,又是吳夫人站了出來,“策薨,權年少,初統事, 太妃憂之,引見張昭及襲等”,收攏人心,趁著曹操與袁紹大戰之際,平定了東吳內亂。

建安七年,袁紹病死,北方基本平定,曹操開始著手對付江東,下令孫權送質子,當時江東內部意見不一,張昭等江東士族皆認為曹操勢大,不願得罪曹操,唯獨周瑜提出反對意見,這個時候又是吳夫人站出來拍板決策,不送質子,保持獨立性,為後來的赤壁之戰三分天下打下了總基調。

《三國志》對於吳夫人在江東基業的奠定過程中給出了很高的評價:“及權少年統業, 夫人助治軍國, 甚其補益”。


秦皇漢武

吳夫人可以說是一個際遇悲慘的人,她幼年喪父,中年喪夫,晚年喪子。而且嫁給孫堅也是被孫堅強迫的。但是這種種的打擊卻沒有打垮她,反而成為了東吳過渡時期的重要人物。



幼年喪父;孫堅強娶;中年喪夫;晚年喪子

幼年喪父

《三國志》記載吳主權母也。本吳人,徙錢唐,早失父母,與弟景居。

這裡說明了孫權的母親幼年的時候便父母雙亡,和弟弟在一起居住。

孫堅強娶

孫堅聞其才貌,欲娶之。吳氏親戚嫌堅輕狡,將拒焉,堅甚以慚恨。夫人謂親戚曰:「何愛一女以取禍乎?如有不遇,命也。」於是遂許為婚。

長大之後,孫堅聽說吳夫人生的貌美,想要娶了她。但是親戚們勸說吳夫人;孫堅這個人奸詐狡猾,不能嫁給他。可是吳夫人卻因為孫堅勢力強大,怕召開禍患。於是不情願的嫁給了孫堅。



中年喪夫

公元191年四月,袁術派孫堅征討荊州,攻打劉表。在和劉表交戰的過程中,被黃祖暗箭射殺。此時的孫堅才36歲。幼子孫匡才出生不久。

晚年喪子

孫堅死後,吳夫人顛沛流離。終於在孫策攻破劉繇後,吳夫人回到了曲阿的老家,但是好景不長。公元200年,孫策卻為刺客所殺。



助治軍國

《三國志》記載;權少年統業,夫人助治軍國,甚有補益。

孫策去世時,孫權尚且年幼,吳夫人成為了東吳實際的指揮者,每當遇到大事的時候,實際是命令都是吳夫人決策,由張紘和張昭負責草創撰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