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鐘搞定厭學的初一女孩!怎麼做到的?

十分鐘搞定厭學的初一女孩!怎麼做到的?十分鐘就能夠搞定一個讓媽媽頭痛不已、厭學的初一女孩嗎?而且是電話通過,是的,能。對於能夠幫助到那麼多家長和孩子,我感覺還是很幸福的。

女孩的媽媽是我們品格教育學員,在群裡不經常發言,總是潛水。去年報了我們品格教育夏令營,希望孩子在營中能夠得到我的幫助。因為孩子自從上初中後,就開始厭學、貪玩,成績每況愈下,媽媽用了很多方法都不管用,非常焦慮。在訓練營開營前,媽媽希望我能夠跟孩子通一次電話。

下午兩點鐘,我的手機響起了,這是我和孩子媽媽約定好的時間。打電話過來的是孩子,讓我感到很驚訝。一般情況下,都是父母先打電話,我們聊兩句,他們再把電話戰戰兢兢的給孩子,沒想到這次是孩子直接給我打電話。我心裡暗自高興,可能孩子有願望,希望和我溝通,得到幫助。

教育成功的前提是孩子有成長和改進的願望。

“陸老師您好,我是小琪(化名)。媽媽說讓我給您打電話。”女孩的聲音很很美,也有些緊張。

“小琪你好,我是陸老師,很高興與你溝通交流。老師冒昧的問一下,你今天給老師打電話是你自願的還是媽媽逼你的?”每次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諮詢,我都會問這個問題,瞭解孩子是被迫的還是主動的。這關係到的溝通時孩子對我採取的是防禦還是配合的心態,也關係到我是否可以快速進入主題,還是先傾聽和感受孩子,獲得孩子的喜歡和信任。

“我媽媽想讓我給您打電話,我也願意。”小琪說。

“看來你對老師有一些瞭解是嗎?”如果孩子對我不瞭解,事先沒有做功課,孩子對成人尤其是媽媽找的教育專家是很戒備的,孩子們往往以為父母雙打不夠還找個外掛和幫兇,總之是對付她的。

“是。看了您的書,也聽了您的講座,覺得您很懂我們。”小琪真誠的說。

“謝謝。那我們就長話短說直接進入話題可以嗎?”發自內心的尊重孩子是教育者必備的素養。

然後孩子告訴我,上初中後,她突然發現自己在學習上有些吃力,不像小學那樣輕鬆,感到很累,很煩。我能夠體會孩子的感受,我帶過的學生無數,知道孩子們在學習上的壓力、痛苦和煩惱。然後,我讓她形象地說說那種感覺像什麼,她說像在黑暗的夜裡爬上,看不到路,腳下磕磕絆絆,又很累。現在我瞭解到孩子厭學是沒有心理準備,對學習上的困難感到恐懼。

“實際上是學習太累,讓你感到恐懼是嗎?”我問。

“是的,很恐懼。”小琪回答說。

“如果這種恐懼消失了你是不是就不會那麼厭學了?”我問。

“應該是的”小琪在我的引導下確定的回答。

接下來,我對她進行了一個意向訓練的指導,我讓她閉上眼睛,想象自己是在一個類似於萬聖節的化妝舞會上,對面出現一個個面目猙獰的魔鬼面具。我指導她想象的越真實越好,最好每個細節都很清晰。她說好的,她在配合,並且每個面具都很清晰。然後我問她,你看到這些面具內心恐懼嗎?她說不恐懼。我問她為什麼不恐懼,她說她知道面具後面都是活生生的人。

這是一個比較智慧和藝術的鋪墊,接下來才是最重要的。接下來我問她:“你的學習基礎和能力怎樣?”

小琪說:“我的學習基礎和能力都不錯,如果狀態好學習沒有問題。”

我趁熱打鐵:“通過上面的對話,你覺得狀態不好的原因是什麼?”

“是恐懼。”我彷彿能夠聽到孩子的振奮和欣喜。

“你放大了困難,你把困難想象成了魔鬼。知道如何解決這個心理陷阱嗎?”我希望孩子自己找到答案。

“您是說我不要把困難看成魔鬼,不要嚇自己。是嗎,老師?”小琪領悟到了。

“是的,而且要把魔鬼面具後面的面孔想象成天使。困難表面看上去和魔鬼一樣可怕,實際上所有的困難都是天使化妝成魔鬼,考驗我們的。”我深度引導。

“我明白了,如果我把每一個困難都想象成天使在考驗我,我就不會在感到那麼累、那麼恐懼了。我知道了,我現在都覺得渾身充滿了力量。”

“你願意現在就放下手機去讀書或者寫作業,去戰勝恐懼,看到天使美麗的面具嗎?”孩子必須立即行動,在行動中有美好感受,才能夠真正獲益。

“我願意。”小琪回答得非常乾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