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鳄搏斗的传奇勇士——记药明康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革博

国际大鳄搏斗的传奇勇士——记药明康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革博

李革博士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93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曾作为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组合化学公司Pharmacopeia Inc.的创始人之一,在Pharmacopeia担任各类科研及管理职位。2000年,李革博士回到上海创立了药明康德,担任首席执行官至今,将药明康德从一家初创公司发展成为纽交所上市的全球知名企业。

李革博士所取得的成就为他赢得了诸多荣誉及奖励。2005年成为《Red Herring》杂志的八月刊封面人物,同年荣获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颁发的“华侨华人杰出创业奖”;“2006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英才”;“安永企业家奖中国2007”;2008年与药明康德公司分别荣列“中国企业最具创新力十大领军人物”及“中国创新型企业20强”,并荣获“影响中国的十大企业家”称号;荣膺2010圣地亚哥生物-制药成就奖,“中国医药60年·60人”称号;2011年荣获百华协会终身成就奖;2012年荣获波士顿生物科技CEO大会终身成就奖。2010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李革是一个传奇的缔造者。他缔造的是一个在中国成就崛起,在西方大获认同的传奇。药明康德体现的是海归企业在与国际大鳄的同台竞技中,凭借技术、服务和对市场的精准定位获取自身发展与成功的精神。同时,这也正是药明康德的创始人——李革的精神!

“如果你能在纽约生活,

那么你便能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生存。”

翻开李革的简历,8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对许多人来说,李革已经有了一个足够漂亮的人生起点,但是李革不满足于这样的学历,他要继续深造!

当时,美国有不少的学校都给出了录取通知书,其中不乏知名学府。可是,究竟选择哪一所学校让他犯了难,就在他拿不准主意时,一部当年热播的美国电视连续剧替李革下了决心。

如今40岁朝上的人对电视连续剧《神探享特》一定不会陌生,享特和麦考尔这对黄金搭档,在这部警匪片里为我们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不过,大多数人看的是剧情,而李革却被电视剧里的一句精典台词深深吸引——“如果你能在纽约生活,那么你便能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生存……”就是这样一句话,使得原本不太愿意去纽约就读的李革不再在意当地的治安环境,毅然踏上了前往哥伦比亚大学的路途!

在美国的3年学习时间,李革是勤奋的,他在3年里发表了6篇有质量的论文,而且,他的博士毕业论文也要比别人提早完成。于是,导师建议他利用这自己赚来的半年时间去积累经验,并将李革推荐到了波士顿的生化研究公司做研究工作。1993年,李革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在读博士期间,李革与导师ClarkStill教授共同发明了“标记的组合化学技术”,通过这项技术发现了多种药物前体化合物,并顺利地获得了风险投资。由此,他与导师和其他3位博士后一起创办了一家生物医药公司Pharmacopeia,并于1995年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这段经历也奠定了李革从此在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为以后李革的辉煌拉开了序幕……

中国医药研发外包产业第一人

1999年,李革博士回国的一次考察让他萌生了回国创业的念头。李革发现,当时国内的医药研发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具有医药研发技术背景和商业运作经验的李革敏锐地感觉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会逐步将新药研发提上日程。在中国开展医药研发业务,具有人力资源、技术上和成本上的先天优势。李革说:“我们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利用自己对美国市场需求的了解和积累的经验来研发化学新药。”有了想法之后的李革,下一步就是执行!李革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从原始想法到执行的全部过程。2000年底,他放弃了在美国已经取得的卓越成绩,和刘晓钟、林涛、张朝晖三位伙伴一起建立了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并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建立了第一家研发实验室。“药明康德”这家此后在业内不断创写佳话的公司就此从外高桥起步。

“刚起步时困难很多,比如化学实验室需要专业通风橱,但国内却找不到生产厂家。于是,我们只好找到卖橱柜和抽油烟机的生产厂商,按照我们画的图纸,制作通风橱。我们的窗是用防弹玻璃做的,很重。晓钟是在北大学物理的,就设计了一个滑轮,平衡力量。药明康德就是在这样最原始、最简陋的条件下一步步开始的。有意思的题外话是,当初帮我们制作通风橱的那家企业,现今俨然已是国内生产通风橱的最大企业。”李革并不是个喜欢回忆的人,讲起创业之初的种种艰难,他的语气显得云淡风轻。只是真正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才了解这轻描淡写背后需要的勇气和毅力,才明白这个中的酸苦辣。

回国创业的伊始,李革的想法是做新药研发,然后在实践过程中,李革逐步意识到国内的新药研发条件和环境都还未成熟。2000年底,李革在从北京飞往上海的飞机上,顺手画了20个化学药物模板分子请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试着合成。几个月后,当李革带着实验室开发出的2个化学药物模板来到美国一家制药企业时,这家企业的研发负责人非常吃惊:因为这个产品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研发速度并降低研发成本。这家企业很快就与药明康德建立了合作关系。这次成功让李革看到了实验室发展的新路径——变独立开发新药为承接国际制药巨头新药研发业务,也就是做新药研发服务。

李革积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疑帮助他在正确的时点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于是,在李革的坚定果断的执行下,药明康德在短短几年就有了飞速的发展:

2003年,药明康德仅仅用了11个月,就在上海金山区建立了工艺研发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始为客户提供工艺研发和规模生产的服务。

2004年,公司开始提供GMP质量的药品中间体和原料药的生产服务;

2005年,生物分析部门建立;这一年,药明康德化学服务规模达到全球第一,并逐步向药物分子设计、生物分析服务、处方研究和制剂服务等上下游业务拓展;

2006年,生物服务部门建立,分别成立了天津药明康德和苏州药明康德,两家分公司作为总公司的北方研究基地以及公司的药物安全评价中心。

李革将成功经验和所有的成就归结于在中国及美国积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出类拔萃之辈》是他推崇的一本书。“成功需要比别人更早一步积累起‘1万小时专业经验’”,李革强调:“微软的比尔盖茨是这样,苹果的乔布斯也是这样,我自己在创业路上初获成功,其实也是得益于上个世纪在美国学习和工作时的专业积累。”

建一体化新药研发服务技术平台

尽管CRO的概念渐渐为国内接受,但仍然有不少人对这种模式提出疑问,认为其“技术含量低”,并指出CRO的最终目标应该是推动自主创新。曾经在美国和中国有过两次创业经历的李革却不这么想,回国创办药明康德,就是看中了这一商业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他始终坚定:只有存在药明康德这样的公司,才能把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和高质量的服务联系在一起;制药行业只谈低成本,不谈高质量是毫无意义的。

2007年,李革用漂亮的成绩单赢得了世界的关注,也印证了CRO模式在中国的成功。2007年8月,药明康德在美国纽约交易所首发上市,以每股14美元的价格出售接近1320万份的美国存托凭证,上市筹资约1.846亿美元,这是对药明康德影响深远的一个里程碑,被誉为“华尔街首次为中国的头脑买单。”在拓宽疆土的道路上,李革继续着他的大刀阔斧。2008年1月,在完成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后的半年内,药明康德又在新药研发一体化的道路上踏出了重要的一步,完成了对美国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服务供应商AppTec公司的收购。AppTec总部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是生物制剂与医疗器械领域的一站式服务供应商,收购AppTec为药明康德提供了一个基于美国的高度细分、多元化的生物制剂和医疗器械产品服务平台。合并后,两家公司的业务范围和专业技术形成互补,从而使药明康德将服务链延伸至医疗器械领域的增值服务。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中国企业的“全球收购型”国际化,已经从制造企业,发展到了研发企业。李革笑言自己是个“厚脸皮”的人,在作出自己认为正确的决定后,不会介意他人的评判。对李革及药明康德董事会而言,并购对药明康德发展的战略意义,远胜于坊间讨论的具体美金数额。2008年11月,药明康德苏州安全测评中心落成。至此,药明康德已拥有从化学实验、工艺流程设计、产品生产到毒性毒理测试的新药研发流程所有服务项目,并成为横跨中美两国的全球化研发企业。2008年,全球生物医药研发巨头科文斯与药明康德进行了接触,双方甚至就在中国组建各占50%股权的合资公司、以提供世界级的前临床合同研究服务达成了谅解备忘录。但终因双方理念的差异,而未能达成最终合作。科文斯提出“在中国服务中国”,而药明康德坚持”在中国服务世界”,理念的根本差异,让李革果断做出了决定,停止与科文斯的谈判。这一举动,用圣经的话说,是“信与不信,不可同负一轭”;用中国古语做解释,就是李革相信的“道不同,不相为谋”。民族气节,不容商榷。

从最开始的创业,到此次并购,无疑都围绕着同一个基点——建立一体化新药研发服务平台。与其将李革简单定位为成功的企业家,不如说他更是怀揣着科学家理想的企业家。在外界纷纷争论到底是做老板还是职业经理人的时候,李革更愿意强调他研发一体化的愿景:“首先,药明康德是一家两岸九地、纽交所上市的国际化公司,不能就给它打上个中国印;另外民族情结需要讲,但是讲的基础是你的能力。我们的企业需要的是做强,只有强大了,民族情结才有意义。”“新药研发无国界。早一天让新药进入市场,其社会价值远远超越商业利润”。

目前,药明康德在中美两国已拥有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内约为100,000平方米的总部和研发中心;位于上海金山区56,000平方米的工艺研发和CGMP生产基地;位于天津24,000平方米主要提供药物研发化学服务的研发中心;及占地30,000平方米的苏州毒理中心;15,000平米的无锡生物工艺及生产服务基地;位于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的7,600平方米的研发和生产中心;位于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4,700平方米的测试中心;位于宾夕法尼亚州费城7,000平方米的研发、测试和生产中心;以及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市的世界领先的抗体及诊断试剂开发、生产和销售中心。

在不断的拓展药明康德的版图的同时,李革不断的广纳贤才,大量引进国内外专业人才。在药明康德任职的许多中高级管理人员均出自世界一流大学,例如哈佛、耶鲁等,有着平均15年的在国际一流制药、生物技术和医疗器械公司任职的经验。短短的12年的时间,药明康德的人才规模也从原来的仅仅四个人迅速拓展成现有的7000多人,不得不让人惊叹李革的速度及魄力。

李革的事业伙伴及团队中,有当年在北大时的老师、有从客户转变成药明康德管理科研及管理人员的专业人才,有相知三十余年的儿时伙伴……你可以用广纳贤才的胸怀、超凡的人格或性格魅力对此作出解释,但李革本人可能更愿意相信这样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来自于他所致力于打造的“一体化服务”平台。

而在从西方引进大量高级人才的同时,李革也不忘记挖掘本地人才并予以培养。药明康德独特而全面的培训机制使其赢得了“药明康德大学”的赞誉,也是公认的行业“黄埔军校”。“药明康德不在乎你毕业于哪个学校,在乎的是你在药明康德继续学习的能力。”这是李革一直在强调的。而“学习、学习、再学习”正是李革在药明康德所提倡的企业精神之一。

李革在如何让人才获得归属感上也颇下功夫。药明康德成立了文化建设委员会、跨文化交流组织,定期举办欧美文化讲座,印度文化讲座等,每周五为员工开生日聚会。李革更是百忙中抽空和员工“闲聊”,“与李革聊天”这一药明康德的特色栏目让已经被传奇化了的李革和基层员工有了最直接的交流。

“We Are Family”,“诚实敬业、共苦共享”一直是药明康德奉行的座右铭,在此基础上,李革又提出了“Have Passion, Have Fun, Have a Career in WuXi”的员工主张,翻译成中文就是“爱业、乐业、敬业”,通过卓越的激励机制、强大的领导力和企业文化以及完善的职业发展与成长,让员工了解公司能给员工提供的价值。

在李革的提议下,药明康德在北大化学系设立了一百万元的“奖教金”,用于奖励化学学院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学者;“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奖”每年拿出一百万元,激励在化学、生命科学、医学、药学及相关科技领域作出贡献的在校或在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这也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由企业在生命化学领域设立的研究奖项,对于推动国内相关领域的科研创新和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李革的带领下,药明康德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初创公司迅速成长为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享誉全球的世界级研发服务企业;由只能承接临床前研发的一小部分,到能够向全球制药、生物技术以及医疗器械公司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实验室研发、研究生产、生物制剂测试及生产服务。药明康德,作为优秀海归企业成功发展的缩影,已经在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梦想家李革,也必将继续带领他的团队和药明康德,在未来中国和世界的舞台上,书写出新的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