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潞城(趙永興)

發表于山西作家文苑

印象潞城(趙永興)

如果不是這次潞城和祁縣文聯進行文化交流,對潞城的印象只能永遠保存在自己的腦海之中。潞城,算不上特別熟悉的城市,僅僅就是工作的需要停留過幾次,但潞城厚重的人文歷史文化依然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久久沒有忘卻,也無法忘卻。

自己過去是個貨車司機,有一段時間往潞城晉水集團送鐵粉,回來在華潤水泥廠捎礦渣,就這樣和潞城這塊陌生的土地結緣了。潞城能引起我的好奇心應該歸功於這個“潞”字兒,大概和“潞”字兒沾邊的地名和詞兒,好像也只有在潞城周邊比較多見,象潞安集團、潞寶集團、潞安府、潞綢、潞鹽、潞酒等等,其他地方和這個潞有關聯的地名不多見。看見這個潞字兒的時候,浮現在眼前的就是《隋唐演義》中叱詫風雲,曾經馬踏黃河兩岸、鞭打山東六府的十三太保之一的秦瓊秦叔寶,當年在潞州被困當鐧賣馬,與潞州二賢莊豪傑單雄忠、單雄信兄弟義結金蘭的傳說故事。於是,我對潞城頓時多了一份敬仰之情,看來潞城是不僅僅是個經濟比較發達的縣級市,還是個有文化底蘊,有故事的地方。

濁漳河把她蘊集了千年的鐘靈毓秀和文運才思無私地賜予了身邊這一方水土。嘩嘩的流水啊!倒映著兩岸的青山,肥沃了兩岸的土地,滋養一方百姓。流走了時光,沉澱下了厚重的人文歷史和美麗的傳說。那些沉澱在濁漳河畔的厚重的人文故事就像一卷塵封了許久的畫卷,猶如被拋入河中的一粒小石子擊起的水花泛起的暈圈,一層層,一頁頁,徐徐打開……

厚重人文

印象潞城(趙永興)

微子鎮是一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千年古鎮,殷商時代是微子國都,距今已有3200多年的歷史。《論語》微子篇雲: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微子、箕子、比干皆為殷商賢相,被孔子譽為“三仁”,他們忠心報國,憂國憂民,勵精圖治的傳說故事,至今在民間廣為流傳。

天下潞商

印象潞城(趙永興)

受各種文化傳媒的影響,許多人認識上存在一個誤區,認為聞名海內的晉商,就是山西晉中祁縣、平遙、太谷一帶的茶商和票號商人。實際上晉商應該是山西商人的統稱,晉商最早崛起於明朝中葉的晉東南潞州澤州一帶,到清末,晉中商幫把晉商的輝煌發揮到了極致,開拓了一條足以和絲綢之路相媲美的“茶葉之路”,創造了現代銀行的雛形一一票號!晉東南的潞商起步是最早的,曾經創造的商業奇蹟不亞於晉中商人。

小說《金瓶梅》中沒曾經多次提到潞綢。說明在作者時候的明朝萬曆年間甚至更早,潞綢已經就和蘇綢杭綢一起成為當時的知名品牌。你可以想象當時潞城絲綢業的發達,大約就和現在的中國小商品之都浙江義烏一樣,家家織綢。事實上也是這樣的,據順治《潞安府志》載:“洪武初年,潞州六縣有桑樹8萬餘株,織機9000餘張,可謂是“登機鳴抒者,奚啻數千家。”足見潞州絲綢業的發達。

汾潞之火酒盛行於世。 ——《山西通志》

上黨潞酒,天下少有。一一民諺

一壺潞酒十里香,入口綿綿永難忘。

在三晉當地,潞酒在歷來與汾酒齊名。

愛妃欣醉潞瓊液,嬌姿雲舞唐宮悅。

——李隆基

當年,唐明皇李隆基和楊貴妃,三次來潞州。當地政府大擺宴席,用潞酒招待唐玄宗與楊貴妃,唐明皇樂此不疲,用飲酒體現與民同樂。據記載,當時城裡出現縱酒風氣,喝得是“陌路相逢醉人多”。從此,潞酒走出上黨,走出太行山,成為華夏名酒中一支璀璨的奇葩!

絲綢業、酒業、鹽、鐵的高度發達帶動促進了商業的快速膨脹擴展。潞商憑藉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向東跨越太行山,

向南渡過黃河,走向全國。到了明代中葉,潞商已經成為資本最為雄厚的一個區域性商業集團,成為國內舉足輕重的商幫。明代沈思孝說:“潞澤豪商大賈甲天下,非數十萬不稱富。”從長治“申家大院”的宏大規模與豪華,可以遙想當年潞商牛氣沖天的商業盛況!據導遊講,申家是從潞城遷過去的,這個我沒有考證過。而此時,晉中商業尚處於一種萌芽狀態起步階段,基本上還沒有什麼大的作為,更沒有現在聲名顯赫的喬家大院。清代以後,晉中商人以經營茶葉、票號後發制人,逐漸成為晉商勁旅,曾經在潞商頭上閃爍了許久光芒的桂冠才被晉中商人所取代。

紅色土地

印象潞城(趙永興)

潞城,這塊土地下面不但蘊藏的厚重的歷史文化,更潛藏著的紅色文化,我對潞城刮目相看甚至非常向往了。

前一段時間,我在關注國軍在晉東南抗日的時候,潞城兩個地方再次吸引了我的目光,那就是北村和神頭嶺。

抗日戰爭初期的1938年10月25日,朱德、彭德懷率領的一二九師八路軍總部駐紮在潞城北村,深入太行山,開闢華北抗日根據地,領導和指揮了華北抗日根據地的游擊戰爭和“反圍剿”、“反磨擦”鬥爭,為抗日戰爭的徹底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抗戰史上書寫了輝煌的一頁。直到次年的7月8日,根據抗日形勢的需要,八路軍總部才離開了生活和戰鬥了256天的潞城北村,轉移到武鄉縣磚壁村。

北村舊址現保存6個院落,分別是總部、北方局、繕食科和警衛連、總部軍法處、魯藝駐地,佔地面積約4800平方米。2006年,八路軍總部北村舊址被國務院確立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村人民為繼承和發揚了八路軍的光榮傳統,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積極打造紅色文化旅遊產業,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讓紅色文化與精神深深紮根在濁漳河兩岸。

神頭嶺,成了日軍的“傷心嶺”。

如今,神頭村已成為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了紀念神頭嶺之戰,緬懷革命先烈的宏功偉績。1988年,潞城市人民政府在當年伏擊戰的地方,建造了高約15米的紀念碑和烈士亭。紀念碑上鐫刻著徐向前元帥親筆題寫的“神頭之戰紀念碑”七個大字。後面的六角碑亭上鐫刻著薄一波、陳錫聯等人的題詞,碑亭周圍松柏環繞,莊嚴肅穆。

印象潞城(趙永興)

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有一個疑問始終縈繞在我的心頭,潞城是得名於古代的“潞子國”還是那條稱著為“潞水”的濁漳河?我希望自己能再一次走近潞城,踏上那片人文歷史濃郁厚重的一方水土,去探尋心中的未解之謎,去挖掘潛藏在山山水水之中的被人遺忘的往事與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