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369年分裂的魏晉南北朝,究竟是怎樣的一段歷史呢?

LOK~㊣

魏晉南北朝是中華文明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這是民族大融合的一段歷史,是大分裂大割據的一段歷史,是中華文明涅槃重生的一段歷史、影響至今的一段歷史。



這三百多年的歷史可以這麼概括:統一的帝國一分為三,分裂開始。短暫的統一後,帝國再度分裂,最後分為了南北對峙。最終,北方戰勝了南方,帝國再度統一。

大分裂大割據的歷史、民族融合的歷史,這兩個結論不必多說,想必大家都是認可的。本文主要講後兩個結論。

其實漢文明在東漢末年已經出現了極大的危機,那就是士族的壟斷。漢朝實行察舉制,察舉制的缺點導致了世代為官壟斷仕途的士族地主階級出現。壟斷了仕途的士族毫無生機,腐朽至極。畢竟,他們從出生起就有了做官的資格,那又有什麼奮鬥的必要呢?至於國家興亡,那更不是他們關注的對象。既然我的地位是家族給的而不是皇上賜予的,那我又為什麼要保家衛國呢?


有趣的是,雖然士族是統治階級,但他們卻往往不需要做什麼。事務部門全都讓庶族寒門去幹,士族子弟往往只需要擔任一些地位高待遇好的閒職。

於是,統治集團便充斥著越來越多的寄生蟲,他們無所事事、心靈空虛,於是便寄託於清談玄學。儒學作為崇尚實踐的學問,卻被扭曲為空虛玄妙的玄學,大概也只有士族才會做出這種事了吧。

士族的腐朽,導致了社會的更加腐朽。人們經常會驚訝於西晉初年皇帝帶頭的腐敗鬥富,但如果意識到這是個士族建立的國家的話,就不足為奇了。統治集團腐朽如此,毫無生機,民族豈有未來可言?

就在這時候,五胡來了。在文化上處於劣勢的胡人要想統治這片土地,就必須將自己融入其中,這就是民族融合的開始。我們瞭解五胡亂華這段歷史的時候,往往會發現非常矛盾的一點。一方面是少數民族對漢人大肆屠戮以致民族矛盾嚴重激化,另一方面則是十六國的統治者往往都優待知識分子、對漢文化極度崇拜。其實這並不矛盾,前者代表的是尚未漢化仍然野蠻的胡人,而後者則表明了胡人對於開化的渴望。

這就是胡人與士族的不同了,前者雖然野蠻落後但卻充滿勃勃生機,他們積極學習不斷漢化,希望能在紛亂的十六國中脫穎而出生存下來,生存成為了最有立的動力,一如春秋戰國時為了生存變法圖強的列國。而後者則是毫無生機、死氣沉沉,優越的地位完全抹去了他們奮鬥的精神,後來的偏安也未能使他們振作。

這裡我們又看到了辯證法的閃光,強弱總是相對的。當年是國力最弱小、文化最落後的秦國最進取,最終統一六國。後來五胡當中,又是最落後的鮮卑族裡最落後的拓跋部落最終統一了北方,在十六國裡脫穎而出。他們最落後,但是也最善於學習進取。從最初效仿漢武帝的立子殺母,到後來的馮太后改革、孝文帝漢化,鮮卑人以可怕的學習精神進行著改革,打破了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放棄了無謂的民族主義,將一切落後的全部拋棄,漢人所有優秀的東西全部拿過來,甚至與漢族大家進行通婚,

最終,鮮卑人抹去了自己身上所有的鮮卑印跡,成為了漢人的一部分。而漢文明,也終於涅槃重生。新生的隋唐帝國統治者,身上都流著鮮卑人的血。他們既有著漢人祖先的文明智慧,又有著鮮卑祖先的勃勃生機。於是他們大破大立,推出科舉制、重排姓氏榜,他們以絕對的自信把腐朽的士族踩在腳下,從此士族的時代被終結,庶族地主階級的時代到來了。

當然了,雖然文明的主旋律在北朝,但南朝同樣也在進行著改革。雖然南朝還是士族的天下,但宋齊梁陳四代的開國君主卻都是庶族奪權。畢竟,士族實在是太腐朽了。之後就是士族與庶族的矛盾激化,無休無止的陰謀與暗殺,綱常倫理喪失殆盡,最終只有乖乖被大隋統一的份。

重生的漢族與以前的漢族有了很大的不同,跪坐的習俗變為了坐椅子、上衣下裳也變為了穿褲子。如果你先去看《漢武大帝》,再看《貞觀之治》,就會看到,經過了魏晉南北朝之後,胡琴胡服比比皆是,長安的街市上也有了更多的胡人商販。貴族的府中也多了西域歌姬的歌聲與舞姿。

最重要的是,胡漢概念模糊了,中國與四夷的概念也模糊了。取而代之的是,南方與北方的概念。經過了幾百年的分裂後,南方第一次與北方如此涇渭分明,此後,關於南北差異的種種說法就層出不窮,直到今天。

生活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人民很悲慘,但是魏晉南北朝卻是中華文明不可缺少的一段偉大歷史。

本文所用地圖來自史圖館。


攸揚拾羽

魏晉南北朝的歷史很亂很黃很暴力。這種動輒提問“怎樣的一段歷史”著實不好回答,咱們就吧其中一些比較出名的事情,按照時間順序稍微捋一下

1、魏晉

從曹丕開始,開啟了篡位之風,皇權再也不像從前那樣具有權威性,更何況曹丕時期根據陳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保障了世家大族的利益。

司馬炎篡魏

經歷了司馬懿、司馬昭兩代人努力到了司馬炎時期,終於在266年逼迫魏帝禪讓,建立晉,是為晉武帝。而魏帝曹奐轉封為陳留王。

司馬炎前期,一度勵精圖治,經濟社會出現較大的發展,這段時期稱為“太康之治”,但是在滅吳統一全國後,司馬炎的努力方向轉為享樂。

《晉書·后妃傳》稱:司馬炎

"多內寵,平吳後,復納吳王孫皓宮人數千,自此掖庭殆將萬人,而並寵者甚眾,帝莫知所適,常乘羊車,恣其所之,至使宴寢。"

司馬炎建立晉朝之後大封宗室同事罷州郡兵,導致後來八王之亂以及五胡亂華時,朝廷失去鎮壓的力量。

八王之亂

司馬衷是個低能,但是立長不立幼的傳統,司馬衷理應被立為太子;在加上司馬衷母族、妻族的幫助以及楊皇后的支持,司馬炎還是沒有廢掉司馬衷,還有一說是司馬炎是看中了孫子司馬遹,想來個過渡。

但是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是個頗有權力慾望的女人。晉武帝死後先是楊俊亂政,然後在賈南風的挑動下西晉開啟了八王之亂。

1.291年賈南風與楚王司馬瑋聯合除掉楊俊,然後讓汝南王司馬亮與衛瓘掌權,司馬瑋掌管進軍。

2.賈南風矯詔密令司馬瑋除掉汝南王司馬亮與衛瓘,又以朝廷名義指責司馬瑋叛亂,處死司馬瑋。

3.趙王司馬倫聯合齊王司馬冏起兵殺死賈南風,趙王司馬倫控制朝政,篡位自立。

4.因為司馬倫篡位,齊王司馬冏聯合成都王司馬穎與河間王司馬顒舉兵討伐司馬倫,迎惠帝復辟,司馬冏輔政。

5.河間王司馬顒以司馬冏亂政起兵討伐,洛陽城中的長沙王司馬乂也舉兵入宮殺齊王司馬冏,政權落入司馬乂

6.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合兵討長沙王司馬乂。久戰不勝,洛陽城裡的東海王司馬越與部分禁軍合謀,擒長沙王司馬乂,將其交給河間王司馬顒的部將張方,被張方燒死。成都王司馬穎入洛陽為丞相。

7.司馬穎遙控朝政,東海王司馬攜帶晉惠帝,起兵討伐司馬穎與司馬顒。大敗逃跑。司馬騰與王浚起兵反抗司馬顒,司馬越也從封國起兵,最終打敗司馬顒。

司馬穎在逃跑回封國途中被抓住殺掉,司馬顒被司馬越用計騙入京城途中被掐死。八王之亂結束

五胡十六國

八王之亂的過程中,匈奴、鮮卑等實力也擴張,八王利用這些人的力量進行征戰。當八王之亂結束之後,胡人力量已經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

匈奴貴族劉淵以復漢為名,即漢王位,改元元熙,定國號為漢。劉淵病死之後,劉聰篡位,並於311年破洛陽,316年破長安,滅亡西晉

此後中原地區則先後有匈奴、鮮卑、羯、氐、羌建立前趙、後趙、前燕、後燕、前秦、後秦以及漢人建立的前涼等二十多個國家。

劉淵趁西晉內亂建立漢;石勒趁漢趙內亂建立後趙,繼承者石虎淫亂殘暴,死後被養孫冉閔奪權,大殺羯胡;慕容鮮卑趁後趙內亂之際,建立前燕率兵南下滅冉魏,佔據關東,而氐人苻健佔據關中建立前秦。

前秦傳至苻堅,重用漢人王猛改革,前秦國力增強,而前燕因為內亂逼慕容垂投奔前秦,苻堅於370年滅前燕,之後相繼滅代國、前涼等統一北方。

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前,氐人建立的前秦暫時將北方統一,苻堅志得意滿攻打東晉想要統一全國,結果淝水之戰,前秦被謝玄領導的北府軍大敗,留下兩個成語“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淝水之戰後,北方再度陷入群雄混戰局面,慕容垂在河北建立後燕;慕容泓與慕容衝於關中建國西燕;羌人姚萇建立後秦;鮮卑將乞伏國仁自立建國西秦;仇池氐楊定復國建立後仇池,呂光佔據涼州建國後涼,386年拓跋珪復國代國,同年改國號為魏,北朝歷史開始。

三年內,北方八國並立,關隴地區有前秦、後秦、西秦、後涼、後仇池,關東地區則有後燕、西燕及北魏,維持了九年。

東晉

西晉滅亡周,琅琊王司馬睿準備率兵勤王,但是在一些世家大族的勸說之下南下吳地,建立東晉,東晉是門閥政治發展到頂峰的時期

北宋有岳飛北伐迎回二聖廣為人知,在東晉時期就有祖狄北伐迎回二帝的故事,但是由於東晉朝廷的不支持,雖然祖狄收復了黃河中下游以南的地域,但是最終又失去。從此確立了南北對立的局面,雖然此後有桓溫北伐、劉裕北伐等,但是再也沒有收復北方土地的機會。

而北伐也逐漸淪為南朝撈取政治資本的名義。

孫恩盧循之亂

東晉末年,土地兼併更為嚴重,而孫恩、盧循借天師道的名義趁機叛亂。雖然最終被平定,但是東晉最為富庶的三吳地區遭到沉重打擊,門閥士族于軍事及經濟上的力量大為削弱。此後東晉之世再無門閥子弟掌握重兵。

在平定孫恩之亂中展露頭角的劉裕開始崛起,先滅桓楚復晉祚,再滅南燕,後再平定盧循叛亂,聲望大大提高,東晉政權逐漸被劉裕把控。

東晉滅亡

420年劉裕廢晉恭帝自立,是為宋武帝,建國宋,史稱南朝宋,東晉至此滅亡,進入"南北朝時期"。


易水斷流

八王之亂時,王浚引入慕容鮮卑助力,慕容鮮卑乘機大掠中原,搶劫了無數財富,還擄掠了數萬名漢族少女。回師途中一路上大肆姦淫,同時把這些漢族少女充作軍糧,宰殺烹食。

走到河北易水時,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王浚發現後,要慕容鮮卑留下這八千名少女。慕容鮮卑一時吃不掉,又不想放掉。於是將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於易水。易水為之斷流。

張方吃人

張方是司馬顒手下大將,八王之亂後期,張方帶著惠帝與司馬穎返回長安,擄掠了很多宮女充當軍妓,後因為糧食匱乏,就把這些宮女又充當軍糧。

……


妖鬼雜談錄

魏晉南北朝其間,司馬家族的西晉曾短暫的統一過中國,後來由於晉武帝將皇位傳給了他的傻兒子,導致大權旁落,皇后賈南風聯合外戚,將太子毒死。

在晉哀帝死後,司馬家族內部就皇位的繼承人問題出現了矛盾,於是爆發了後來影響深遠的八王之亂。

司馬家內部為了權力鬥得熱火朝天,整個國家都陷入戰火之中,這時候在西漢時就歸附的匈奴人劉淵趁機回到自己部族,召集力量,也加入到這場權力的爭奪中。

在後來,戰火不斷蔓延,從中原地區到周邊的各民族地區,和平的景象已經難覓蹤跡,更多的野心家,更多的勢力加入到這場權利的遊戲之中。

於是乎,到了後來,這場權利的遊戲導致的結果就是,棋局中的人不再僅僅是司馬家,還有不少其他的野心家。

於是西晉滅亡,士族南遷建立東晉,長江以北地區陷入到更慘烈的戰亂中,戰爭持續不斷,政權不斷更迭,直到後來鮮卑人統一北方,才讓人們看到了些許和平的光芒。

而在南方,東晉被劉裕取代,宋齊梁陳又不斷取而代之。北方的北魏也在後來分為西魏和東魏,又成為北齊和北周。

直到隋朝統一中國,從西晉建立到隋朝建立著三百多年時間,和平的時間不多,幾乎都是無休止的戰亂。

權力是個好東西,誰都想去爭,沒有誰有那麼高尚,所以,誰對誰錯,不是簡單就能說清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