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祭祀詞的沿革與發展

八白宮從建立那天起,各奉祀之神都有了祭祀儀式。

基於原始薩滿教的成吉思汗祭奠,具有諸多的祭文、祭詞、祝詞、祭歌等。這些祭詞,以詩歌文體所形成,並以口頭文學形式一代代相傳,具有相當高的文學水準。

成吉思汗祭奠祭詞,在近八百年的歷史變遷中,不斷進行修訂,不斷增加新的內容,使祭奠祭詞從內容到形式不斷豐富和完善,成為蒙古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守護成吉思汗八白宮的鄂爾多斯部及達爾扈特人,將這一民族傳統文化世代相傳,完整地保留至今,為繼承和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做出了特殊貢獻。

作為蒙古民族重要文獻的成吉思汗祭奠祭詞,對了解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研究蒙古民族風俗、歷史、文化、藝術、政治、法律、信仰等方面,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資料。

成吉思汗祭祀詞的沿革與發展​ 成吉思汗祭奠祭詞,一開始以口頭文學形式出現。在1282年(至元十九年)的時候,元朝皇帝忽必烈,欽定成吉思汗四時大典,規範祭祀程序,委派祭祀官臣,在原有的基礎上,組織人員編寫祭奠祭詞,使成吉思汗祭奠祭詞成為元朝宮廷文獻。後來,在北元巴圖孟克達延汗(1472—1517年)、博碩克圖濟農(1565—1624年)、額璘臣濟農(1600—1656年)時期,分別對成吉思汗祭奠祭詞進行校勘、修訂。在清朝康熙九年(1670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乾隆七年(1742年),光緒十年(1884年),分別對成吉思汗祭奠祭詞進行了校勘、修訂。


成吉思汗祭祀詞的沿革與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於2000年6月,由伊克昭盟成吉思汗研究所出版《新校勘“成吉思汗金書”》,對成吉思汗祭奠祭詞再一次進行校勘。 成吉思汗祭奠祭詞,主要對成吉思汗及其夫人,以及對成吉思汗子弟、功臣等表示祭祀,讚頌他們的豐功偉績,以美好吉祥的語言為他們祝福。並祈禱聖主為百姓賜給美好的生活。 成吉思汗祭奠祭詞,主要由祭文、祝頌詞、祝福詞、祝禱詞、分福份詞、祭歌等組成。這些祭詞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內涵深刻。其內容涵蓋了蒙古民族古老、原始的歷史、文化、風俗、禮儀、觀念、信仰、語言、文字、法律等諸多方面;其形式涉及了古老的蒙古民族牲祭、火祭、奶祭、酒祭、歌祭等等。

在成吉思汗祭奠中應用的祭詞,有五十多部(篇),長達近五千行,形成豐富多彩的長篇韻文,成為蒙古民族珍貴的巨幅文獻。在成吉思汗祭奠祭詞中祭文(蒙古語稱“烏其格”)佔主要的。

祭文,主要讚頌成吉思汗及其黃金家族以及有功之臣的豐功偉績,並表達對他們的祭祀之情。祭文分“大祭文”,“小祭文”和“普通祭文”等幾種。如大祭文中有《金殿香火(灶)大祭文》,《成吉思汗大祭文》等;小祭文中有《金殿香火(灶)小祭文》、《金殿小祭文》等;普通祭文中有《成吉思汗哈日蘇勒德祭文》、《弓箭祭文》等。


成吉思汗祭祀詞的沿革與發展

其《成吉思汗小祭文》的開頭一段為: 受上天之命而誕生 集天驕大名於一身 奪得天下國家之權 長生天驕子 成吉思汗 蒼天之根源 計謀之遠大 天生之智慧 不衰之政權 英明偉大的 成吉思汗 名叫鐵木真英雄 有四位尊貴的夫人 四個強壯的胞弟 四名傑出的賢子 天下國家之君主 成吉思汗 ......

成吉思汗祭奠祭詞中,祝頌(伊若勒)和祝福(米里亞古德)佔重要地位。蒙古民族很早以來遇成家立業等重要事情時,總是由長輩唸誦祝頌詞,祝福美好的未來。有時還用鮮奶抹畫,並進行祝頌。其只念誦祝頌詞,稱“祝頌”(伊若勒);抹畫並祝頌,稱“祝福”(米里亞古德)。成吉思汗祭奠祭詞中的祝頌有《殿內祝頌》,《殿外祝頌》,《巴圖吉勒祝頌》(練繩祝頌)、《珠太祝頌》、《牲羊祝頌》等;祝福有《成吉思汗呼圖克祝福詞》、《成吉思汗宮帳祝福詞》等。這些祝頌和祝福詞,包括讚頌成吉思汗,祝福大地平安,民眾永遠過上安康生活等內容。祝頌也有像《九十九匹白騍馬乳汁祭灑祝頌》等祭祀蒼天,以向蒼天祈禱為內容的祝頌詞,其中的一段為:

  • 讓統轄一切的
  • 向那至高至聖之蒼天
  • 將這九十九匹白馬之鮮乳
  • 分作九個九的灑祭
  • 願溫情和藹
  • 欣喜歡快
  • 將那非凡的諭旨賜予
  • 讓統轄所有的
  • 向那神聖的長生天
  • 將這九十九匹白馬之鮮乳
  • 分作九個九的灑祭
  • 願溫情和藹
  • 欣喜歡快
  • 將那非凡的諭旨賜予
……
成吉思汗祭奠祭詞中有《成吉思汗大圖格勒》祭詞。“圖格勒”意為“分福份”。在祭奠時所敬獻的聖酒、全羊等祭品,最後要分給有關人員。享受成吉思汗的“福份”,有嚴格的規定。《成吉思汗大圖格勒》中列了諸多功臣、部落首領的名字,讚頌他們的功績,由他們的後代得到應得的“福份”。其中一段為:
  • 成為俯衝的遊隼的翅膀
  • 保存了行車的車軸
  • 成為飛翔之隼的翅膀
  • 保存了遊車的車輞
  • 如同衝鋒的雄鷹之利爪
  • 如同攻擊的猛虎之利齒
  • 指上有所轄
  • 胸中有膽
  • 將那高山般的聖潔的白室
  • 完整無損地保存
  • 時刻不忘奉獻力量
  • 生在陽光燦爛之日
  • 保存了八白室
  • 成為國家之中心
  • 萬戶之兄長
  • 鐵膽英雄鄂爾多斯萬戶之份子

……
成吉思汗祭祀詞的沿革與發展


在成吉思汗祭奠中都有祈禱儀式。並在隨時舉行的奉祭中也有祈禱儀式。舉行祈禱儀式時,分別唸誦聖主和蘇勒德《哈達祝禱詞》、《神燈祝禱詞》、《全羊祝禱詞》、《聖酒祝禱詞》。這些祝禱詞,也是成吉思汗祭奠祭詞的組成部分。其聖主《哈達祝禱詞》為:
  • 救星啊
  • 向聖明天子成吉思汗
  • 哈屯母后神靈
  • 你的皇室貴胄
  • 你的全體蒙古子孫
  • 把那蠶絲所紡的
  • 錦絲所織的
  • 榮冠祭品之首的
  • 像徵萬福吉祥的
  • 放置日月行星的
  • 陪襯紅花綠葉的
  • 繪有八蓮寶座的
  • 繡著五爪飛龍的
  • 聖潔的哈達
  • 捧在手掌
  • 白緞的哈達
  • 舉在頭頂
  • 舉行盛大的祭奠
……

成吉思汗祭祀詞的沿革與發展​在成吉思汗祭奠祭詞中,有《伊金桑》(聖主頌)和《蘇勒德桑》(蘇勒德頌)頌詞。這些頌詞是受佛教影響,每日為成吉思汗和蘇勒德燒香柏時念誦的經文。

這是在清朝時期,由烏拉特西公旗莫爾根廟的三世活佛魯布桑丹畢札拉森 (1717—1766),彷彿教經文所創作的頌詞。這些頌詞,不僅在成吉思汗宮帳和蘇勒德祭壇每日念頌,而且在整個鄂爾多斯廣泛流行。

每家每戶在新的一天開始時,都在“黑慕熱”(天馬旗)祭臺上燒香柏,由家裡的男性一起跪拜,唸誦以讚頌、祈禱為主要內容的《伊金桑》和《蘇勒德桑》,表達對成吉思汗的虔誠,祈禱全家無災無難,過平安日子。這些頌詞,逐漸也成為成吉思汗祭奠祭詞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蘇勒德桑》中的一段為:

  • 面生千隻慧眼
  • 揭穿秘密之事真相的
  • 其面裝飾威嚴
  • 向你聖蘇勒德供奉膜拜
  • 具有巨大無比的力量
  • 在那須彌山之巔
  • 讓舉世無雙的聖主天帝
  • 在你的面前屈膝
  • 聖蘇勒德向你供奉膜拜
  • 只因為有堅強的毅力
  • 才有空中飛翔的生靈
  • 只因為有為非作歹
  • 才請你出面鎮守
  • 聖蘇勒德向你供奉膜拜
……

成吉思汗祭奠祭詞,是成吉思汗祭奠的核心,是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形成的主體。也是成吉思汗祭祀能夠世代相傳的載體。有了內容豐富的祭詞,八白宮的祭奠才能完整地保留至今。

成吉思汗祭祀詞的沿革與發展​成吉思汗祭奠祭詞,大體可分聖主祭詞、蘇勒德祭詞和其它奉祀之神祭詞等幾個部分。

蒙古民族從古以來在典禮、祭祀中專門獻音樂、獻歌的“歌祭”習俗,在成吉思汗祭奠中的體現。

在成吉思汗祭奠中所唱的歌,是蒙古王朝專門為祭奠所創作的祭歌。這些祭歌是伴隨查爾給(馬頭響板)的打擊聲唱的,因此稱“查爾給之歌”。
成吉思汗祭祀詞的沿革與發展

成吉思汗這組祭歌,由《大蒙古》等十二首歌組成。其中除《大歌》用蒙古語讚頌成吉思汗之外,其它歌的歌詞與現代蒙古語完全不同,是用聽不懂的語言唱的,守靈人稱之為“蒼天語言”,所以這些祭歌也稱“天歌”。

在成吉思汗祭奠中舉行敬獻聖酒儀式時,由達爾扈特洪晉亞門特邊敲擊查爾給(馬頭響板),邊誦唱祭歌。

成吉思汗這一組祭奠祭歌,據《金冊》記載,以《大蒙古》(大番)、《召木爾蘇》、《德爾特》、《烏其肯》、《哈畢爾嘎》、《貴呼》、《札嘎拉》、《哲伯》、《希日札拉》、《浩爾浩勒吉》、《哲爾格》、《額德呼》(《大歌》)等十二首組成。

還有些資料中記載為:《大蒙古》(大番)、《小蒙古》(小番)、《阿珠渾》、《維畢利亞》、《阿拉勒沃》、《維林珠貴》、《尼堯魯》、《輝》、《哲伯》、《哲爾格》、《希日吉勒》、《珠木爾蘇》等十二首。

其《大蒙古》的歌詞為:

啊 啊魯 啊 啊魯 啊啊嘍 呼罕 者圭依 奧羅日勒亥 者圭吉 元 皇啊喇出 亥 奧羅日勒亥 沙周 者圭吉元 皇啊 奧羅日勒亥 依利賴依利牙 依利賴 元 皇 奧 亥 呵哈魯 奧羅日勒亥 依咧日 依咧牙

成吉思汗祭歌的詞曲記錄辦法很特殊。它的形成與早期多氏族、部落以及民族的語言相互影響有關。並在長期的歷史變遷中有了很大變化。祭歌的曲譜,以較簡單的曲線來表示,並以口傳形式一代代相傳。 成吉思汗祭歌是一種情感的表達。

成吉思汗祭祀詞的沿革與發展​誦唱者將崇拜、緬懷、信任、自豪等情感,溶入祭歌中,充分表達其內心的情感,將成吉思汗祭奠推向高潮。 傳承意義 達爾扈特是成吉思汗陵守靈部落,近八百年來世代祭祀成吉思汗,使成吉思汗祭典完全保留著13世紀以來蒙古帝王祭祀儀式的原貌,成為形式獨特、內容豐富、內涵深刻的民族文化遺產。成吉思汗祭典凝結著蒙古族人民的民族感情,是蒙古族文化綿延的見證,保護好這項活動對保持蒙古族文化的獨特性具有重要意義。

1206年,被推舉為蒙古帝國的大汗,統一蒙古高原各部落。在位期間,多次發動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黑海海濱,東括幾乎整個東亞,建立了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之一。投奔克烈部汪罕,收集亡父舊部,逐漸恢復實力。約在金大定未建立宮帳,稱汗。

成吉思汗祭祀詞的沿革與發展​與札答闌部札木合等作戰,敗績,史稱十三翼之戰。金承安元年(1196),與汪罕聯兵助金截擊塔塔兒部翰裡札河(今蒙古烏勒吉河),金授察兀忽魯之官。又隨汪罕與乃蠻部戰,戰後諸部來附,勢力增強。金泰和元年(1201)二月,與汪罕戰勝以札木合為首的蒙古高原十餘部盟軍。滅塔塔兒撕四部,據呼倫貝爾草原,實力大增。三年,被汪罕發兵掩襲,敗退至班朱尼河(呼倫湖西南)。不久,乘汪罕不備,奇襲汪罕牙帳,滅克烈部。次年與乃蠻部決戰,滅乃蠻。六年於翰難河(今鄂嫩河)畔召開忽裡臺大會,建蒙古國,即大汗位,加號成吉思,頒佈札撒,建萬人怯薛,分封九十五千戶,設札魯忽赤掌行政司法諸事。即位四年(1209),大舉入侵西夏,引河水淹中興府(今寧夏銀川)迫使西夏納女請和。六年,率大軍南下攻金,分兵三路破華北各地。九年,因金帝獻岐國公主請和,乃退兵。十年復以金帝遷都南京(今河南開封)為口實,攻佔中都(今北京)。病死於六盤山。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上廟號太祖。次年,追上諡號聖武皇帝,至大二年(1309)加諡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