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摩梭人与蒙古驻军后裔

四川蒙古人,在中国被划为蒙古族,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服饰与语言独异于其他蒙古人。


四川摩梭人与蒙古驻军后裔​​

四川蒙古人是蒙哥攻四川与忽必烈平大理时留下的蒙古军,主要分布于木里藏族自治县与凉山一带。 他们信喇嘛教,很多庙在文革时被毁但已重建。​

解放前,在四川凉山蒙古族自治区的大小寺庙不少,位于泸沽湖畔的阿六贡巴经堂是白教,这里的喇嘛地位很高。这座经堂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成为当地蒙古族人思念家乡的精神寄托。在凉山州,蒙古族物质和精神生活中充满了对各种神灵的崇拜。
四川摩梭人与蒙古驻军后裔​​

中华民族 2009年 第29期

大山中的屋脚乡,那里的蒙古族人有二千多,大部分都是走婚的。北方的蒙古族是不走婚的,这里走婚的风俗由来是清朝土司实行结婚税,老百姓无法负担结婚税只能偷偷走婚。在泸沽湖百里之外的右所乡,人们是选择结婚的,婚车的路上要拜祭敖包。远离故土的蒙古族,无论在哪里,都以选祖的辉煌历史为精神寄托。
四川摩梭人与蒙古驻军后裔

​四川蒙古人元、明、清、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陆续有进入四川定居的蒙古族。目前户籍上统计四川蒙古族有四万多人,由于长期处于民族杂居状态,他们的风俗习惯已经和北方蒙古族有一定差异,但仍保留有自己的民族特点。


四川摩梭人与蒙古驻军后裔

四川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成都、西昌、盐源、木里等市县。现有四万余人。​现居成都的蒙古族最早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以八旗官兵身份入川,约占当时在川八旗人口的三分之一。分布在西昌、盐源、木里等市县的蒙古族最早在元代来川,因与当地一些民族杂居,习俗多有交融 。

盐源、木里等县蒙古族又自称为“纳日人”,外界称其为“摩梭人”,他们是忽必烈平大理时和元朝统一中国后在西昌地区留下的蒙古驻军后裔。​西昌市境内的蒙古族主要是世居的俞姓,分布在姜坡、高枧、川兴、河西及城区一带,现有三千余人。


四川摩梭人与蒙古驻军后裔

西昌姜坡俞氏历代祖考 (西昌姜坡蒙古族俞氏家庙管理委员会)​

始祖大元蒙古钦察部玉里伯牙,吾氏后裔武平王敕赠太尉、知枢密院事、东路蒙古不花元帅铁木耳 。二世祖大明开国武烈河间郡公俞廷玉 ,妣姜氏 。三世祖大明开国襄烈越西侯俞通渊 ,妣计氏,法名妙贞 。伯祖大明开国忠烈虢国公俞通海 ,妣于氏 (通海无后)。 伯祖大明开国南安侯俞通源 ,后世繁衍安徽巢县 凤台 、繁昌 、枞阳。 四世祖明昭毅将军建昌都指挥俞海 ,字聪 。叔祖明豹韬卫亲军指挥使俞靖, 字辅 ,后世繁衍江苏 。五世祖明昭毅将军建昌都指挥俞俊 。六世祖明昭毅将军,建昌都指挥俞达。 七世祖明昭毅将军,建昌都指挥俞镇 。八世祖明俞龙。 九世祖明昭毅将军,建昌都指挥迁整饬建昌兵备副使俞潮。 十世祖明俞承勋 。十一世祖明昭毅将军,建昌都指挥俞希鲁 。十二世祖明昭毅将军,建昌都指挥俞惟良。 叔世祖明昭毅将军,建昌都指挥兼领建南道中军及建昌卫印务俞忠良 。十三世祖明儒学生员俞鼐臣 。叔祖清明威将军,建昌都指挥俞鼎臣 。十四世祖清俞暄 。十五世祖清俞腾莺 。十六世祖清俞可宗 。十七世祖清赐花翎俞开伦 。十八世祖清振威将军,云南副将俞应彪 。


四川摩梭人与蒙古驻军后裔

西昌姜坡蒙古族俞氏字派五十六字

廷通海俊达镇龙

潮承希良臣天腾

可开学文德元启

世秉忠志立品仁

崇化正道永昌大

恒怀光显长远明

宗映相仕国嘉兆

钦恩赐禄以万荣

西昌姜坡俞氏故老相传存据诗一首

吾本元朝宰相家, 红巾作乱走天涯。

庐阳岸上分携手, 凤锦桥头折柳丫。

否泰是天还是命 ,悲伤思我又思他 。

十人今散归何处 ,如梦云游浪卷沙。

俞字本无三两姓 ,一家分作万千家。 ​​

《西昌市志》记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