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圖檢查沒問題,但心臟部位持續不舒服,如何判斷是不是心臟問題?

單麯循還-------

首先,讓我們明確一個等式

【心臟部位不舒服≠心臟不舒服】,這個概念十分重要。帶著這個前提,我們才有更寬闊的視野查找病因,以免一葉障目燈下黑。

心臟部位不舒服,首先你需要提供更準確的部位,比如胸骨,劍突下,如果這些術語過於專業,也可以找一些通俗的“地標”。比如乳頭旁XXcm,距離肚臍XXcm。

在確定位置後,再來描述一下是“哪種不舒服”。

是疼痛?脹痛,刺痛還是牽扯痛,是一直痛還是偶爾痛,疼痛有沒有誘發因素?

是心慌心悸?有沒有伴出汗,眼睛發花的情況?

還是其他的不舒服。判斷病情,我們需要更具體的描述。

第二個等式【心電圖沒問題≠心臟沒問題】,普通心電圖只能捕捉短時間心電活動,如果你的真的是“心臟不舒服”,而這種不舒服是偶發的,很有可能心電圖沒有捕捉到。

最後脫離這些理論,再來說一說在臨床上常見的以“醫生,我心臟不舒服”為表達診斷出的疾病:各類心臟疾病以外還有,低血糖,胃潰瘍(意不意外驚不驚喜,很多病人胃痛都認為是心尖疼痛),肋間神經痛,肋軟骨炎等……

資料有限,希望回答能給你提供幫助。

醫學界作者 李土豆


醫學界婦產科頻道

很多人認為心臟不舒服,就是心臟病,實際上心臟裡面有血管、神經、淋巴、胸膜等,當感覺心臟不舒服的時候,未必就是單純的心臟不適,它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

醫生在診斷過程中,要注意通過患者對疼痛位置、疼痛方式等的描述、檢查等,與以下疾病進行區別。

肺栓塞是因為血液中的栓子掉入肺內,導致肺部血液供應受阻,發病的時候,心前區也會疼痛,但是肺栓塞患者容易發生咯血,患者可以選擇非血管CT瞭解血栓堵塞的具體位置。

夾層主動脈瘤患者發生大血管破裂時,患者自感撕心裂肺的疼痛、大汗,這個時候通過超聲CT就可以辨別。

心肌心包炎患者、胸膜炎患者都會有吸氣時疼痛加劇,患者會有不敢吸氣的情況,醫生要注意患者的描述。

心臟病沒發作如何檢查?

其實這個時候,小王只要做個抽血檢查就可以了。抽血檢查心肌酶,檢查結果中的肌鈣蛋白T、肌鈣蛋白I、肌紅蛋白等數值,都可以反應心臟情況。

抽血化驗結果會讓你明白,昨晚心臟不舒服到底是錯覺還是真的。

此外,如果懷疑有冠心病,還可以專門專門抽血檢查BNP。BNP作為心衰定量標誌物,不僅反映左室收縮功能障礙,也反映左室舒張功能障礙、瓣膜功能障礙和右室功能障礙情況。

通過該項檢查可以明確看出患者冠心病到底有多嚴重。

【心臟病沒發作的時候化驗血也能查出來嗎?】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5c40000a5b2600031c5f\

醫學微視

臨床上常常碰到心電圖檢查正常,而病人有心臟問題的情況。因此單憑心電圖判斷心臟部位不適是否是心臟病是不準確的,心電圖只是一個基礎檢查,有時候它正常也不能“心安理得”。

那麼應該如何進行判斷呢?可以從症狀及進一步檢查來綜合判斷。例如臨床常見的冠心病,有典型的發作性胸悶胸痛的表現,疼痛多為壓榨性、緊縮性,不尖銳,發作部位多位於胸骨下三分之一處,含服硝酸甘油可有緩解,發作和勞累、情緒刺激等有關。即使未出現典型的冠心病症狀,當生活中出現陣發性心慌、心跳或活動後心前區不適都應提高警惕,一般心臟疾病最怕勞累,勞累會加重這些症狀。並且如果出現以上不適症狀,心電圖又陰性,建議做運動心電圖、holter、心臟超聲等檢查來進一步排除或明確診斷。

此外,心臟部位不舒服可能是心臟問題,也可能是很多疾病引起,如心源性胸痛、肺部疾病、消化道疾病、神經肌肉疾病,這些都可能引起心臟部位的不適。

本期答主:馮海燕 醫學碩士


杏花島

其實,在真實的臨床上心源性疾病的診斷還需要很多其他檢查的協助診斷,比如說心肌酶、心臟彩超、冠脈造影等等一系列檢查。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檢查心臟疾病常用的一些檢查手段。

(一)實驗室檢查

實驗室檢查主要包括常規血的多種生化檢査:包括動脈粥樣硬化時血液中各種脂質檢查;急性心肌梗死時血肌鈣蛋白、心肌酶的測定;心力衰竭時腦鈉肽的測定等。

(二)無創性器械檢查

1. 血壓測定 包括診所血壓、家庭自測血壓和動態血壓監測。診所血壓是醫生髮現和診斷高血壓患者最常見的手段。家庭自測血壓是患者自己監測血壓最為常見的手段。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有助於早期高血壓病的診斷,指導合理用藥,更好地預防心腦血管併發症。

2. 心電圖檢查 主要包括常規心電圖、24小時動態心電圖、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

⑴ 常規心電圖:分析內容主要包括心率、節律、各傳導時間、波形振幅、波形形態等,瞭解是否存在各種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梗死、房室肥大或電解質紊亂等。

(2) 運動負荷試驗:是目前診斷冠心病、心肌缺血最常用的一種輔助手段。通過運動增加心臟負荷而誘發心肌缺血,從而出現缺血性心電圖改變的試驗方法,常用活動平板運動試驗、踏車試驗等。

(3) 動態心電圖:又稱 Holter 監測,由名叫Holter的醫生髮明的,90年代開始應用於中國,中國大陸地區主要使用的是連續記錄24小時心電信號的設備。這種設備可以提高對心律的連續性監測,尤其是對一過性心律失常及短暫的心肌缺血發作的檢出率,對於診斷冠心病、各種心律失常、暈厥原因、採取措施預防猝死有重要意義。

3.心臟超聲檢查

(1) 二維超聲心動圖是應用超聲波回聲探查心臟和大血管以獲取有關心臟信息的無創性檢查方法。是各種心臟超聲檢查技術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檢查。

(2)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就是大家常說的彩超。包括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和頻譜多普勒,後者又分為脈衝多普勒和連續波多普勒,可分析血流發生的時間、方向、流速以及血流性質。圖像比較直觀,可很好的觀察心臟各瓣膜的功能。

(3)經食道超聲:食道位置接近心臟,在此行心臟彩超檢查可以提高許多心臟結構,尤其是左心房的可視性。常用於心房顫動患者明確左心房是否存在血栓。

4.X線胸片 能顯示出心臟大血管的大小、形態、位罝和輪廓,能觀察心臟與批鄰器官的關係和肺內血管的變化。胸片檢查雖然屬於較簡單的初步檢查,可是在疾病的篩查過程中仍然有其自身的作用。

6.心臟MRI 心臟MRI除了可以觀察心臟結構、功能、心肌心包病變外,隨技術進步,近年來某些技術可用於識別急性心肌梗死後冠狀動脈再灌注後的小血管阻塞;採用延遲增強技術可定量測定心肌瘢痕大小,識別心肌梗死後存活的心肌。

7.心臟核醫學 有功能的心肌細胞通過攝取某些顯像放射性藥物,攝取量與該部位冠狀動脈灌注血流量成比例。利用正常或有功能的心肌顯影而壞死和缺血的心肌不顯影或影像稀疏,可以定量分析心肌灌注、心肌存活的情況。

(二)侵入性檢查


張之瀛大夫

完全有可能,而且這種情況也很常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種可能:

1、 心臟部位不舒服是陣發的心律失常造成的,如早搏、陣發房顫等。心電圖所顯示的只是做心電圖的一兩分鐘的即時心律情況,如果恰巧這時未發作心律失常,會出現漏診,如果是陣發的心慌,可行24小時心電圖進一步明確。

2、 陣發的心肌缺血,如心絞痛,而做心電圖時如果胸痛已緩解則無法抓到缺血的心電圖改變。如果有冠心病的高危因素,胸痛特點又符合心絞痛的發病特點,可行運動平板試驗、冠脈CTA或冠脈造影進一步明確。

3、 心電圖不一定能完全診斷心肌缺血。即使是胸痛時做心電圖,也有部分患者心電圖是正常的,對於冠心病的診斷心電圖僅是提供參考意義,冠心病的最終確診是靠冠脈CTA和冠脈造影。

4、 不是冠心病。很多胸痛的患者,特別是無危險因素的中青年女性,基本就不可能是冠心病,當然心電圖也做不出問題了。

5、 對於心衰、心臟瓣膜病等心臟疾病,心電圖不一定都能顯示出來,心電圖只是對心律失常的確診意義較大,診斷這些心臟病需要結合心超進一步明確。


醫患家

心電圖是個什麼檢查,心電圖是從體表記錄的心臟電位隨時間而變化的曲線。它可以反映出心臟興奮的產生、傳導和恢復過程中的生物電位變化。在心電圖記錄紙上,橫軸代表時間。當標準走紙速度為25mm/s時,每1mm代表0.04s;縱軸代表波形幅度,當標準靈敏度為10mm/mV時,每1mm 代表0.1mV。

心電圖作為常規體檢項目,是診斷急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最便捷、準確的無創性技術,心電圖可分細分為普通心電圖、24小時動態心電圖、運動心電圖、人工心臟起搏心電圖等,對心律失常和心臟電傳導障礙有很好的診斷意義,對病毒性心肌炎、冠狀動脈缺血和心包炎症等疾病的診斷有價值,它不僅有助於判斷是否存在心肌梗塞,而且還可確定心肌梗塞的病變期部位範圍以及演變過程。

心臟部位的不舒服,除了心臟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疾病,根據結構來看,胸痛的主要病因大體上包括胸內結構病變、胸壁組織疾病、膈下臟器病變和功能性疾病等幾個方面:1.胸內結構病變 (1)心源性胸痛: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主動脈夾層等。(2)非心源性胸痛:1大血管病變:主動脈瘤、肺梗塞;2呼吸系統疾病: 胸 膜炎、自發性氣胸等;3縱隔和膈肌的疾病: 縱隔炎、縱隔膿腫、縱隔腫瘤和膈疝等; 4食管疾病: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破裂、食管裂孔疝等。

2.胸壁組織疾病 帶狀皰疹、乳腺炎、皮下蜂窩組織炎、非化膿性肋軟骨炎、肌炎、 流行性肌炎、肋間神經炎、肋骨骨折等。

3.膈下臟器病變 膈下膿腫、肝膿腫、脾梗死和肝癌破裂等。

4.功能性疾病 心神經官能症。


中華醫學科普

你好!

心臟部位持續不舒服,心電圖檢查只是最基本的疾病篩查之一,但其位置來說,原因非常之多,原理及相關檢查排查及確診專家教授們寫得非常之詳細了,可能有的患者還是看得比較咪糊不清。

但是有一點,心前區不適病因是複雜的,醫生要通過詳細的病史詢問和必要的檢查來考慮可能的疾病,有時需要服藥觀察,效果不好時進一步檢查找原因,醫學有時就是迷盲的,沒有哪一個醫生說一定是某某病。

心臟部位持續不舒服,有時不像心源性的,但不一定,總之,可能是心臟病,食管,胃,牙,肺,膽道,胸膜,肋骨,心裡因素,高血壓,糖尿病等均可以引起。

即使是心臟病,要檢查清楚,有時也是非常複雜的。下面以一個患者的經歷說明

男,59歲,心前區陣發性絞痛3月,均不嚴重,沒有引起重視。一天突發心前區不適,呈頻死感,倒在地上到處翻滾,大汗,差點大小便失禁,家人也不知是什麼疾病?到縣醫住院3天,什麼檢查均是正常的(心電圖,心臟彩超,血液化驗,胸片等)。出院後仍頻繁發作。

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是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冠狀動脈造影必竟是有創傷的一種檢查,若安裝心臟血管支架的可能小,先做其他的無創檢查進行篩查也是可以的。


餘千蘭

方法有的是。

小王醫生講給您聽。
心電圖只是檢查心臟病的一種方法,也是最常見的一種。


但是心臟病本身就好多種,所以需要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檢查方法。

心臟有兩房兩室:左右心房,左右心室。

有堅實牢靠的窗門結構: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肺動脈瓣。

有完美精密的電路設計:竇房結,結間束,房室結,房室束,左束支,右束支,浦氏纖維。

有無限循環的上下通水:左主幹,前降支,迴旋支,右冠。

門窗電路上下水自從我們誕生就開始無休止的在工作,不敢有一秒懈怠。

電路問題——就是心律失常,正常心臟應該從竇房結順序傳導,所以我們正常人做心電圖叫竇性心律。任何不是從這條路走的都是心律失常,都是病態的。不管跳的快還是慢還是亂。都會有危險,特別慢特別快心臟都會停跳,必須治。 跳的特別慢,需要裝起博器,特別快需要射頻消融手術,當然首先必須先去除病因,藥物干預。

水道壞了——這個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冠心病,水管細了,流水不暢,水管堵了,就沒水了。換到心臟,就是心肌缺血,嚴重的需要支架,搭橋,不嚴重的也需要吃藥。心肌梗死會死人的。支架和搭橋的目的就是要麼把管道通一通,要麼從新修一條管道。


門窗壞了,也就是瓣膜出現問題,一般通過聽診能聽出個大概,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心臟彩超看門各個門窗到底怎麼樣,同時看一下心臟的功能,為心衰的診斷提供依據。

電路壞了,也就是心律失常,一般首先做心電圖,還有動態心電圖,植入式心電圖,電生理檢查。

水管壞了,也就是冠心病,需要做心電圖,運動實驗,冠脈CT,冠脈造影等等。

房子大了,也就是心衰了,我們需要做心臟彩超,核磁等檢查。

臨床上具體需要做哪些相關檢查需要根據患者的情況由心內科醫生建議。

並不能根據一份心電圖簡單的診斷或排除心臟病。況且,心電圖經常在不發病的時候表現不出來。


根據不同症狀,心內科醫生會做出判斷,做相關檢查,如果是心臟的問題,很少有查不出來的!


心血管王醫生

這個問題問的好,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惑,如果心電圖檢查沒問題,並不代表心臟就真的沒問題哦!



對於,為什麼心電圖不能發現問題,首先來分析一下,心臟每時每刻都在跳動,而做心電圖就只捕捉到做的這一刻的心臟電生理活動,只有一種情況可以發現問題,那就是你做心電圖的時候,正好出現了心臟的不舒服,並且被心電圖機器記錄了,這樣心電圖才可以發現問題,如果心電圖沒有發現問題,有兩種答案,一就是心臟確實是好的,心臟沒問題,二是心臟有問題,但是沒有捕捉到。

如果要進一步判斷是否是心臟的問題,建議做一下幾個檢查,包括動態心電圖,心臟彩超,有條件的可以做冠脈造影來看看心臟血管的通暢與否。為什麼選擇這幾個檢查,第一,動態心電圖,就是記錄24小時的心臟跳動情況,可以看你心跳的快慢,有沒有心動過速或者過緩慢,有沒有心臟停搏,有沒有早搏,有沒有心肌缺血等等問題。第二,心臟彩超,看看心臟的瓣膜是否正常,有沒有瓣膜關閉不全,有沒有心臟增大,有沒有反流問題,簡單的說彩超是看心臟各個門口是否有問題哦!第三,冠脈造影,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也是選擇是否放入支架的金標準,當心髒血管狹窄超過70%就是放支架的指證了,否則一旦堵塞,就是心梗,預後很差的。

但是,冠脈造影費用比較貴,看個人情況吧!心臟彩超和動態心電圖都是比較便宜的,自己選擇哦!心臟問題,要重視,一旦發病,症狀有輕有重,平時要關注健康哦!


杏仁健康

心電圖只是心血管疾病最基礎的檢查,心電圖的監測時間僅僅只有十秒,如果你的心前區不舒服是心律失常造成的,那麼在這十秒鐘之內,你沒有發生心律失常,心電圖是捕捉不到異常的,所以單憑心電圖確診心臟病,顯然缺乏證據。因為心電圖有它的侷限性和針對性的,只對心律失常,傳導阻滯,心肌梗塞是特異性的,如果心臟存在其它方面的問題還需要超聲心動圖,冠狀動脈造影等相關檢查。另外如果所有的檢查都沒有問題,那要排除焦慮症引起的軀體症狀,有必要去看看精神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