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仿製造不出晚清自己的輪船,一定要自主研發!

咸豐年間的某日下午,正忙於剿長毛洪匪的湖北巡撫胡林翼,在長江邊上突然看到一艘英國蒸汽機小火輪,“突突突”冒著黑煙,逆江飛速而上。


睹此情景,胡林翼先是一愣,然後一口血噴了出來,在江邊夕陽的照耀之下,分外醒目。

旁邊隨從人員一見,大驚,趕緊扶了巡撫大人下馬,忙問何故?

胡林翼痛心而曰:剿長毛容易,但英夷有如此奇技淫術,將來必成我大清心患啊!

懷著這種擔憂的胡林翼,不久英年早逝。

曾國藩:仿製造不出晚清自己的輪船,一定要自主研發!

人走了,這份擔憂卻更迫在眉睫了。

後來曾國藩到了安慶,一邊圍攻太平天國,一邊讓人把英國的一艘蒸汽輪船拆了,把所謂的中國能工巧匠們請來,就照著拆下來的零件,一樣一樣地仿造打製。

最後是拼出一艘船的樣子來了,但下水卻是根本運行不起來的。

曾國藩:仿製造不出晚清自己的輪船,一定要自主研發!

曾國藩是個非常善於反省的人,他知道這樣造船的路走不通,就開始考慮別的路子了。

到了同治年間,他正式在安慶開設了軍械所,並聘請一大批真正在國外學過機械的人,來研製內燃機。

在1867年他批覆上海機器局徐壽的一份摺子裡,有這樣幾句話,如今讀來,令人百感交集:

——系由總署與外國各使議定,為借法自強之一事。興造時所用極大木料與銅板、鐵板之類,無一不取材外洋,不僅鐵之一項也。

此番情景、這等畫面,與我們今天在高精電子產品製造時面臨的情況,是不是幾乎一模一樣?

更有意思的下一句:

——即專以鐵言,如輪船應用通長大鐵軸,斷非中國所能鑄造,設一旦無從購運,此事即當作罷論。

一旦列強停止對大清銷售“大鐵軸”,造船這事兒,大清你就別再想造船這產業了。

更絕的是,曾國藩繼續吐嘈說道:

——縱能自設鐵廠,亦復何為?

就算咱們自己搞個鐵廠,又能有個毛用啊?

曾國藩:仿製造不出晚清自己的輪船,一定要自主研發!

早在一百多年前的晚清時代、工業革命剛起步,製造業就有了這些核心技術,核心技術不掌握,就只能受制於人。

但到一百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受制於這樣的困境。

當曾國藩明白蒸汽機這東西,靠仿造是仿不出來的,於是他就真金白銀地投錢去搞技術了,給了容閎6萬兩白銀,專門跑美國去買設備。把海關關稅的20%留了來專門給製造局,每月可是6萬兩白銀啊!專門當作科研經費來搞輪船。

有這麼大的財政支持力度,大清最終也搞出了自己的輪船。

晚清的洋務運動,最終真把輪船給搞出來了,雖然差點,但畢竟真是自己搞的。

曾國藩:仿製造不出晚清自己的輪船,一定要自主研發!

曾國藩也好,李鴻章也好,都沒有把洋人的東西拿來寫個漢字商標,就騙老百姓說:這是我們大清自主研發的。

晚清雖然腐朽沒落,但這種不要臉到事,還真沒有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