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具“醬”心,只為傳承~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件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中國是醬的創始國,一日三餐對醬食都有很深的依賴,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了。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在其《夜航船》中寫道“燧人氏作肉脯、黃帝作炙肉、成湯作醢”。《說文》:“醢,肉醬也”。將新鮮的精肉研碎,用釀酒用的曲拌均,裝進容器,用泥封口,封存一百天,待酒麴變成醬的氣味,拌入食鹽等調味料,經攪拌、滅菌,即為肉醬。這種肉醬,當時稱“醢(hǎi)”。

獨具“醬”心,只為傳承~

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的是“榮”字號李氏醬坊手工制醬技藝。

獨具“醬”心,只為傳承~

尋找章丘非遺

“榮”字號李氏醬坊手工制醬技藝

獨具“醬”心,只為傳承~

清末民初,遠興齋、北厚記、醴泉居、興順福均是濟南知名醬園。遠興齋東家是章丘明水李家,是名門望族。北厚記東家是章丘淺井村石家,第三代傳人石紹先便擔任過濟南總商會會長。後來章丘人張子衡又接任石紹先任濟南總商會會長。此時章丘商幫經營著濟南數處工商業老字號,直接影響濟南金融興衰。章丘人沙裕福不僅在章丘創辦了長源醬園,還於1904年帶二、三十條章丘漢子在青島創辦了裕長醬園。

獨具“醬”心,只為傳承~

1916年,章丘李氏族人李如斯在繡惠(舊章丘城)創辦了“榮”字號李氏醬坊。主要生產經營各類醬菜和甜麵醬。他在遵循李氏祖傳制醬技藝基礎上,又研究創造出“齊實淨醴度”五字制醬法決,要求從選料到整個醃製過程,一道道工序一絲不苟精益求精。鹹菜是用鹽和醬油醃製,醬菜還多一道用甜麵醬浸漬的工序。解放前,醬坊(園)已是章丘婦孺皆知的老字號了。

獨具“醬”心,只為傳承~

獨具“醬”心,只為傳承~

獨具“醬”心,只為傳承~

獨具“醬”心,只為傳承~

獨具“醬”心,只為傳承~

獨具“醬”心,只為傳承~

獨具“醬”心,只為傳承~

歷史滄桑鉅變,“榮”字號李氏醬坊前三代傳承人均已作古,但李氏醬坊手工制醬技藝薪火相傳。2017年第五代傳承人李靜以章丘富硒“大梧桐’大蔥為主料先製成濃縮大蔥,配以百脈寒泉浸泡發酵的李氏醬坊甜麵醬和老濟南五香豆豉做醬,終於成功研發出“晶榮”牌李氏醬坊章丘大蔥風味醬系列產品。醬菜是濟南當地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常食之物,獨特的口感頗受百姓歡迎,其歷史價值和製成技藝非常具有研究價值。

獨具“醬”心,只為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