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後只能逐漸凋零:很多中國U23球員的真實寫照

對於其他行業的同齡人來說,24歲正是職業生涯的起步階段。不過對於靠足協的U23政策扶持上位的“23歲年輕人”來說,這屬於在不合適的時間做不合適的事。

對於他們來說23和24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境遇,24歲成了退役的年紀。

在不合適的時間被拔苗助長,面對自己的能力和心態無法匹配的聯賽,技術並沒有什麼提高,反而自信心被摧殘的稀碎。過了政策保護期,只能乾坐冷板凳。
24歲後只能逐漸凋零:很多中國U23球員的真實寫照​縱觀現今國足的組成部分,雖然近兩年補充了一些新人,但是主力架構已經很多年不變了,一直是那一批被國足球迷唾棄的國腳,但是他們的位置多年來高戰無憂,還不是因為後面的人頂不上去。比如黃博文,16歲時便在中超踢球,進入國家隊多年了,那時也沒有政策保護。雖然現在的國家隊主力被球迷吐槽,但他們都是在中超優中選優的頂級國內球員了,並且很早就能在中超立足打上主力。


24歲後只能逐漸凋零:很多中國U23球員的真實寫照​選擇離開,對於24歲的球員即是無奈,也是很現實的選擇。黃金年齡時在中超球隊枯坐一年板凳,或者只在個別場次替補出場,球員很容易就此廢掉。北京中赫國安的杜明洋,就是這樣的例子。

今年25歲的杜明洋算是生不逢時,不但沒趕上U23政策,反而因U23政策被進一步壓縮空間。在他23歲的時候沒趕上U23政策,只是靠著教練的替補在北京國安替補出場,也算有些高光表現。當杜明洋24歲的時候,受限於U23政策,他在國安徹底失去了位置,大部分時間只能在預備隊度過。

一年過後,隨著U23政策更加嚴苛,已經25歲的杜明洋在國安徹底失去了空間,儘管還有長約在身,但他卻選擇了離開。不過24歲在預備隊蹉跎一年後,杜明洋的狀態並不太好,那個23歲時在國安5次出場貢獻1球2助攻的年輕人,連續試訓了北京北控和天津泰達都沒能留下。如今他只能待業在家,與國安的合同並沒有解約,可本賽季國安連預備隊都沒有為他報名。

所以對於24歲的球員來說,選擇離開中超雖然很艱難,但這又是不得不走的一步。否則在板凳和預備隊虛耗一年光陰的話,25歲時狀態更難保障,出路也會更加狹窄。
24歲後只能逐漸凋零:很多中國U23球員的真實寫照​一些沒有選擇離開的24歲球員,很可能會面臨與去年的杜明洋類似的命運。比如廣州恆大的徐新,上賽季作為U23球員,他還是恆大重要的輪換球員,整個賽季有15次首發出場記錄。

而本賽季廣州恆大已經踢了1場聯賽、1場超級盃、3場亞冠小組賽,徐新只在超級盃球隊領先時有過1次替補出場記錄。2018賽季對於徐新來說,出場機會可能會大幅度削減。

如果本賽季徐新的出場機會達不到兩位數,那麼他很難保持自己的狀態。明年想另投他門的話,也會面臨與杜明洋今年類似的問題。

從這個角度,U23對於一部分適齡球員來說無異於拔苗助長,對於沒趕上政策的的24、25歲球員來說又被壓縮了出場空間,不可否認有很多U23球員或多或少憑政策打出來了(其中一部分人不靠政策也能打出來),但是背後造成的一系列損失又是否值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