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八駿圖》,憑什麼成為我們童年牆壁上的回憶?

《八駿圖》是徐悲鴻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周穆王的八匹駿馬做為題材。畫中,八匹馬形態各異,飄逸靈動,生動形象,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品。


徐悲鴻擅長以馬喻人,託物抒懷,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徐悲鴻筆下的馬是"一洗萬古凡馬空",獨有一種精神抖擻、豪氣勃發的意態。

徐悲鴻素描功力強,有大量寫實素材,用西方解剖學的觀念,把馬的間架結構、骨骼筋絡掌握的很熟,加上他創造能力強,所以他畫的馬奔放、駿逸、傳神、形真意高。徐悲鴻的馬開創了一代新風,成為畫壇畫馬的主流派。徐悲鴻的馬反映了他的追求,是他的又一個創造。他的馬給我們帶到了一個寫實主義的理想王國,實現了300年前金冬心所憧憬的"昔年曾躡五雲端,不與人騎更好看"的境界。

徐悲鴻《八駿圖》,憑什麼成為我們童年牆壁上的回憶?

畫中的八匹馬身姿矯健,頗具神采,準確的表現出了馬的骨骼、肌肉以及運動的結構特點。以粗線勾外形,運用肆意流暢的筆墨,十分概括的繪出奔馬的颯爽英姿。此《八駿圖》用筆簡潔,用幾筆粗勁有力的線條就勾勒出了馬的身軀。其高超的造型能力令人歎為觀止,雖寥寥數筆,但俊逸剛健的奔馬形象已躍然紙上。

徐悲鴻的藝術成就中,也以畫馬的成就最為卓著。他一生致力於國畫的改革,而體現他國畫改革最高成就的就是他的國畫奔馬。他非常注重寫生,關於馬的寫生畫稿不下千幅,學過馬的解剖。對馬的骨骼、肌肉、組織瞭如指掌,同時,他還熟悉馬的性格脾氣。

在技法上,他以中國的水墨為主要表現手段,又參用西方的透視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動地描繪了馬的颯爽英姿。用筆剛健有力,用墨酣暢淋漓。暈染全部按照馬的形體結構而施加,墨色濃淡有致,既表現出馬的形體,又不影響墨色的韻味。徐悲鴻的馬是中西融合的產物,這種融合是極為成功的。

徐悲鴻所畫的奔馬,奔騰馳騁,桀驁不凡,自由奔放,歡快振奮,觀之令人驚心動魄,在寫實之中充滿了浪漫主義的風格。畫家不僅把駿馬作為自己繪畫的象徵,更是一種精神的追求,是對自由和激情的讚美和謳歌。

暈染全部按照馬的形狀結構而施加,墨色濃淡有致,既表現了馬的形體,又不影響墨色的韻味。徐悲鴻的馬是中西融合的產物,這種融合是極為成功的。

作品顯示了極高的藝術技巧和廣搏的藝術修養,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典範。造型獨特,氣勢恢宏,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風格,給人以生機和力量,表現了令人振奮的積極精神,馳譽世界,幾近成了現代中國畫的象徵和標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