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旅行:凋零才是常态,盛开只是一种过去

离开蒙古那天下午我们时间很充足,在蒙古边境不远的小城晃悠,打算去那里的博物馆逛逛。随着伊娃年龄的增长,我们下意识去博物馆的次数越来越多。

有了孩子以后,旅行的项目里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世界各地的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和儿童游乐场这些过去鲜少有兴趣的地方成了旅途中必不可少的项目。

环球旅行:凋零才是常态,盛开只是一种过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伊娃开始对博物馆这种死气沉沉的地方感兴趣的。有时候我觉得她只是旅途上无聊了,有个博物馆打发时间觉得还不错,然后她就慢慢地习惯了,说去博物馆还是很开心的,虽然不是每一个博物馆她都喜欢。

蒙古的博物馆其实大同小异,都是介绍一些蒙古的动物,游牧民族的民俗、服饰和生活方式,最重要的还有成吉思汗和他的帝国。基本上规模都很小,不走心的话二十分钟就能逛个干净。

环球旅行:凋零才是常态,盛开只是一种过去

(蒙古马鞍)

博物馆里空无一人,馆长刚好来上班,把我们带进去了。他英语不错,与我们介绍一些博物馆的陈设。然后问我们是否可以一起合影,照片能否用于当地新闻媒体。于是我们顶着露营了一个星期没洗的油头和馆长合影留念。不知观众做何想?

难得的是,这个规模不大的博物馆里,竟然收藏着蒙古史前时期的猛犸象、恐龙等一些大型绝迹动物的化石,而这些正是伊娃小朋友最喜欢的博物馆部分。

环球旅行:凋零才是常态,盛开只是一种过去

馆长正在收集各国钱币以丰富博物馆的下一个陈列。我在看蒙古开国以来的各种钱币时,还发现了印有蒙疆银行发行的纸币。

环球旅行:凋零才是常态,盛开只是一种过去

在旅行各地的时候最容易感受到中学时代世界历史学得多么地简单粗暴,比如蒙古的近现代几乎就是一句话带过去了。

我不认识的开国纸币上的那个将军,是替蒙古签协议加入苏联的重要人物,很少有人注意到蒙古在苏联时期的历史。蒙古是先于中国的除了苏维埃以后的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

我一直对蒙古人在苏联时期放弃蒙古文字而采用俄罗斯字母的新蒙文感到可惜。游牧民族留下的文化遗产本来就不多,民族主流都不认识老祖宗的文字了真的是一种文化革命般的损失。

馆长说1992年的时候,蒙古人曾经尝试使用回旧蒙文。可惜新蒙语文字已经深入社会,无力回天。我觉得实在讽刺:何故苏联老大哥随便就能把蒙古人用了上千年的文字一笔勾销了?

对伊娃来说,蒙古在她的旅行世界里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国家,我们从出发那天开始,她就知道:我们要去的遥远目标Mongolei是一个马匹比人还多的国家;在蒙古的路上她体会了蒙古是一个没有路的国家;在博物馆她看到,成吉思汗是一个很厉害的人。

环球旅行:凋零才是常态,盛开只是一种过去

当然,她还经历了蒙古包的生活,学了几句蒙古人的话,交了很多蒙古小朋友,有事没事跟人说:塞农(你好),巴呀斯德(再见)。也骑过蒙古的马,坐过蒙古的骆驼,用她的小手举起过蒙古人驯养的金鹰。

她还穿着蒙古风的小裙子在蒙古度过了她的六岁生日。哦,她还在蒙古掉了两颗大门牙呢!有时候我想,满地找牙这个成语可能在她这儿得加上一个字,她长大以后开始她满地球找牙之旅的时候,不知那时她眼中的蒙古是否依旧炫酷?

而我眼中的蒙古是奔放而悲凉的。不同的博物馆里一遍又一遍地看蒙古民族的伟大英雄成吉思汗和他的可汗帝国的介绍,每一句都蕴含着一种悲壮。

世上没有对错,只有输赢。成者为王败者寇,成吉思汗的广大疆域背后,是无数人家园被毁的噩梦。但是他们,都败在了可汗的马蹄之下,所以即使千年之后,可汗都是蒙古人乃至世界历史上的英雄。没有人记得那些铁蹄下的冤魂。

若要让我用一句话来结束我在蒙古漫长的颠簸旅途。我会想起这样一句话:“凋零才是常态,盛开只是一种过去”。即使这样,蒙古人却有天性中的潇洒开阔,也活得十分自在。再见,我愿你们仍旧孤傲,像蒙古高原上的鹰。

汤佳

2017年7月24日

关注我们:爱是有故事的旅行

我,托马斯和伊娃一家人,

环球旅行第十年的故事分享。

汤佳:环球旅行家,80后女作家,已经出版《亲爱的,这不只是一场旅行》《爱是有故事的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