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車竟收不同價格,大數據殺熟氾濫,未來誰也離不開它

相信前一段時間不少讀者都被“大數據殺熟”這篇文章刷屏了,所謂“大數據殺熟”,有人將其定義為互聯網廠商利用自己所擁有的用戶數據,對老用戶實行價格歧視的行為。這意味著老用戶要承擔更高的價格。而將這與傳統的實業相對穩定統一的價格想比,基於大數據來制定的分類用戶價格,商家會獲利更多。


滴滴、攜程、飛豬、京東、美團和淘票票都被捲入其中。有人說在攜程上看到一家酒店,用自己的賬號和別人的賬號顯示不同的價格;也有人說打開滴滴打車,iPhone 用戶會比 Android 用戶顯示出更高的預估車費;如果是級別更高的白金用戶,行程升艙到專車後可能結算價格並沒有得到優惠;在購票網站買夜場電影票要 38 塊,而在電影院櫃檯只要 15 塊。

而這只是很小的一點,20世紀是快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大數據本身具有的規模性、多類型性、處理的快速性,高預測性的特點。這決定了他能夠快速幫助企業快速擷取、管理、處理、並整理數據,成為幫助企業經營和決策更科學的資訊。

打車竟收不同價格,大數據殺熟氾濫,未來誰也離不開它

相比而言,致力實業似乎已經是一件“落伍”的事情。當年的偶像實業家松下幸之助、傑克·韋爾奇已不再受追捧。取而代之的人們更感興趣的是巴菲特和索羅斯,開始關注“vc”和“pe”。在2010年,吳曉波甚至還發表了一篇《“實業之心”正在冷卻》的文章來唱衰實業。

在這種浪潮下,實體行業開始反攻了。

打車竟收不同價格,大數據殺熟氾濫,未來誰也離不開它

化妝品、洗滌品公司隆力奇認為:實體企業應從戰略方向、流程體系、企業文化方面發力,把商品品質融入到企業文化中,上升至企業戰略上,打造國際領先的質量標準體系,為振興實體經濟築牢根基。隆力奇為了應對大數據時代,首先應用自動化到人工智能製造,開啟人工智能+物聯網+定製過程,推動大數據管理,每一步都是創新實踐的過程。

寶馬計劃組建一支車隊,這隻車隊不僅由專業司機提供打車服務,還可以提供租賃服務與快遞服務。寶馬希望最大程度的提高每輛車的收入。寶馬希望效仿Uber,超越uber。

世界連鎖企業沃爾瑪不再為電商感到憂慮,沃爾瑪通過收購平臺零售商Jet,支持它的電子商務增長,擴大用戶覆蓋率。

打車竟收不同價格,大數據殺熟氾濫,未來誰也離不開它

在國內的金融業,四大商業銀行還是股份制銀行,小到城市商業銀行、農業商業銀行,百分之八九十的金融從業者都開始了的數字化轉型,有的銀行甚至花重金和外部合作,比如引入Fin Tech金融科技公司,甚至投資成立FinTech公司,從組織、文化上,給內部傳統的經營模式帶來很大的觀念改變和衝擊。

這些企業不管是通過轉型或是自身的升級,都對大數據時代的衝擊做出了符合他們自身情況的措施,大數據時代對於實業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可能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聚焦的眼光,把最壞的時代變為最好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