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賣房炒房,還得聽聽任志強的,淨說大實話

最近,“大炮”任志強接受《經濟觀察報》採訪,談了他對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看法。

買房賣房炒房,還得聽聽任志強的,淨說大實話

我們的改革是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但是最大的石頭沒摸著,或者說碰觸到最大的石頭時大家都不敢動它。

比如說住房市場化,土地市場化,有一個快速增長的過程,但是不能因為曾經有過一段快速發展,就認為可以持續地發展,不是的。

比如說土地拍賣制度,在初期的時候,認為是靠市場化來分配,誰錢多給誰(更有效率),但後期看到的是政府炒地行為,導致的是地板(價)高了以後,天花板也高了,這種競地價的炒地行為就不可持續了。已經進入這樣一個階段了,再不解決這些根本性的問題就寸步難行了。

我們現在可以看到的是招拍掛制度導致土地的天價,不管是租賃性住房,共有產權房,還是其他什麼房,仍然是競地價的。換句話說,政府從土地中獲得的收入,一分錢都不少。今年一季度土地價格爆漲,到4月份仍然是爆漲,這都說明了政府仍然希望從土地上拿到多的收益,而沒有想到它對市場產生什麼。

所以嚴格說起來,土地制度問題導致了政府從炒地裡獲得更高的利益,進而推動了居民炒房。當政府炒地的時候,老百姓為什麼不炒房子呢?很明顯,如果我們所有的調控文件,第一個應先控制政府的地價,可能房價問題就自然解決了。但是大家預期的未來還是政府炒地、居民炒房的結果,就是一種惡性循環。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看到任何解決的方法。

另外,任志強在採訪中還有一段話令人印象深刻:

“其實在2003年以前,中國的房價增幅是很低的,從1997、1998年進行房改,到2003年,平均每年的房價大概增長不超過3.5%,非常低,而這幾年同期的居民收入增長是9.5%,房價收入比是非常合理的。”

換言之,2003年以後,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在改革方向上發生了重大偏離,地方政府越來越依賴土地財政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