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敢攻打整個東南亞,為何不敢攻擊印度?

日本是打過印度的,只是規模不大。為何後來沒有大規模入侵印度呢?日本不進攻印度,最大原因就是作戰線太長、兵力不足。

日本敢攻打整個東南亞,為何不敢攻擊印度?

日軍在中國戰場,其實已經有兵力不足的情況了。與美英等國宣戰後,被英美等國經濟封鎖,各種戰略物資出現緊缺,特別是石油橡膠鋼鐵等。於是日軍被迫從中國戰場抽調兵力南下,發動南方作戰計劃,主要目標是奪取東南等地的石油橡膠鐵礦。

日本敢攻打整個東南亞,為何不敢攻擊印度?

日軍南方作戰計劃還算成功,一路攻下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但整個戰線實在拉得太長,幾乎無兵可用了。原本,日本人對緬甸也準備暫緩進攻的,由於日軍封鎖了中國整個海上的運輸線,國經際援助物資都從緬甸進入中國。為了截斷這條運輸線,日軍1942年1月進攻緬甸,這就有了日後可歌可泣的中國遠征軍。

日本敢攻打整個東南亞,為何不敢攻擊印度?

佔領緬甸後,日軍曾償試過進攻印度的,這就是英帕爾戰役。不過日軍好像選錯了進攻點,英帕爾一邊是曼尼普爾山脈,一邊是平原。若日軍攻下英帕爾倒是可以居高臨下,從曼尼普爾山脈一路向西,直衝印度恆河平原的。不過這先得越過曼尼普爾山的原始森林、沼澤、高山,結果隨著雨季的到來,日軍有三分一士兵共3萬多人染上了瘧疾、痢疾、霍亂、流感等疾病,失去戰鬥力,再加上英軍的頑強反擊,英帕爾戰役以日軍失敗告終。而後,隨著太平洋戰爭的日益吃緊,日本人就再也沒有力量進攻印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