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來說說《進擊的巨人》:巨人之力的現實意義,原罪與新生

為什麼又寫巨人?

本週備選可寫的東西其實蠻多,比如押見修造的《漂流網咖》和《惡之花》,比如正在上映的電影《魔弦傳說》,但《漂流網咖》因為距離上次看完已經蠻久了,所以可能還需要重溫一下才能好好寫作,《魔弦傳說》是前天213推薦給我的電影,這部沉香救母式的故事,雖然看了覺得不虛此行,但是具體要寫的話,只能從該電影使用的先進技術角度來說,但講解技術本就不是我擅長的,所以也就放置著沒有寫。還有一個能寫的是《希德尼亞的騎士》、《charlotte》,但是都是反映超能力或者機甲戰鬥的動漫,和我平時的寫作視角不太搭調,或許以後會寫吧,但不是本週。

而進擊的巨人從第86話更新到第89話,這4話的內容完全產生了一個新的世界觀,所以打算寫一下自己對《巨人》這部作品的一些思考。

也來說說《進擊的巨人》:巨人之力的現實意義,原罪與新生

世界觀做了哪些改變

之前的巨人的世界觀可以說被限制在了一個狹窄的牆內,世界觀的最外圍是那些迷之巨人們。

86話開篇的世界觀變成了前85話的舞臺都發生在一個龐大大陸的一個島嶼上,所有人都被實行了愚民政策,所有人在牆內過著家畜一般的生活。

這也是作者諫山創很早就埋下的伏筆,隨著這部分故事的展開,巨人的舞臺變得更大,能表現的東西更多,地下室裡放置著世界的秘密,調查兵團的200人用生命和戰鬥取回的三本書,為讀者們也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

阿爾敏所言的世界的廣闊,海水是藍的,冰之國度,想要去看更廣大的世界的,人類最原本野心,在新的世界觀下就更得以發揮。

舞臺更大了,設定更多了,然而,構思這一切的難度也變大了。

也來說說《進擊的巨人》:巨人之力的現實意義,原罪與新生

與聖經的聯想

新的故事世界觀下,分為了埃爾迪亞人和馬來人。

埃爾迪亞人在很早的時候與大地的惡魔簽訂過契約,將巨人的力量引入了人間。巨人成為了當時的戰鬥力,這個民族馬上統治起了這片大陸。並執行民族的清洗政策,強制通婚等等。

在新故事的世界觀裡,埃爾迪亞人是惡魔的後裔,是隻要輸入了一些巨人的脊髓液就能變成巨人的怪物。後來馬來人掌權了以後,將幾乎所有埃爾迪亞人驅逐到樂園,王族用無腦巨人鑄成城牆,將自己困守於此,執行愚民政策,讓國民以為只有牆內才是安定的樂園。

聖經中類似的是,人類偷吃了智慧之果,就帶上了原罪。在巨人之中變成了,與惡魔簽訂了契約,使得一類民族都帶上了原罪。如果類比的話,從天而降的能力在神話故事中,是普羅米修斯帶來的火種,而在巨人的世界觀裡,帶來的是巨人之力。巨人之力還分解成了9大巨人之力,這裡就變成了作者諫山創的架空創作了。但是在時代的逐漸發展過程中,科技的力量逐漸超越了巨人的力量,這反應了舊事物被新事物更迭取代的必然性。

作者在這樣的一步步的構建中,逐漸合理的類比了歷史的發展進程,雖然找不到特別好的現實中的事物來類比巨人之力,但是化石燃料、飛艇和輪機船舶還是找得到現實的影子的。

一直環繞著這幾個問題,漫畫中也經常有所提到

【錯的是我還是這個世界?】

【我們的敵人究竟是?】

當艾倫得出了他們的敵人是整個世界的時候,發現問題又回到最初的根本,最初的時候他們與雷伊斯王鬥,後來他們不得不與整個世界為敵。

有人會認為諫山創的作品中滲入了過多的日本右翼思潮,硬生生的解讀的話,原罪就是戰敗後的憲法,流放的島嶼就是本州島,向世界發起戰爭就是支持當年的法西斯行徑。

但這麼過度的解讀,我覺得有些過於政治敏感了。一部漫畫作品而已,就算二創有這類的思想,也不會藉著這部作品表達的如此明顯。中國的孩子們做多了語文的閱讀理解題,總要分析箇中心思想出來,但是過度解讀不可取。

最好是僅僅以巨人的世界觀來看,就好了。

也來說說《進擊的巨人》:巨人之力的現實意義,原罪與新生

鴿籠一般的生活,衝破了鴿籠以後,發現鴿籠外的世界更為不友好和兇險,自己所斬殺的巨人其實都是埃爾迪亞的流放子民,斬殺的都是人類而已。這份本末倒置的認知,會讓絕大多數人瘋狂吧?

而後,會發現其實諫山創的構思功力也不錯。從第一話【致2000年後的你】,到巨人只吃人,不吃其他東西,到巨人以男性樣貌為主,到牆壁中的巨人,到惡魔的後裔與王族的能力等等,結合86話以後的劇情來看,其實基本都對上了。用更大的世界觀來看,發現之前知道的線索真是管中窺豹,作者想好了整個故事的設定以後,一點點的吐給我們的感覺,真是太棒了。


但是從86話得到的,也僅僅是寫在另一個民族-馬來人的教科書裡的內容,真實的歷史可能又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兒也說不定。

不管怎麼說,巨人都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尤其對一個初出茅廬的作者更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