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透這幾本書,讀懂自己,人人必讀的8本高能心理學書

讀透這幾本書,讀懂自己,人人必讀的8本高能心理學書

很多朋友催促我推薦一些心理學的書,想通過讀書來自我成長。我推遲了很久,因為這裡存在一定的誤區,成長的書,我讀了幾乎近百本,有些書讀起來當時感覺良好,但不一定真正有用。

實際上,我們對成長存在很多誤解,有的時候讀書,會延續這樣的誤解。

比如一個不想感受自己情緒的人,可能會繼續讀那些滿是道理的書,這樣就可以繼續停留在道理裡;

一個喜歡自我批評,或者對自己嚴格的人,會讀那種批判性很強的書;

一個喜歡用幻想來避免失敗的人,繼續讀那些充滿靈性幻想的書;

用心理學的專業術語來說,可能是“加強了防禦”;

所以我一直在謹慎的尋找,那些可以讓人打開心,理解自己,體驗情緒,面對想法書籍和電影。

書籍推薦

一,《重新認識你自己》 ⭐️⭐️⭐️⭐️⭐️

嚴格來說這是一本靈性書籍,我在30歲前後,讀了克里希那穆提的《愛的覺醒》獲得了一次頓悟的體驗(看見自己)。也是這次體驗一直引領我走上了自我成長的道路。這本書已經停售了,《重新認識你自己》是比較接近的一本書。

我之所以把這本書放在前面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克里希那穆提是反對任何權威、宗教和理論體系的。在成長中最容易走的彎路就是外求。

二,《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

這本書,我最初閱讀時,還不是很理解,所以並沒有太大感覺,可能自己還沒準備好面對“陰暗”的部分。隨著心理學學習,以及自我成長的深入,這本書的專業性越來越清晰了。不得不說,有的時候,我們只能讀那些比我們的狀態高一點點的書,就算是寶貝,在我們識貨能力的時候,也會被垃圾對待的。

這本書指導你擁抱那些你一直試圖排斥的生命的部分。找回完整的自己,激活生命。

三,《情感依附》⭐️⭐️⭐️⭐️⭐️

這本書的內容源自一個著名的實驗觀察項目,科研人員招募了131個待產的母親,並針對母親和嬰兒展開了30多年的持續觀察和採訪。從而獲取養育者(原生家庭)與個人幸福成就的關係。

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瞭解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作用,可以更理解自己,同時也可以指導父母們如何做的更好。

四,《身體從未忘記》⭐️⭐️⭐️⭐️

這本書結合大量的神經科學的研究,來探討人的心理/大腦的運作機制,並對創傷做了重點的解釋。

重要的是,在神經科學的基礎上,提出了什麼是有效的療愈/成長的方式,非常具有參考價值,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證實了部分東方修行法門的有效性。

六,《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上面我提到,部分東方的修行法門(瑜伽,太極,內觀,行禪等),已經被證實是有效的,這本書是禪修大師所著,用佛學的觀點介紹了身心的運作方式,並提出了在生活中修行的方法。

七,《情緒勒索》 ⭐️⭐️⭐️⭐️

作者周慕姿,有很高的實用性,很可惜這本書只有臺灣版。很多的苦惱和痛苦來自於缺乏情緒界限,比如家人、同事,常常用激發你恐懼、愧疚情緒的方式,來控制或者利用你。情緒勒索這本書很實用,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避免別人用情緒來綁架自己的方法。同時也提出瞭如何有效建立情緒界限的方法。

八,《寬恕就是愛》⭐️⭐️⭐️⭐️

當我明白了一個人需要深入自己的潛意識,去理解自己,放下對自己的屠刀的時候,這本放在案頭的書自然就吸引了我的注意。但是把它放在最後是因為它本身有一些宗教的元素(耶穌),以及和靈性系統《奇蹟課程》有較深刻的聯繫,但是對於這些背景我又缺少必要的理解。

我不推薦的書 《少有人走的路》

這本書火到無法忽視,我讀了幾段,發現其中有大量的批評或者要求。首先這樣以“權威”身份呈現的心理學工作方式,已經有被替代的趨勢,其次,我們的社會環境並不缺乏批判和要求,對一個人成長真正有效的方式是理解和寬恕,釋放自己生命的力量。而不是通過外界的批評,要求,壓力,甚至也不是通過自律。

附:在專業的指導下自我成長可能更有效,歡迎加入我的社群,用心理學認識,成長自己。

讀透這幾本書,讀懂自己,人人必讀的8本高能心理學書

如果你有新的推薦或者建議,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