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取消編制後對員工有什麼變化? 臨時工是否能獲益?

中公教育山西分公司

這個題我回答了好幾次,不知道為啥一直有人提這個問題。我用自身例子結合實際和你說一下。

我很希望事業單位取消編制!有錢賺!

1.根據當初簽訂的合同。如果中途單位改革無法進行正常工作,將按照工作年限和當地財政給予一定的賠償金。多的數百萬,少的也有幾十萬。

我拿這錢可以去投資,在創業,或者考公務員

2.改革後,工資會根據單位收益發放,領導職位生高,有實權了,單位福利增大,工資大幅度提升,這也是好事!有好處就有壞處,壞處就是以前有穩定的合作公司或者其他。改革後需要自己出去跑業務業績等,不過這也是看什麼樣單位決定。

3.事業單位改革和臨時工沒啥關係。該咋樣咋樣,所以不要想多了。


如果你有更多消息或不同見解可與我交流。


種在海里的菠蘿

事業單位一般分為參公事業單位、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單位的福利待遇相應遞減。事業編制人員實行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部分事業單位改革後,單位類型將由事業單位轉變成企業,職工的事業編制也隨之喪失。

我國現有事業單位111萬個,事業編制超過3100萬人。事業單位制度改革,是不是意味著部分事業單位職工即將丟掉“飯碗”?事業單位規模較大的合同工、臨時工又將何去何從?

生產經營類活動事業單位將轉企改制

事業單位改革,主要針對於生產經營類活動事業單位。將不承擔公益服務職能、不屬於政府必須提供的公益服務範圍,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可以由市場配置資源、能夠且應當通過市場獲得,以營利為目的,主要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劃分為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納入轉企改制範圍。從去年開始,各地先後清理出生產經營類活動事業單位名單,並逐步進行事業單位改制。

生產經營類活動事業單位作為經營類事業單位的一個分支,依法轉製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平等競爭、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晰、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管理制度,有利於解決事業單位從事市場經營活動存在的政企不分、事企不分,以及體制不順、機制不活、效益不高等突出問題。

合理選擇轉企改制形式

根據事業單位類型的不同,以及各自的特點,應當選擇適當的轉企改制形式。

  • 對完全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直接轉為企業;

  • 對以經營活動為主、兼有部分公益性職能的,將其承擔的公益性職能整合到其他相關事業單位後,轉為企業;

  • 經批准可整體轉為企業的,根據需要由政府購買其公益服務。

經營類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後,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堅持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權利、義務、責任相統一,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相結合,真正成為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獨立市場主體。

生產經營類活動事業單位改制後,也就意味著事業編制即將取消,不再實行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事業單位普遍具有待遇豐厚、工作穩定的特點,改制後單位也將失去這些福利。既然單位類型改變了,那麼職工的工資結構和收入方式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不再受事業單位薪級工資、職級工資等類型的限制。從某些角度來看,制度改革能使職工收入更加多樣化,也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事業單位臨時工是由於在編職工不夠用,又沒有多餘的編制名額,為了完成工作,額外聘請的合同工。合同工和正式編制員工一直都在說同工同酬,但是同工不同酬的現象一直存在。編制取消,臨時工依舊是臨時工,沒有什麼改變,變的只是在編職員,他們編制取消,轉而簽訂聘任合同;聘任合同依舊是與單位簽訂,同一般的合同有別。

事業單位改革,合同工能否從中受益呢,能否提高待遇和地位呢?

全國3000多萬的事業編制員工,如果取消編制就等同於同工同酬,等同於合同工待遇提高,後果可想而知。因此,原本屬於事業編制員工的福利不會變動太大,合同工也不會從中得到多少好處。


重慶中公教育

按照國家規定,同工應該同酬。但是就目前來看,事業單位的臨時工是絕對沒有同工同酬的。

目前,事業單位中存在著編制工,合同工,以及臨時工。編制工是納入財政預算,按照人頭撥付福利和工資,合同工大多是人事掛靠在企業中,以勞務派遣的方式到事業單位中工作,有些單位基本上和在編人員一樣,能夠享受同工同酬待遇,只是沒有職務晉升的機會,退休後按照企業退休計算。合同工要簽訂合同,基本上也是由地方財政負責工資待遇,繳納保險,同樣,這種合同工也需要設崗公開招考。當前事業單位中,合同工最多的是中小學聘用教師,他們基本上在待遇和在編老師差不多了。


事業單位中除了在編人員和合同工外,就是臨時工了。臨時工從字面意思就是臨時性工作,不籤合同,不交保險。由於臨時工屬於編外人員,財政工資戶頭上也不存在這些人,他們的工資基本上由用工單位出,如中小學中的代課老師,城管臨時人員等。由於現在國家對財務審計很嚴格,事業單位中也幾乎沒有自設小金庫的現象了,這部分人的工資基本上是從單位辦公經費上節省出來的。在辦公經費緊張情況下,臨時工的工資就很低,基本上是一千到兩千之間。

題主問,事業單位取消編制後,臨時工能否獲益。就目前來看,即使能夠獲益,也不會達到同工同酬。合同工和編制工也會按照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處理,他們之間的差異會越來越小。但臨時工的權益仍是得不到保證,因為,事業單位取消人員編制,只要他還是事業單位或變為國企,他仍受地方財政預算控制,每年要付的工資福利都是按照規定和需求來的,臨時工沒有在計劃內,管理者又不是臨時工,誰會想到要給這部分人爭取同工同酬的福利呢?除非臨時工與單位籤合同,變為正式工。

事業單位臨時工是最苦最累的人,我覺得有本事的人是不會做這類人的。


圖說職事兒

事業單位臨時工是因為事業單位正式編制員工不夠用,又沒有多餘的編制名額,為了完成工作,額外聘請的合同工。合同工和正式編制員工一直都在說同工同酬,但是同工不同酬的現象一直存在,今年事業單位改革的文件接二連三地出。這些政策的實施,事業單位臨時工翻身機會來啦!

這些政策的實施是不是編制內外福利待遇一樣了呢?短時間內實現不現實,還有比較長的一段路要走呢。今後除了養老金在編人員和臨時工的待遇執行現有的政策以外,晉升職稱、薪酬水平、學術地位等其他方面都將努力做到同崗同薪同待遇。

其實,大家不需要羨慕編制內人員,如果覺得編制內待遇比編外好,最直接和最快速的方式就是考取編制,你考到編制後,就不需要羨慕別人,因為你也成為別人羨慕的對象。

對於事業單位臨時工和正式工的待遇,你怎麼看?快來討論區一起討論吧!

上一篇:教師改革最新消息!取消編制已經開始運行了!


菊菊一見宗琴

事業單位取消編制對員工的變化肯定是有的,而且還將將會很大。

第一,事業編的“

鐵飯碗”將被打破。多年來,事業單位員工一直被認為是端著“鐵飯碗”的,不用擔心失業會降臨到自己的頭上,無論業績好壞永遠都可以拿著同樣的工資。但是事業單位取消之後,“鐵飯碗”就失去了保障,就會變成的“瓷飯碗”,也需要認真端著,否則也有可能被打破,導致失業。

第二,事業單位管理自由度增大。

事業單位取消編制後,單位在自身管理與員工科學調配等方面的自由度會大大增強,減少了行政干預,這是既有利於原事業單位領導層對單位結合實際的管理,有利於促進單位的進一步發展。當然,這也必須加大監管,否則也極有可能發展不願看到的景象。

第三,事業單位人員的危機感會變強。事業單位編制取消之後,開始實行勞動合同制度,失業人員也必須重視合同的簽訂,單位如果在考核中發現部分人員與單位的發展不相適應,完全可以通過法律手段終止合同。這也增加了事業員工的危機感,會提高事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促進單位運轉的效率。

第四,臨時工有可能待遇會提高。取消編制後,事業單位臨時工可能會獲益,能夠爭取更多的工資福利待遇,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也要看管理層的研究結果,而且有很多臨時工的學歷、技術等水平比較低,即使同工同酬,變化也不會太大。

綜合來看,整體上可以促進原事業單位的運行效率,但是在縣鎮一級還是有可能只是取消編制而已,但是其他的並不會有什麼變化,在一些地方仍然會出現“換湯不換藥”的現象,這就需要監管部門強化監管力度,防止向相反方向發展。

歡迎關注“東愛雨公考”,專注公務員考試、體制觀點,如遇疑惑可以留言、私信。

東愛雨公考

事業單位取消編制後,對員工有什麼變化那?臨時工是否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利益那?

2018年一位深化改革的原因所以部分事業單位將被取消,同時意味著之前很多“鐵飯碗”只會越來越少,這足以表明我們不斷在完善發展;



如果事業編制取消的話那對員工有哪些影響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8年高校教師將被取消事業編制高校轉向企業,員工將簽訂企業性質的勞動合同;這樣做對於員工有兩方面的影響如下圖所示:

對於高校來講,通過競爭能夠聘用高質量的教師,高校取消事業編制是非常不錯的舉措;

如果事業編制取消的話,對臨時工有哪些益處呢?

如果所在的事業編制取消的話,在事業單位工作的合同工或者臨時工是否受影響,還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像我認識一位網友,他就是一名勞務派遣工在事業單位辦公室打打雜,比較枯燥的活兒都是由這幫派遣工的朋友們在堅持做;後來因為事業編制改革,臨時工,派遣工都回家屬於失業狀態;所以很難去衡量對某一個人群的利於害,所以我們只要做好自己的規劃就好,我們拭目以待吧;


舉一反三

同工同酬已經說了好幾年了,對於公務員,事業單位編制來說,同工同酬根本不可能實現?公務員事業單位編制都是經過正規考試來獲得編制的,編制都是國家給的,工資都是根據每年公務員的數量統一財政撥付,如果同工同酬,這些外聘的或者臨時工的工資怎麼下發,沒有編制就沒辦法下發。

但是對於國企,自負盈虧的這些個企業來說,同工同酬完全可以實現,因為員工的工資都是從自己每年的利潤中下發的,這樣就不管正式還是臨時的,都是這個企業的員工,編制可以不給,但工資可以下發啊,可以基本工資捎有差別,但績效,補助,等其他的錢是可以同工同酬的啊。按勞動法來說,幹同種工作的就該掙同等工資的,在這方面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但眾觀現在的社會發展和我們國家的政策來說,國家的政策是好的,主要是政策到了地方執行不到位的問題。上面說同工同酬,下面領導們憑什麼給你同工同酬,給你少掙點錢,人家就多掙點,正式的可能就多分點獎金啥的?而且現在國家在這方面不是強硬規定,雖然說寫進了勞動法,但那只是寫進去了,要執行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所以就造成了現在這種同工不同酬的局面。如果國家在這方面進行強硬規定,人力資源部要對此督促檢查,這就完全不是問題,完全可以實現。


擎之人

事業單位取消編制後對員工有什麼變化?

2020年前,事業單位要完成分類改革,根據社會功能劃分,對承擔行政職能、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和從事公益服務三類事業單位,將按照政事分開、事企分開和管辦分離的要求,完成體制機制的改革。

其中,有三類事業單位將逐步取消事業編制:

1、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自收自支事業單位。逐步將其轉為企業,根據行政職能需要,部分人員分流到其他事業單位,剩餘人員取消事業編制,全部推向市場。

3、事業單位工勤編。按照隨空隨銷的原則,逐步減少事業單位工勤崗設置。

4、合同工、勞務派遣公、臨時工。不會受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影響,一切合同為準則,合同原來註明享受什麼待遇,依舊享受這個待遇,工資福利不可能上漲,也不會下跌,大體保持現狀,不要報以太大期望。

我是小公,專注公務員考試、任用、提拔等體制類問答,感興趣或有疑問諮詢的,可以關注私信我,我將提供全方位的權威解答


80後小公

事業單位取消編制轉軌企業後,從長遠看,對其影響較大,但現階段,對在職的職工,其工作性質,個人薪酬,退休後養老金收入,幾乎沒啥影響。

首先,轉軌企業為職工建立了企業年金或稱其為職業年金,用以彌補職工退休金的減少。企業年金前幾年在個別地方試點,於2018年4月在全國推廣。但除了央企和事業轉軌企業,其他企業很難突施。

其次,大部分央企及事業轉軌企業為職工辦理了補充醫療保險,以減輕職工尤其是老年職工的醫療負擔。

通過以上的“一金一補”,事業轉軌企業後,職工各項福利待遇基本沒有明顯變化。

對於勞務派遣制的臨時工,由於不在偏制內,其人事關係屬第三方機構,目前還看不到是否受益情況。


企業趣談

變化挺大的。意味著失去編制,但是一般工作還是穩定的。

其他二類目前還沒有提出取消編制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