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相思意——男性笔下的爱情解读

不负相思意——男性笔下的爱情解读

爱情,是文学作品的永恒母题之一。君王遥想着与女神的巫山云雨;书生臆想着才子佳人的昨夜星辰昨夜风;连矜持的女子也感叹着被相思煎熬得“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想要隐喻不得志的情怀,便是怅然于“翩若惊鸿, 婉若游龙”的甄宓悄然遁去;想要嘲讽腐朽的家族,宝黛爱情土崩瓦解。

是的,中国的古典小说多由男人来讲述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故事情节往往是或金戈铁马或风声鹤唳或盛世太平中一位甚或多位温柔如水的女子为英雄豪杰、布衣书生红袖添香、锦衾玉暖的无边艳事,当然这一般也不是重点,更多是用神圣的“爱”包装着或沉重或宏大或丑陋的思想,不然就流于低俗了,至于女子本身的心思、智慧、情感诉求更是置之不理。

不负相思意——男性笔下的爱情解读

《唯不忘相思》一书的作者张秋寒,同为一个男人, 却给了我们不同的观感。他或许是位游走于江畔,日日面对潮涨潮落,能敏锐地觉察到用那清泠泠的江水做的女人们心中的游鱼,及其至柔至刚的奥义。

他笔下的女子,上至母神女娲,下至洒扫的宫女,都有其细腻敏感的心思,刚烈不屈的姿态,执着无悔的情感,他毫不吝惜地将一切美好集中在了她们身上。孟姜女能蔑视着所有帝王的无耻,能轻易将重生的机会让给了挚爱的丈夫,能为此困囿于地府1200年,也能在发现重生的丈夫有了真爱后果断地放手;东施因为家国情怀放弃与夫差的爱情,却阴差阳错进入吴国后宫默默陪伴着他欢乐,决然地陪他赴死……这些沉默的女子痴情地演绎着最遥远的距离就是“你就站在我面前,却不知道我爱你”。

张秋寒是位对女性充满友善和温情的男子,但是对笔下的男人们也未一律贬低。这一点与曹雪芹不同,曹氏通过贾宝玉之口表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一句话将天下的男子都打倒了。

不负相思意——男性笔下的爱情解读

但在《唯不忘相思》中,有荒淫的国君,也有深情的帝王;有相忘于江湖的范喜良,也有为爱情放弃仇恨的画师;有妖怪有神仙,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这些男子中自然有自私如武大郎者,有卑劣如冥界帝君者,更多地是两情相愿却因各种原因陷入刻骨相思的男子,吴刚、大圣、崇祯、毛画师……张氏在阐述爱情的同时,更多地表达的是对至善至美的追求。

《唯不忘相思》这本书陆续写了七年,重现了14个唯美入骨的爱情故事,并且每一个故事几乎都有名著、传说和典故作为载体。透过故事本身,让我们看到薪火相传的并非只是神话故事野史传说,而是人类那一缕相望成河,相思未绝的深情。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几千年来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诗词歌赋被串联地似假还真:孟婆原是孟姜女,为范喜良而放弃转生;昭君和毛画师原是一对情侣,故而选美图才这么不堪入目;妲己覆灭商王朝原是为女娲报仇;

《西游记》中的某只蜘蛛精原是齐天大圣的夫人,可惜不能同时拥有仙凡两届的记忆;潘金莲委身西门官人是为了救武大郎。真可谓汪洋恣肆,脑洞清奇,波云诡谲,读来虽未捧腹,也不禁会心一笑。

这让我想起了庄周梦蝶,不知道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看小说的过程中,也容易产生我所知所见的世界是真实的,还是小说中的历史与传说才是真实的。不知是故事本身如此,还是张氏的妙笔所生发的?罢了罢了,醉翁一卧,且听歌吟,书中自有颜如玉,把酒一欢又何妨?

不负相思意——男性笔下的爱情解读

如潮的网络小说,仅是言情小说就可谓洋洋大观,但本书所呈现的作者学识之渊博, 文字之唯美浪漫,情节之奇诡,并不多见,实属凤毛麟角,难能可贵。张氏的“故事新编”比之鲁氏的《故事新编》,暂且不论思想高度,“新”字毕竟表现得是淋漓尽致的。

忘却了富贵苦难,忘却了悲喜荣辱,忘却了前世今生,唯不忘相思,这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令人不忍卒读,发出与王实甫一样的感叹:愿天下有情人终成了眷属。惟盼传说中的东施与夫差、大圣与素衣、吴刚与嫦娥等等等等,都能不负相思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