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如也的"也"是什麼意思?

方方之翼

如果要問,""空空如也""的""也""是什麼意思,那要先看看,""空空如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空空如也"",出自孔子《論語.子罕》。

子日:""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譯成現代文就是:

孔子說:""我有知識嗎?沒有哩。有個農夫問我問題,我本是一點也不知道的。我從他提的問題的首尾兩頭去詢問,才得到很多意思,然後儘量地告訴他″。

春秋戰期,人們都很崇拜孔子的知識淵博,孔子非常謙虛。

他說自己到鄉下去,有農夫問他,他不知道的,都是通過詢問農夫,從他提出的,問題的兩端,即來龍和去脈、始和終,來反覆推究,仔細思量,儘量告訴農夫準確的含義。

實際上,這段話,孔子是在謙虛地告訴人們,自己是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法。

""空空如也""是指誠懇、虛心的樣子。

因此,""空空如也""的""也″,在這句話裡,只是文言助詞,語氣詞,用在句末,表示判斷或解釋的語氣。

""也""這個字,本意在現代漢語詞典中,釋義有幾項:

一、副詞:

①表示同樣的意義;

②連用,強調兩事並列或對等;

③跟""再""、""一點兒″等連用,表示語氣的加強(多用在否定句裡)。

④與""即使""、""雖然""一起用,表示轉折或讓步;

⑤表示委婉的語氣。

二、文言助詞:

①用在句末,表示判斷或解釋的語氣;

②表示疑問或感嘆語氣;

③用在句中,表示停頓。

""空空如也"",現在也形容一無所有或什麼都沒有。

魯迅先生的文章中,有兩次運用過""空空如也""一詞:

《彷徨.在酒樓上》:""樓上`空空如也′,但我揀得最好的座位,可以眺望樓下的廢園""。

《南腔北調集.自序》:""我此後就一無所作,`空空如也′。

21世紀湖南詩人悅詩,還寫了一首詩《空空如也》,這首詩除了標題,正文空無一字,還謂此詩""無字勝有字""。

不過,我不認同此詩可為詩。

最近流行一首汪峰演唱的《空空如也》,加入了他自己獨特的元素,非常好聽,我很喜歡。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有書共讀

我們討論的是一個字詞的詞源意義,所以,不能以今天的「空空如也」的意思作為判斷的依據。

大家都談到了「空空如也」出自經典《論語》:

《論語·子罕》: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這就是典型的小學——【訓詁之學】要解決的問題。

訓詁,訓故也,就是今言注古語,儒家經典是先秦古代人說的話,漢代人已經搞不懂了,訓詁學從 漢代開始就應運而生。我們就以訓詁之學搞清楚【也】的意思。


沒興趣看論證過程的,首先我說結論:

  1. 「空空如也」的「也」,不是表示青銅器的「匜」。

  2. 「空空」即「悾悾」,也就是「誠懇」的意思,「空、悾」古今字。

  3. 「空空如也」是古漢語中一種很特殊的現象,「空空」是形容詞,「如也」叫做【形容詞詞尾】,——相當於古漢語中的【如XX貌】,現代漢語中【像XX的樣子】。

這種用法還有「然、焉、爾」等,如:「慼慼然」,目的是使描述的形象更加生動 化。

說「空空如也」的「也」是代詞「如此、這樣」也說得通,說是「語氣助詞」,「副詞」好像也能說通,但其實「空空如也」的「也」在這裡,不能脫離語境去講它的意思,就是一種「形容詞詞尾」,目前在語法上的準確定性,還沒有取得一致。

另外:「也」的造字本義——許慎和段玉裁所說象形「女陰」,基本上被學界否定了。那就是許慎的錯誤,他的腦殘粉段玉裁也跟著錯。目前認為「也」「它」本為一字,是「蛇」之象形。或者說是「呀」這語氣助詞的本字,古字形「也」與「它」非常相似,產生了混淆。

-------------------------------------------------------------------------------———————————————


要搞清楚《論語》的意義,肯定要找離這個時代最近的人是怎麼解釋的,所以,我們首先要看古人是怎麼解釋的。

第一句: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

很好懂,沒有爭議,孔子的自問自答:我有知嗎?我無知呀!

第二句:

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這一句的難點在於「空、叩、端」的意思,這搞清楚了,「也」就其義自見。

《論語》一般是以「何注邢疏」為主:漢魏何晏和北宋邢昺。

《論語》註解本很多,我就選最好、最全的本子,底本為清人劉寶楠編纂,高流水點校,中華書局出版《論語正義》(1990,頁331),這句話出自《卷十 子罕》:


陸德明引鄭玄的註解可以看出,引用了三處文獻證明了「空空」也即「悾悾」,「誠懇」的意思,「空、悾」古今字。

看《漢語大字典》(第二版,頁2483)

那麼,「叩其兩端」的「叩」有「詢問」的意思,可能是從「叩門」之義引申而來的:

「兩端」也就是事情的兩面:對錯、始終、來去等等都可以。就是分析這個「疑問」的方方面面。

《說文》:“耑,物初生之題也。(「耑、端」古今字。)
孔穎達疏:“兩端,終始也。
《禮記·中庸》:“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鄭玄 注:“兩端,過與不及也。”
《荀子·正論》:“而聖王之分,榮辱是也。是有兩端矣:有義榮者,有埶榮者,有義辱者,有埶辱者

比如成語「首鼠兩端」:在兩者之間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那麼,這句話的意思也就很清楚了:

孔子說:我有知嗎?我實是無知呀!\n有個鄙夫來問於我,他如此誠愨,我從所疑的兩端反過來叩問他,一步步問到窮竭處,幫助他解惑。

劉寶楠是乾嘉學派的人,他註解論語旁徵博引,非常清楚,我是認為非常可信的。

如果讀者覺得有疑問,我們可以用互訓比較的方法進行歸納判斷:

《論語 鄉黨》: 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 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

《論語 述而》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孟子·滕文公》: “孔子三月無君,則皇皇如也;出疆必載質。

《孟子 心章句上》 :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

空空如「也」,如果解釋成「裝水的青銅器匜裡面沒有水,是空的,什麼也沒有」,那「皇皇如也、侃侃如也、誾誾如也、夭夭如也」就解釋不通了。

至此,就可以下結論了,綜上所述:

1、「空空如也、皇皇如也、侃侃如也」的「如也」叫做「形容詞詞尾」,以增加形象化的色彩。相當於【XX貌】、【XX的樣子】。

2、「空、悾」古今字,「空空」是「誠懇」的意思:

3、與「空空如也、侃侃如也」性質相同的「形容詞詞尾」有:「心有慼慼『然』」、「盤盤『焉』,囷囷『焉』」、「不禁莞『爾』」、「其葉沃『若』」相同。

4、著名的語言學家王力先生曾說:「在用作形容詞詞尾的情況下,『如(也)』、『若』、『焉』、『然』、『爾』五字同源。」


這不是個簡單的問題,目前還為形成一致,有人為此寫了三萬多字的碩士論文:


段茂升. (2005). 古漢語如, 若, 然, 焉, 爾語法化過程考察(Doctoral dissertation, 西南師範大學學位論文).


最後那個「也」是「女陰」的之說,很多人都拿來說事,包括李敖,我寫過兩篇文章討論「也」字,同時把李敖「批判」了一番。有興趣可以到我的頭條專欄去看。我就不貼上來。


小漢字見大歷史

古文書面語為了便於書寫傳播是極其精煉的,不能等同於現代白話文書面語來理解,所以這個詞的本義應從原岀處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論語原文其它回答己提多次,這裡不重複了。首先兩個“空”,前一個“空”是孔子說我腦子裡對所問事情的知識儲備是空的,後一個“空”是提問的人對所問的問題了解是空白的。“如“是差不多、一樣的意思。“也”作語氣助詞“啊”來理解。“空空如也”在原文中的意思是:我和提問者一樣對所提的問題不瞭解,不能解決問題。


西山漁樵

此處的“也”是“依然是”:空空如也=依然如同空蕩蕩。想起郭沫若說過,文字始於兩性。而所有的字詞,皆出於實詞,尤其出於名詞,而後簡化為虛詞。大致邏輯是:動詞源於名詞,介詞源於動詞,副詞源於介賓(空省了賓詞)。以下考證,附及英語對譯,利於深度理解,旨在雅俗共賞,或收藏。非雙語讀者可忽略,不影響正常閱讀。

本題之“也”,“女”的變體,本意“如”,而“如”=女+口=女之神器,有女作伴,故有“如隨”、“如同”、“如意”、“猶如”、“如果”、“如若”。再說“且”,古音有“具”,形如陽具,陰陽媾和,不離不棄,故有況且、而且、且不說、且慢、且說、暫且、尚且、甚且、得過且過、姑且、苟且偷安、姑且。又例“可”=丁+口=男丁女口,形如做愛,故有可愛、可人、可兒、可憐、可行、可以。還有“同”=冂一口,一是丨的變體,即陽口如陰,原意房中同事,“房事”為同。而例“事”=丁+口+巾=房事,情事,演為事情,大事為媾,小情為戀。

以下多解“也”之字例,且附英譯。也=如同,好像,彷彿,如此,同樣,照樣,照舊,依然,仍然,同樣,之類,等等。and...as well, and...at that , as well as, also, too, so, and so, therefore,

一,“也”做副詞。

①也=同樣,與此同時,同樣如此,的確是那麼回事。例:我高興,你也高興;I'm happy, you too/and you as well. 也可, 也是。Just as well. That's it . Me too. Yes. Sure. Of course.她會打籃球,也會打網球。She plays basketball, also tennis.

②也=依然,照樣,仍舊。例:即使失敗十次,他也不灰心。He won 't lose the hope (as former) even if to fail ten .

③也=如此,照此,因此, 所以,故。很像英文 so, and。例:我也只好如此。So I'll do it only.

④也=連同...都,甚至/即使...都,哪怕...都。很像英文 even all, even ...as well。例:連老人也幹活。Even the old joined it (as well). 或 Even all the old joined it.

二,“也”做助詞。

①“也”在句末表示判斷,本意是...之類的啊/呀,含著“就”、“皆”、“凡”之味。例: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清·袁枚《黃生借書說》。Youth is valuable.(用時態譯出“也”,若加just , all, 不免蛇足)。又例:旋見一白酋…英將也。——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石鐘山記》:此世所以不傳~。

②“也”用在句中,表示停頓,本意還是“之類”。例: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清·袁枚《黃生借書說》。因為知道機會來之不易,所以大凡讀書之類的事情必須專心致志。Readings need care for a chance not to get easy.(用複數形式譯出“也”)。又例:《愚公移山》: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告之於帝。《屈原列傳》:“屈平疾王聽之不聰~,讒諂之蔽明~,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③也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本意=又...那麼呢,簡化為“呢”、“嗎”。例:若為傭耕,何富貴也?——《史記》。如果幫人種地,又怎能那麼富貴呢?How will you get (so) rich if to serve a farmer? (此譯,若加so,不免蛇足)。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④“也”與“者”連用,判斷標誌,本意是“就是...之類”,或“就是所謂的...”。例: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醉翁亭記》。此瀉來自兩峰之間,故所謂釀泉。Washed in btw peaks, it's so called Brew Fount. (加so 譯出此處的“也”味)。


原道童子

本人在10月份寫過一篇關於“空空如也”文章,對也字作了詳細的解讀,看到關於也字的回答五花八門,空空如也,真是被錯讀了千年。

《論語·子罕》:“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空空如也,形容誠懇虛心的樣子。

清.褚人獲.堅瓠秘集 「已乃僧忽他出,數日不返,探其篋笥,空空如也。」空空如也,一無所有的意思。

“空空如也”中的“也”字,不管是詞典,還是老師教的,大多把也當成沒意思的虛詞,也有專家,把也字說成女陰,空空如女陰?把古人想象得太猥瑣吧。

也,真是被誤解了幾千年。

現在從文字造字原理角度把也及關聯字說一說:

【也】也字,象從卵殼中生出,“也”是指卵生生物卵殼,如蛋殼,

空空如也,也就是指空空的卵殼,“也”還代表人及胎生動物生孩子的器官象形。

【地】[土 + 也] 一起組成了一個“地”字,地字,是由土字和也字合體而成,“也”是指卵生生物卵殼,如蛋殼,“也”還代表人及胎生動物的生殖器官象形。

我們通常把大地比喻成母親,是指地的本義,有土生植物,也生地物的意思。

所以,地有土,地有也,土地也,土生植物,也生動物。

【它】象蟲已從也中出形,指蟲也,也生動物已出。

【蟲】象地上爬蟲的樣子,意思是爬蟲、昆蟲、蟲類動物,屬於地上生低等動物

【蛇】古人認為,蛇是一種地上爬的蟲,是從卵生破殼而出的蟲,所以蛇字由蟲圖形和它圖形組合造出。

由上所述:

【它】—指從【也】中生出的實物;【它】是實的物,

【也】是空的殼。

【也】—指卵生動物從蛋卵殼中孵出,胎生哺乳動物從生殖器中生出。【也】既指卵生動物卵殼,也指人及胎生動物生殖器,空空如也是【也】本義。


另外由也造出的字:池,馳等,都是空的意思,池,空能裝水,馳,空弓(一張一弛),篇幅有限,不對過多的關聯字作延伸。


創造漢字時,都是要根據漢字的特性,如:它,剛從卵殼中出生的幼蟲,是倦成一團一團的,根據這一特性,造出的漢字,如:駱駝的駝、秤砣的砣等,只不過讀tuo

它,造相關字時,用了不同的讀音,造出不同特性的漢字,這也是漢字的奇妙之處。


回憶下,空空如也,你的老師是怎樣教的,是不是被錯讀了千年。


漢字谷主

空空如也出自先秦·孔子《論語·子罕》:“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孔子說:“我有知識嗎?其實沒有知識。有一個鄉下人問我,我對他談的問題本來一點也不知道。我只是從問題的兩端去問,這樣對此問題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空空:誠懇,虛心;如:文言虛詞.原形容誠懇、虛心的樣子;也:語氣助詞,無義。

也,一共有五種釋意:

1.副詞,表示同樣、並行的意思:你去,我~去。

2.在否定句裡表示語氣的加強:一點兒~不錯。

3.在複句中表轉折意:雖然你不說,我~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4.文言語氣助詞(a.表判斷;b.表疑問;c.錶停頓;d.形容詞尾)。

5.表示容忍或承認某種情況:~罷。


而也門,相當於英語裡講的專有名詞,代表阿拉伯半島的一個國家。也並沒有單字的意思。


好片兩部半

孔子這句話,其實講的是求“知”的一個法門。想搞懂這個法門,前提是,你要對“知”的定義瞭解。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

知,矢+口。矢:直奔目標的;口:天理,合理的;故,“知”字的造字本義是:直奔天理的,最符合天理的。

中華文化認為天理最大,你凡事能做到特別符合天理,必然凡事恰到好處,當然是最有智慧的人。但是這個很難,所以孔子說,吾無知。

連孔子都不能做到一下就做到恰到好處,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找到這個恰到好處的點呢?所以,孔子接著說,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

如,女+口。女:處於安好狀態的,現狀;口:天理,合理的;故,“如”字的造字本義是:現狀基本上符合天理,基本上可以確定的。引申,比較合理的,比較符合的。

也,即甲骨文的“它”字。象形為:半明半暗、時隱時現的蟲子。蟲:萬物個體;故,也,50%以上是可以明確的東西。所以,有“也許”的意思,也有做助詞表示“有可能”的意思。引申,現在不在眼前但肯定會出現的萬物個體:它。

所以,如也:相似度較大的,基本就是這樣的。古文中帶“如也”的,都是此意。

空,穴+工。穴:內部什麼都沒有的狀態;工:很具體的、明確的;故,空:內部很明確處於什麼都沒有的狀態。

所以,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人家問,基本上可以肯定,自己確實處於無知狀態,不知道如何匹配的狀態,該怎麼求“知”呢?

孔子的答案是: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叩,與“如”差不多,也是“口+女”。如,強調的是“幸福源於符合天理、合理”;叩,強調的是“服從天理,以求幸福”。所以,“叩”字的造字本義是:遵循服從天理,以求得好結果。

因此,叩其兩端而竭,既然凡事都有個恰到好處的匹配點,那麼,最笨的辦法無非就是按照客觀匹配原則一點點去找,直到找到那個匹配點就是了。

所以,特聰明,一下就能找到那個客觀匹配點,凡事做到恰到好處,當然最好。但最笨也是最穩妥的辦法是:凡事根據客觀匹配原則去辦事,特別匹配就做,不匹配就不做,這才是孔子的本義。


老慢

實事求是的說,這句成語看起來簡單,但是截止到目前,其本意究竟是什麼,還沒有完全讓人信服的答案。1.單個字意分析。“空”的本意是人工挖掘的洞穴,還有一個意思是孔子在魯國的官職是“司空”;“如”字本來有“引導”的意思,如“如來”,也有“比喻”的意思;“也”的本意肯定不是“女陰”,許慎編《說文解字》,他一輩子都沒接觸過甲骨文,只是從金文上看到這個字的外形像女陰。實際上甲骨文中,“也”、“它”、“蟲”,通用,外形就是一條蛇,跟女陰不搭邊。後字意各有特指,“它”指體型較小的,“蟲”指兇猛的、有毒的,“也”指居住的洞穴。2.詞意分析。從整個句子來看,“空空如也”本意,有以下幾種可能:A.鄉民問孔子:“空空如也”是什麼意思?B.鄉民問孔子某個問題,孔子自己卻不懂。

總之,越簡單的詞語,本意就越難追溯。所以不敢妄下斷言。


qiao174583926

一直以來有種說法,“空空如也”中的“也”指的是人體某種器官,那麼這四個字就是一個比喻句。事實真的這樣嗎?

實際上,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因為“空空如也”這個成語出自《論語》:“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而同樣在論語一書中,《鄉黨》裡有如下的這麼一一長段話:

“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

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與立,左右手。衣前後,襜如也。趨進,翼如也。賓退,必覆命曰:“賓不顧矣。”

入公門,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門,行不履閾。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沒階,趨進,翼如也。復其位,踧踖如也。

執圭,鞠躬如也,如不勝。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戰色,足縮縮,如有循。享禮,有容色。私覿,愉愉如也。”

大意是描寫孔子的行為儀態。我們可以看到,這裡面有一大堆“如也”,由此可見,文章開頭所說的那種解釋方式並不靠譜。總不能這麼一堆“如也”,都是說像某種器官吧。

所以很明顯,“形容詞+如+也”是一個固定搭配,表示“什麼什麼的樣子”。在這裡,“也”字只是一個正常的助詞而已。


北門猿


也,女侌也。此篆女陰是本義。叚借為語䛐。本無可疑者。而淺人妄疑之。許在當時必有所受之。不容以少見多怪之心測之也。從乁。象形。乁亦聲。按小徐有乁聲二字。無從乁二字。依例則當雲從乁。故又補三字。從乁者,流也。乁亦聲。故其字在十六十七部之閒也。餘者切。玉篇餘爾切。ß,秦刻石也字。秦始皇本紀。二世元年。皇帝曰:金石刻痊始皇帝所為也。今襲號而金石刻辭不稱始皇帝。其於久遠也。邚後嗣為之者。不稱成功盛德。顏氏家訓載開皇二年長安掘得秦鐵稱權。有鐫銘。與史記合。其於久遠也,也字正作ß。俗本譌作世。薛尚功歴代鐘鼎款識載秦權一。秦斤一。文與家訓大同。而權作ß。斤作殹。又知也殹通用。鄭樵謂秦以殹為也之證也。殹葢與兮同。兮也古通。故毛詩兮也二字,他書所稱或互易。石ᔷ。汧殹沔沔。汧殹卽汧兮。——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語出《論語·子罕》: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春秋時期,有人對孔子十分崇拜,恭維孔子知識淵博,孔子不承認自己很有學問,他說自己到鄉下去見到農民們駕輕就熟地幹他們的農活,農夫問他“空空如也”的含義,他反覆推究才有所領悟,然後儘量告訴他準確的含義。形容一無所知。更多時指一無所有。如 清褚人獲《堅瓠秘集·狡僧》:“已乃僧忽他出,數日不返,探其篋笥空空如也。”《何典》第五回:“日復一日,把家中弄得空空如也,漸至賣家掘產。” 魯迅 《南腔北調集·自序》:“﹝我﹞此後就一無所作,‘空空如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