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西工大故事丨畢業12年,他為母校寫了封3000字情書……

八十年光陰荏苒,西工大里發生過太多故事,關於青春,關於理想。這故事太過迷人,雖然已經離開工大,卻仍叫人久久懷念。一生很短,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可這種思念很長,像高山大川,綿延不絕。

近日,小微收到了航空學院2002級孫曉強校友寫給母校的情書。時隔多年,同學們對母校的情感不曾消減。現在就請與小微一起展開信封,去感受字裡行間與工大從未割捨的思念吧!

此生情定西工大

孫曉強,1983年生,河北趙縣人,2002級19421班校友,2006年畢業於航空學院民航工程系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2006年至2008年就職於中國新華航空有限責任公司,2008年考取河北省首批大學生村官,至2013年先後擔任趙縣沙河店鎮所轄村黨支部書記助理、副書記、書記(兼任鎮團委副書記),2013年至今任職沙河店鎮政府,現任沙河店鎮政府安監站長、環保所長。

時光荏苒,從2006年本科畢業一個生肖輪迴年了,我經歷了從北京到石家莊,從城市到農村,從機務人員到大學生村官、到村支部書記,再到基層幹部的人生轉折和轉變,但我對母校的關注始終沒有變,我個人簡歷中的畢業院校信息始終沒有變,我始終以母校西工大為榮。在很多公職人員通過在職進修“裝點”學歷的“潮流”下,我絲毫不為所動,這是母校給我的底氣與自信。

我的西工大故事丨畢業12年,他為母校寫了封3000字情書……

大學4年經歷過大一的環境新鮮、大二的學業忙碌、大三的生活充實和大四的擇業迷茫,擔任過宿舍長、班幹部、院學生會幹部,參加過校“陽光工程”義務家教活動,畢業時曾有意去甘肅、西藏支教,險些與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簽約,最後選擇入職海航集團中國新華航空。

在學校時常憧憬工作後的自立,尤其是大四下學期天天盼著早些畢業參加工作,而工作後又特懷念大學生活,大學的點點滴滴不經意常“闖”入腦海,自己的思緒也常飛回母校,我是一個懷舊主義者,我知道自己又犯“相思病”了。北京西安相距1200公里,三天兩頭往返是不現實的,於是我天天瀏覽學校網站,登陸相關論壇,收看學校電視新聞,以緩解我的“相思”之苦。

2008年正值母校70華誕,突然感覺自己有很多話想對母校說,於是利用休息時間,邊看邊思邊寫,逐步形成了包括輝煌成就、師資情況、發展瓶頸、橫縱對比、意見建議五方面內容的《對學校工作的一點建議》稿件。在5月份即將收筆之時,發生了一喜一憂的兩件大事,一是11日中國商飛在上海成立,二是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6月份我前往中組部繳納了1100元的特殊黨費),記著當時在北京住處正在完善稿件,凳子輕微晃動,也感受到了震感,於是將兩件大事也順帶寫進了稿子。5月15日,我將5000多字的稿子發到了學校的開放實驗室論壇上,沒想到受到的關注出乎預料,跟帖頂貼相當活躍,好評如潮,點擊量急劇攀升,引發很多校友的共鳴和熱烈討論,被論壇置頂2年多,被作為精華帖收藏至今。雖然10年過去了,目前仍以跟帖400餘次位列前五,以點擊量17餘萬次牢牢高居榜首。

在帖子受到關注帶給我小小自豪感後,當年我還積極參與了為校慶蒐集知名校友活動,為學校網站的《三航英才》專欄增加了陳志列、孟光、程崇慶等知名校友,使我感受到了作為一名平凡校友也是可以為母校做點事的,這也是我後來一直在做知名校友蒐集工作的初衷和起端。此後至今,雖然工作地點、崗位、身份屢次發生變化,但我堅持為母校做點事的想法一直沒有變。

我的西工大故事丨畢業12年,他為母校寫了封3000字情書……

校友是高校教書育人成果的最集中體現,人們一談到某所高校,往往說到她的校友,一談到某個知名人物,往往想起他的母校。母校和校友是硬幣的兩面,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互為堅強後盾,利益榮辱與共,命運休慼相關。西工大脈源三支,強強融合,三航特色,人才輩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西工大知名校友遍天下,這是一筆龐大的潛在資源,有待去挖掘、去盤活,去引導助力母校的雙一流建設

在蒐集知名校友信息的同時,以2008年《對學校工作的一點建議》稿為基礎,幾年來,我一直在進行擴充、更新和完善,力求從多個角度展示西工大成就、解讀西工大現象、剖析西工大差距、建言西工大發展,內容幾乎涉及到了我所能查詢到的西工大的所有公開信息。連同蒐集到的知名校友相關信息,集結成了《漫談西工大》一文,經過平時的不斷更新完善,文稿字數也跨過一個個萬字檻,目前達8萬多字。我也先後向母校領導和相關部門進行過郵遞。雖然囿於視野的有限、知識的不足、信息的欠缺和主觀的影響,造成有些信息陳舊,有些觀點還不成熟,失之偏頗,在結構、話語和邏輯上並非十分嚴謹,僅僅是一家之言,但還是起到一定的關注效果。聽校友總會張英群秘書長說,2012年,時任校黨委陳小築書記曾在學校會議上專門提及過我的來信。

我的西工大故事丨畢業12年,他為母校寫了封3000字情書……

“位卑未敢忘憂校”,在工作中我牢記母校的校風校訓,在各個工作崗位我都認真工作,積極履責,絕不給母校抹黑。作為2008年河北省選聘的首批大學生村官中少有的985高校畢業生,我年年被評為優秀,2012年被授予“全省百名優秀大學生村官”稱號;做基層幹部後,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先進個人等榮譽也能年年入囊。領導同事也常稱讚我“不愧是西工大畢業的”。作為原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現副省長張古江的大學生村官聯繫幫扶對象,張古江先後兩次專程到基層看望慰問我。2012年5月第一次座談交流時,在聽完我的工作彙報後,張古江曾關切的詢問“你和慶偉省長一個學校的吧?”使我感覺咱們西工大人在各行各業都是槓槓的。

在生活中,我積極參與石家莊分會組織的各項活動,我工作生活在趙縣,距離石家莊市區40多公里,但無論是愛心直通車活動,迎校慶“微馬”活動,還是平時的聚會,我都提前安排好工作和家庭,推掉其他活動,準時趕到,從不缺席。2006年畢業時,絕大多數同學都賤價賣掉或者扔掉了相伴4年的兩床被子、床單和被罩,我則一件不落的全部帶到北京使用了兩年,後來我又把這些“老朋友”帶回了趙縣,一直在單位使用至今。前年我娘拆洗兩床被子,因為被罩舊了,有些破損了,就將舊被罩縫在了裡面,外面重新換了新被罩。兩個床單標註的“西工大學生公寓,02-2944”紅色字樣雖然16年了,依然清晰靚麗。同事們都說我太懷舊了,我說和這些“老朋友”相伴踏實,使我時刻不忘自己是一名西工大人。

我的西工大故事丨畢業12年,他為母校寫了封3000字情書……

作為一個不足700人的趙縣小村,我們村至今有4人畢業於西工大,其中兩人留校,一人在洛陽,而且我們還都是一個孫姓家族,這在當地傳為佳話。

細細算來,在校4年,畢業12年,畢業後回去過3次,剛好是4年一次。第一次是2008年,當時我同時報考了河北省和陝西省的全國第一批大學生村官,從北京乘坐海航飛機到西安,回母校航空學院和校黨政辦公室蓋章進行報考。2009年中國青年報、工信部等媒體網站刊登的《西北工業大學:社會實踐怎樣結出高就業率碩果》稿件專門提到“2008年,一名2006年畢業的本科生放棄北京新華航空公司的優厚待遇,回陝西參加大學生村官選聘”,這是畢業後因職業選擇第一次與西工大結緣。第二次是2017年11月,相隔9年重回母校參加第四屆校友會員大會暨理事會換屆大會。其他參會校友可能在西安只停留了三兩日,而我則呆了足足8日,回來後我將此行寫成了7000餘字的回憶日記。第三次是僅僅相隔5個月,2018年4月再回母校參加校友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暨校友工作交流會與相關活動。

想來畢業後,對不在陝西省就業和與西工大沒有業務交流合作的校友來說,大多都是藉著畢業5年或者10年班級聚會的機會才回母校一次,能做到平均每4年回去一次就不少了,而我卻感覺還是有點少。母校是所有校友的家,不管有沒有做到“明天母校以我為榮”,也不必心懷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的愧疚,我相信母校是時刻歡迎我們回家的。今年是母校80週年校慶,我祝福我的母校:

生日快樂,新時代再創新業績!

以上就是2006年畢業至今,在工作、生活、思想和為母校做點事的探索中,我與母校無法割捨、日益交融的點點滴滴故事。

人一生有兩個地方不能忘記,一個是故鄉,一個是母校。我現在是身在故鄉,為家鄉實實在在做點事,工作生活之餘,我把大多數時間都用在為母校鼓與呼上。為校友會事業做點事,為蒐集知名校友做點事,為宣傳推介母校做點事,將是我一生永不停歇的兼職工作。我愛我的母校西工大!

“我的工大故事”校慶徵集活動

徵集目的

為進一步調動師生、校友關注母校、關注校慶的熱情,營造喜迎校慶的良好氛圍,在校慶倒計時200天啟動“我的工大故事”徵集活動。

@全球西工大人丨母校80華誕倒計時200天,請把你的故事帶回我們的家

徵集對象

活動面向全校師生、海內外校友和關心支持西工大建設發展的各界朋友開展。

徵集內容

我的工大故事,可以是回憶性文章,分享你與西工大的點點滴滴;也可以是老照片或實物,見證那個時代的痕跡;抑或是短視頻,訴說對工大的祝福和期許……

供稿丨校友會

文稿 | 孫曉強

視覺 | 任志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