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是怎麼發現餌料的,一般人還真不知道

魚是怎麼發現餌料的,一般人還真不知道

而且,魚兒有眼睛,並且與人類眼睛結構相似,但是魚兒眼睛的水晶體是圓球型,只能看得到距離不遠的東西,這也就是說魚類基本都是近視眼,大約能看到12m內的東西。

因此,想要魚兒發現餌鉤,則需要具有幾下幾點:

1、釣餌需醒目,這是由於魚兒對顏色較為敏感,尤其是對紅色、白色、黃色最為敏感。因此,使用水絲蚓、白麵餌進行垂釣效果較好。

魚是怎麼發現餌料的,一般人還真不知道

2、使用活餌垂釣,這樣易被魚兒發現。而且可以採用引逗法、使用活魚、蛙為釣餌,都容易被魚兒發現。

魚類十分發達的器官是嗅覺,大部分魚類是靠嗅覺來尋找食物的。所以一些喜歡在夜間進行迷失的魚兒,如:鯰與、黃顙等,嗅覺就成為了主要覓食的器官。而且魚的種類不同,喜歡的氣味也不同。

它們可以分辨出自己的喜歡的味型,對於不喜歡的味型,便會棄之不顧。例如:鰱魚喜酸、鱅魚喜酸、臭。所以在選用魚餌時,一定要做到投其所好。可以說餌料的味型決定著垂釣成敗的主要因素之一。

魚是怎麼發現餌料的,一般人還真不知道

其次,魚兒的味覺也比較發張,如:鯽、鯉等魚類,在發現食物時,會將食物先含到嘴中,先嚐一下,若是自己喜歡味道那麼就會吞下;不是自己喜歡的則會吐出。另外,雜食性魚類、草食性魚類,如:鯽、鯉、鯿、草等魚類的味覺更靈敏,它們更喜歡香甜味的食物。

魚兒的觸覺器官是,側線、觸鬚,側線可以幫助魚兒確定水中食物的位置,從而將其吞下;而且還可以時魚兒在渾濁的水裡自由活動。像鯉魚、鯰魚、黃顙等魚類身上長有觸鬚,觸鬚上的味蕾及觸覺神經直接連接大腦,在與身體接觸時,可以知道物體的位置及氣味。

好啦,就簡單為大家分享到這裡了,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釣友!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