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拿破崙和希特勒非要打蘇聯,先統一其他地方不可取嗎?

參見赫本大人


我是秋草獨尋,有幸回答此問。

這個問題有點神來之意,但也可以說有一定的關聯。

第一點拿兩人來比有點可比性,就兩人的情勢而言,拿破崙與希特勒都是想控制歐洲,但是都面線作戰的威脅。

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兩個時代的英俄都是老精怪,卻都能合作。

無論是拿破崙戰爭還是二戰,其實還包括一戰,都是最西邊的英國與最東邊的俄國三次合作抗敵。尤其是二戰,即使是一貫視蘇維埃為敵的丘吉爾,卻能在德國侵蘇當日就聯合蘇聯,號召一同抗擊強敵。

這也是有意思的事情。

第一部分,拿破崙為什麼一定要打俄國:

簡單回答,拿破崙必須要打俄國

如果不打俄國,拿破崙的整個歐洲計劃就會破滅掉,如果歐洲計劃破滅,法國再回到原來的領土,拿破崙在法國的地位就非常危險。同樣還面臨整個歐洲又要聯盟反法的問題。所以拿破崙必須拿下俄國。

那問題在於為什麼要打俄國與歐洲計劃有什麼關係呢?

因為拿破崙的對付的真正敵人就是英國,只有歐洲封鎖計劃才能困死英國。

當1805年的特拿法爾加海戰一輸掉,法西聯合艦隊全軍覆沒,那麼法國就再也難以消滅英國,拿破崙想到的唯一的辦法就是歐洲大陸封鎖英國。

如果是法國封鎖英國還好辦,但是整個歐洲封鎖英國問題就很大了。

一、必須武力讓全歐洲臣服,這就犯了侵略主義的大忌。

激起了各國的民族主義反抗情緒,這個首先就是無法撲滅的大火。

二、封鎖英國就是貿易制裁英國,貿易制裁是雙刃劍,從來都是雙方受損。

1807年,拿破崙再一次強化了“楓蘭白露敕令”,“米蘭敕令”。要求全歐洲國家都和法國一起封鎖英國,經濟封鎖必然是都受損失,更容易激起民族反抗情緒。各地開始走私

而且,走私這些手段就根本無法禁絕。如果拿破崙禁絕走私,反抗又容易爆發。所以這就是他哥哥約瑟夫波拿巴西班牙國王與弟弟路易波拿巴荷蘭國王都不能支持他的政策。

拿破崙的大陸封鎖體系(從北歐洲一直到地中海)

三、英國的貿易與海軍能力強大,這是法國無法比擬的,註定英國可以用全世界殖民地來緩解英國的危機。顯然拿破崙對於危機的抗衡能力要差一些,也註定會先崩潰。

數據:1805年,英國的出口總額為四千八百二十萬英鎊,但在1810年,英國在失去了歐陸市場後,出口總值卻上升到六千一百萬鎊左右。

1806年之前,法國的出口總值約是四億五千六百萬法郎,然而大陸封鎖制度實施後,在1808和1809年,還不到三億三千三百萬法郎;到1811年更是隻有三千二百餘萬法郎了。(《拿破崙與大陸封鎖》),很明顯,法國受到的打擊較為明顯。


四、英國對於拿破崙的反制力量強大。英國不僅資助各國抗擊拿破崙,而且還派陸軍到歐洲支持反法戰爭,這更容易導致拿破崙的歐洲體系崩潰。

據1813年數據,俄羅斯和奧地利軍隊中,由英國政府養著的軍隊人數高達45萬人。英國給俄國每10萬名陸軍支付150萬英鎊。(《國債的歷史:凝結在利率中的過去與未來》)


第一個反抗的國家是葡萄牙,於是拿破崙於1807年就向葡萄牙宣戰,並佔領葡萄牙。

很快,1808年第二個來了,又使得本來就不滿拿破崙家族爭奪王位的西班牙又發生反抗,於是,拿破崙又要鎮壓西班牙。而西班牙得到了英軍的支持,威靈頓公爵帶領的英西聯軍在西班牙與法軍打了四年多,以至於30萬法軍深陷西班牙。

第三個就是俄國1811年也因俄羅斯的貿易嚴重受損,使得俄羅斯必須趕快從大陸體系中脫離。

雖然1807年俄國曾因戰敗同意與法國簽訂《提爾西特和約》,一起封鎖英國。但是俄國人與英國有巨大的貿易利益,光在1804年,彼得堡35% 的進口和63% 是對英貿易(《拿破崙與大陸封鎖》)。

同時英國也不斷以支援俄國為條件,鼓勵沙皇反對拿破崙。

俄國反法的理由

1911年,俄國在看到拿破崙深陷西班牙戰場,又自恃國家巨大,也鼓起勇氣反對拿破崙。


這一下子就使得拿破崙不得不再去打擊俄國,如果不去打俄國,那麼奧地利、普魯士、瑞典等國就會群起反抗。

所以就使拿破崙不得不被自已的戰略“逼上梁山”,遠征俄國。

在拿破崙而言,也許俄國能再次屈服是最好的結果,然而俄國人選擇的持久戰游擊戰。

當拿破崙一陷入俄國戰爭,果然其他國家馬上又開始反抗,多米諾的骨牌效應就出現了。


與其說拿破崙是輸給了戰爭,還不如說拿破崙是輸給了新興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奧妙,這一點是現在很多人還不明白的事情。


第二部分:希特勒為什麼要打蘇聯?

希特勒的主要敵人就是蘇聯,所以必須要打。

英國還是次要,而且在不列顛空戰中前期,希特勒是想和英國談和,遭到丘吉爾的拒絕。同時不列顛空戰證明了希特勒不可能打敗英國。

所以希特勒必須選擇打蘇聯。

共產國際七大主席團成員斯大林,季米特洛夫

一、意識形態上的天敵。看雙方從1933年的互動敵視邏輯

  1. 1833年:希特勒就是以國會縱火案打擊共產黨,保共及共產國際領導人季米特洛夫流亡蘇聯。納粹黨與共產國際的蘇聯勢同水火,雙方是意識形態上的死敵。

  2. 1933年12月,蘇聯共(布)中央通過了"集體安全政策":“蘇聯不反對在國際聯盟範圍內締結抵禦德國侵略的區域性共同防禦協定”(《第二次世界大戰全史》)

  3. 導致蘇聯1834年破天荒的加入英法主導的國際聯盟,其實就是蘇聯在國際上尋求英法的支持。

  4. 蘇法兩國於1935年5月2日簽訂了雙邊的《蘇法互助條約》,規定一方遭到歐洲國家(不包括日本)的無端侵略時,另一方應立即提供援助。這一點與一戰很象吧。(實際上最後雙方沒有執行)。


  5. 而1936年,德意日三國又簽訂了《反共產國際協定》,毫無疑問,進一步加深了兩國的敵意。

  6. 1937—39年西班牙內戰,德、蘇雙方在西班牙內戰中又支持各自不同的對手。德意支持的佛朗哥反政府軍隊獲勝。

  7. 1939年3-5月,英法俄再次睦莫斯科就共同抗德又進行磋商。同年底,德國盟友日本與蘇軍發生諾門坎戰鬥。

1936—1937年德意日三國反共產國際協定

從以上的國際互動中,蘇德兩國是最原始的死敵,蘇聯也最擔心德國侵略自已的。德國也的確以東方為最大敵人。英法蘇之間談判的事被希特勒偵知,搶先在侵波蘭的前夜與蘇也沒有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約

二、戰略上的變化——蘇聯的東方戰線威脅到德國!

由於德國與蘇聯的接壤邊界較少,僅北部接壤,所以德國真正要打擊蘇聯的話,必須先打波蘭。波蘭又與德蘇兩國不共戴天,寧願亡國,也絕不選擇聯合其中的任意一方。

由於德波之戰,波蘭與法國又是同盟,法國又對德宣戰,德國必須先解決西部才能向全力打擊蘇聯。所以就有了西歐戰爭。

趁希特勒忙於西歐戰爭期間,蘇聯為了加大自已的防守縱深,卻在東邊發動了一系例的侵略戰爭,如吞併波羅的海三國,發動1939年蘇芬戰爭,侵吞芬蘭領土。

1940年6月,更要命的是蘇聯還強迫羅馬尼亞把“薩拉比亞地區”歸還蘇聯(這個地區在以前蘇俄與協約國的和約中被劃出),把北布科維納劃歸蘇聯。

導致德國大面積與蘇聯國界直接接壤,東普魯士已在蘇聯的眼皮底下。導致希特勒極為憤恨。

二戰中蘇聯的東方戰線對羅馬尼亞的侵吞

三、東方戰線的形成,德國對羅馬尼亞石油的恐慌

第一,導致德國恐慌的戰略資源——羅馬尼亞石油遲早會落入蘇聯熊掌!

在羅馬尼亞事件不到半個月,希特勒在1940年7月15日就下達了“巴巴羅薩”的作戰計劃。

第二,蘇聯的行徑也使得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芬蘭等國加入了軸心國一邊反對蘇聯,也使得德國獲得了更多的外部支持。

蘇聯東方戰線示意圖

四、德國認為蘇聯不堪一擊。

1、蘇聯軍隊的大清洗事件,從1937年——1939年,蘇聯發動大清洗運動,造成軍隊內大部分高級幹部被殺,戰鬥力大幅下降。

2、1939年蘇芬戰爭中,蘇聯在一個人口才二百萬的小國面前丟醜,被殲滅軍隊達20萬人,最後出動百萬大軍才迫使芬蘭求和。

使希特勒認為,對付蘇聯將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同時,希特勒希望在西線盟軍沒有協調支援之前就儘快解決蘇聯問題。當然戰爭初期也證明了希特勒是正確的。

只是後期希特勒絕沒有想到他的東方小夥伴日本居然惹出了一個美國野牛。使得希特勒的戰略遭遇黑天鵝打擊。蘇聯在關鍵時刻迎來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到來!

所以,在德國擔心蘇聯遲早會入侵,蘇聯又擔心德國遲早入侵。

在沒有任何互信的前提下,只能用誰先下手為強的方式解決問題。

而這一次先下手的肯定是希特勒,因為他的刀已經在西歐證明了鋒利無比。


就這樣,拿破崙與希特勒確實掉進了同一個深淵,

所不同的是,拿破崙的打擊俄國是為了對付英國,而希特勒打蘇聯是因為他的主要敵人是蘇聯。


《近代前期英國崛起的歷史邏輯》《中國社會科學》2013年9期作者:計秋楓

《誘敵決戰--評拿破崙在奧斯特里茨戰役中的決策》蒲寧. 《 科學決策 》 , 2006

《拿破崙與大陸封鎖》劉軍大、劉湘予

《拿破崙時代》威爾·杜蘭

《東方戰線》 .鐵血網

《慶祝歐洲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 》 .新華網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史》

《1936年11月25日 日德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 .中國網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德蘇簽訂 新華網


秋草獨尋


這個問題讓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想罵人。

雖然兩人在今天的評價完全不同,但都幹了一件在很多人看來愚蠢至極的傻事,那就是大舉進攻蘇聯。而最終的結果是,拿破崙沉默了,希特勒哭了。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兩人一定要打蘇聯呢?先拿下其他地方不可以嗎?比如英國。

理論上沒有後顧之憂才好全身心拿下俄國,但這樣淺顯的道理為何拿破崙和希特勒就是參不透呢?

關於這個問題,兩人表示,你才參不透,你全家都參不透。之所以沒有拿下英國就進攻俄國,拿破崙和希特勒也有自己的苦衷,靜夜史認為:

1、英國始終技高一籌

一個陸權帝國最尷尬的地方就在於遇上海洋帝國,而無論拿破崙還是希特勒都面臨著這樣的尷尬局面。

作為島國,英國自古以來就是海洋強國,甩歐洲大陸國家好幾十條街。而且因為被大海包圍,英國很早就走上了對外擴張,殖民全球的道路,在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英國成為海上霸主,逐步建立了日不落帝國。

正因為早早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並率先開始工業革命,英國的技術水平在19世紀拿破崙帝國時期是遙遙領先的,這使得拿破崙只能通過禁止他國與英國貿易的方式對英國進行大陸封鎖。而事實證明,這種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搞法,最後讓拿破崙怨聲載道。

而到納粹德國崛起時,雖然此時的德國經過第二次工業革命,已經在技術和國力上遙遙領先於英國,但作為大陸帝國,德國的海上力量發展始終差強人意。

和陸軍一杆槍就能馳騁天下不同,海軍的艦艇,空軍的飛機都是燒錢的東西,這是考驗一國綜合國力的東西,而雖然崛起的德法都有財大氣粗的財力,但歷史經驗不是一個大陸國家能隨便學到的,所以即便是鼎盛時期的拿破崙帝國和的抑制第三帝國,都免不了在海上,尤其是英吉利海峽被英國吊打的命運。

作為一個不受他國待見的歐陸強國,無論拿破崙帝國還是德意志第三帝國都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擴張領土和收拾不聽話小弟方面,如果遭遇英國這樣的硬骨頭,死磕是最愚蠢的辦法,視而不見才是苟延殘喘之道。

而很明顯,拿破崙和希特勒都學到了,所以他們沒有在崛起的上坡路,就死在死磕英國的不歸路上。

2、俄國始終不值一提

俄國很強嗎?今天的俄國當然令人生畏,但歷史上的俄國除了一眼望不到邊的領土,還真沒什麼讓其他國家害怕的。

雖然俄國的領土廣大,但俄國在歷史上的發展並不迅速。相反,因為巨大領土的拖累,俄國始終無法進行相對徹底的社會變革,農奴制成為俄國蹣跚前行的主要拖累。

加上俄國在歷史上敗多勝少,給了他國“俄羅斯戰鬥力也就那樣”的結論,這增強了征服者的信心。

所以拿破崙才在俄羅斯不肯低頭後,開始大舉遠征俄國。

而希特勒上臺後面臨的蘇聯,已經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工業化,加上1929年經濟危機後大量西方技術和人才的引進,蘇聯的工業化水平大大提升,綜合國力在1937年達到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但蘇聯在30年代開始的大清洗運動,讓整個蘇聯的軍政建設遭遇重大挫折,因為大量軍事人才被處決,蘇軍一線連級指揮員平均學歷只有初中水平,這些情報被希特勒偵知。而最要命的是,在二戰爆發後,蘇聯侵略芬蘭,在蘇芬戰爭中被少得可憐的芬蘭軍隊打得鼻青臉腫,這更讓希特勒對蘇軍不屑一顧。

所以,無論拿破崙還是希特勒,從內心裡並不認為攻打俄國會讓他們萬劫不復,這種錯誤的自信心最終讓他們在沒有徹底解決後患的情況下就貿然開戰,最終的結果就是雞飛蛋打。

不過從拿破崙帝國及德意志第三帝國的發展軌跡來看,作為一個陸權帝國,在崛起的過程中,想要稱霸歐洲,後方應該是俄國而不是英國。且俄國海量的資源和巨大的領土面積是這兩個帝國最需要的寶貴財富,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在他們眼中俄國很強,也要將主要精力放在俄國而不是英國身上。所以,進攻俄國是兩個帝國能成功生存下去的根本要素。

可惜,歷史從來沒有給兩個政治強人更多的眷顧,在拿破崙折戟沙俄後,希特勒的稱霸之夢也徹底被埋葬在俄國的林海雪原。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說拿破崙和希特勒都要打蘇聯顯然是不太合適,準確的說是他們都和俄國人打了一仗。

拿破崙和希特勒是整個歐洲歷史上的少有的幾乎實現歐洲一統的人物,在他們之前,只有法蘭克王國的查理曼大帝完成了歐洲一統。只不過相比較於查理曼的宏圖偉業,拿破崙和希特勒雖然也也風光一時,但是最終還是慘淡收場。

而無論是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是曾經與俄國進行生死鏖戰

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曾橫掃歐洲

拿破崙與沙俄的全面開戰的背後,英國是始作俑者

1789年在世界上最早誕生“法治精神”、“三權分立”的近代民主思想的法國,終於爆發了大革命,法國人攻陷巴士底獄,之後處死了國王和王后,雅閣賓派、熱月黨人等紛紛登場,而後1799年炮兵出身的法國將軍從埃及前線回到法國,發動政變,建立起自己的獨裁統治。

1789年法國大革命

法國爆發革命處死國王的舉動,在王國林立的歐洲各國看來,簡直是倒行逆施,於是歐洲各君主國紛紛組織反法聯軍進攻法國,而法國人奮起抵抗,特別是拿破崙主政以後,成功的講戰火從法國境內燒過其他各國,不僅將入侵法國的各國軍隊趕出法國,而且還成功的實現了逆襲,掃蕩了當時歐洲強國,建立起自己在歐洲的霸權,而面對著法國的強勢和屢戰屢勝,當時歐洲大陸上包括沙俄在內的所有國家都臣服在法國人的腳下,只有英國人不服。

而後來也正是因為英國人持續的和拿破崙作對,不斷的組織反法力量對付法國,最終沙俄也在英國人的支持下加入反法同盟,而法國人在海上打不過英國人,但是在歐洲陸地上顯然是所向無敵的,因此拿破崙是無法容忍沙俄的行為,於是為了徹底征服沙俄,震懾其他的歐洲國家,1812年拿破崙親自率軍60萬入侵沙俄,然後沙俄的廣大的國土和幾乎連首都莫斯科都放棄的堅壁清野,讓法國人吃了大虧,結果法國人在沙俄境內吃了大虧,而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和庫茲涅佐夫元帥卻因此成名。

盛極一時的拿破崙帝國

此戰過後,拿破崙靠征服沙俄立威的效果沒有實現,反而是事與願違,各國紛紛開始各種反抗法國的行動,並再一次組織起更為強大反法同盟,並最終在萊比錫戰役中拿破崙被擊敗。從此徹底走上失敗的不歸路。

希特勒與蘇聯的開戰,是兩大陸權國家缺乏緩衝區之後,互相失去信任之後的結果

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歐洲兩大強國德國和沙俄早已經因為擴張侵略其他國家,而成為鄰國,一戰開始後,德國和沙俄都在敵對陣營中,成為交戰國,後來德國人在東線大敗沙俄,在1917年沙俄的西面領土大片的被德國人佔領。

1917年沙俄發生革命,蘇俄建立;1922年蘇俄聯合原來沙俄版圖內其他蘇維埃政權,建立起蘇聯,但此時的蘇聯比照沙俄的領土已經大幅度縮水。

1918年德國戰敗,在東線全面收縮,此後波蘭復國、波羅的海三國復國、奧匈帝國分裂成為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等國家。

於是德國和蘇聯成為了不接壤國家,中間出現了一條緩衝區。

二戰前蘇聯和德國之間並不接壤

1939年蘇聯和德國關係親密,繼而聯手幹掉了對德國和蘇聯都非常敵對的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後德國向北歐、西歐連續發動進攻,到1940年德國已經橫掃北歐、西歐,而後德國出兵巴爾幹半島,幾乎將除東歐之外的所有歐洲地區征服,而後為了讓英國人屈服,德國人與英國人進行了激烈的不列顛空戰。

然而就在希特勒攻城略地的時候,斯大林同志也沒有閒著,他趁著德國歐洲鏖戰的時候,也向西通過發動蘇芬戰爭、吞併波羅的海三國、威逼羅馬尼亞等行動,開闢所謂“東方戰線”將1917年到1918年蘇俄革命期間丟失的領土幾乎全部收復。

1939年蘇聯和德國瓜分波蘭,此後蘇聯和德國重新成為鄰國

於是1940年年底的希特勒,在進行了不列顛空戰並不順利的希特勒,突然發現他的第三帝國已經在已經與蘇聯重新接壤,雖然此時兩國之間仍然在表面上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德國仍舊在向蘇聯提供者軍事技術,而蘇聯的工業原料也在遠遠不斷的運輸到德國,但實際上這兩大陸權國家都在蘇德接壤的領土附近佈置重兵,以防備對方的進攻,於是在當時的蘇德邊境上蘇聯和德國都佈置了數百萬的重兵,彼此之間猜忌不斷。

特別是不列顛空戰極不順利的希特勒,深感到東線的數百萬蘇軍是個巨大的威脅,而且兩線作戰的夢魘一直纏繞著德國人,“不能再等了”,1941年6月22日,在法國投降德國一週年的日子裡,儘管此時英國人仍在西線抵抗,但是希特勒不願意再等了,德國在東線對蘇聯發動了全面戰爭,希特勒苦心孤詣經營的“東方戰線”瞬間瓦解,蘇軍損失慘重,德國人僅用了5個月的時間就從中歐地區打到了莫斯科城下,讓蘇軍損失極為慘重。

蘇德戰爭初期,德軍重創蘇軍,大量蘇軍淪為戰俘

然而儘管德軍在開戰之初取得巨大勝利,但是他與蘇聯的開戰,也讓他深陷戰爭泥潭,而且還親手將蘇聯推向英國,蘇德開戰不久,曾經極度敵視蘇聯的英國首相丘吉爾很快與蘇聯建立起聯繫,不久之後美國的租借法案開始適用於蘇聯,德國成功的為自己樹立了一個強大的敵人,失敗不可避免。


大東北的小豆包


因為,俄羅斯最大的愛好和執念就是領土,沒有之一,之前沙皇龜縮著不向歐洲搶奪領土,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想想吧俄羅斯原來那麼點的地盤怎麼到這麼大的,一是這時候的沙俄國內沒有能力再擴張了,各個民族矛盾重重,全靠軍隊壓著,根本沒精力去擴張,矛盾已經接近全面爆發了,這也是列寧能推倒沙皇建立蘇聯的主要原因,但是為什麼是蘇聯而不是俄羅斯?難道聯盟比一個國家好?別忘了,蘇聯全境就是原來的沙俄,所謂的蘇維埃高層也沒辦法,只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各個民族,各個勢力捏著鼻子勉強接受,這才建立了蘇聯,等到二戰前幾年,蘇聯內部已經度過磨合和虛弱,已經能精神起來了,深藏在骨子裡的侵略天性慢慢滋生成長,就二戰時期,如果德國不進攻蘇聯,蘇聯必定會進攻德國的,希特勒不敢也不能雙線開戰,蘇聯正等著德國和英國打的死去活來的時候,用微小的代價去插德國一下,去搶領土,希特勒沒辦法,先不打英國,先打蘇聯的話,英國沒能力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先放著沒事,但是不解決蘇聯去和英國死磕,或許打著打著,柏林都成蘇聯的了,所以明知道蘇聯不好打,也必須先打,先解決才行,不解決蘇聯根本沒精力去幹別的畢竟毛子才是威脅最大的。


子非我安知我心198594661


近幾百年來,崛起的歐洲,先後發生了兩次很有意思的事,那就是先後曾統一歐洲大陸的拿破崙和希特勒,接連發動了對於俄羅斯的進攻,但卻不約而同的折戟沉沙,最終,也因為對於俄羅斯的進攻,兩個一度統治整個歐洲的軍事強人霸業成空。

拿破崙

為什麼拿破崙和希特勒,非要攻打位於東歐的俄羅斯呢?

對於拿破崙和希特勒而言,在攻打俄羅斯之前,他們就已經將整個歐洲大陸納入了統治範圍。拿破崙時代,拿破崙帶領法國崛起之後,先後將西班牙、普魯士、奧地利等歐洲傳統強國一一擊敗。而二戰時期的德國,更是實用閃擊戰,將蘇聯以東的整個歐洲大陸,納入了統治範圍。

對於基本統一中西歐的希特勒和拿破崙而言,想要真正完成統一歐洲的夢想,他們的敵人只有兩個,一個是孤懸海外的英倫三島,一個就是位於東歐的傳統大國——俄羅斯。

拿破崙遠征俄國

但是,早已經成為日不落帝國的大英帝國,不但實力強勁,而且還擁有無與倫比的地理優勢——與歐洲大陸隔海相望。最重要的是,英國以絕對優勢佔據世界第一的強大海軍艦隊,成為拿破崙和希特勒進攻英國的最大障礙。

作為歐洲傳統陸上強國,雖然德國和法國的海軍實力也並不弱,但比之日不落帝國時期的英國,卻相差甚遠。因此,如果希特勒和拿破崙真的不顧一切發動對英國的進攻,英軍和德軍遭遇的最大可能是,還沒有摸著英國的土地,就已被擊沉在海上。作為軍事強人的拿破崙和希特勒自,然不會做如此蠢事。

因此,兩個人不約而同的選擇是:先一步完成統一歐洲大陸的目標,最後,整合整個歐洲大陸的優勢資源覆滅英國,真正坐上歐洲乃至於世界老大的位置。

希特勒

其實,雖然拿破崙和希特勒先後在寒冷的俄羅斯折戟沉沙,但是,在發動對俄羅斯的進攻之前,無論是沙皇時代的沙俄,還是斯大林時代的蘇聯,都並沒有表現出可以擊敗拿破崙和希特勒的實力。

在拿破崙遠征沙俄之前,位於寒冷東歐的沙俄,只是歐洲的二流國家,而且還是一個一直被西歐國家視為鄉下人的二流國家。雖然沙皇的灰色牲口悍不畏死,但是,仍處於農奴制的沙俄,不但制度落後,工業實力也較其他國家相差較遠。比之打遍歐洲無敵手的拿破崙60萬大軍,無論從哪方面看,沙俄都不具備擊敗這支大軍的可能。

拿破崙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希特勒時代的蘇聯。希特勒為什麼敢對蘇聯發動巴巴羅薩計劃?除了德國對石油等資源的極度渴望之外,也與蘇聯的拙劣表現有很大關係。二戰之前,為了擴展戰略空間,蘇聯曾動員數十萬大軍對於北歐的芬蘭發動進攻,然而,軍隊人數堪比芬蘭全國總人口的蘇聯大軍,卻在芬蘭的堅決抵抗之下損失慘重。

蘇芬戰爭中,數十萬蘇聯大軍居然傷亡過半。面對總人口百萬的芬蘭,蘇聯裝備先進的大軍表現如此糟糕,自然讓德國信心大增。而蘇聯對於軍隊從上至下的大清洗,則進一步堅定了對於蘇聯進攻的決心。

因此,在發動對於東歐俄羅斯進攻之前,無論是希特勒還是拿破崙都信心滿滿。他們也從來不認為俄羅斯會成為他們統一歐洲大陸的障礙。

巴巴羅薩計劃

然而,令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地處苦寒之地的俄羅斯軍隊固然在正面戰鬥中不是法軍和德軍的對手,但是,憑藉堅定的抵抗意志和正確的戰略戰術,再加上冬天俄羅斯寒冷無比的氣候,俄羅斯生生拖垮了拿破崙和希特勒曾橫掃歐洲大陸無敵手的軍隊。並最終導致了拿破崙帝國和希特勒第三帝國的滅亡。


鳶飛九天2018


歐洲總面積大約1000萬平方千米,人種主要為白種人,主要信奉基督教。歐洲在面積上和我國差不多。但是自秦始皇統一之後,統一一直都是我國的大趨勢,而歐洲大部分情況下出於四分五裂。歐洲歷史上也曾經幾次完成局部統一,當年的羅馬帝國曾經完成歐洲局部統一,查理帝國也曾經完成局部統一。此後歐洲歷史基本上都是以一種分裂的局勢呈現在世人面前。歐洲最終沒有像古代中國,完成大一統,歐洲最終分裂成為一個個小國家。但是在近現代歐洲歷史上也曾經兩次出現過試圖用武力統一歐洲。一次是拿破崙時期,一次是希特勒時期。

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無論是拿破崙戰爭還是二戰,他們所走之路大致相同,都是在進攻俄國的時候失敗,並最終滅亡。我們來一起分析一下為什麼他們非要打俄國。

拿破崙戰爭伴隨著法國大革命而來,拿破崙由正義的衛國戰爭發展為非正義的侵略戰爭。拿破崙先後擊敗第二、三、四、五次反法同盟。法國先後擊敗、控制或者奴役了意大利、普魯士、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等國家。當時歐洲只有三個大國:英國、法國和俄國。如果拿破崙想繼續擴大戰果,進而統一整個歐洲,他必須打敗英國和俄國。其實拿破崙最想打敗的是英國,一旦打敗英國不僅可以建立歐洲霸權,甚至可以建立世界霸權。可惜的是英國和歐洲大陸隔著英吉利海峽。法國的海軍始終無法打敗英國海軍,越過英吉利海峽,進攻英國本土。拿破崙也進行過嘗試,最終法國海軍被英國海軍擊敗。無法越過英吉利海峽的拿破崙只得將目標集中在實力相對較弱,而且又在歐洲大陸的龐大俄國。也就是說,拿破崙進攻俄國既在計劃之內,同時也是無奈之舉。如果想統一歐洲,他一定要打敗俄國。如果法軍能越過英吉利海峽,拿破崙一定會先滅了英國。最終的結果我們都知道,拿破崙沒能抗住俄國寒冷的冬天,拿破崙遠征俄國失敗。不久,歐洲國家又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擊敗了拿破崙,拿破崙被迫下臺。拿破崙想依靠武力統一歐洲的願望破滅。

二戰時的納粹德國也面臨相同的問題。蘇聯衛國戰爭爆發之前,德國已經基本上佔領了歐洲大陸。整個歐洲就只剩下三個大國:英國、德國和蘇聯。德國同樣面臨一個重要抉擇:先滅掉英國還是先滅掉俄國。當時希特勒和他的智謀團確定了先滅掉英國的策略。希特勒和拿破崙也一樣,他也要突破英吉利海峽。德國的海軍實力遠遠比不上英國,德國海軍也無法突破英國海軍。為了征服英國,希特勒制定了“海獅計劃”。德國的海軍比不上英國,但是德國的空軍要遠遠強過英國。於是希特勒希望用空軍征服英國。可惜事與願違,德國空軍沒有完成征服英國的計劃,“海獅計劃”被無限制擱置。攻擊英國無望的希特勒轉為攻擊蘇聯。希特勒的命運和當年的拿破崙一樣,兵敗莫斯科,最終所建的帝國也隨之覆滅。

那麼拿破崙和希特勒為什麼不統一其他地方以後再進攻俄國呢?原因非常簡單,其他地方不能打或者不需要打。

拿破崙稱霸歐洲之時,大部分歐洲已經納入拿破崙的勢力範圍。當時法國直接控制了法國周邊地區和意大利,控制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普魯士和奧地利帝國被迫同拿破崙結盟,丹麥和挪威也被迫和拿破崙結盟。當時整個歐洲只有英國、俄國和瑞典不在拿破崙的控制下。瑞典非常偏僻而且自然資源也相對睏乏,拿破崙即使把他拿下來也沒有什麼意思。只要拿破崙打敗俄國,瑞典可以傳檄而定。拿破崙最終的想法也是想先打敗英國,可是法國海軍始終打不過英國海軍,也突破不了英國海軍的封鎖。拿破崙打不敗英國的海軍,就無法給英國致命一擊。拿破崙打不敗英國,只得把目標集中在陸地上的俄國。如果拿破崙不打敗俄國也無法建立真正的大陸霸權,所以拿破崙發起了對俄國的遠征。

希特勒面對的問題也和當年的拿破崙差不多。希特勒上臺以後不斷對外擴張。二戰爆發之前,他已經控制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巴爾幹半島、匈牙利,意大利是他的盟友。二戰爆發以後,希特勒又佔領了波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法國。西班牙也已經建立了法西斯政權,雖然沒有和希特勒結盟,但是暗地裡也在幫助希特勒。葡萄牙早就宣佈為中立,瑞士為永久中立國。瑞典地理位置偏僻也沒有希特勒需要的戰略資源,拿下瑞典只是一句話的問題。當時歐洲能和德國抗衡的只有英國和蘇聯。希特勒也想先佔領英國,然後再進攻蘇聯。可是無論是德國的空軍還是德國的海軍都敗給了英國,希特勒的陸軍又無法展現自己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希特勒轉而攻擊蘇聯。而且進攻蘇聯本來就是希特勒的既定目標。

所以不是拿破崙和希特勒不想統一其他地方,而是他們已經把能佔領的基本上都佔領了。只剩下最強大英國和俄國,拿破崙和希特勒又都無法越過英吉利海峽,他們最後只能轉而進攻陸地上的俄國。


依稀說史


我個人認為,這裡存在著拿破崙和希特勒無法統一歐洲的根本類同性原因;他倆當年所統一的歐洲絕大部分區域,只是戰爭上和政權上的征服,但不是歐洲多邦國集團共同利益上的征服,更不是歐洲民心民意在一統下文化利益上的征服.我有以下3點:

1,題主的問題問的非常好,這是一個兩問的問題,第1問和第2問當中是有關聯的,拿破崙和希特勒,都在有理無理間奮不顧身的一頭撞進了蘇聯這個鐵板牆,被卡在鐵縫裡;他們沒有發現還有第2條路可以走,也就是第2問,先統一其他地方,這種統一是放下絕對的武統,實行政治對民心的戰領區統領.俗話說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有了大後方的民心去做支撐,在做第1問要做的事情,自然會除掉內患。

2, 這就好比當年的董卓愣是沒聽見田豐,沮授的話,要舉全軍去攻打曹操,結果兵敗如山倒,徹徹底底的失敗。曹操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從而在赤壁一戰重蹈覆轍;但他很快就清醒過來,逃回北方之後,對自己的政權區域進行長期休整,培養人才培養兵士,從而為後來司馬懿家族一統天下奠定了政權政策上的基礎。

3, 我們記得很清楚,拿破崙滑鐵盧之戰之後,便在歐洲政治舞臺上永久的失去了他的政治地位,那些曾經臣服他的邦國,轉而投靠了他的對手,這明顯上的說明這群體中多有內心不服之人,從中國人的思維來說,這是窮兵黷武的後果;希特勒同樣如此,希特勒殺害三十萬猶太人,且始終崇尚民族血統純正性,這種偏激造成民心喪失的後果相當嚴重。他們都因絕對的戰爭藝術,而稱霸整個歐洲;同樣他們也會因為絕對的戰爭對歐洲的征伐統治,使他們必然得到被戰爭所滅亡的後果。

然後我們再回顧歷史來看,對於歐洲具有整體文明統治力的文化王朝;我們自然而然的想起了羅馬帝國,今天歐洲人引以為好的帝國,羅馬帝國承載著歐洲人文化信仰上的統一屬性。因此這個帝國,在歐洲文化沉澱的歷史長河中延續了上千年,這是了不起的。下面我有3點發散:

1,無論是羅馬帝國還是華夏文化,對未來全球化的文化,都具有深厚的奠基作用。

2,曾經狂人犯過的錯誤,今天或者未來一就會有相似的人去犯,但每一次,都會掀起一場新的革命。

3,借鑑古人,借鑑前人,借鑑當代人,我們做好自己的事,活好自己的人生,是多麼暢快的一件事情。


軸心時代講堂



看官可以從地圖上面看到,整個歐洲大陸就是法國,德國,意大利,波蘭還有西班牙這些主要國家,算得上面積大,國家還是有些實力的。

不管是法國的拿破崙還是德國的希特勒,都是在攻下歐洲大陸主要國家,可以說已經沒有對手了,在想發展下去,英國和俄羅斯就是西面和東面的兩個強國,也是兩把刀子,不搞定這個兩個地方,自己在去征服其他地區,就遠離本土,兵力要輸送很遠,一旦後方有問題,前線兵力根本無法快速回援,就會丟掉大本營。

英國孤懸海外,主要是海上軍力強勁,陸地戰力不一定打得過強盛時候的法國和德國,反而法國和德國的海軍確是肯定打不過英國海軍。但是俄羅斯一直是陸上強國,陸軍戰力也很強,又是在帝國的東邊,也只有這一個強國了,把俄羅斯打下來,那就可以說後方不會有太大問題,不用擔心遠征後有其他軍隊可以威脅到帝國本部。

這也就是法國和德國在佔領多數歐洲國家後,想對外繼續擴張,都必須先打下俄羅斯,也是必須要攻擊的,否則自己軍隊南征,俄羅斯人一看本土軍力空虛,絕對會派兵進攻,這樣就會兩面被夾攻,這時候英國在來一錘,肯定完的更快。


一股一炒


一般情況下,先統一其它地方再打蘇聯是合理的,也最符合先弱後強的一般邏輯。

但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初,蘇聯的工業化已取得很大成績,並導致蘇軍裝備水平不斷提高,可以預計,不久的將來會趕上甚至部分超越德軍,加上蘇聯的人力和有資源優勢,這對崛起中的德國即將成為難以戰勝的對手。

此時,由於蘇軍在三十年代的“大清洗”,此時的蘇軍又是比較弱的時候,看似龐大的蘇軍,不單缺乏士兵,更缺乏軍士和軍官,在編的軍士、軍官也普遍不合格,缺訓練、缺經驗、缺知識;部隊大量裝備老化,缺編嚴重;軍事領導思想陳舊、保守,幾乎沒有認識到新軍事革命已經到來;“蘇芬”戰爭的不順利,逐漸讓蘇軍領導層所認識到軍隊的嚴重問題,新的國防委員會委員的上任後,正在全力改革,問題逐步在改善中。

同時期德軍缺正好相反,乘著對法戰爭勝利的餘威,不僅各部隊普遍得到實戰的鍛鍊,士氣正處高峰,看似“戰無不勝”,英國正在為自保而無力它顧,美國孤立思維濃重,對歐洲事務好像不敢興趣。

從旁觀者角度看,毫無疑問此時也是德軍攻蘇的最佳時間段。


探測衛星A


這個問題要從幾個方面上看,首先是歷史方面。

公元5世紀羅馬帝國覆亡,而自詡承其衣缽的恰巧是問題中涉及的三個國家:法蘭西,德意志和俄羅斯。

公元800年查理曼帝國建立,而該帝國的主體就是法蘭克王國,也就是傳承至今的法國。1804年拿破崙一世加冕,自詡為羅馬帝國傳承者的法蘭西帝國自然要拿僭越者開刀。烏爾姆戰役大破反法聯盟,奧茨特里茨戰役擊敗俄普奧聯軍,逼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取消尊號。

1812年拿破崙征服了大半個歐洲之後著既揮師東進,意圖征服俄國重現羅馬帝國的輝煌,可惜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了。

公元962年神聖羅馬帝國建立,雖然被伏爾泰稱為:既不神聖,也非羅馬,更不是帝國的國家卻被後輩德國人認同為德意志第一帝國時期,所以它的後來者德意志第三帝國在希特勒的帶領下先滅法國再攻蘇聯就不足為奇了。

其次是宗教衝突,基督教三大分支的代表恰巧也是問題中涉及的三個國家,公元1054年基督教分裂成東西兩支,西方一支自稱羅馬公教,後改稱天主教。東方一支自稱東羅馬帝國正宗基督教,簡稱東正教,至今俄羅斯仍然是世界東正教領袖,牧首之國。1517年德國教士馬丁路德發動宗教改革,分裂天主教,新建立的宗教稱為基督教新教,而德國正是其發祥地。1804年教皇庇護七世為拿破崙加冕,此時拿破崙已經以天主教保護者自居,消滅異教徒理所當然。同樣道理,希特勒德國悍然進攻了蘇聯。

再者就是民族矛盾,斯拉夫種族在歐洲其它民族眼中就是低等級族類的代名詞,Slav(斯拉夫)與Slave(奴隸)發音基本一致,而十三世紀蒙古人的西征又大舉改變了俄國人的血緣成分,美國教授歐文說過:剖開每一個俄羅斯人表皮,裡面都是一顆韃靼的靈魂。歷史上匈奴人和蒙古人對歐洲的征伐讓他們記憶猶新,耿耿於懷,所以防範來自於東方的威脅已經深入到他們的民族整體記憶當中,不難想象一但西方民族擁有了強大的戰爭機器並掌握了主動權的話,那麼向東征服就是理所當然的。

最後就是政治經濟原因了,征服者對於巨大的戰爭消耗只能依靠不斷地掠奪來補充,而俄羅斯廣袤的領土,東歐大平原豐富的物產,充沛的礦藏,巨量的人力資源和財富是支撐戰爭的必要條件,征服整個歐洲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具有非凡的意義,所以揮師東進是必然的結果。

要是說還有一點補充的話,那就是滿足征服者的野心了。在拿破崙和希特勒眼中整個歐洲都是囊中之物了,怎麼可以允許俄國人獨善其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