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選位到觀漂,這樣釣黃尾,上魚其實真沒那麼難!

黃尾鯝大多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庫等寬廣自然水域的底層。南方有一句口頭語----“麥子熟了,尾巴黃了”,就是指在四五月份、江南一帶小麥成熟時,正是黃尾鯝為了產卵需要大量進食的時期。這個時節是一年中垂釣黃尾鯝的頭個黃金季節,北方則因為氣候上的差異會有所推遲。

從選位到觀漂,這樣釣黃尾,上魚其實真沒那麼難!

釣位的選擇

選擇一個好的釣位,對垂釣黃尾鯝來說非常關鍵。原則上應根據黃尾鯝的生活習性,選擇黃泥坡、鏵尖、陡巖、深淺交匯及庫內大彎處。不過,隨季節的變化,釣位的選擇也略有差異。

每年清明節前,可找向陽、陡坡、水底有亂石雜物、水深1.8—3米且不太掛鉤的地方。清明節後,隨著氣溫的上升,要選淺灘、深淺結合處、坡度較平緩等水深在1.2—1.5米的釣點下鉤。初夏、秋季,陰天時釣淺;仲夏,晴天亦可釣深水。

釣具的配備

黃尾鯝雖然屬中小型魚類,但中鉤的瞬間衝勁兒十足。因此在釣竿選用方面,要結合魚的大小和掙扎力定調性。

釣150克以下的黃尾鯝,建議選用三七調竿;對付200克以上的,常使用二八調竿。釣竿長短也要適宜。竿子太長會造成揚竿過遲;水淺、魚小,用十二尺竿;水深、魚大,用十五尺亦足夠。

從選位到觀漂,這樣釣黃尾,上魚其實真沒那麼難!

釣線選擇方面,主線要用質量比較好的,根據魚情配置0.5---0.8號;子線也應使用結節力強、有一定伸縮性的優質線,以0.3---0.6號為主,長度12---18釐米為宜。釣線選擇同樣要視水溫高低、魚掙扎力大小進行更換,只要主、子線能承受住魚的拉力即可。

魚鉤的選擇方面,由於黃尾鯝口裂小,口裂上長下短,就餌表現輕微(以下頜角質邊緣刮食),所以用鉤不能大,1—3.5號袖鉤比較適合它吸入口;雙鉤距正常在一到兩個鉤左右為宜,如果魚的密度大、個體又小時鉤距要適當加大,可以增加中雙尾的機會。

浮漂的選擇,要依據天氣的變化和魚情的快慢而定;魚攝食強烈時,選擇標身適中、翻身快、穩定性強的2—3號硬尾標(11—13目)或軟尾標;魚開口小時最好選用細長身、短碳腳、細長硬尾的靈敏度較高的小號浮標,這樣可以有效放大魚咬鉤的信號。

從選位到觀漂,這樣釣黃尾,上魚其實真沒那麼難!

懸墜最好上黃尾

釣黃尾鯝,建議使用懸墜釣法,許多釣手多以手竿傳統釣法釣取黃尾鯝,侷限性較大;加之對黃尾鯝以下頜具角質邊緣刮吸食物的獨有習性鮮有了解,往往難有好收穫。即便上魚,大多也是鉤子掛到的。

而使用懸墜釣法,上黃尾鯝也是比較容易的。但如果按常規懸墜釣法(如調4釣2;調3釣3等等),浮漂有動作,提竿卻難中魚。這是因為鯝魚吃餌時先是嘴唇上部觸及子線,造成了許多假動作。所以一般情況下,浮漂應調低釣高,讓子線適當彎曲,浮漂上升1至半目到2目,下頓時中鉤率最高。

釣餌的調配

黃尾鯝主要以藻類和高等植物碎屑為食,所以基礎餌應以地方盛產的植物、本味香為主。在水溫較低的季節,往餌料中添加50%左右的高動物蛋白腥餌,則具有較強的誘食力。

氣溫、水溫較高時,要降低餌料中的腥餌,加大超級誘等粗顆粒一類的成分。在魚食慾弱時,可添加適量草莓香或是奶香的餌料,進一步調節誘食性,作用亦非常明顯。

從選位到觀漂,這樣釣黃尾,上魚其實真沒那麼難!

除此之外,魚餌的狀態比較重要,要求是;搓餌要比重適中,柔軟,便於魚一吸進嘴;拉餌所拉出的餌球要圓而光滑,有良好的附鉤性。

黃尾鯝魚喜歡群居生活,在釣上幾條魚後,要及時補窩。當感覺要停口時,要搓鬆軟的大餌團及時補窩,將遠處的魚群再次引到窩中,等窩中有口後,又可以改為拉餌垂釣。

如何觀漂:

要注意浮漂慢慢上升中不要揚竿,因為黃尾鯝魚的上口裂長,在釣餌未吸進嘴的一瞬間,上口裂就已經碰到子線,浮標就會出現信號,此時手腳快的釣友就去揚竿了,結果一無所獲。

建議等浮漂瞬間停頓時再揚竿中魚。黃尾鯝下頜具角質邊緣較硬,故需要用稍大點力提竿,有利於釣鉤的刺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