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日本、德國都不能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是因為戰爭罪犯嗎?

手機用戶55076122536

這三個國家目前都不是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但原因是不同的。而且木叔印象中從2005年他們就開始抱團取暖,聯合巴西,四國結成聯盟想一同入常。當時木叔還採訪過這個稿子呢!所以印象深刻。結果這麼多年過去了,別說四國聯盟,他們中的一個國家都沒有入常。可見入常之難,當然這裡面的利益糾葛與博弈太複雜了。

(圖為聯合國大會現場)

木叔先說印度吧。印度1947年才獨立於英國統治的,當時聯合國已經成立2年多了,安理會的職位早就已經確定下來了。那就是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這種模式一直維持到今天。

其實木叔告訴各位,印度人“上車”並不晚,在聯合國剛成立之際算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的。這個情況比較複雜,講個小插曲。


木叔在悟空問答的另一篇曾經寫過,聯合國當時草創階段,先入為主的國家肯定利益優先,比如美國和蘇聯甚至可以有三個名額。蘇聯就把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這兩個加盟共和國算兩個單獨席位,塞進聯合國,這樣投票時蘇聯就等於有三票。

英國人一看蘇聯這麼玩,那他們也說也要三票,畢竟也是常任理事國。但英國可沒有蘇聯那麼多加盟共和國,但日不落帝國還有一些殖民地呢。所以就選了印度和新西蘭這兩個準殖民地(當時叫自治領,給予很大自主權)成為聯合國創始成員。

還是那句話,因為印度當時不是國家,能被塞進聯合國成為創始成員就不錯了,當然不能加入安理會。所以印度至今還為入常努力呢!

至於日本和德國不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那是當然的,原因就是二戰。聯合國就是打擊法西斯之後成立的,當時這兩個國家是戰敗國,都被美蘇英法佔領著呢,國家屬性都快沒有了,怎麼可能加入聯合國,還擔任常任理事國呢!

日本直到1956年才成為聯合國成員,東德和西德在1973年同時加入聯合國。


木春山

聯合國是二戰的勝利成果,是二戰戰勝國為了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寧而建立的,當時的常任理事是中,法,美,英,與前蘇聯,後來蘇聯解體之後,由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的衣缽,成為了聯大常任理事國。


就當時聯合國成立之初來講,日德兩個侵略戰敗國根本就,無條件,無資格成為聯大常任理事國,而印度當時也是剛剛脫離英殖民地統治的國家,國力衰弱,國家四分五裂,根本就不具備聯大常任理事國資格。

至於說到近年以來,印日德三國要求聯大改革,要求加入聯大的呼聲更加強烈,但由於歷史原因,日本入常受到中俄韓三國的強烈反對,原因是對二戰侵略歷史反省不深刻,在慰安婦問題上,日本政府絕不承認,傷害了中韓兩國人民,所以,日本二戰後雖然發展迅速強大,但入常希望渺茫。


而德國雖然二戰後對侵略歷史反省深刻,併為世界和平,特別是歐洲的經濟與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可是,聯大五個常任理事國,歐洲卻佔了3席,如果德國再加入聯大常任理事國,那就會釀成歐洲統治領導世界的局面,再加上利益競爭,英法俄三國也不會同意此事。

印度入常就更不用說了,中國是它入常路上最大的攔路虎,明擺著,咱們也藏著掖著,如果印度不認真與中國協商解決邊界爭議問題,劃定國界線,簽定和平條約,它永遠別想入常,中國時刻會使用手中的否決權,阻止印度入常。

同時,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為了各自的最大利益出發,手中各持否決大權,根本就容不得它國入常,所以,印日德三國入常的路,路途遙遠,希望渺茫。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北斗七星回答,不勝感謝!]


北斗七星92070701

先來看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具體有哪些國家: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共五國。在常任理事國之外,還有非常任理事國,其任期2年。常任理事國自建立聯合國之日起,一直就只有這五個常任理事國。常任理事國具有一重大權利:一票否決權。也就是對本國(盟友)不利的聯合國決議,大可否決,而使其無法通過。

這一權利極其重要,這也是其它各國爭取成為常任理事國的最大誘因。五大常任理事國都表示同意擴大常任理事國數量,然而,現實是申請國需獲五票通過。美國支持日本、印度等親美(受美控制)國家加入(以求自己利益擴大,削弱中、俄的國際話語權、國際地位等),遭中、俄反對、否決。而中、俄支持巴基斯坦加入,美國等西方國家反對、否決。故常任理事國,仍只五個國家。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核心是——利益問題。

首先,常任理事國的擴大,必然對現有成員的權利造成稀釋——分權。這是擺在面前的問題,會間接、甚至直接影響現有成員的國家利益,這是任一國家所不允許的。

其次,現有各常任理事國之間的矛盾,也決定了不會有國家會成為常任理事國。美國等西方國家仍報有冷戰思維,對中、俄不斷擠壓,包括國際空間。美國等西方一直把聯合國作為一個平臺,為其利益服務的平臺。在與其利益衝突時,繞過聯合國,單獨、聯手行動。美國不允許“不聽話”的國家成為常任理事國,只選“聽話”、受其控制的國家,而這一點恰恰是中、俄所不允許的。

再者,印度、日本都有其私心,美國對其也是心知肚明,不會真心支持其入常。一旦印度不再“聽話”,美也無法可施。而日本,連俄羅斯這一關都過不去,更不用說中國這關了。對於德國,俄羅斯是堅決反對的。

也就是說,世界上這麼多國家,在可預見的時間內(至少三十年),不會有第六個常任理事國。


儒道之主

日本和的德國不能夠進入常任理事國名單,當然有一方面戰敗的原因。但是畢竟二戰已經結束好幾十年了,過去的恩恩怨怨對現實的政治外交博弈能夠留下的影響力其實非常微弱。在很大程度上,這幾個國家沒有辦法如願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一些利益相對的國家激烈反對。這一點在印度身上體現得更為充分——因為它根本也不是一個戰敗國家。除了題主說到的這三個國家以外,還有一個發展中國家也和它們一起在試圖加入常任理事國,這就是巴西。

但是這個四國集團的申訴和提議每每遭到失敗,每一個國家總會遇到幾個老對頭阻止他們更進一步。比如印度,一直沒有能夠入常的主要原因就是鄰國中國和巴鐵反對。反對的理由倒是很站得住腳:印度軍隊在克什米爾地區的行為有反人類罪行,拒絕當地百姓行使自己的公決權。當然,中國和巴鐵聯手限制印度進入五常,很大程度上是出於為了控制印度影響力擴張的考慮。

日本的主要毛病在於被侵略過的東亞國家集體抵制之。日本對戰爭的認罪態度太讓人寒心,也免不了各個亞洲國家表示寒心。中國和韓國是反對聲音最強烈的。兩國人民共享的被日本鬼子暴虐的記憶,讓他們都拒絕日本出現在這個名單當中。當然這可能根本也不是多原則性的問題。
比較複雜的是德國加入常任理事國的障礙。德國當然經濟和國際話語權方面都是歐洲首屈一指的國家,但正是因為歐洲國家加入常理會的太多了,這嚴重影響了德國參選的難度。如果德國真的入席成功,那就意味著英法將會為了平衡歐洲在安理會失去些利益。不止這兩個國家反對,德國的鄰居北歐國家和意大利更加拒絕見到一個在外交和軍方都很強勢的鄰居。所以德國即使認罪態度這麼好,也依然沒有加入常任理事國的機會。歐洲國家基本上都反對它的加入。

所以說,作為戰爭罪犯是這些國家不能輕鬆進入常任理事國名單的一個影響因素,但遠遠不是全部。對於這些國家來說,怎麼把地緣政治上的矛盾解決,讓其他聯合國國家承認它們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已經配得上這樣一個名號,才是加入常任理事國名單的真正方式。


地球知識局



聯合國五常的先決條件是:國內政局穩定,國際上有一定的影響力。現任五常中美俄英法五國既是二戰正義之師戰勝國,也是二戰後較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在國際新秩序成立之際,自然就被列入了維持國際秩序的聯合國安理會五常國。隨著國際風雲的不斷變幻,美國出於霸權需要,意欲將自己的盟友拉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體系,擴充實力,抗衡中俄。但未經五常國的支持和同意,任何國家都無權加入。美國想拉日印進入安理會,是有意破壞國際秩序,不但中俄不答應,全世界所有有正義感的人們也永遠不會答應!德、意、日三國為二戰時期挑起和發動侵略戰爭的罪犯國度,美國急於拉日本、德國進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就是明目張膽地要否認戰爭,扶植戰敗的軍國主義勢力,與國際社會公開為敵,我們要鄭重地警告以美國為首的列強們:此路不通!中國已不是過去年代裡積貧積弱的國度,華夏民族有能力,有信心捍衛祖國主權,維護國際安全秩序和地區穩定。印度國內政局不穩,民族紛爭,自顧不暇,怎生他顧?況野性未泯,四處生事,小人肚量,何成大事?阿三根本不配,德日夢寐難遂!


拓荒者and

不僅如此,為了防止德國和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再度走上侵略道路,戰後成立的聯合國還在《聯合國憲章》裡專門開列了“敵國條款”,就是專門對德國、日本等戰敗國所訂立的相關約束性條款,主要指《憲章》第53條、第107條的規定。其中第107條規定:“不取消或禁止負行動責任之政府對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本憲章任何簽字國之敵國因該次戰爭而採取或受權執行之行動。”這裡所說的“戰時敵國”特指德、日、意法西斯軸心國家。

二戰之後,德、意還相對老實,認真反省侵略罪惡,而日本則一直在努力擺脫罪責。上世紀60年代末,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開始流露出爭當新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意願。但是,《聯合國憲章》裡的“敵國條款”成為日本實現“政治大國”夢想的一大障礙。所以,從《憲章》中刪除“敵國條款”,徹底摘掉戰敗國的帽子一直是日本對聯合國外交戰略的主要目標之一。

至於印度,在印巴分治之前一直是英國的殖民地,聯合國成立時沒有資格以國家身份加入聯合國,自然更也不可能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聯合防務

關於印度,日本和德國在安理會入常的問題,已經有不少人做過分析。

日本我們不難理解, 在現行的安理會規則下,只要中國還在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裡面,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日本入常將是非常不現實的事情。目前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在聯合國成立時成為憲章常任理事國的五個國家和法律承認為“核武國家”的五個國家,這五個國家(通常稱為P5)是:

美國

英國

法國

蘇聯(現俄羅斯)

現中華人民共和國。

在中國成為常任理事國的時候,不是一個特別強大或有影響力的國家。然而,它是二戰期間的“四大”盟友之一,與美國有很強的關係。安全理事會特別是美國的其他盟國的利益,建立中國的影響力和關係,並承認國家是戰爭的關鍵角色。印度也是聯合國的特許成員之一,在1945年加入,但在二戰期間它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其法律獨立性和分割在1947年出現,之後巴基斯坦分別申請成員)。

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有許多好處:可以是永久成員國而不是輪換成員,聲望和影響力普遍增加,當然也擁有否決權。傳統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除了直接涉及到國家的特殊利益,一般是不願使用否決權的。美國是唯一一個自由使用否決權的國家,幾乎總是反對對以色列構成批評的決議。

今天對安理會有很多批評,一般無效,強烈反對已經強大的P5,否決權本身以及地域代表性問題。按照現在的觀點,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面臨重大的歐洲偏見。其實,唯一代表非白人多數的國家是中國,鑑於這個事實,我認為真正的問題不應該是為什麼中國是印度不是會員,而是為什麼除中國以外的所有成員都是白西方國家。

一些國家成為常任理事國。日本和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失去了權力,但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一,也是美國後兩個聯合國最大的財政捐助國。德國在歐盟地位很強大,日本得到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嶼的大力支持,通過經濟援助遊說。然而,印度可能成為成為常任理事國的最大案例:

它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人口, 它擁有大量無代表性的宗教(印度教和伊斯蘭教)。這是一個大的財政捐助者,也是聯合國維和部隊的主要貢獻者,但不能忽略其他的理事國的貢獻。

所以,這幾個國家不能夠入常任理事國,除了歷史上的因素,還有很多現實的考量。


本來世界觀

你對國際政治的理解方式很有趣,但是事實並不是如此。“聯合國”這一名稱是由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設想出來的,該名稱於1942年1月1日發佈《聯合國家宣言》時首次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期間,當時26個國家派出的代表承諾其政府將繼續共同對軸心國作戰。1941年8月14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提出一系列國際合作維持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原則。這份文件簽署於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上的一次會議中,“在大西洋的某個地方”,被稱為《大西洋憲章》。

1942年1月1日,26個反對軸心國的同盟國家代表在華盛頓會面,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以表示對《大西洋憲章》的贊成。這份文件第一次正式採用了羅斯福總統提出的“聯合國”說法。

1945年4月25日,來自50個國家的代表齊聚舊金山,參加聯合國家國際組織大會。代表們起草了有111個條款的《憲章》,該憲章草案於6月25日在舊金山歌劇院獲得全票通過。次日,代表們在退伍軍人戰爭紀念堂的赫伯斯特劇院簽署了憲章。

1945年10月24日,經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大多數簽署國的批准,《聯合國憲章》正式生效,聯合國正式成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的五位創始成員國,即二戰期間反法西斯同盟國中的4大國和參加反德同盟的法國。《聯合國憲章》第二十三條第一款中明文規定:“中華民國、法蘭西、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及美利堅合眾國應為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1958年起,法蘭西改稱法蘭西第五共和國,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席次,蔣介石的代表在非法佔據的席位上被驅逐。[1]1991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席次為俄羅斯聯邦所繼承。

成為常任理事國,不僅需得到所有聯合國會員國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票,且現任的所有常任理事國的贊成票亦是必要條件。因此,日本、德國當時是不可能成為聯合國成員,更不可能成為常任理事國。而印度在聯合國成立時,還只是英國的殖民地,它不是聯合國的創始國,也沒有五大國的影響力,所以它也成不了常任理事國。現在,雖然印、日、德經濟都不錯,也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是它們要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卻必須得到五大國的一致同意才行,否則每個國家都有一票否決權,它們就沒法成為。


古風93814281

從歷史角度以及當今世界局勢來講,戰爭罪犯只不過是一方面,但無論是印度,還是日本,德國,其貢獻主要在與二戰以後,所給世界帶來的實際利益。但從一定程度而言,就算不提二戰,就如今三國的總體實際而言,依然有一定的不足之處。

也許,如果日本,德國不是二戰時期的軸心國,那對於加入聯合國的可能性很大。但由於一些不必要的戰爭,讓其影響力以及正義的形象,在國際層面而言,不得不讓人防備,因此,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自然而然要比其他國家困難一點。印度雖然也極有潛力,但總體而言,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層面而言,印度依然有許多不足之處,其潛力,與日本德國不可相提並論。


首先,我們說一下日本,因為二戰後期美國的插手,日本對於戰爭侵略問題,一直沒有一個真誠的道歉,導致亞洲國家人民對其缺最基本的信任感。在進入常任理事國以後,在日本政壇活躍的右翼分子會不會再次鼓動日本人民走向軍國主義路線,這一點不得不防備。另外,雖然日本經濟曾一度越據世界第二,如今依然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在科技等方面已然是世界前列。但輝煌過後,如今的日本總體而言並不樂觀,人口老齡化,經濟發展疲乏,自然災害頻繁,環境汙染問題嚴峻等一系列問題,都成為日本當前需要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成為其申請加入常任理事國的不利項。

其次,印度,雖然印度無論從人口還是經濟發展速度,都處於歷史以來發展最快的時期。但以人口數量所運用的廉價勞動力,並沒有有效的增加其人口福利,也很難帶動其經濟的快速增長。如今印度由於地區發展不平衡,依然有很大一部分人屬於文盲,貧富差距的拉大,導致富人區與貧民窟並存的現象,經濟的發展帶來的環境汙染,以及基礎設施分配不合理所導致的平民基礎設施不完善。以及地區安全問題,宗教信仰問題,治安問題等一些問題,都處於承待解決的狀態。而反觀如今的印度政府,軍事方面投入巨大,而這一方面的投入,反而增加了地區的不穩定因素,而對於經濟層面的投入又相形見絀。相比於日本,德國完善的福利制度而言,印度平民就猶如生活在地獄一般,就算有能力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也必然在日本,德國之後。



相比於日本的二戰亞洲情結,以及印度自身的國內混亂狀況而言,德國加入常任理事國的可能性最大。因為無論是經濟還是科技,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並且德國曾多次擔任歐盟的領導者,帶領歐盟走向經濟發展的巔峰時期,對於二戰,由於其總理的一跪,讓歐洲國家對其接受。無論從哪方面而言,德國相比於日本,印度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德國這個改過自新的國家依然面臨老牌帝國的保守防衛姿態,無論是英法,還是如今的美俄。對於英法而言,這兩個老牌歐洲帝國,曾經一度主導了歐洲政策,如果讓德國加入常任理事國,以後可以與英法平起平坐,對於老牌帝國情結而言,未免有些難以接受。而對於美國,德國相比於英法而言,有些關鍵政策,德國與美國並不能保持一致,甚至表示出一定“強硬”的態度,讓美國很難信任。對於俄羅斯而言,那問題就更復雜了,如今俄羅斯正處於以美國為首西方國家的聯合制裁當中,如果這時德國加入常任理事國,對於俄羅斯而言就相當於多了一個強勁的對手,在不確保德國到底站在那一邊之前,俄羅斯也不會投所謂的支持票,一票就有可能讓德國進入常任理事國席位化為泡影。



總而言之,如果不是世界的需要,五大常任理事國都不願意讓新的席位出現,畢竟多一個席位有可能就多一種看法,對於以後國際事物的制定,以及自身決策的實施而言,就會多一種阻礙。整體意志依然需要強者說了算,而制定規則強者只能是越少越好。


鳳凰涅槃宋晨聲

很多西方的媒體都錯誤的認為中國要改變現狀,打破現有的世界格局。這是非常錯誤的觀點。

中國已經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了。是現存秩序的既得利益者。無非就是和美國之間誰聲音大誰聲音小的問題。如果推倒洗牌,那麼中國現有的利益也會被自己破壞。所以中國從來都是堅決擁護世界現有秩序的。

而真正想要破壞世界現有秩序的國家,是那些努力爭取它所沒有的利益權益的國家。因為只有打破秩序,推倒秩序,他才會上位,才會有機會。至於是誰就不說了,大家心裡清楚。

現今的世界秩序是二戰後形成的世界秩序。日本和德國作為二戰戰敗國,當然不可能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如果日本也成為常任理事國,那麼二戰還為什麼要打呢?這才是真正對現有秩序的衝擊。連美國這樣的鐵桿都不會同意日本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因為聯合國五常是另一個高度的政治圈子,在這個星球上最高的政治圈子裡,大家有另一種處理政治分歧的辦法和手段。

而印度,則是因為自身條件不足。而且世界政治話語權已經瓜分完畢。不可能大家再分一塊兒蛋糕給印度。這個星球上最高的政治蛋糕,五常誰也不想再多一個人分享。這才是任何國家都不能成為常任理事國的原因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