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如果不用原子彈,日本照樣會投降,為什麼還非用不可呢?

用戶61640732596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日本當時世界公敵,美國單純想炸著爽一下,反正不炸白不炸。畢竟世界唯一一個真正用過原子彈的國家。


當然以上都是瞎扯的,美國與日本的戰爭在《幹掉太陽旗》(Killing the Rising Sun)一書中有詳細的記載。

日本的瘋狂軍國主義與武士道精神絕對是主要的原因,日本人崇尚的武士道精神使得他們異常的堅韌,在太平洋戰場上,美國人已經感受到了這樣的敵人的難纏,真的攻入日本的本土,戰爭恐怕還會持續。當時的裕仁天皇仍然相信:“如果我們在這場戰爭中堅持得夠長,那麼我們也許能打贏。”而這樣的話語,是在德國投降,日本太平洋艦隊全滅,空軍損失殆盡,陸軍大多陷在中國時所發出的。可見一般。


再就是美國軍人的危險境地,亞洲人民的悲慘命運,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雖然打贏了日本,但是美國軍人面對的是日本的瘋狂軍國主義分子,損傷慘重,每一個島嶼的爭奪都付出了數以千計的軍人的性命為代價,美國贏的並不輕鬆。還有日本人對亞洲人尤其是中國人的種種暴行,南京大屠殺,日本人甚至進行殺人遊戲,以及731慘無人道的實驗。


”日本人只聽得懂炸彈的聲音“剛接過羅斯福手裡的權利的杜魯門如是說道。哪怕傷及無數平民。正義從來都是犧牲少數人的。這便是止戰之殤


簡族

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二戰歐洲戰場結束。此時日本太平洋海軍和空軍都已不復存在,陸軍退守本島,做困獸猶鬥。

到7月底,美軍不僅把日軍吳市等軍港轟得稀巴爛,連東京都被炸成一片廢墟,但是日本卻拒不投降。

此時中國戰場日軍與國軍相持,日軍在中國還有約200萬陸軍,國軍與日軍只是戰略相持。日本在朝鮮半島經營半個世紀,日本軍隊中就有不少朝鮮人,日軍在朝鮮的根基較深。就日本控制的領土來說,和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時相差不大。

另一個方向,蘇聯承諾德國投降後三個月內出兵遠東,但蘇聯一直在等待一個出兵的好時機。若盟軍進展迅速,蘇聯會早日出兵以奪取最多的戰果;若盟軍進展緩慢,蘇聯也會拖到8月8日以後出兵,以消耗中美兩國最多的力量。

美國人雖惱怒卻毫無辦法,蘇聯人所期待的正是美國人最不願看到的,對美軍來講,迅速結束戰爭以免蘇聯搶一杯羹,才是上策。

但美軍在太平洋大小島嶼上吃盡了日軍的虧,他們在太平洋戰爭傷亡達到43萬,如果登陸日本本島近距離巷戰山地戰,免不了又要折損數以十萬計的將士。

此時上天送給美國一份禮物,1945年7月16日,美國阿拉莫戈多沙漠上一聲巨響,人類歷史上的首枚原子彈成功爆炸。

如果美國用原子彈轟炸日本,會誤傷數十萬平民,那麼美國會用原子彈炸日本嗎?那要看總統的態度是否堅決。

美國當時有不成文的傳統,總統任期四年,任何總統只能連任一次。羅斯福總統是1933年上任的,正值經濟大蕭條,他率眾扭轉美國經濟形勢,於是1937年連任總統,1941年更是破格連任總統。由於美軍在二戰中優異表現,羅斯福在1945年又一次連任。

一人幹四任總統,羅斯福在美國總統史上絕無僅有,因為到1951年美國憲法就規定總統只能連任一次,誰也不能破格。

羅斯福總統的第四任期,時間從1945年3月4日開始,到4月12日病逝,只當了一個多月總統。繼任者是副總統杜魯門,白撿了四年總統來當。

羅斯福出生於富商家庭,哈佛大學畢業,振興經濟是他的強項。杜魯門是農夫的兒子,高中畢業,參加過一戰,因軍功升為陸軍中校。

杜魯門有句名言:“日本人只聽得懂炸彈的聲音。”

如果是羅斯福在任,日本人有機會逃過一劫。但軍人出身的杜魯門總統,絕不會給日本人僥倖的機會,杜魯門要讓日本人永遠記住原子彈的威力。

原子彈造價昂貴,當時美國一共只造了3枚,除了試爆的那枚,另外兩枚立即運到美軍太平洋艦隊馬里亞納群島天寧島基地。

由於東京已經在大轟炸中殘破不堪,美軍選定市貌比較完整的廣島作為原子彈轟炸的首選目標,另有小倉、長崎兩個備用地點。

那時的導彈還不能精準定位目標,轟炸機一般是低空飛行,憑飛行員的肉眼和技術來判斷投擲方位與時間。但原子彈威力大,若低空投擲,飛機恐怕逃不出來。所以投擲原子彈必須是萬米左右的高空,這樣原子彈爆炸點與飛機的距離應該能超過一萬米的安全飛行。投彈點高的弊端,是飛行員肉眼很難定位準確,當時的原子彈殺傷力遠不如現在,如果偏離十幾公里在郊區爆炸,就沒有多大效果了。

1945年8月6日,天寧島最早起飛3架氣象觀測機,分別前往廣島、小倉、長崎進行觀測,避免在厚雲層或陰雨或大風的地方投彈。

這一天廣島天氣晴空萬里,美軍B-29轟炸機在9632米的高度,投下原子彈。43秒後,原子彈在距地面600米處爆炸。

原子彈如果在地面爆炸,建築物將阻擋衝擊波和輻射,威力會大大降低。若原子彈在高空爆炸,同樣效果不會好,最佳的效果是距離地面五六百米。

這次原子彈爆炸,廣島幾乎被夷為平地,約二十萬人死亡,因為輻射收到影響的人口不計字數。

1994年,日本廣島舉行了亞運會,向全世界宣告,原子彈打擊下的廣島人頑強地生存下來了。

1945年8月8日,蘇聯在承諾里的最後一天出兵遠東,率先攻擊中國東北的日軍。蘇聯早就佈置妥當,軍力174萬,飛機超過5000架,日軍方面雖也有百萬兵力,但無論裝備還是鬥志都無法相提並論。

戰爭打到第三天,東北日軍就全面投降了。蘇聯在中國東北,打了二戰最大的一次勝仗。此戰蘇軍稱殲滅日軍八萬餘,又押送60萬日軍戰俘到西伯利亞強制勞動,蘇軍可謂日軍的天敵。

美軍也要與時間賽跑,1945年8月9日, B-29轟炸機再次開動,目標是小倉。可是這天大倉天氣不好,能見度低,飛行員在大倉上空轉了很久,三次嘗試投彈都未能成功,以至燃油都不夠回到天寧島。

飛行員於是轉向長崎上空,這裡天氣不錯,美軍B-29轟炸機在9000米的高度,投下原子彈。60秒後,原子彈在距地面503米處爆炸。

此次原子彈爆炸,造成長崎十幾萬人死亡。投擲完畢後,由於燃油不足,飛行員向南飛至沖繩,補充燃油後才回到天寧島。

1945年8月15日,即廣島原子彈爆炸9天后,長崎原子彈爆炸6天后,裕仁天皇宣佈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在美蘇賽跑的過程中,美軍依靠原子彈搶得先機,戰爭結束前蘇軍未能踏足日本本土四島,這也是戰後蘇聯沒有在日本駐軍的主要原因。


地圖帝

日本不是因為捱了原子彈才投降,原子彈只是加速了日本的投降。實際上,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後,日本已經開始籌劃如何實現“體面媾和”,並通過中立國瑞士和美國有接觸。所謂“體面媾和”,說白了就是“有條件投降”。1945年6月18日,日本最高戰爭指導會議達成共識:在美英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時將繼續戰鬥。也就是說,如果不被要求“無條件投降”,日本是可以投降的。

說美國即便不扔原子彈,日本也會投降,是因為日本不是被原子彈打敗的。例如,丘吉爾在他的二戰回憶錄裡就寫道,“在第一顆原子彈投下之前,日本的失敗早已成定局”。麥克阿瑟也說,“扔原子彈在軍事上沒有任何意義”。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丘吉爾這麼說,是為了“攬功”:難不成日本就是被你美國的原子彈打敗的?那麼多英軍將士都在幹嘛?麥克阿瑟說這話,是為了“壓低”原子彈的“分量”。因為,麥克阿瑟一直反對向日本發動核攻擊。那不是因為他“仁慈”,而是他想指揮比代號為“霸王戰役”的“諾曼底登陸”更宏大的日本本土登陸作戰,使自己名垂青史,風頭蓋過指揮“霸王戰役”的艾森豪威爾。為了避免他“添亂”,所以關於原子彈的一切,美國總統杜魯門都對他進行“信息封鎖”。但不管怎麼說,美國即便不扔原子彈,日本也會投降是肯定的。必須強調的是,美國扔了原子彈後,為什麼日本天皇頒佈《大東亞戰爭終結之詔書》(簡稱《終戰詔書》),宣佈接受《美英中三國敦促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看一下《終戰詔書》就明白,天皇裕仁擔心日本“亡國滅種”。那麼,如果美國不扔原子彈,“大和民族”在盟軍的沉重打擊下,是否也面臨這種危險呢?答案是肯定的。不是日本高喊“一億玉碎”嗎?須知那是口號,不是日本政府真有那種意志和決心。否則,即便捱了原子彈,日本也不會投降。

既然美國不扔原子彈日本照樣會投降,那為什麼要扔呢?概括說,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減少盟軍傷亡。最早提出這種“理由”的,是美國陸軍部長史汀生的《投放原子彈的決定》。他在這篇文章中寫道,投放原子彈直接促使日本投降,避免了發動對日本本土的登陸作戰可能造成的盟軍士兵的大量傷亡。

第三,“驗證原子彈的威力”。按照美國總統私人參謀長威廉·萊希上將的說法,“科學家和一些其他的人們想要進行實戰試驗。因為這個計劃耗費了總計20億美元的經費。”所以,地方選擇中等城市並且沒有遭受常規轟炸大規模破壞,時間選擇上午8;15人們正好在上班途中,處於室外。


馮瑋

  因為如果不用的話,日本可能就不存在了,美國其實在拯救日本……二戰時期的日本就像一隻賴肚蛤蟆,蛤蟆有個可笑的“優點”,無所畏懼!儘管生物學理論上它有許多天敵,可是它可以被吃掉,卻不可以被嚇到!不管眼前是螞蚱還是一條蛇,蛤蟆統統敢於吞過去!

  所以,日本人一直敬佩的中國古越王勾踐,就號召自己的臣民學習“怒蛙”,大概日本自稱吳越後裔是有幾分道理的。

  二戰日本不也是這樣嗎?打到山窮水盡,就要亡國滅種,還叫囂“一億玉碎”。

  可惜它們到底是外強中乾,剛剛捱了兩顆原子彈,就徹底慫了,所以它們還真不如蛤蟆。

  假如二戰日本真的敢於繼續打下去,美國人的原子彈一時還沒有存貨,恐怕不等美國人再生產出原子彈。

  蘇聯人就會真的將全體日本人連同日本列島一起送到海底,其連帶的災難性後果恐怕連周邊所有國家地區都會牽連到!

  【二戰晚期,盟軍飛機飛臨富士山猶如閒庭散步,想望裡面仍什麼都隨便,美國還曾經計劃把富士山給染黑,打擊日本人士氣】

  蘇聯解體後好久,一系列蘇聯時期機頂機密的檔案被陸續解密,其中一個就讓日本人嚇到靈魂出竅,原來,蘇聯計劃對日本設施的打擊手法,已經是超出人類所能,而是上帝的手法(如果有上帝)!

  古往今來,人類一直有一種“終極滅絕”理論,就是擁有“超自然”力量,造成地質、氣候等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大破壞。也就是氣候武器、地質武器。

  從這個角度看,蘇聯人比美國人更心黑,蘇聯研發出一種代號“斯大林”的超級常規炸彈,這種炸彈的威力,是二戰時期僅次於原子彈的,蘇聯計劃派出戰略轟炸機群,攜帶足夠的炸彈,去攻擊日本的最致命要害!世界最高的休眠狀態下的火山——富士山。

  很多人懷疑這個計劃的可行性,總覺得人類的力量不足以有如此效力。但是如果知道日本的地理地質結構,就知道這個計劃的可怕可行性了。

  【遍佈日本的火山,一旦將最大的富士山激活,引發的多米諾效應所產生的巨大殺傷力,足以毀滅日本】

  日本不幸位於亞歐大陸版塊俯衝到太平洋版塊邊緣,地下潛伏蘊含著無窮的滅絕性能量。所以,日本就像坐落在一個超級彈藥庫的上面,富士山表面美麗寂靜的山口就是點燃的導火索。

  

  

  【二戰沒有實施的計劃,可以給後人無限啟發,日本再作孽,不失一個好辦法】

  現代美日科學家已經運用高端計算機推算過這個計劃一旦實施的末日般景象:

  只需500枚斯大林炸彈,就可以完全激發日本地下蘊含的千萬年聚集起來的能量,

  不僅富士山會噴發,日本列島上大大小小上百座火山都會一起噴發,引發廣泛劇烈的地震,就算日本列島不會因此陸沉到海底,造成的毀滅性後果也將是多少批次轟炸機群也無法比擬的。

  【為了完成此項計劃,蘇聯用製造的PE-8轟炸機,專門成立了完成此任務的飛行隊,在遠東地區每天都在練習投擲炸彈的訓練】

  日本再小的鄉村(根本不可能成為軍事目標)也不可能避免毀滅性打擊。

  二戰日本幸虧投降了,這個“天譴計劃”沒有實施,不過,過去沒有,不代表未來也沒有,日本如果不真正汲取教訓,是萬能保證未來不會領教下這種“神州陸沉”式的滋味!參考文章鮮為人知的蘇聯對日計劃


戰爭史

這是戰後日本人責問美國的核心意思:為啥明知日本會投降,還要用原子彈轟炸無辜平民??

對此,用幾句美國執行原子彈轟炸的飛行員的話來解答,最合適不過。

1.兇殘無情莫過日本

1941年12月7日,日本精心選擇一個週日的早上對毫無防備的美國珍珠港進行偷襲。

數千名美國水兵的生命湮滅珍珠港灣底,“許多士兵甚至不清楚為什麼受到突然襲擊就已死去。”

日軍殘暴令人髮指:

巴丹死亡行軍,7000名美軍和菲律賓戰俘慘遭毆打、槍殺、被刺刀捅死,或慘死於疾病和飢餓。

這是實事!

戰爭末期,日軍部隊在即將被美軍驅趕出馬尼拉時對平民展開了大屠殺。

這些也都是事實!

他們幻想統治亞洲,在中國京城南京,日本屠殺無辜男女和孩子,未有絲毫憐憫和猶豫。數十萬手無寸鐵的平民被屠殺,慘絕人寰。

這些都是事實!

2.日本人戰死也不投降

隨著戰爭的持續,美國越來越發現對“日軍獸性”不能有“一絲懷疑”。

神風敢死隊的自殺性攻擊要了5000名美國海軍軍人的命。

日本是一個以戰敗和俘虜為恥的國家。 無論戰事是多麼令人絕望,無論機會是多麼渺茫,無論結果是多麼確定,日本人都戰至最後一人。

為此,日本士兵為了取得儘可能大的光榮,會全力以赴去殺死儘可能多的美國人。 而且美軍距日本國土越近,日本人的行為就變得越加瘋狂。

硫磺島美軍陣亡6000人,傷21000人。
沖繩島美軍陣亡12000人,傷38000人。
塞班島美軍陣亡3000人,其中在最後幾小時就死了1500人。

這更是沉重的事實!

(日軍槍決中國人前)

3.美國無可選擇

投降前的三四月份,美國對日本進行了燃燒彈轟炸,逼迫他們投降。並向日本國土投下宣傳單,提醒他們:如果不投降,會有更大的襲擊。

但日軍發誓決不投降。他們準備犧牲自己的人民,以換取他們所理解的光榮和榮譽——不管死多少人。

數以萬計的美軍部隊焦急地在大洋中等待著進攻。

他們的命運取決於日本下一步怎麼走。日本可以選擇在任何時刻投降,但他們選擇了等待。而就是日本“無所作為”的時候,隨著戰事的進行,美軍每天傷亡900多人。

4.日本是個選擇性遺忘的國家

戰敗50年後,日本裝成一個天真爛漫的純情少女,無端遭受歹徒的強暴,蒙受了天底下最大的冤屈,好像人們不表示同情,就是全無心肝、喪心病狂、天理不容。

這就是原子彈問題上的“日本邏輯”。

日本是受害者嗎?

斯韋尼說,廣島、長崎與南京大屠殺在實質上是一回事!整整幾代日本人不知道他們的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幹了些什麼。

這可以理解為什麼他們不理解日本為什麼要道歉。

最後,讓我們記住杜魯門對實施原子彈的回應:

戰後幾年中,有人問杜魯門總統是否還有其它選擇,他響亮地說:沒有!接著,他提醒提問者:記住,珍珠港的死難者也沒有其它選擇!

(史料參考《原子彈下無冤魂》)


飛春讀傳

1945年5月8日,德軍投降,歐洲戰場上的戰爭已經結束,亞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上的戰爭仍在繼續。

1945年7月16日,美國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默果爾多沙漠核試驗場,成功實驗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原子彈

早在1945年6月,原子彈研製成功前夕,就有科學家聯名建議當時剛上任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只在日本無人的地方做一次演示,給日本以警告,若不給日本警告就使用原子彈,是不可取的……”

到了7月,核物理學家西拉德聯絡芝加哥地區63名科學家,再次聯名向杜魯門請願。信中說,“作為總統,不要因同意對日本城市使用原子彈,而開創原子能應用於大規模毀滅人類的先例”。

與此同時,愛因斯坦也表明了對核轟炸日本城市的反對態度。

當時美國科學界的主流聲音是:儘量避免對日本使用原子彈,如果不得不使用,先在日本無人居住處進行核警告。

相比科學界的反對態度,杜魯門及美國軍政界的觀點呈現出極大的分歧。分歧的根本原因在於1945年7月日本失敗已成定局,在這種情況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是否還有意義?

歐洲聯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與美國總參謀長、海軍上將萊西等人認為,核轟炸投降在即的日本毫無必要;陸軍參謀長馬歇爾持中立態度;有與日軍作戰經歷的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則極力主張對日使用原子彈。

不過,雖然看起來敗局已定,但日本的態度也比較強硬。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發表了督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不過日本政府仍拒絕投降,堅決戰爭到底。

美國是否使用原子彈的最終決定權

在總統杜魯門手上。

杜魯門的基本意見是:首先,“需要作出決定的,不是我們是否應該使用原子彈,

而是何時使用這類武器”;其次,“在戰爭結束前儘快在日本投下這枚核彈,以顯示美國的威力,方便日後與蘇聯人打交道”,最後,投放原子彈,是結束二戰的最迅速方式。

當議題進入在日本哪座城市投放原子彈後,美國軍界再次出現意見分歧。起初,臨時委員會上報的城市是京都、廣島和新瀉,在陸軍部長史汀生的強烈反對下,文化名城京都被排除出轟炸名單

最終確定轟炸的城市是廣島和小倉

● 被炸後的廣島

1945年8月6日清晨,美軍轟炸機從吉里安島起飛,8點15分,在日本廣島投下人類歷史上首枚用於實戰的原子彈。

當天,廣島約有4.5萬人死亡,此後的四個月裡,約有1.9萬人死亡,死於轟炸和核輻射的廣島平民,累計約9到14萬。

不過,廣島的原子彈沒有讓日軍立即宣佈無條件投降,他們認為美軍只有一顆原子彈,還把希望寄託在蘇聯人身上,希望蘇聯出面調停。

1945年8月9日清晨,美軍轟炸機再次起飛。抵達小倉上空時,發現能見度太低,於是駕駛員決定飛向備選城市——長崎。

上午11點左右,長崎被轟炸,當場死亡人數約2.2萬,此後四個月內死亡人數約估1.7萬。

原子彈的威力加速了二戰的結束。

“小男孩”和“胖子”的投擲讓日本的廣島和長崎瞬間成為火海,兩顆原子彈的巨大殺傷力迫使日本裕仁天皇在一週後就宣佈投降,儘管日本軍方高層仍有一些主戰派拒絕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簽署正式投降書,太平洋戰爭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如果你是1945年的杜魯門,你有以下幾種選擇:


1.不向日本投擲原子彈,戰爭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才能結束;

2.向日本荒島投擲原子彈以示警告;

3.向日本廣島、小倉(或長崎)投擲原子彈。


你的選擇是什麼?

參考資料:
1.張開善:《美國在對日本投擲原子彈中鮮為人知的分歧情節》,《兵林史話》,2006年2月;
2.劉磊:《美國知識分子與美國核戰略思想的演變(1945—1960)》,華東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
3.劉瑞:《美國核轟炸廣島長崎的倫理再反思》,雲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出品丨視知TV

視知TV(微信公眾號ID:shizhimedia),知識解釋類短視頻“一哥”,致力於打破信息高牆,將深奧、枯燥、晦澀的知識用專業、精準、有趣的形式“翻譯”出來,形式不限於視頻、漫畫和圖文。目前旗下有百科、汽車、財經、電影、男裝、寵物、健康和二次元八大垂直領域。我們的口號是,為你解釋世界。

視知TV

我覺得這主要還是和美國的兵力資源有關係,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人口不太多的國家,這也限定了其兵力動員的能力。

縱觀蘇德戰場,蘇聯勝利的一個絕大部分優勢就是兵力充足,蘇德戰爭打到莫斯科保衛戰前期就陣亡了四百萬的軍隊,加上後面的三年多的戰爭,總計死了2300萬人。在蘇軍後期反攻下的每一場戰爭勝利,其實損失都要大於德軍,但是蘇軍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愣是打贏了戰爭。德軍二戰死亡了500萬人左右,而蘇聯則是他的4倍還要多。

反觀美國,科技、經濟、軍事等綜合實力都是世界第一,人口卻是不多,這樣美國更願意拿高科技來打仗。恰逢原子彈在二戰末期試爆成功,把核武器投入戰場不是不可能。

早在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美國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要蘇聯儘快在中國東北出兵,因為美國知道在沒有原子彈造出來的情況下,單靠美國要讓日本投降,美國還得打一年半的時間,還要損失100萬的軍隊,這個損失美軍是無論如何接受不了的。

再加上硫磺島戰役和沖繩島戰役,越接近日本本土,日軍越是抵抗的厲害,硫磺島一戰讓美軍的死亡人數首次超過了日軍,這讓美國高層不得不為自己的士兵性命考慮。他們不敢想象,要是登陸日本本土,美軍會付出怎樣的犧牲為代價。同時日本還喊出了“一億玉碎”的口號,日本這種全民決戰的決心,讓美國不得不動用了原子彈這種威力極大的武器迫使日本投降。


自覺者的孤獨

1、1945年8月6日廣島原子彈爆炸震驚了全世界。而原子彈巨大的破壞力,造成了廣島毀滅性的打擊,但日本依然仍然不投降,直至8月9日美國在長崎投下另一顆原子彈後,造成了長崎20萬人死亡之後,才最終迫使日本天皇最終作出無條件投降的決定。 2、1945年敗局已定的日本,在德國5月降依然是負隅頑抗始終不投降,美國在攻打沖繩之時,因遭遇到日本軍隊的頑強抵抗而付出了巨大的生命代價。在中國,日本依然有200軍人與中國軍隊對峙。美國為了避免在攻打日本時遭受到日本的殊死頑抗,因此利用威力無比的原子彈,避免了美軍軍人難以承受的生命代價…


留研

個人認為原因如下:

一、打仗就是燒錢,美國人命值錢,以及因軍人傷殘所產生的後續成本遠大於兩個原子彈。

二、柏林已被蘇聯拿下,美帝不甘人後。日本此時已經號召全民玉碎拼死抵抗,硫磺島一戰後,老美心裡也是發怵的吧,常規手段只能曠日持久,傷亡巨大。

三、珍珠港事件面子丟大了,來兩個大炮仗試試效果,順便嚇嚇蘇聯,一舉兩得!

四、速戰速決,拖久了蘇聯軍隊就有理由過來了,早搞定獨佔地方!


莫愁140317883

很多原因。

最簡單的解釋有兩種說法,第一,當時日本已經是檣櫓之末,困獸之鬥,但小鬼子當時組織了所謂的神風敢死隊,一人,一機,一彈換一艦的戰略,使盟軍損失嚴重,如果再持續戰爭,美國將多付出十幾萬或者幾十萬的傷亡,當時的杜魯門政府是不願意看到的。

第二,為了和蘇聯搶時間登陸,用原子彈打的是日本,威懾的是整個蘇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