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月入四五千的人要買十幾萬的車?

大將軍劉

大家都知道我們第二家吱車線下店開在了我的老家銀川,小店在大家的支持中做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專業,在去年也幫我家鄉的兄弟們淘到了很多臺好車。在年末我閒來無事把我們銀川吱車去年買車的單子拿出來和北京吱車店來了個對比,發現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題主的問題就在其中,讓我來跟大家嘮嘮~(以下所有觀點都不涉及任何地域問題,只是我個人的一些觀察吼吼~)


第一點:西北大哥們獨愛大車

這點真的毫不誇張,來找我們找車的10臺9臺裡面都是奔著suv來的,什麼霸道啊,陸巡啊,f150啊,我覺得c本要是能開卡車頭,卡車頭賣的都不會差。。。

買車,就是要大!就是要找俯視你的感覺。

上次有個兄弟開了輛奔馳E到店裡,上來就說“兄弟,我這個E不要了,給我,賣了我要換兩suv,要大的,沒預算”,我問他換車理由,這位兄弟只說了一句,“路上被一攬勝俯視了,很不爽,換啥suv都行,就是要大,不要路虎”,後來給這兄弟淘了輛更大的GLS,兄弟表示很滿意。


第二點:雖然都找大車,但實際經濟水平參差不齊

不得不說西北的大哥確實不少,我們也接待過出手闊綽的放貸社會哥,但多數還是收入中規中矩的兄弟們,其中就不乏題主所提到的這一類,收入在我們的眼裡其實沒有很高,但一開口就要找霸道,我聽到最多的就是:“三吱兄弟,我朋友前兩天整了輛H9,那垃圾車真t.m大啊,你能不能幫我找輛霸道,預算24,越便宜越好,年限無所謂,小毛病少就行,靠你了啊兄弟!

對於這一類兄弟的需求,我也是。。。霸道在西北這邊的價本來就高,這種預算實在是困難,而且關鍵通過了解後發現這些兄弟其實也都沒這麼多錢,收入五千左右,有個十幾萬存款,又東拼西湊要硬上霸道,對於這一類兄弟我還是以勸阻為主。


車,對有些人來說是一個代步工具,對有些人來說是一種愛好和情懷,而對另一些人來說確實

社會身份的體現

正因為大家在這點上想法的不同,才出現了題主的問題。

有些愛車之人把車當作自己最大的一個愛好,賺10萬願意把8萬花在車上,這點我是很認同的,把自己掙的錢花在自己的愛好上無可厚非。

但對於那些充面子的兄弟,我只能說量力而行,面子這個東西誰都想要,房子買不起還不能買輛霸氣的車找找存在感了?但一定要適自己經濟情況而行,車子買回來的使用費是很貴的,一輛霸道的費用我給大家算一下

1、假設全險,保險費大約8500元

2、假設每年跑4萬公里,平均百公里油耗14升,97號油,油費大約2.8萬

3、假設4s店保養,每次均使用最好的機油,年行駛4萬公里,需要保養8次,其中6次小保,平均每次350元(第一年,4s店的6次“免費保養”用完後,每次小保大約需要600元)2次大保,平均每次1200元,保養費用4500元

4、假設免費道路與收費道路里程的比例為1:1,收費道路平均百公里過路費35元,年行駛里程4萬,過路費3500元

5、假設月停車費500元

6、車船使用稅、養路費各城市不同,但差別不大,粗算作2000元

這樣算下來一年的費用在

4.7萬左右

平均在每個月光養車費用就要四千多

一般的家用轎車像凱美瑞算下來也要兩萬多

所以說,對於題主說的月薪四五千的人來說,如果沒有剛需還是暫時不考慮買車嘻嘻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大家有幫助嘻嘻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多多留言我都會回覆呦~


吱道二手車

以重慶大部分人工資3000-5000生活水平為例,如果家庭總收入不到1.5萬/月(我有每個月2000+房貸),買車又不是業務剛需,只是家用的話會很虧,很吃力。買車只會虧,怎麼算都是不划算的。我們小區停車月卡480,如果開出去,有些地方甚至5塊錢一個小時!比如龍湖時代天街,石橋鋪的露天佔道停車都是5塊一小時!! 假如你買個10萬的車,你一年少說開1萬公里吧,油錢都是一萬多,停車費一年6000,路橋,保險,維護, 洗車,違章,甚至有可能維修,國產車你開5.6年,一年修車的錢,你都頭疼!!算下來,你一年因為那個車,最少花2.5萬左右。 這還不算你插掛,安全駕駛一年的情況下。

假如你夫妻倆一個月1.5萬,一年有18萬,一個月普通生活開支會超過5000,一年6萬。換手機,換衣服,換化妝品,出去旅遊,娃兒讀書,老人過生,過節。雜七雜八的,一個月平均3000-5000千。一年也是5.6萬,車子2萬多,你倆工資1.5萬一個月,在重慶算金領級別的了,照樣一年下來看不到存款!!如果像我一樣有房貸的,連出去旅遊都要算到算到來,不敢隨便耍的! 假如你不買車,把每年兩萬的用車錢,去衝神州專車, 衝100送50,衝2萬就是3萬,平均一天100塊坐來回,50塊一趟,不是很遠的話是夠了的,還能搶點返利紅包什麼的。如果必須用車就是租一個300塊錢一天比你那10萬的車開起來更舒服。 一年下來哪怕天天用車,也不過4萬左右,還有個專職司機,還不算你買車的10萬本錢! 如果不要專車用出租車的話,你出門就打出租車費用也不會比你自己開車貴。 你還不用為半個小時還找不到車位揪心,為停在路邊擔心違章,也不會醉駕被查,坐牢,吊銷駕駛證。 ……總的來說,一個月沒有1.5萬以上收入,而買車不是因為業務剛需,絕對後悔! 當然沒得房貸負擔,沒得娃兒負擔等,買來耍一下也無可厚非,但依舊是個虧本生意……


隔壁l王叔叔

月入四五千,買十幾萬的車有沒有必要?這個問題,其實根本就沒有孰是孰非的標準答案。每個人的經濟狀況不一樣,價值觀不一樣,作出的決定就不一樣。很多人月入四五千,但有的人要養一家幾口,有的人還要還信用卡還貸款,有的人則瀟瀟灑灑只給自己花。人和人之間的經濟負擔本來就不一樣,因此,具體問題還得具體分析。

也正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所以也就不存在必不必要的問題的。如您所說,買車固然有好處,但也自然會為原來的生活增加了一些負擔,比如日常用車開支如油費、停車費、養護費等。但是,擁有自己的車之後,也會為生活帶來很多變化。

比如,有了車以後,平日裡出行也有能提供方便的時候,活動可以不受公交運營時間和距離的影響。你的生活半徑就會擴展,週末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遊,當居住城市附近的地方走走,去一些遊客不常去的景點;穿街走巷去一些公交車難以到達的地方,尋找一些街頭小吃或者鄉間農莊,品嚐一番不同的滋味。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樣的生活,是對高質量生活的追求,嚮往這種由車帶來的享受。

所以說,有的人覺得花錢買車為了提高生活質量,而有的人則覺得買車以後開銷增加,降低了生活質量,其實說到底,這就是一種個人價值觀、消費觀的體現。自己掙的錢,愛怎麼花怎麼花,怎麼開心怎麼花,哪有什麼那麼多誰對誰錯的嘛!(ZJ)


DearAuto

騷年,小孩兒才分對錯,大人只講利益!哦不,是隻講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一、咱們先來定個性,這個事兒不是對錯的問題,而是一個生活觀念的問題!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方法,假設大家每月都有4500元收入,那麼有些人就喜歡把50%的錢花到買車上,有些人把50%的錢花到旅行上,有些人把50%錢花費到吃喝玩樂上,等等…(因為你說的是四五千,那咱們就確定為4500元/月。)

像是這種花錢方式,我覺得應該用偏好去形容,而不是對錯來形容。

二、為什麼有些人要買車?

1、為了出門啊。

中國的公共交通發展滯後,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公交線路覆蓋不多,時間點不準,地鐵不普及等問題很嚴重。你沒有私家車,你出個門很不方便,所以需要買車。

2、為了舒服啊。

中國的公共交通環境不好,中小城市的公交車、一些大城市的地鐵上人非常多,乘坐公共交通很累很難受,特別是上下班高峰期,要麼你急忙的去趕車,要麼下班後很累,卻沒有坐...這種感覺很痛苦。

特別是當你心情不好,或者在公司被領導罵了,你再去擠地鐵,擠公交,而公交上人又很多,你的東西被扔擠掉地上,鞋子被踩來踩去時,你會覺得自己獲得豬狗不如,毫無尊嚴。

那一刻,你會覺得自己他媽的一定要買車,不為別的,就為能活得像人一點。

當然,除了上述情況之外,還有類似颳風下雨、冰雹大學、風吹日曬等問題,在碰見這些天氣的時候如果你沒有車去在路邊等地鐵,等公交,等出租車,真的挺慘的,所以你說要不要買車?

3、為了面子啊。

在中國,由於經濟才發展起來,貧富差距較大,很多人還沒有車,因此當買不起車的人看到別人開車的時候,會有一種羨慕嫉妒,會覺得別人過得好,過得厲害。所以,車這個東西不僅僅是交通工具,它還是身份、地位、生活品質的象徵。

有了這一層屬性,車這個玩意兒就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這一點越到中小城市越明顯。你不買車就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一樣,而如果你的車沒有別人好,你也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所以,為了123,有人要買車,並且為了面子問題,一定要買自己能夠買的起的最貴的車。所以算下來,15萬以比較符合要求。

三、為什麼,以及怎麼買十幾萬的車?

首先還是得先定性。11萬和19萬都是十幾萬,但是差距可不小呢,樓主是想說多少的呢?我覺得限定到落地15萬以內吧。

如果是15萬以內,那麼裸車大概在12、13萬,辦齊手續15萬。

我們算一筆賬,這種情況一般首付都在30%,加上貸款費用,首付約為6萬元,月供大約3000元。

如果按照這個價位來算,4500元每月還剩下1500元,這個人過的是挺拮据的,所以他不應該買這個車。但是還是有人買了,所以樓主疑惑了。

那麼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1、剛畢業,家裡父母給點支持。

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發展,國內重大城市的經濟水平發展很不錯,很多中產家庭都有了一定的積累。很多90後的父母在孩子畢業後,都給他們在當地買了房,買了車。所以這種情況下,他們連月供都不用還,4500元在縣城或者地級市過的還算可以。

2、有其他途徑掙錢。

這個比較好理解,比如拆遷、比如買彩票中獎了、比如...各位自行聯想。

3、已經結婚的家庭。

但看1個人4500元的首付,還那個3000塊的月供還是很累的,但是買車很多時候是90後結婚後的動作。如果結婚了,那麼家庭年收入就是9000元。你這樣算,還款3000元,還剩6000元。在中小城市,或者經濟欠發達城市,6000當成基本生活費還是夠的。

當然,這裡面分為兩種情況。1、如果這對兒夫妻有房子。那麼他們買車壓力不大。2、如果他們還在還房貸,假設2500元,那麼還剩3500元,他們過得就會比較艱難,但是也不是不能買。關鍵看他們是否願意為了車節省其他開銷了。

4、沒有結婚、沒有家庭支持的人為什麼要嗎?

那麼問題又來了,沒有結婚、沒有家庭支持的人怎麼買呢?

首先,對於這種人,也是兩種情況。

(1)媽的我買個裸車9玩的,辦完手續11萬的行不行。這樣月供可能在1500-1700左右。這樣還剩下3000塊錢,省吃儉用點在中小城市也夠了。

(2)瘋狂省吃儉用。

這種情況就沒辦法了,人家非要要車,所以願意每個月不去電影院、不去酒吧、不去飯店吃飯、不買房子、不談女朋友、不抽菸、不做大保健、不玩電腦遊戲…

天天就上下班,然後回家自己做飯吃飯…買車後剩下的3000塊錢怎麼也夠過日子了吧?


智東西

富人與窮人:寫給沒錢買車卻想買車的無車人


年前總算把駕照考試都弄完了,可以說歷盡周折浪費了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不知道那些開車的富人是如何受下來這些苦的,想來他們或許根本不需要費這個勁去考,有錢再嚴的制度也會鬆動。

有了本子就想車呀,但沒錢買,只能在網上轉轉看看過過眼癮,YY一下。於是發現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在汽車之家的社區裡,人氣很旺的多是中低檔車的版面,而那些高檔車版面裡則多半是廣告,比如現貨黃金交易了、美女徵婚之類的,鮮有高檔車主的真實發貼。

這一表象是不是也能說明點東西?或者富人的思維方式、時間分配、看問題的角度,甚至價值觀念都與窮人有著相當大的區別?這種區別或是造成貧富差距的根本原因。

簡單歸納低檔車論壇裡的貼子討論最多的話題有以下N種: 車輛價格:如車價升降、稅費調整、類似配置車輛的性價比等。比如近期的購置稅按發票日期界定在20號,結果20號之前提車開票的部分車主就會大聲叫罵,罵國家、罵廠家,呵非常熱鬧。

兩輛類似配置不同品牌的車有差價時也會引起哪個性價比高的唇槍舌戰,而且高度很快就能上升到民族興亡的程度。其中引經據典、言辭精采的貼子真是不少,相信是花了不少工夫寫出來的。

車輛改裝:外觀、內飾還有各種安全性、舒適性的配件改裝。外觀改裝中有很多是向個性化去的,貼貼車紙、套個漂亮的座套等。而很多則是向著“像某品牌、某型號”的高檔車去的,大包圍、尾翼、天使眼等等就全來了,甚至連車標也換了,呵,很有意思,也很動心思。對配件的改裝更是專業了,離合、剎車、火花塞、冬菇頭、電動車窗後背廂……也很專業,好象也很費時間的樣子,而且貼子圖文並茂過程詳細,喝采聲此起彼伏。

使用費用:油耗、保養、保險等等。百公里幾個油,為什麼我的車老高別人的人很低?於是乎大家會一起詳細分析原因,努力找出問題。換成長城55換紅殼155值不值呀?呵,後面又是N多跟貼…… 車輛質量問題:這個很有趣,大家時而理性,時而血性,知道不能拿四萬的車和四十萬的比,但又不能忍受自己的四萬的車剎車偏軟、風噪太大。

遇到敢抬槓的也會迅速升級為民族汽車工業興亡的重大問題。 其它種種…… 我是窮人買不起車,這段時間,也在做身無分文時的買車夢,也在比較N個品牌、參考N多貼子,當然也極有可能湊合著買個低檔車,然後做一些上述分類中的事。

但昨天晚上做夢時有人問了我一個問題:車對於你是什麼?於是我就在想:是愛好?我覺得算不上,雖然喜歡聽引摯的聲音、喜歡風馳電掣的感覺,但只是喜歡而已,幾乎從未看過幾本汽車雜誌或瞭解什麼汽車專業知識;算玩具?

呵,“汽車是大男人的玩具”也只能聽別人說說而己,自己現在實在沒有玩這麼昂貴玩具的資本。是工具?這個答案算是切題,因為現在需要的是錢,賺錢是需要工具的,把汽車當成工具也是唯一能說得出口的理由。但是,有必要為一個工具而付出上述幾類貼子中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麼?開奔馳S級好車的人不會,你呢?


COCO時尚蒐羅

消費是純粹的個人行為,我不認為工資多少是決定消費選擇的惟一因素,而且話說回來,月入四五千買臺十來萬的車也屬於理性的範疇之內:

一、我記得是去年吧,有個女的沒有工作,考取了駕照之後,決定買臺車跑專車,最後選的是一臺黑色的奧迪A3,貸款買的。

其實這種情況比較常規,很多做生意的人,哪怕借錢都會去買臺豪車,為什麼?因為他可以用豪車為生意夥伴樹立信心。

當然,那個買奧迪A3跑專車的女的是因為被運管逮住了我才知道,但對每個人來說,車的用途和定義不一定完全相同。

二、二十萬以內的車,月平均養車費用大致在兩千左右,假如家裡沒有其他負擔,5千元左右收入養車並不是很艱難,當然,如果有困難,也可以去尋求多種方式以車養車,不管怎樣車也算一個資產嘛。

三、必要與不必要因人而異,我有個朋友兩口子月收入加起來不到8千元(實得),但她孩子一雙襪子都要買四百元左右的名牌,所以“必要”對每個人來說都不同。

或許你覺得我選車可以先買個五六萬的,然後慢慢換,也有人認為一步到位,直接選個十來萬的可以用十年,這是多元社會,所以存在就一定有合理的地方


看字老串行

分享一下身邊朋友的事,希望大家有所參考!

朋友一,打工仔,26歲,月入三千到四千間,車型本田凌派豪華版。


在老家茂名工作,做廚房砧板。他老婆在藥店做銷售,月收入也是三千到五千間。有一個一歲左右的兒子!父母沒有工作!還有一個上大學的弟弟!他的車落地大概十四萬多,加利息接近十五萬!或許你們會覺得沒必要買那麼貴,或者覺得朋友裝!錯了,大家還覺得買便宜了!哈哈~儘管朋友老口子工資收入不算太高。但是在老家已經算是中上水平!他們沒有房貸。在市中心附近有兩棟樓,一棟自住,一棟出租。還有一個商鋪。還有一棟非常非常值錢的房子~泥磚房,不住人。目測大概四五百平方。目前老家地皮價錢大概一萬五到兩萬五一平。在市郊還有一座開發的大山頭。這個更值錢。位置也非常非常好,交通又方便,前提有人肯開發哈哈!朋友還有炒股,基金,保險分紅等收入!平常穿的就很隨意,不愛名牌。所以不認識的,或者不熟悉的感覺就很普通大眾。熟人就叫他大地主!感悟,在廣州有些穿拖鞋,大短褲坐路邊攤的大叔,不要以為他們過得慘,分分鐘是身價上千萬的主。


朋友二,個體,32歲,月入一萬八到兩萬五。皇冠2011年版



落地大概接近四十萬。全款買車。開個腸粉店,每個月除了請人工資,店租,水電費等等,能掙一萬八起,生意好的時候就更多。能在24歲的時候白手起家四十萬買車,算很不錯了,或者說很厲害了!他說買車前,試駕過很多車最後鍾情皇冠。他說,當時村裡就他的車最貴。非常非常愛惜車子,給它保險買貴點的,保養一次不下三千,去哪都開車去。一有異響不對就去檢查。。。。皇冠保養真的需要那麼多嗎?我一直想不明~


後來他說後悔咯,那時候深圳保安房價才八九千,惠州大亞灣才兩千多,中山才四千多~


有早知哪會有乞丐?現在再後悔有什麼用。眼睜睜看著旁邊開店的,一個個在深圳定居,最後只能回老家鎮上買房!他說八年車齡,二手車商還有人開價十五萬。

個人認為買車前一定要考慮定位。是代步工具,還是身份象徵。有時候機會錯過了,就真的錯過了。


簡約風DJ

隨著經濟發展浪潮中,農村現在誰家有車是最被看重的東西,一方面確實能給生活帶來很大便利,另一方面買車也是混得還可以的象徵,在農村誰家有車都覺得倍有臉子。

現在農村的小汽車越來越普及,各種貸款按揭買車也方便,讓原來沒有能力消費汽車的人,也開始付出行動。



很多人根本就不具備買車的經濟能力,可能每個月就收入四五千塊,還要日常開銷,他們還是去買車,到底動機在哪?是真的生活必需,還是為了充面子!

要是貸款買車,得量力而行,畢竟只是個工具,沒什麼的?

我村有個小夥子,為了好面子去貸款買了一輛豐田卡羅拉,剛買回來沒多久,他卻感覺很後悔了。

這位小夥的家庭條件比較貧窮,而在城鎮讀書的他,每個同學的家庭條件都比較優越,個個同學幾乎剛出來工作都買上了小車,每次聚會都覺得自己很沒面子。

剛學校畢業的他,初到社會工資也只有3500一個月,可是他卻瞞著家人,偷偷的去貸款五萬買了這輛車,剩下的分期付款。

隨後把車提回來之後,家裡人知道了肯定是大發雷霆,爭吵中小夥還一直埋怨說:“我的朋友個個都有房有車了,我買一輛車怎麼啦?都怪你們沒本事。”

小夥的媽媽聽了是哭在一旁,家裡條件不好,城鎮的學費也比較貴,可是家人一直很支持,還向親戚借錢供他讀書,父母相信讀好書才會有好出路,這下真是傷透了父母的心。



後來這個小夥子開了兩個月之後,發覺開銷很大,加油費停車費生活費等等花哨,樣樣要錢,他的那點工資根本付不起這些開支,最後承受不起把車子賣了,最後買部電動車上班了。


堯歌視野

就算月入四五千,買車還是很有必要的!主要是從三個方面:生活半徑、生活品質、個人標籤。

第一個是生活半徑,買車可以大大增加你的生活半徑。沒有車你的生活半徑可以最多在家附近三四公里,但是買車之後可以提高到十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現在確實有很多種出行方式,但是還沒有哪一種像自己開車那麼的方便和省心。有的人在一個城市十幾年但對這個城市並不瞭解,有的人卻很快就把城市轉完了。這就是有車和沒車的區別。


第二個是生活品質,生活品質和有沒有車有關係嘛?有!而且很相關。比如出行,交友,聚會,遊玩,有車沒車在做計劃的時候會有非常大的區別,心理都不一樣。沒有車首先要考慮是要選公共交通還是租車,公共交通路線,時間,租車金額,回程是否方便等等,很多人想完這些就放棄出行了。


第三個是個人標籤,這個社會對有車一族和沒車一族的標籤是不一樣的。我公司同事就是一個例子,兩個能力,年紀差不多的同事,領導把大部分工作交給了有車的,出去玩也願意叫著開車的,帶一個沒車的出去玩還要考慮送不送,方不方便,而有車來回確實方便。再加上有車標誌你有獨自完成拜訪客戶的能力。在升職加薪的時候也會多考慮一下有車一族,還會有車補之類的。

買車確實不是一個經濟的事情,不管怎麼算也會比其他出行方式貴一些。但買車給你帶來的很多便利和好處也是沒法取代的。


夜半聊閒

這個我正好可以回答,我去年畢業到現在工作一年,工資四五千一月,天天騎電動車上下班要花一個多小時,每天風吹雨淋的,不方便也不舒服。

想想車子遲早也是要買的,有車之後人也舒服了,平時休息也可以帶家人出去玩,就去買了輛十萬的國產車,付個首付,家裡人贊助了點兒,其餘的貸款。現在平時上班開開,放假了去別的地方玩玩啊,挺好的。以前想裝個東西,摩托車又裝不下,借別人的車又感覺不太好,只能在街上花錢找個車拉回來,有車了我就不用求人了啊。

車子這東西反正遲早都要買,還不如早買早享受。再說了不為自己也為家人,出門就不用風吹日曬了,況且現在車子又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