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子厲害了!馬拉松2小時37分,8組1000米間歇配速2分50多秒

小夥子厲害了!馬拉松2小時37分,8組1000米間歇配速2分50多秒

大家還記得去年首全馬跑出2小時49分的李興靜吧!

2001年,母親的一次突如其來的病痛打破了他平靜的生活。因為當時沒有醫保,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為了給母親治病,賣了家裡能賣的和能換錢的東西,家裡一下子就落魄了。正是這次經歷讓李興靜明白了健康的重要性,從那時起,他就下定決心,要讓自己變得堅強,而跑步,就是他堅強下去的法寶。

小夥子厲害了!馬拉松2小時37分,8組1000米間歇配速2分50多秒

在3月25日的重慶馬拉松半程賽上,他緊隨石吉林之後穿越全馬人海跑出了1小時14分奪得第三名。

小夥子厲害了!馬拉松2小時37分,8組1000米間歇配速2分50多秒

時間再往前推,2018年1月7日的廈門馬拉松,李興靜跑出了目前的個人最好成績2小時37分24秒,成功 Sub(跑進)240。

小夥子厲害了!馬拉松2小時37分,8組1000米間歇配速2分50多秒

在時隔近半年之後將自己的首馬249提高了12分鐘。與此同時,不斷進步的李興靜簽約輕力品牌,開始了一段新的馬拉松征程。

小夥子厲害了!馬拉松2小時37分,8組1000米間歇配速2分50多秒

之後三亞馬拉松,他又在高溫中跑出240的水平,面對這樣的自己,李興靜則表示,成績並沒有達到預期,仍需要補充自己耐力上的不足。

半年進步12分,李興靜是如何做到的呢?來看看他是怎麼說的吧。

1、廈馬VS三亞馬,欠缺維持配速的能力

今年的廈門馬拉松和三亞馬拉松可以說是讓我體會到了冰火兩重天的感覺,一場下大雨,一場高溫天氣。但儘管如此,賽前我做的準備是非常充足的。

比賽前一週:間歇、慢跑恢復、拉伸休息,準備比賽。

冷熱兩場比賽當天的狀態整體感覺還是不錯,前半程都稍快(大約75分左右),廈馬是前半程有遊培泉帶著我,而三亞馬拉松則是跟了一段女子第一集團,不過大部分都是自己的節奏在跑。

但是由於我訓練時間短,還是難以掌控自己的後半程速度,導致廈馬由於後半程掉速,最終只跑出了237的成績。

小夥子厲害了!馬拉松2小時37分,8組1000米間歇配速2分50多秒

不斷的努力過後,廈門馬拉松結束,很榮幸的成為輕力品牌大使,能夠與我簽約也是對我的一種認可。

廈馬我定的目標是2小時34分以內,三亞由於天熱,我則沒有定目標,因為高溫高溼,所以用以賽代練的心態去跑,當然也想過跑出2小時35分左右的成績。當然最後結果是成績都沒有達到預期。一方面我是不會控制節奏,另一方面還是練的時間短。

小夥子厲害了!馬拉松2小時37分,8組1000米間歇配速2分50多秒

我目前的短程速度能力還是夠的,但是長距離持續奔跑的能力還是很差,比如兩次比賽,前半程我都是74分多,75分左右,但是後半程就是1小時24分多,按正常實力來講,教練說我跑2小時35分的成績應該是很輕鬆的事。

通過兩次比賽,我也總結了一些戰術方面的經驗,就是像我現在的水平如果能在比賽中有一個人跟跑是最好的,如果實在找不到就應該在跑前計劃好自己的戰術,嚴格執行。比如說前半程78分,後半程73分、74分左右。

2、六盤水之後,我是怎麼訓練的

其實自從去年六盤水比賽之後,我對自己就有了一個重新的認定,感覺自己的能力還是能夠在馬拉松上有很大突破的,關鍵就是要把自己的心態擺正,除此之外,我的訓練模式也在這之後也做出了很大改變。

六盤水之前,我每週的訓練計劃是跑兩次長距離或者是10天跑兩個長距離;一次間歇;還有兩次速度課;平時慢跑休息恢復。

六盤水之後,我加入了以賽代練的練習方式,比如說我計劃一個星期跑一場比賽(或大或小),或者半個月跑一場比賽,在比賽之間,訓練依舊繼續。

小夥子厲害了!馬拉松2小時37分,8組1000米間歇配速2分50多秒

當然,由於比賽接連不斷,所以我的訓練也有所改變,每個間隔我都會控制跑量和強度,因為比賽多,還要工作,平時我就少跑保存體力,所以一到週末比賽就非常興奮。

小夥子厲害了!馬拉松2小時37分,8組1000米間歇配速2分50多秒

記得去年11月份的白龍山中法國際越野賽,賽前四天,我跑了一個間歇,8組1000米,每一組都跑出了2分50多秒的水平,那時的狀態真的非常好。

跑完那個間歇之後慢跑恢復了幾天,我就去參加越野賽了,去的時候看到很多高手心裡很沒底,但是一起跑我就穩住了心神,速度壓得很好,10公里的公路過後就是10公里的爬坡,最後,40公里的山地越野我跑了3小時30分,爬升2000多米,我自感覺那次以賽代練的效果是最突出的。

小夥子厲害了!馬拉松2小時37分,8組1000米間歇配速2分50多秒

我在平時的訓練多數還是以效率為主的鬆緊有度的訓練,勞逸結合、科學有效,不做盲目的奔跑,每一次跑動都要明確目標所在。

訓練要讓身體去感知,就像皮筋一樣,有松有緊,什麼時候松,什麼時候緊,心裡要有數。

比如說我平時的強度訓練都是10公里跑34分、33分,以最大的能力去跑,然後倒金字塔:5公里、3公里、1公里等等。這樣的訓練非常有效。

小夥子厲害了!馬拉松2小時37分,8組1000米間歇配速2分50多秒

當然,在強度之後,我會積極休息,不會再讓身體變得更疲勞。

在平時訓練當中,業餘跑者想要提高成績最重要的還是要擺正心態,安排合理的訓練計劃。

在日常跑步中,一定要多查閱一些書籍,比如每週有氧跑和無氧跑的百分比如何安排,速度耐力如何比配等等,這些訓練手法都需要不斷的學習與實踐。比如說我現在跑一堂速度課之前,會跑一個8到10公里的熱身來消耗脂肪和糖分,之後再進行穩定的速度訓練,這是我之前沒有學習到的。

3、垃圾跑量就是讓自己煩惱的跑量

對於什麼樣的訓練更有效,我認知的並不是太多,因為目前也在不斷進步和理解的階段。不過業餘選手如果想提高成績,那麼不僅是在訓練方法和跑量上下功夫,還是要把心態擺正,樂觀面對困難。

在我們周圍有很多想要跑出好成績的跑者跑了幾年一直維持在3小時出頭,這就是因為訓練方式不合理所致。

小夥子厲害了!馬拉松2小時37分,8組1000米間歇配速2分50多秒

業餘選手一方面缺少科學訓練方法,另一方面沒有專業人士指導,自己不停瞎練,導致出現傷病,之後心理出現陰影,按照老一套的方式訓練,這樣久而久之,就陷入了惡性循環。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起跑友們常說的垃圾跑量了。

小夥子厲害了!馬拉松2小時37分,8組1000米間歇配速2分50多秒

垃圾跑量,在我的理解來看,就是帶來煩惱的跑量。

正常訓練:比如說我一週計劃要跑120公里;兩個長距離或一個長距離,我完成這個量就OK,不需要在給自己做無謂的壓力。

垃圾跑量:如果沒有訓練目標和計劃,漫無目的的追求30公里、40公里,不注重目標,不注重效果,不注重強度和身體是否能承受,這樣的跑量就是垃圾跑量。

我身邊有很多追求跑量的跑者,每個月跑600、700公里,甚至1000公里。他們的跑量大了,但是成績一直也提不高。在我看來,跑量太多不僅浪費時間,還會影響工作、生活和家庭。

垃圾跑量帶給我們的就是煩惱,它不僅不能讓我們的成績提高,反而會讓身體各方面受到影響,給生活帶來不利。當家人看到你時,也只會覺得,這個人除了跑步什麼都不會做。

在我周圍,有很多因為跑步而吵架的朋友,因為跑步影響了家庭關係,帶來了心理陰影,一蹶不振,不管怎麼練也練不出來,之後對跑步產生誤解,要麼意志消沉,要麼放棄跑步。

這就是垃圾跑量給生活帶來的影響。

小夥子厲害了!馬拉松2小時37分,8組1000米間歇配速2分50多秒

有人常問我跑步的訓練方法,我覺得大家都大同小異,我注重的就是休息,比如跑一個馬拉松我不會第二天去跑排酸跑,只會休息兩天,做拉伸恢復或者放鬆心情。

今天跑強度,明天就放鬆或去哪走走,不會每天漫無目的的強迫自己跑15K、20K之類的。

有人說跑步是為了成績,有人說跑步是為了開心,也有人說跑不是為了超越原來的自己,不管目的是什麼,有了健康才能將成績、開心、超越延續下去,難道不是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