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全程錄音無須用戶授權

空姐遇害案發生後,為減緩國人對乘坐網絡車的安全擔心問題,滴滴出行對順風車業務進行整頓。包括司機接單前需要人臉識別;合乘雙方的個人信息和頭像改為僅自己可見,外顯頭像全部為系統默認的虛擬頭像等,讓公眾對乘車的安全性放心;取消了夜間接單功能,22點之後截止凌晨6點的訂單將不被受理等,以提高顧客尤其是女性乘坐網約車的安全。

網約車尤其是順風車的安全問題,確實是國人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空姐遇害案的發生,也使得網約車的安全問題進一步凸現出來。為此,就連交通部有關領導也明確表示,保障乘客安全是網約車規範發展的底線。如果安全性得不到保證,那麼網約車也就可以退出歷史舞臺了。因此,滴滴出行對順風車業務整頓措施的出臺是很有必要的,儘管有關整改措施非常嚴格,但基於安全的考慮,嚴格是必須的。

而在推出相關整頓措施的同時,滴滴出行還就兩個國人關心的問題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滴滴出行表示,為更有效解決司乘糾紛、安全問題,是否應對網約車行程進行錄音,是否允許不涉及人身財產和公共安全犯罪(例如侵犯著作權罪)的刑滿釋放人員成為網約車司機或者順風車車主。對於第二個問題意見應該是不難統一的。而對於前一個問題,也即進行全程錄音的問題,在國人中存在一些分歧。

網約車全程錄音無須用戶授權

當然,這種全程錄音可能會涉及到個人隱私問題,但在安全性面前,隱私問題必須服從安全性的需要,沒有什麼問題比安全性更加重要。在對待網約車全程錄音這個問題上,就應像對待酒駕一樣,沒有什麼可商量的。這不僅是保護乘客安全的需要,同時也是保護司機安全的需要。畢竟順風車、網約車司機的安全同樣也是一種安全問題。

不過,在對行車時進行全程錄音這個問題上,有幾個細節問題是需要處理好的。畢竟安全問題無小事,把細節問題想得周到一些,或許更有利於出行的安全。

一是,乘客上車後,必須明確告之全程錄音事項,同時提醒乘客,順風車、網約車並非私人空間,因此在行車的過程中,儘量在談話中不要洩漏個人隱私事宜。

二是,平臺公司及司機要尊重乘客的個人隱私,要對乘客的個人信息保密,不得向第三方提供乘客的個人信息。包括打車時的全程錄音,也需要定時進行集中銷燬,這也是保護乘客安全的一種需要。

三是,在全程錄音的問題上,平臺公司有必要與公安機關取得聯繫,甚至是進行合作。畢竟這不僅涉及到個人的隱私問題,也涉及到人身安全問題,甚至包括對全程錄音的銷燬,還有可能涉及到將來破案的證據問題,至少在證據保存問題上,要與公安機關保持一致。所以二者之間的合作是很有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