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上有個石碑,碑上刻著“蟲二”兩個字,郭沫若也對此做過解答

泰山上有個石碑,碑上刻著“蟲二”兩個字,郭沫若也對此做過解答

泰山上有個石碑,碑上刻著“蟲二”兩個字。蟲子上面加了一撇,二字跟現在一樣。曾經有一導遊帶領日本觀光團遊覽泰山美景,日本客人看到後,問導遊這是什麼意思,導遊答不上來,十分尷尬。

泰山上有個石碑,碑上刻著“蟲二”兩個字,郭沫若也對此做過解答

這塊石碑在泰山萬仙樓北側盤路之西,是清光緒二十五年曆下才子劉延桂題鐫的,這裡是泰山七十二景之一。

泰山上有個石碑,碑上刻著“蟲二”兩個字,郭沫若也對此做過解答

有個學者給了個解釋,他說過去繁體字風是這樣寫的,月是月,古時候,寫碑人看到泰山巍巍狀觀,景色宜人的景色時,覺得用什麼字都不過,又用什麼字表達時也不為過。於是寫了風裡面的蟲字,月裡的二字,形容泰山美得無邊無際。

泰山上有個石碑,碑上刻著“蟲二”兩個字,郭沫若也對此做過解答

後來這事傳到郭沫若那裡,郭老解釋說,這實際是古代文人的拆字遊戲而已,繁體“風月”二字拆去邊框即得“蟲二”,隱喻“風雨無邊”之意,用來形容這裡風景之美。

泰山上有個石碑,碑上刻著“蟲二”兩個字,郭沫若也對此做過解答

雖說風月解釋也不錯。但我覺得自己的揣摩可能更有趣。二字加人為天,天下加蟲為蠶。蠶為中國人最早伺養的家蟲,在沒有棉花的古代,首先解決了人的穿衣保暖問題。人類解決了吃住穿行的大事,才能進行各種社會活動。所以被古人視為神蟲。而泰山又被古人視為神山,由此這二字被留做封刻也就豪不奇怪了。陋見,莫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