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飛煙滅的墨家思想

灰飛煙滅的墨家思想

儒家講的是“仁愛”,即愛自己的同時也愛別人;墨家主張“兼愛”,用對親人的愛去愛社會大眾;法家崇尚“法治”,以“獎”與”“懲”的兩面,“勢”、“術”、“法”的三刀來駕馭百姓、算計兒臣、提防妻妾。要想清楚,帝國是由三種人組成的。高高在上的是君臨天下、乾綱獨斷、稱孤道寡的帝王;匍匐於地的是百依百順、逆來順受、惟命是從的草民,帝王孤身一人威加海內,草民數以萬計一盤散沙。二者之間,則是一群俯首帖耳、言聽計從、點頭稱道的官僚。這三種人,都對國家意識形態有自己的需求,奉天承運的帝王需要有一種冠冕堂皇的理論為他的統治張本,安邦治國的官僚需要有一種大而化之的主義為他的施政立法,逆來順受的草民需要一種法理相容的哲學為他的地位解脫。可以說,君王、臣僚、民眾都有一種理論需求,三者缺一不可。首先看儒家思想;儒家主張“皇權神授“符合第一種需求;主張“忠君愛民”,符合第二種需求;主張“尊卑有序”,符合第三種需求;墨家思想為什麼不能成為當時的主流意識形態,現在讓我們來細細解讀吧!!!

灰飛煙滅的墨家思想

首先墨家提倡的“兼愛”。其閃光處是把別人的國當作自己的國,就不會有進攻;把別人的家族當作自己的家族,就不會有掠奪;把別人的家當作自己的家,就不會有盜竊;把別人的人當作自己的人,就不會有殘害。換言之,“兼愛”便是不分親疏、貴賤、等級、差別,一視同仁的愛。無論父母子女、貴族平民、國君鄉人、華夏夷狄,通通一樣的愛。因此,社會只要“兼愛”,天下就大治、天下就太平、天下就安定!!!

其次墨家倡導的“尚賢”。其光芒處是破解了因為兼愛所導致的一個人有一個人的主張,十個人有十個人的主義,百個人有百個人的口號等無序管理問題。“尚賢”是這樣剖析的:“當村民意見分歧時,里長統一不了,鄉長說了算;當鄉民意見分歧時,鄉長統一不了,國君說了算;當國民意見分歧時,國君統一不了,天子說了算。這樣一來,就不怕意見多了,因為上級的上級還有上級。里長的意見不統一,有鄉長;鄉長的意見不統一,有國君;國君的意見不統一,有天子。最後總歸能統一起來,豈不天下大吉!天下吉祥!天下祥康!

灰飛煙滅的墨家思想

再則墨家風行的“非攻”。其耀眼處是反對發動不義之戰的和平願望。其學派時至今日仍然值得世界各國效法。墨子強調,國家不分“大小、強弱、尊卑”,都要嚴格遵循“平等互利、獨立自主、和平相處”的外交政策。堅決杜絕以大欺小,以強凌弱,以富欺貧。在非攻的《公輸》篇中記載,當時有名的工師公輸般替楚國製造了攻城的雲梯,準備用來去攻打宋國。墨子在魯國聽到這個消息,急行十天十夜,去遊說公輸般和楚王。並早派了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帶著守禦工具,幫助宋國守城。就這樣墨子用實力制止了楚國攻打宋國,及時平熄了一場即將發生的戰禍。更使大家欽佩不已的是,墨子跟宋國沒任何關係,一不是宋國人,二不是宋國親,三不是宋國請他幫忙。完全是為了實行自己的非攻理想,心甘情願、無怨無悔、死心塌地替宋國做維穩工作。。。。。。。

這麼好的思想、這麼好的理念、這麼好的制度卻想不通的是皇帝不領情,官員不認可,百姓不接受???

灰飛煙滅的墨家思想

為何皇帝不領情?按照墨子的邏輯,要求天子、諸侯、大夫都必須是“賢人”。天子應該是最聖明的,諸侯是次聖明的,大夫是再次聖明的。這就叫“尚賢”。然而當時的制度,卻是世襲的。世襲的君主,怎麼可能都是聖明的,而且還井然有序。(天子最聖明、諸侯次聖明、大夫再次聖明)要知道,“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何況世襲的君主?如果實行墨子的思想,春秋戰國的統治者(天子、諸侯、大夫)豈非十有八九得下臺?秦漢以後,皇帝也是世襲的,如果不能最聖明,是不是也得下臺?想想,高高在上久了、頤指氣使慣了、呼風喚雨勤了的天子、諸侯、大夫、皇帝,有誰願意自動下臺???

為何官員不認可?原因是墨家不只是一個學派,更是一個團體。從墨子開始,這個團體就有一個最高領袖,叫“鉅子”。鉅子有雙重身份,既是導師,又是首領,對自己的弟子有生殺予奪之權,可謂說一不二、一諾千金、一言九鼎。據《淮南子.泰族訓》,墨子當鉅子的時候,手下有一百八十人。這些人都忠心耿耿、訓練有素、令行禁止。只要墨子一聲令下,跳進火海中,走到刀山上,滾進油鍋裡,定是眨把眼睛都不會;只要墨子一聲令下,去殺人、縱火、獻命,定會迎著死亡就上去;只要墨子一聲令下,去殺秦國國君、楚國國王、齊國公子,定能頭也不回就出發。

灰飛煙滅的墨家思想

再說墨家的本質是反法治的。其組織內部,也可以動私刑的。《呂氏春秋。去私》說,墨家後任鉅子腹吞的兒子殺了人,依法當死。秦惠王得知,就對腹吞說,先生年齡大了,又只有一個兒子,寡人已交代法官不要殺他。腹吞說,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大王可以不殺,腹吞卻不能。結果,腹吞還是按照他們的組織原則處死了自己的兒子。這就太恐怖了。如果任何一個民間團體,都可以動用私刑,豈有法治而言?按照墨子的主義去教育國民,要麼目無王法、要麼視死如歸、要麼無視法治,這樣的百姓,官員怎麼去領導?怎麼去教化?怎麼去管理?一不小心官員就會被殺,二不小心州縣就會被炸,三不小心百姓就會被埋。想想官員怎麼當?百姓怎麼過?社會怎麼穩?

為何百姓不接受?雖然“兼愛”、“非攻”定能讓國與國和睦、家與家和諧、人與人和順。真的按照墨子那一套去做,太苦了、太累了、太難了。我們知道墨家學派有個特點“以苦為樂”,苦到什麼程度呢?穿粗布麻衣、著草鞋木屐;白天干不完的事,晚上睡不夠的覺;弄得小腿上沒有粗毛,腿肚上沒有細毛。非如此不足以為“禹道”,非如此不足以為“墨者”。《墨子。備梯》也說,墨子的大弟子禽子,追隨老師三年,手腳都起了老繭,臉蛋黑得像煤炭,做牛做馬服侍先生,但什麼問題也不敢問?什麼知識也沒有學?什麼本領也不未掌握。最後連墨子自己都看不下去,備酒設宴請他吃飯,禽子才說自己想學守城。這樣的生活,你說老百姓幹嗎?我想沒誰願意。

灰飛煙滅的墨家思想

我們知道,趨利避害,是人之常情,追求幸福,是人之常理。墨子雖然許諾全人類幸福,但實際上給大家的偏偏是苦日子。有誰願意跟你混?有誰喜歡聽你話?有誰樂意依你行?有人曾經說,我不關心領導人一餐幾菜幾湯,我只關心普通老百姓,能不能也四菜一湯。像墨者那樣,人人破衣爛衫,餐餐粗茶談飯,天天勞動不止,還不準有任何娛樂活動,這不是廣大人民群眾嚮往的生活。

所以墨者這種主張,實在是“反天下之心”。反天下之心的結果,勢必是“天下不堪”。所以,就算墨者自己能夠實行,卻“奈天下何”!這樣“離於天下”,違背皇帝、背棄官員、棄丟百姓的主義,根本就實行不了。這便是墨家思想盡管在當時風行一時,有蓋過儒家思想之勢,但終究被時代所棄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