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山名稱的由來,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在《長水集》曾提及,因其位於中原之北陲。這一組圖片,展示的是陰山山脈中段大青山的秋日風景。


陰山名稱的由來,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在《長水集》曾提及,因其位於中原之北陲。這一組圖片,展示的是陰山山脈中段大青山的秋日風景。

譚先生的說法,顯然是從中原農耕文明的角度而言。

蒙古族語言稱陰山為“達蘭喀喇”,意思是“七十個黑山頭”。

陰山全長一千多公里,東起河北省西北部的樺山,西止於內蒙古中部巴彥淖爾市的狼山。圖為大青山深處山頂的敖包。

陰山南北縱深50—100公里,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

大青山深處秋收的農人。

陰山山脈東西縱橫,是南北交通的巨大阻隔,但山中有許多自古即有的通道,大青山的古白道即是其一。如今的呼武公路,總體上就是沿著古白道的路線。

陰山見證了古代遊牧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的衝突與融合。這是大青山深處的蒙恬雕像。蒙恬主持修建的秦長城,總體上就沿著陰山山脈蜿蜒而東。

陰山有如一道巨大的屏風,擋住了北方的寒流,也阻住了南方的水汽,使得山南山北形成了迥異的氣候環境和文明形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