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長征,從一個少先隊員到醫學博士,66年授銜少將

人民解放軍的將軍譜上,有一位充滿了傳奇色彩的將軍,他15歲時就參加革命活動,18歲參加紅軍,20歲參加了舉世震驚的二萬五千里長徵,解放後,被派往蘇聯深造,獲醫學博士學位,回國後開創我國神經外科學。並於1964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完成了從牧童到將軍,從看護到教授,從軍醫到校長,從小學生到留蘇博士的人生跨越。

他,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原院長、我軍醫學神經外科的奠基人塗通今。每與人談及這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命運的變化,塗通今總是笑眯眯地說:革命送到家門口,在紅色隊伍裡成長。塗通今1914年出生福建省長汀縣塗坊鎮塗坊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裡,父親目不識丁,塗通今讀了幾年私塾和高小。

18歲長征,從一個少先隊員到醫學博士,66年授銜少將

塗通今回憶起那段苦難的歲月,他是這樣說的:“家境十分貧寒.家裡除有幾畝貧瘠山地,一頭耕牛和幾間破舊住房外,一無所有,無奈只好靠租佃地主土地耕作,勉強維持生活。在那暗無天日的黑暗統治下,經常欠租欠債,受盡了地主、豪紳、高利貸的殘酷剝削和反動政治的壓迫。”

1929年,紅軍佔領長汀,塗通今的父親參加了農會和赤衛隊,塗通今參加了少先隊。

塗通今說:“1929年3月,毛主席率領工農紅軍解放了長汀縣城,5月,紅軍從我鄉西面的水口鎮向東面的連城方向進發,路過了我的家鄉。鄉親們對紅軍一路紀律嚴明、秋毫無犯的模範行動留下了深刻印象。”

關於鄉親對紅軍的認識,塗通今還提到了一個小插曲,他說:“紅軍第一次來,老百姓不瞭解,都跑到山上去躲起來,經過紅軍宣傳隊宣傳才半信半疑慢慢從山上回來。當時,學校有個歷史老師,天天給我們講《西遊記》孫悟空大鬧龍宮、大鬧天宮,講造反,我回去給祖父講,我祖父就說,恐怕這世道要變了。後來,果然農民暴動,我是少先隊,也發了一枚紅纓槍,去站崗。”

對於塗坊鄉的農民暴動,塗通今印象深刻,儘管事過多年,他依然激動萬分地說:“繳 了反動地主民團的槍,把昔日騎在我們農民頭上作威作福的地主豪紳統統打翻在地,把土地分給農民。我們塗坊鄉貧僱農個個揚眉吐氣,人人興高采烈,從來沒有這樣開心過。”

也在這一年10月,塗通今第一次見到了毛主席。

18歲長征,從一個少先隊員到醫學博士,66年授銜少將

塗通今說:“我們家鄉秋收後歡慶農曆九月節的時刻,村裡在收割了的稻田裡搭臺唱戲喜慶豐收,毛委員路過我們塗坊鄉,在我們街同順泰隔壁藥店裡住了3天。毛委員和我們翻身後的農民一起歡度節日,並在群眾集會上給我們講了話,號召我們組織起來,團結起來鬧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消滅白匪軍,用革命武裝粉碎反革命的武裝。毛委員的講話,說到了我們的心坎上,大家熱烈鼓掌歡呼。這是我平生第一次見到毛主席,使我終生難以忘卻。”

1930年,長汀縣蘇維埃政府駐塗坊鄉辦公,塗通今報名參加了縣蘇維埃政府宣傳隊工作。

1932年2月,塗通今的父親當選為塗坊區蘇維埃代表。當時中央正在擴大紅軍,在父親的支持和鼓勵下,塗通今報名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

塗通今動情地說:“1929年農曆九月節時,很多年紀大的同學去參軍。我也很想去,但母親不同意,直到1932年春,各級蘇維埃政府擴紅,我才正式參軍。臨走前晚上,母親用手工給我做了一條粗布褲子,還哭得要命。”

入院第二天有個考試,題目是“為什麼要學看護?”這道題一下子就把剛剛高小畢業的塗通今給難住了。

18歲長征,從一個少先隊員到醫學博士,66年授銜少將

1933年7月,衛生學校第二期畢業的,塗通今便到紅九軍團八團任醫生,參加了第五次反“圍剿”中的尋鄔戰役、鄧炕頭打土圍子戰鬥等等一系列戰鬥。

由博古、李德採取“六路分兵”,“全線抵禦”的血拼策略,紅軍傷亡巨大,被迫長征。

塗通今說:“1934年9月28日紅九軍接軍委電令,全軍撤至長汀南部鍾屋村休整。9月30日下午3時,九軍團又接到命令,全軍團繼續西移,經古城往瑞金,8日到達瑞金武陽,10日再往會昌珠藍埠方向轉移,10月16日由會昌向南進發。實際上,九軍團的長征就從這裡開始了。”

塗通今清楚地記得,部隊從長汀出發時,羅炳輝軍團長對大家說:“敵人的炮火打到瑞金的大門口了,我們一年的苦戰失利了。今晚我們就要離開長汀,做好出發的準備。”群眾聽說紅軍要走,川流不息來到駐地。區、鄉蘇維埃幹部挑來一擔擔布鞋、草鞋,有許多鞋上還沾有泥巴,顯然是剛從腳上脫下來的,他們說:“來不及做了,把這些穿過的也帶上吧,行軍打仗少不了它喲。”還有的婦女拿著碎布和針線,看見那個戰士的衣服破了就說:“同志哥,脫下來縫幾針吧!”真的是難捨難分。長汀縣一個蘇維埃幹部只好站在凳子上大聲喊:“鄉親們,紅軍有任務,不要耽誤他們的時間了。紅軍走了,黨沒有走,紅軍還會回來的。”

歌曲《十送紅軍》唱的就是這個情景。

關於長征,毛澤東是這樣說的:“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歷史上曾經有過像我們這樣的長征嗎?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個人的兩隻腳,長驅二萬餘里,縱橫十二個省。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的。”

是的,長征是偉大的。但長征也是無比艱苦的。在行軍途中,作為醫務人員的塗通今比普通戰士更多了一份責任:醫治和救助傷員。

塗通今說:“我們紅九軍團由羅炳輝率領,在長征中處於右後衛位置,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收容主力部隊掉隊的傷病員。遇有敵情時,紅軍常常要急行軍或強行軍,有時候一天一夜趕百多里地,體弱掉隊的很多。如果發生戰鬥,還會有大批傷員下來,我們醫務人員就要捨生忘死地把傷員搶救下來。當時的救治條件現在無法想象,能夠找到一塊門板搭一個手術檯就很不錯了,手術刀是民用剪刀代替的,沒有繃帶就把被子撕成條。還得有人舉著油燈照明。藥品和醫療器械是無價之寶。上世紀30年代消毒滅菌和抗感染的藥物極少,長征中就更是金貴稀缺了。受技術和物質條件的限制,當時只能做一些諸如消毒、包紮、固定、止血、縫合、取子彈、取骨片這樣的處置和小手術,至於斷肢和內臟手術,根本沒法做。我救護過的傷員不計其數。”

18歲長征,從一個少先隊員到醫學博士,66年授銜少將

塗通今無比沉痛地說:“現在看來,有不少同志由於沒有得到手術和輸血輸液的機會,本可以得救的,卻失去了生命。”

救治過來的紅軍戰士能走的就儘量跟著走,輕傷連多半是跟著衛生隊一塊走,中等的傷就抬著,實在危險的就寄在老百姓家裡,寄在窮人家裡,留下幾塊光洋,和藥品器材。

塗通今補充說:“當然,只能給我們有的,我們沒有的也給不了,比如止痛藥我們就不能多給。毛主席說長征是播種機,就包括傷病員在內,留下來的傷病員,有的成了游擊隊的領導,把各個地方的游擊隊搞起來了。”

此外,作為醫護人員,塗通今他們還要進行軍前的衛生教育和衛生宣傳,抓好行軍中的飲食衛生工作以及宿營地居民衛生情況的調查。每到一個地方,他們都先調查瞭解有什麼流行病,然後向同志們提出預防辦法。

塗通今說:“在蘇區時,總衛生部部長賀誠總結了四種常見病:瘧疾、痢疾、疥瘡、下肢潰爛。長征時增加了戰傷、肺炎、腸傷寒,胃腸病是第一位。長途行軍,挨餓受凍,保證部隊健康,更顯得重要,這是戰鬥力的直接保證。為了預防和減少疾病,衛生人員還肩負著向部隊傳授衛生、防病知識的任務。比如我們要告訴部隊喝開水而不要喝河溝池塘裡的水,沒有條件燒開水時也要儘量喝井水。另外,行軍打仗全憑一雙腿腳,部隊打綁腿就是為了避免叮咬劃傷、下肢潰爛。根據我們的經驗,部隊到達宿營地後,無論如何要爭取用熱水泡腳,睡覺時作“倒腳運動”,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環,預防腳痛和腳皰。所以條件再艱苦,每個班也要背兩個盆,一個洗腳,一個燒水。到了宿營地,一定要用溫水泡腳,如果不泡腳,以後腳就腫起來了,就走不動了。”

在過雪山草地的過程中,塗通今他們接受了長征以來的最大挑戰。

塗通今說:“過雪山我們遇到的是什麼問題呢,雪坑、雪盲、還有缺氧,這些過去我們都很少遇到的,過雪山的時候事先準備很要緊,準備什麼呢?一個是眼鏡,眼鏡防雪盲,把眼睛遮起來,那時有顏色的眼鏡很少,但是擦槍布有,用擦槍的綢子布蒙在眼睛上,眼睛要保護好,不然造成雪盲就看不見了。缺氧的人臉色發紫,就像死人一樣,一個人不敢面對面看,看了害怕,缺氧厲害的時候會暈倒,暈倒的時候,那時候沒什麼藥,就用樟腦油給他聞一聞,刺激一下呼吸就好一點,有酒的話喝一點酒也可以。哪有酒,那個時候沒有酒。”

過草地時,塗通今已是左路軍第32軍8團衛生所所長,他說:“我們部隊是從甘孜出發的,經阿壩到臘子口共走了40多天。這40多天,帶的糧食早就吃完了,缺衣少食,飢寒交迫,許多人倒下就起不來了。我們採集野菜充飢,甚至把皮帶、皮鞋燒焦煮熟吃。衛生所有10餘人,發給我們一頭犛牛馱糧食,等糧食吃完了,我們只好把它殺掉吃了。”

說到這裡,塗通今的眼眶溼潤了,他繼續說:“過雪山草地之苦,真是讓人永生難忘,但再苦再累,我們衛生人員的工作也不能稍有馬虎。每日到達宿營地後,首先選擇一塊比較乾燥的山坡,搭起帳篷支上爐灶,撿來幹牛糞點上火,消毒醫療器材,給病人看病、換藥、發藥,包括傷病員燙腳、開飯,我們醫務人員也盡力幫他們做。有一次,我們正準備搭帳篷拾牛糞,忽然天氣驟變,雨水冰雹齊下,十幾人個個澆得像落湯雞,牛糞打溼了,火也點不著了,我們真是傷心著急啊。風雨一過,滿天星斗,我們又開始工作了。休息對我們來說有時真比吃飯還重要……”塗通今終於說不下去了,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18歲長征,從一個少先隊員到醫學博士,66年授銜少將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派200名學生赴蘇聯留學,其中醫學30名,每人攻讀一個專業。塗通今的任務是學習神經外科。

在蘇聯莫斯科布爾登科神經外科研究所,當塗通今被介紹說是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老紅軍時,全場響起熱烈掌聲,有人還呼喚著毛澤東的名字。

當時的情形,塗通今歷歷在目,至今提起,仍無比自豪。

回國後,塗通今以一個神經外科專家和教育家的身份為我國我軍的醫學事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先後任四醫大副校長、校長、解放軍總後衛生部副部長、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等職。

1964年,塗通今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曾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等。

1975年,塗通今編著出了我國第一部神經外科學著作:《實用神經外科學》。

1983年,塗通今離休後,仍然相繼擔任了《中國醫學百科全書》和《新中國預防醫學歷史經驗》的副主編,撰寫編譯了《急症神經外科學》等10餘本專著。

1995年11月5日,在中華醫學會成立80週年紀念大會上,塗通今被授予“對醫學科學及學會發展建設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

2011年,塗通今獲得“劍橋世界傑出華人榜(第一屆)”醫學教育領域傑出華人榮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