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若高徒,必不會錯過明師!望世人謹記。

很多人喜歡問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我想拜師,卻總是尋不到一個真師,明師?

我說,你若高徒必遇明師,何為高徒?高徒會獨具慧眼認定誰是真師。於其去問如何才能尋到真師,不如問自己要如何做一個高徒,讓真師青睞自己。世人只知尋真師難,卻從來不知真師尋覓高徒更難,正如鍾離權當年對呂祖說:千百年來,我就只等到你一個人。

洞賓曰:“師父計年一千一百歲有零,度得幾人?”

師父曰:“只度你一人。”

洞賓曰:“緣何只度得弟子一人?只是俺道門中不肯慈悲度脫眾生。師父若教弟子三年為限,只在中原之地,度三千餘人,興俺道家”

師父聽得,哈哈大笑:弟子住口!世上眾生,不忠者多,不孝者廣,不仁不義眾生,如何做的神仙?吾教汝去三年,但尋得一個來,也是汝之功。

洞賓曰:“只就今日拜辭吾師,弟子云游去了。”

您若高徒,必不會錯過明師!望世人謹記。

三年期至,呂洞賓空手而歸,可見人心不古,世人之難度化。呂洞賓徑上終南山尋見師父,雙膝跪地,撲伏在地。

鍾離師父呵呵大笑,道:“弟子引將徒弟來,不知度得幾人歸?”呂洞賓慚愧告知,空無一人。

這三年,呂洞賓四處奔波尋覓高徒,一次他得知有個人想修行,認為做神仙不難,積德行善,禮拜至誠,就會感動神仙度化。此人費之百銀買呂洞賓像放入家中神龕,每日早晚沫手,更衣,頂禮膜拜。

如此拜了好久,這日清晨正禮拜,門外離了以老叫花子,渾身長瘡,衣衫破爛,一破一拐走進門來,有氣無力的說:“掌櫃的,行行好,給口飯吃吧,我好久沒吃東西了。”

主人正專心敬神,被老叫花子攪和,很生氣,剛要發脾氣,想到應行善,便忍著性子說:“我正敬神,你這樣衝了仙氣,快出去!”

老叫花嘆嘆氣,退了出去,蹲在牆根下,等了半天,也沒人來施捨點飯,遂再進門去:“掌櫃的,行行好,給點吃的把!”

主人見老叫花沒走,非常噁心,端起餵狗的瓢,往叫花碗裡一倒,大聲說:“給!快走,快走!”

老叫花就地蹲下吃起來,食畢再向主人要水。主人氣的不行,以便大聲喝道:“你這個老叫花,舍你犯吃,還要水喝,我什麼時候欠你的?滾!”一邊喚狗來咬老叫花。

“誒呀,我走!真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老叫花出了大門,化作一陣清風而去!

那人聽到這話,覺得好生奇怪。正納悶呢,發現門上貼著一張墨跡未乾的紙條,寫道:

世人認假不認真,天天誠心拜洞賓。

今日洞賓來拜訪,嘆君少顆真善心。

那人看了紙條,方知是呂洞賓來訪,後悔莫及!

您若高徒,必不會錯過明師!望世人謹記。

大家由這兩個故事看出了什麼?你天天尋覓真師,問題是,如果自己德行不佳,即便是真師到了眼前又如何?還不是生生錯過?很少有人反省自己的德行,一聽有人說自己如何如何,就渾身不舒服不自在,不以為然,反唇相譏,甚至大棒打出,若是如此,天天在家裡唸經拜神求真師又有什麼用呢?

很多人都知道,道家習俗都是師傅找徒弟,為什麼?因為徒弟尋真師很難,畢竟站在低處的人,看高處用眼是雲山霧罩,看不清楚,若能看清,那弟子的水平就和師傅相當了,還何必拜師?但站在高處的人,很容易就將下面的人看清,所以只能是師父主動找徒弟,而弟子要尋師很難,自己能力不夠,根本不能辨別真師。有的弟子尋到了真師,看似是運氣好,其實焉知不是真師也在尋自己呢?

您若高徒,必不會錯過明師!望世人謹記。

在尋到真師之前,弟子可以努力培養、完善自己的德行,只有品德高尚之人,方堪傳道。這樣的弟子才是大丈夫,真英雄,才有神仙之仙姿。

所以,你若是高徒,你必不錯過真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