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斥冯小刚是渣子,冯小刚憋大招,这里边藏着哪些猫腻

文/马庆云

5月11日的时候,崔永元老师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上置顶了一条状态。配图是与刘震云老师的聊天记录,两人聊到即将上马的剧本不能再叫《手机》,不然会对小崔造成生活打扰,刘震云老师则答应叫《朋友圈》。谁知,不到一个月时间,冯小刚导演发布新片名字,定名为《手机2》。崔永元老师斥责冯小刚是渣子,刘震云变成渣子的速度也偏快了。

崔永元斥冯小刚是渣子,冯小刚憋大招,这里边藏着哪些猫腻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配发的五张图片中,最后两张是《手机2》的官方宣传图。一张是《手机2》的官方先行版海报,一张是《手机2》原版人马剧组在聚会的大合影。小崔斥责小刚是渣子的新闻一出,各类帮小崔叫委屈的文章开始闪来。

十五年前,做《手机》这部电影的时候,编剧刘震云老师和导演冯小刚去采风,专门采的就是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小崔有一说一,把自己的工作生活经历全告诉俩人了。谁知,电影出来之后,竟然是个男主角严守一背叛妻子的戏。搞得小崔很被动。所以,有了崔永元老师这次斥责小刚导演是渣子的戏码。

崔永元斥冯小刚是渣子,冯小刚憋大招,这里边藏着哪些猫腻

十五年前冯小刚与崔永元这段戏码,要是这两天没人说,估计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呢?因为2003年就根本没有产生这段戏码,即使小崔和小刚两位小朋友之间有不愉快,都不会有人知道。我从文也差不多十五年了,2003年还是BBS论坛的时代,在以天涯为主的论坛上,根本没有作者或者网民对这段戏影射小崔的说辞与文章。

论坛时代的文章,有个特点,那就是写作者的起点非常高。新世纪初期,还不像现在电脑和手机这么普及,大伙也只是团聚在论坛上做一些文章,不像现在阅读途径广泛。这也就造成文章作者本身也严格要求自己,不会胡乱猜忌。

崔永元斥冯小刚是渣子,冯小刚憋大招,这里边藏着哪些猫腻

像电影影射个人这种低端戏码,在十多年前的论坛作者们那里,真是不屑相信的,更不会丢掉脸皮这么乱编。所以,我以老论坛作者的身份怀疑一句,当年哪来的小崔和小刚之争了?这分明就是为了宣传《手机2》而故意加的戏嘛。

冷静分析,我们会瞬间发现,刚刚准备筹拍的小刚新片《手机2》是急需一次扩大化宣传的。为什么说是急需呢?这里边藏着的猫腻不妨与广大的读者亲们聊聊。像刘震云老师编剧小刚导演的《一九四二》这类大家国大情怀的电影,就不需要拍摄之前进行大规模宣传,宣传多了,反而会剧透了剧情,让更多的网友先去读小说,造成对电影票房的影响。《手机2》这样的现代戏则恰好相反。

崔永元斥冯小刚是渣子,冯小刚憋大招,这里边藏着哪些猫腻

首先,刘震云老师根本没写《手机2》的小说,现在依旧只是一个剧本,没有剧透的任何可能。而这部现代戏,直接一点说,一定是一部广告满天飞的电影。以小刚导演的商业运作能力,光广告植入就已经可以把电影制作成本赚回来。在片子刚开始运作的时候,就能制造几个大猛料,非常利于公司对广告商的前期运作。

说白了,这次的首发宣传,根本不是给网民看的,而是给广告公司和品牌运营们看的。这类人,到不是说他们比咱们网民有水平,而是他们的思考方式跟咱们不一样。咱们论是非,他们论利益。只要片子火,网络热度大,投入到广告植入上的经费就必然充足再充足。

崔永元斥冯小刚是渣子,冯小刚憋大招,这里边藏着哪些猫腻

小刚导演自电影《芳华》开始,宣传策略如有神助。《芳华》从粗剪完成之后,便开始了各种花色套路的宣传模式,更是能够产生各类全民参与的较为低端的话题,比如,演员大劈叉等等。若排除宣发干扰,《芳华》这类没知名演员的老旧时代片,票房能够过三亿,就可以烧高香了。但最终,正是依靠超高的话题度,和宣发方面的其它运作方式,让该片获得14.2亿的超高成绩。

这也是冯小刚导演的历史最好成绩。他尝到了相应宣传策略的好处。但这更像是一种悲剧——小刚导演当年《一九四二》那么优秀的电影被《泰囧》那种烂片吊打,实在是败在了宣发策略上。

崔永元斥冯小刚是渣子,冯小刚憋大招,这里边藏着哪些猫腻

而这次的小崔怼小刚,就是满满的套路感。给网民制造一个“渣子”的话题,小刚嘴巴上看似吃点亏,然后背地里获得实际的网络热度,制片方从广告方那里获得真金白银。同时,小刚真的吃亏了吗?其实一点都没有。小崔说电影影射自己,这是伪命题,十五年前就没人信,现在,正常人也没人信。电影就是电影,谁跟崔永元对号入座谁是义务教育就逃课造成的。

另一面,从咱们吃瓜群众的角度讲,实际上就是看一个热闹嘛。这次的小崔怼小刚,正是制造一个关于电影内容本身的热闹。小崔说,你影射我,我难受。那么,《手机2》上映之前,肯定这事儿还有下文,影射没影射,咱们吃瓜群众也只能入场看完电影才知道了。这就是电影营销要实现的目的。现在,没准小刚、小崔带上刘震云老师正北京大铜锅子开涮呢。刘震云老师的小说写得也是真好,他执笔的东西都是数一数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