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家庭教育中,意識層面的啟迪比學習具體知識重要100倍

現在父母對孩子教育的焦慮已經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引發了我對這個問題更深的思考。

為什麼很多孩子從小成績優異,長大後卻依然平凡?

為什麼很多名校畢業的孩子,進入社會後成長卻很慢?

為什麼很多孩子小時候行為習慣良好,成年後卻表現木訥?

為什麼很多人拿著高薪,生活卻一片狼藉?

为什么说家庭教育中,意识层面的启迪比学习具体知识重要100倍

我們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都是:能讓他們過好自己的一生。這顯然是一個由多維度組成的結果,但目前大部分父母簡單地定義為上學時代學習成績好、工作時期錢賺得多。就像我媽固執地認為我一年至少要賺100萬才會幸福。當我同她說每年只要賺10萬我就可以過得很好,她表示完全不能理解。

然而獲取幸福的能力跟賺多少錢真的沒有太大的關係。(這裡說的還要有個保底,比如如果我每年只能賺5萬可能就過得很窘迫了。)然而收入1000萬並不等於100萬幸福的10倍。更何況平凡人家過得有滋有潤,富貴人家過得一團遭的也很常見。

为什么说家庭教育中,意识层面的启迪比学习具体知识重要100倍

近幾年由於內容噴發和手機端的碎片化時間增加,父母有機會接觸更多育兒理念,其中最受推崇的是2種:1是孩子快樂就好;2是犧牲孩子短暫的快樂成就未來的人生。

在我看來這都是淺層次的爭論,太過表象。他們都是僅僅將眼光停留在當前的環境,沒有站在人生長遠的角度去思考。當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認識100字而自己的孩子一個字都不認識,就聯想到升學問題從而焦慮不堪。如果將人生比喻成為下棋遊戲,這些父母們無疑只看到了2步,而真正的下棋高手是可以看10步20步的。兩者的區別在於,前者著重於目前掌握的具體知識,後者更關注內驅力和思維眼界。

为什么说家庭教育中,意识层面的启迪比学习具体知识重要100倍

技能和知識的掌握程度可以依靠後天努力彌補。例如學習英語這件事,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他上中學時學習狀況不是很理想,高三期間甚至因對學習失去興趣曾幾欲退學,後面勉強考入蘭州大學工程力學系。大學一二年級李陽多次補考英語,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依靠瘋狂的口語鍛鍊成就一段佳話。

這樣的實際案例也發生在了我的身上。我的一個同學,高一高二天天打架、鬧事、談戀愛,在大家眼裡就是一個學渣。但他依靠高三最後一年瘋狂學習,最後以超出一本線50分的成績進入華科,而我只考了個二本。而我們大學的差距,也沒有妨礙後期我在商業認知升級上對他的超越。

再如前幾天我讀到一篇文章:一個32歲入門70後程序員給我的啟發,後面留言大多都是這樣的:

为什么说家庭教育中,意识层面的启迪比学习具体知识重要100倍

技術和知識的學習永遠都不會晚,而思維方式、世界觀和意識形態一旦固化就很難改變,隨著時代的快速變化,越來越多的行業已經不存在邊界,更多的跨界正在發生,而然看看我們自己有多少人,在面對未知領域時的恐懼程度和老派做法就可想而知了。已經獲得的知識技能決定職業和人生的起點,思維方式決定職業和人生的高度。

为什么说家庭教育中,意识层面的启迪比学习具体知识重要100倍

很多人誤以為知識儲備量多思維方式就好。雖然知識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思維方式,但兩者還是有非常大的差異。知識儲備更多的是受孩子學習的內驅力影響(比如他在人生的某個節點上受到什麼刺激自然開了竅,或者由父母的科學引導激發)。而思維方式更多的是受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我經常在說學校和家庭教育是相輔相成各有側重的。

在我接觸的年輕人中,不乏有名校畢業知識量儲備驚人的。但他們思維方式固化毫無創造力,他們一旦認定了一個事不可行,他們就不會去思考和突破。還有很多孩子遇到問題的第一反應永遠都是問領導,而問之前根本沒有進行自己的思考。就更別說那些長期受父母權威壓制的孩子,連被錄用了都需要問父母的意見,如果父母不認同他們就算喜歡那個行業也不會進入,我就遇到不下10個這樣的畢業生。看看我們身邊的人,哪個優秀的職業人不是具備超強獨立思考能力的?

为什么说家庭教育中,意识层面的启迪比学习具体知识重要100倍

大學畢業已經10年,回過頭來看,目前成長速度最快的幾個人卻都是班裡的成績倒數幾名,那些成績優異的同學大部分依然在陪領導喝酒搞業績的氛圍中,成長速度緩慢。這給了我不少刺激讓我思考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那幾個成績最差的同學,大學壓根不上課,他們從小就藐視權威和貪玩,雖然在學校4年他們並沒有獲得很多專業知識,但進入社會後因為他們的那種思維方式,和社會不斷地碰撞,雖曾付出頭破血流的代價換來的是卻是快速成長。

而成績優異的同學恰恰帶有固有的優越感,也一直充當乖小孩的角色,在一個環境中幹著不差不好的工作,努力還房貸和生育,吃飯就是談股票和房價,在壓抑和掙扎中維持著看似良好的中產生活,一眼可以看到20年後的生活狀態。(當然對專業能力要求比較高的行業,學習成績和基礎知識儲備量的重要性遠勝其他行業,像醫生和搞科研這樣的,但哪怕是這樣的行業,能在技術上實現突破的頂級人才,他們的思維方式也跟普通的技術人才不一樣。)

为什么说家庭教育中,意识层面的启迪比学习具体知识重要100倍

所以我認為,回到家庭教育中,不論作為父母現在有多強,我們都應該允許和鼓勵孩子的想法跟我們不同,關於是對是錯結果如何一點都不重要,眼光要長遠,重要的是

引導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只要是帶有個人思考的結果,不論對錯都值得被褒獎。一旦孩子長期受到家庭這樣的引導和影響,那麼對他們的思維方式影響可以說是巨大的。在這裡我並非說孩子的成績就一點不重要,但顯然帶有學習內驅力和獨立思考的孩子,他們未來的發展絕對不完全取決於成績和學歷,那張畢業證門檻對孩子未來的發展影響只會越來越小,在我看來一般的1類本科專科技術院校等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短期內有本質區別的是那萬分之一的頂級學府孩子們,因為這部分孩子大多除了家庭背景外,父母高格局日積月累對孩子的影響,孩子自己的視野、思維方式和內驅力不是普通家庭能夠比的,這就不單單是成績的事了。

我比較贊同父母的眼界才真的是孩子的起點,很多父母從小自己也是乖小孩,一路都是別人眼中的優秀生,但可惜的是在房價和生育的巨大壓力下,放棄了興趣和無法頂住現實壓力(想要快速成長,絕對要有放棄短期利益的心態),在個人成長經歷帶來的思維固化和想要努力給孩子營造好環境的雙重影響下,很難跳出來去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這才是高學歷的中產焦慮的核心原因。

正如我們前文所述,作為父母永遠應該對孩子有一種態度:這只是我的建議,並不一定是對的。就如本文一樣,希望給到大家另一種視角,並不一定是對的,如果有啟發的部分哪怕一段文字,吸收也是很好的,下篇談談個人在家庭教育中一些意識啟蒙的具體心得。

其它有趣的文章:

企鵝爸爸

每個月評測300款創新玩具

只為花式陪娃玩出各種新高度

行為教育 | 藝術啟蒙 | 玩具評測

为什么说家庭教育中,意识层面的启迪比学习具体知识重要100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