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被动挨打 持续扩大阵地——中国产品攻占美国市场评述

持续被动挨打 持续扩大阵地——中国产品攻占美国市场评述

在越来越高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面前,中国产品持续被动挨打,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商誉,一直在低位徘徊。怎么办?

持续被动挨打 持续扩大阵地——中国产品攻占美国市场评述

经济学家和政治家最大的区别,是眼界。经济学家研究数据,政治家展望国家的未来。

1999年,中美入世谈判到了最紧要的关头,来自部分专家、学者、部门负责人的异见也在私底下流传。这些和中共中央不太一致的观点,同样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认为中国让步太多,门户开放得太大,民族产业受不了跨国公司的冲击。

这些人没有预见到的是,如果入世,中国在打开自己门户的同时,也将面对着整个世界。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这是中国共产党重大政治决定的产物,政治压倒一切,使得谈判得以完成。如果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计较各个行业的承压能力,恐怕谈判一百年也入不了世。

18年后,所有人都承认,当初不惜代价入世的政治决定,是多么英明,或者说伟大。

列出一组简单的数据就可以知道,中国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入世入对了。

2001年入世之年,中国对全球市场的出口总额是2661亿美元。入世之后这个数字迅猛增长,2005年跨越5000亿至7619.5亿美元,2008年破万亿至14306.9亿美元,2017年破两万亿至22634.9亿美元。18个年头,增长了8.5倍。

具体到美国市场,2001年,中国对美出口1022.8亿美元,到2017年,达到4297.58亿美元。18年,增长了4.2倍。

有一个事实支撑着上述数据:中国制造的产品,正在淹没全世界的市场,包括美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美国。

虽然对美出口的增长幅度远远不及对全球出口的增长幅度,但是,中国从美国获取了巨额的顺差。

按照中国的计算口径,2017年,中国从美进口1539.43亿美元,获取顺差2758亿美元。美国方面的数据还要大得多,美国认为,中国获取了3752亿美元的顺差。

这也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大动肝火、不惜发动贸易大战的直接原因。

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成绩,得来不易。

笔者将其总结为两句话:持续被动挨打,持续扩大阵地。

持续被打脸,

最惨的一次98.41%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质量烂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举一个极端的例子:2010年的前52周内,美国消费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共召回了76款共1300万件玩具,其中中国玩具占被召回玩具总数的98.41%。

按照这个比率,几乎可以说,全世界所有国家出口到美国的玩具产品,都是合格的,如果有次品,一定是中国的。

为什么中国产品质量这么次?为什么这么次的产品还能大量出口到美国?

一句话,质次价优。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产品开始慢慢走向世界。最开始,全世界都感到吃惊,因为中国产品的价格低到难以想象,低到尘埃里。

然后,各国消费者也明白了中国人早就证明了的一个真理,便宜无好货。

怎么办?

一道又一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树立在中国出口厂家面前。

持续被动挨打 持续扩大阵地——中国产品攻占美国市场评述

■ 美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面向全世界的,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国。

按照专家学者的说法,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 ),是一个国家为了维护国家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保证产品质量、防止欺诈行为等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性措施,包括技术法规、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

也就是说,美国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性标准,强制性地要求中国的产品持续提高质量、保证安全。如果达不到美国的标准,就要被处理、被召回、被通报。

美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面向全世界的,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国。

有关数据显示,从中国入世,至少到2014年,美国发出的TBT通报中,一半以上是针对中国产品的。

2003年至2014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共扣留中国产品14243批次。

2006年至2014年,美国消费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共对中国产品发出召回和通报1907次。其中2013年179次,占CPSC通报总数的63.03%,2014年137次,占59.05%。

在越来越高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面前,中国产品持续被动挨打,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商誉,一直在低位徘徊。

怎么办?

政府总动员

破解美国技术壁垒

特殊的外汇政策,造成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在开拓美国市场方面,中国官方比企业更积极。

因为强制结汇。

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挣到美元后,汇款回中国,是拿不到美元的,美元被国家收走了,企业拿到的,是等价的人民币。这叫强制结汇。这是中国外汇储备的最主要来源。

美元是全球性的硬通货,不但个人爱,企业爱,国家也爱,国家爱得更深沉。

应对美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国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站在第一排。

首先,中央一级的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积极与美方沟通。

2007年,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质量问题又一次成为新闻热点,为此,国家质检总局加强了对出口产品的安全监控,并与美国方面多次进行沟通。当年6月29日,时任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与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长莱维特、美FDA有关官员举行电话会议,讨论了产品质量问题。7月11日,时任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魏传忠会见中国美国商会董事会副主席吉莫曼一行,讨论了国外媒体炒作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致认为不能因贸易中的个案影响中美双方贸易健康发展的大局。

在中央部门与美方保持高层交往、沟通的同时,地方职能部门更是站上第一线,与企业肩并肩、手挽手,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以期保住并扩大美国市场份额。

有的地方职能部门,直接把自己变成了产品质量检验验证机构。

比如福建省检验检疫局,该局在2012年的时候就构建了一个应对玩具国际技术贸易壁垒的新的技术保障平台。这个平台高精尖设备齐全,包括玩具小附件拉力扭力试验机、锐利边缘测试仪、美标金属球冲击测试仪等,具备42个项目的检测能力,包括锐利边缘、危险磁铁、玩具燃烧、重金属、邻苯二甲酸酯、双酚A等。

有的地方由市领导领衔,多部门联合,摆出大阵仗应对国外的技术贸易壁垒。

比如浙江义乌检验检疫局。2013年,该局经上级批准成立了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中心。中心由义乌市分管市领导任组长,义乌市商务局、经信委、质监局、工商局、食药局、检验检疫局、商城集团等单位共同组成。该中心成立当年,加上以前的积累,先后设立技术性贸易措施联络点300个,预警信息企业联系点59个,“点对点”服务试点企业10个。该中心的技术检测能力,不但能应对外国产品的质量要求,有的检测方法还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项目还获得国家专利。

除了加大技术投入、督促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更好地开拓外国市场(包括美国市场),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对于来自国外的、包括美国的新的技术贸易壁垒信息,也会及时掌握,并迅速应对。

比如,2014年10月底,美国发布了G/TBT/N/USA/929号和USA/930号TBT通报,内容涉及外部电源、季节性和装饰照明产品的测试程序、能源效率和安全要求。

美国的新标准出台仅仅两个星期,广东省WTO/TBT通报咨询中心就于11月18日联合东莞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在东莞举办了美国929、930号TBT通报评议会,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大专院校和企业界的代表齐聚一堂,对美国的新标准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评议,并形成了应对意见。

相关新闻报导特别指出,这份应对意见,是代表省政府作出的,是为了帮助企业突破贸易壁垒难关。

由于外汇储备越攒越多、足额够用,中国的强制结汇制度在2012年取消,但是,政府职能部门为了拓展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市场而锻炼出的这支强大的技术队伍还在,中国拓展海外市场的需求还在,所以,从中央到地方,职能部门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把控还没有放松,对出口企业的服务继续维持。

这也是中国产品持续扩大海外市场份额的重要保证。

持续被动挨打 持续扩大阵地——中国产品攻占美国市场评述

■ 中国企业跟在境外的技术标准后面亦步亦趋,一直是跟跑者,不是领跑者,长此以往,既没了领跑的雄心和志向,也没了领跑的能力。

企业双被动

不思进取酿恶果

2013年初,义乌一家化妆品企业因产品质量问题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列入黑名单,产品无法出口到美国市场,企业陷入困境。

第一时间,义乌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前往企业,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查找原因。他们先是通过检测原材料、分析工艺流程等手段,找到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原因,然后,在义乌检验检疫局的帮助下,该企业对症下药、改进工艺流程,消除了产品质量上的安全隐患。

之后,义乌检验检疫局又引导企业向美国FDA进行申述,提交企业取消黑名单的申请材料,同时指导企业严把质量关,提高自检自控能力,杜绝有质量安全隐患的产品出口。

结果,不到一年的时间,2013年11月,该企业的化妆品顺利通过美国FDA的检查,重新打开美国市场。

这是政府职能部门手把手地教企业如何把失去的市场夺回来。

这个案例,也凸显了中国企业在开发境外市场时的短板、或者说隐患,笔者将其总结为双被动:被动地接受外国的技术标准的提高,被动(也可以说是愉快)地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协助和指导。

这种双被动,这种不思进取,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1

其一,

中国的产品只能满足境外最低端的安全、质量需求,长此以往,中国制造成了低端、地摊货的代名词。

2

其二,

中国企业跟在境外的技术标准后面亦步亦趋,一直是跟跑者,不是领跑者,长此以往,既没了领跑的雄心和志向,也没了领跑的能力。

3

其三,

赚钱不少难免得意忘形,关键时刻受制于人,露出狗熊本色。中国产品遍布全球,但是关键技术还在外国企业手里,所谓随便一个外国公司就可以轻易整垮中国一个产业,并不是笑话,而是活生生的现实。这样的案例,目前正在发生。

4

其四,

更严重的,中国企业庞大的制造能力,也造成了对自己国家资源的极大消耗,以及对土地、空气、水的严重污染,国人同蒙其难。从这个角度说,中国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开拓,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这种现状,应该也必须得到改善。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