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魚之爭”三問:養殖的“三文魚”可以生吃嗎?

“三文魚之爭”三問:養殖的“三文魚”可以生吃嗎?

新華網北京5月25日電(胡可璐 王忻)三文魚因色澤誘人、口感細膩、富含蛋白質和多不飽和脂肪酸而風靡全球,近幾年也受到國內消費者喜愛。提到三文魚,人們自然會想到它是一種海水魚。但最近有媒體報道稱,現在我國市場上三分之一的“三文魚”都來自青藏高原。隨即有部分網友質疑,青藏養殖的並非三文魚,而是虹鱒,虹鱒肉含有寄生蟲不能生吃。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還可以放心吃三文魚嗎?市面上名目繁多的“三文魚”該如何辨別?中國食品闢謠聯盟就此採訪相關行業協會、專家,還原“三文魚”真相。

青藏高原的“三文魚”是什麼?

三文魚究竟是什麼魚?青藏高原的“三文魚”到底是不是三文魚?科信食品安全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鍾凱表示,三文魚是英文“salmon”的音譯,在國外,“三文魚”原指大西洋鮭魚,特別是挪威、智利、蘇格蘭、法羅群島等地的大西洋鮭魚,後來把太平洋鮭魚的一些品種也叫做三文魚。

三文魚屬“舶來品”,在我國,“三文魚”並沒有嚴格的定義,概念更模糊、更廣泛。中國漁業協會對新華網表示,通常所說的“三文魚”是鮭鱒魚類的商品名稱統稱,並非一種魚的科學名稱。正如國人目前餐桌上吃的金槍魚,包括黃鰭金槍魚、藍鰭金槍魚、大眼金槍魚、鰹魚等都叫金槍魚。三文魚也同樣包含大西洋鮭、太平洋鮭、虹鱒等多個種類。

照此說法,國內把虹鱒魚也算作三文魚,但專家表示,也只是在我國有這種說法。事實上,沒有真正的權威機構做出這樣的分類或定義。

鍾凱表示,媒體報道中的青藏高原三文魚是淡水三文魚,是虹鱒魚,在學術分類上來說跟鮭魚同是鮭魚科但不同屬。虹鱒魚和大西洋鮭魚只能算是遠親,和太平洋鮭魚的親緣關係更近一些。

淡水能否養殖“三文魚”?

野生三文魚生長速度慢,且價格昂貴,市場上幾乎看不到。目前,在全球各地餐桌的三文魚基本都是養殖三文魚。養殖主產國除挪威(北歐)與智利(拉丁美洲)外,新西蘭、加拿大、芬蘭、美國阿拉斯加都是主要養殖三文魚國家。

據瞭解,中國市面上常見的三文魚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進口高檔三文魚,另外一類就是國產三文魚。近年來進口三文魚的價格一直在走高,而國內養殖的虹鱒魚價格會低廉很多,因此迅速在國內市場鋪開。

據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介紹,國內養殖三文魚以淡水養殖為主,比例佔到98%,產量約為3萬噸,進口主要來自智利、挪威、蘇格蘭、澳大利亞、丹麥法羅群島、加拿大6國,約10萬噸。

那麼,淡水究竟能否養殖三文魚?中國漁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絕大多數鮭科魚類為洄游性魚類,無論是野生的還是人工養殖的,產卵、孵化和幼魚階段均在淡水中完成,生長期洄游或人工放回到海水中,性成熟後再回到淡水中產卵。部分種類也可以在淡水中完成其整個生活史,比如虹鱒魚、山女鱒和高白鮭等。但是不同種類還有不同的生態類型,比如說虹鱒經過馴化後也可以在海水裡養殖,鮭屬的褐鱒,有淡水型和海水型的。

鮭鱒魚系冷水性兇猛魚類,對棲息環境要求很高,尤喜水質清澈、溶氧豐富的山川溪流。其生長最適溫度為14—16℃。目前,國內最大的鮭鱒魚養殖基地位於青藏高原上的青海龍羊峽,海拔2600米,年均水溫12℃,不封凍。

養殖的“三文魚”可以生吃嗎?

鍾凱表示,無論是野生三文魚還是養殖三文魚,都有寄生蟲風險。三文魚有沒有寄生蟲也不決定於是否在海水還是在淡水生長,而是看其生長、運輸、儲存、銷售等過程是否安全可控。

據瞭解,針對魚類生吃,加拿大BC省有關生食水產品的規定如下:對於野生捕撈的水產品除金槍魚和貝類之外的游泳性魚類(不包括魚卵),對於生食的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冷凍處理,以避免寄生蟲對人的危害。對於養殖的魚類,如果養殖魚是使用小魚投餵,也要經過冷凍處理才能生食。因為小魚餌料會帶來寄生蟲給所養殖的魚類。對使用人工飼料的養殖魚類不用冷凍處理。因為飼料加工時經過高溫過程,已殺死了所有寄生蟲,不會對養殖魚類帶來寄生蟲。

眾所周知日本是對於生吃魚類十分熱衷的國家,儘管日本民眾對生食三文魚並未心存芥蒂,不過日本異尖線蟲病的發生率相比其他國家來說著實不低。歐美政府機構也並不贊成民眾直接生食新鮮魚肉,一般建議加熱到63℃以上,以免感染寄生蟲。

鍾凱表示,野生海產魚類(比如野生三文魚)的寄生蟲比較多,以異尖線蟲最常見。不過海水寄生蟲無法在人體內長期生存,因此主要是引起腹痛腹瀉,只有極個別情況有消化道穿孔。相比而言,養殖三文魚的寄生蟲可能會少一些,這主要得益於漁藥的使用。淡水養殖的虹鱒魚有時也會被用來做刺身,但風險大於三文魚,這是因為淡水魚中的寄生蟲可以在人體內生存,其中最常見的是肝吸蟲。如果擔心寄生蟲,可以將魚在-20度冷凍至少1天,寄生蟲可以被凍死。但是對於虹鱒魚,鍾凱不建議生吃,他表示烹調熟透後再吃則完全沒有問題。

醫生也同時建議,任何魚類都應當烹飪煮熟後食用。生吃不可避免會有細菌和寄生蟲,生吃三文魚不是最佳方案。生吃時海鮮中的硫胺素酶能破壞食物中的維生素B1,此外,適度加熱不僅不會使三文魚中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受到破壞,反而更有利於蛋白質的消化吸收。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表示,雖然青海養殖的是虹鱒,生吃有風險,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就不是好魚,也不是說它不能吃。虹鱒適合大多數的烹飪方式(生吃除外),它有著鮭魚特有的風味,脂肪含量又較高,口感細膩肉質有嚼勁,特別適合煎烤,所以只要充分做熟完全可以放心吃。

對於虹鱒魚的營養價值,阮光鋒說,虹鱒和三文魚所含的DHA並沒有很大差異。從食物多樣性考慮,虹鱒幫助我們獲得營養也是有好處的。

他還建議,消費者購買三文魚儘量去正規的超市、市場等渠道購買,不要貪圖便宜去不知名的小店,特別是一些價格低到離譜的網紅刺身店,從而避免買到沒有保障的三文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