酗酒共病抑鬱焦慮:診療建議|臨床必備



一、AUD與抑鬱焦慮的關係

AUD與抑鬱焦慮症狀之間存在很強的雙向聯繫:



  • 即便基線時沒有抑鬱,若長期暴露於酒精,個體日後罹患抑鬱焦慮的風險也較高:一方面,酒精可直接影響大腦,直接導致抑鬱焦慮;大鼠研究顯示,酒精可導致皮質NE及海馬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水平下降,上述效應均與抑鬱相關。另一方面,酒精可損害個體的社交關係,間接升高抑鬱焦慮的風險。


另外,遺傳因素也可促使一個人同時罹患上述兩類疾病。例如一項針對日本人群的研究顯示,由於存在特定的基因型組合,一些人對酒精較為敏感;這些人不僅更容易罹患AUD,罹患抑鬱焦慮障礙的風險也高於一般人。


二、評估及診斷要點

1. 需明確抑鬱焦慮是獨立存在的,還是飲酒所導致的。



實際操作中,醫生可以詢問患者:飲酒行為是何時開始的?與抑鬱症狀的先後關係如何?最長的一次有多長時間沒有飲酒?若抑鬱/焦慮在時間上早於嚴重酗酒,和/或抑鬱焦慮症狀在完全停止飲酒一個月後仍持續存在,患者為獨立抑鬱焦慮的可能性較高。若患者存在心境障礙家族史,那麼其抑鬱焦慮獨立於AUD存在的可能性也較大。


另外一個有用的提示是,若患者抑鬱症狀「異常」嚴重,即超出所攝入酒精通常所造成的情緒效應或持續更長的時間,此時也應考慮抑鬱焦慮獨立於AUD而存在。


2. 即便患者不夠診斷標準,也不能袖手旁觀。


有一些患者,如老年人,其年齡相關的生理變化導致身體對酒精的敏感度升高,進而發生酒精相關不良事件,如跌倒或藥物相互作用等。然而,由於認知損害、缺乏意識或拒絕將飲酒視為問題,患者所提供的信息可能「湊不夠」AUD的診斷標準。針對這一群體,不能因為無法正式診斷而放任不管;建議使用更靈活的術語,如「高危飲酒者」,以反映飲酒對該患者的影響,並指導後續干預。


3. 給出雙重診斷時不應過於著急。



4. 酒精所導致的抑鬱焦慮也需要持續評估。



即便確認患者的抑鬱焦慮症狀是酒精所導致的,也應持續跟蹤評估這些症狀,因為患者的病情發展可能並非橫斷面所看到的那樣。例如,一項縱向研究顯示,基線時被診斷為酒精所致抑鬱的患者中,有26.4%的患者在隨後一年的隨訪中被診斷為獨立抑鬱。若患者當前被診斷為酒精所致抑鬱,且既往有抑鬱發作史或共病焦慮障礙,其隨訪期內被重新歸類為獨立抑鬱的可能性升高。


5. 建議使用輔助工具。


除了常規的個體化面診外,醫生及研究者還可以從一些輔助工具的使用中獲益,如精神科物質及精神障礙研究晤談(Psychiatric Research Interview for Substance and Mental Disorders),該工具有助於鑑別原發性精神障礙及物質所致精神障礙。另外,酒精使用障礙篩查量表(AUDIT)可用於評估酒精濫用程度的變化情況。


三、首先,停止飲酒!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項研究中,獨立抑鬱患者的抑鬱症狀在停止飲酒4周後仍處於中重度範圍。





四、抑鬱症狀的處理




1. 在患者停止飲酒一段時間後確認診斷。


2. 對於AUD共病獨立抑鬱焦慮的患者,可聯用戒酒藥物及抗抑鬱藥。




五、結語

信源:Hassan AN. Patients with alcohol use disorder co-occurring with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ymptoms: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initiation recommendations. J Clin Psychiatry. 2018;79(1):17ac11999

來自醫脈通精神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