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地盯著競爭對手,重複對手路徑,這樣的騰訊還值得尊敬麼?

騰訊興趣內容基金投資“差評”3000萬,科技圈自媒體一時間群情激憤,對差評無可奈何,至少可以聲討騰訊,他們不約而同的對騰訊給出差評,認為這是錯誤地向世界傳遞一種寡廉鮮恥的價值觀。

事情很快反轉,民意洶湧,馬化騰先生又一次成功澆滅怒火,他在朋友圈回覆Keso先生說,“之前不知道這個case。原為效率而下放一些小額投資權給業務部門。目前看業務團隊並沒有做好盡職調查,我們會負責人解決好”。

與此同時,騰訊公司發佈公告,稱“將重啟盡職調查程序,如與騰訊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不符,我們將協商退股”。

不過,差評也未示弱,再次反擊,此役焦點自然也就從騰訊轉移到差評與科技自媒體的爭端中。

騰訊投資差評,我是沒有太多的激動或義憤,畢竟,“英雄不問出路”,差評不就是“洗稿”麼,騰訊其實也是抄襲起家的,兩家公司,基因與價值觀,高度統一,這其實挺好的一件事——事實上,抄襲、山寨或是褒義的“微創新”,騰訊直到現在依舊在重複,這是路徑依賴,深入骨髓的基因,很難改變。

微視大戰抖音,攪得周天寒徹,差評若不是因為科技自媒體圈的特殊性,想必騰訊與它的投資合作也會無人問津,可以悶聲發大財,大家在聲討差評“洗稿”,騰訊助長錯誤價值觀的時候,微視還在一擲千金的“微創新”試圖追趕抖音——悄悄的進村,打槍的不要。

一味地盯著競爭對手,重複對手路徑,這樣的騰訊還值得尊敬麼?

騰訊的“下飯視頻”像不像“西瓜視頻”?

微視之外,騰訊其實還留有餘手,現在,一款名為“下飯視頻”的APP悄然上線,主打PGC和PUGC,聚焦做1-5分鐘的短視頻,如你所知,“下飯視頻”也是“像素級”對標字節跳動公司旗下的“西瓜視頻”。

阿里投資線下零售公司,做了幾年鋪墊,到2016年才揭開了“新零售”戰略,不過,很快的,騰訊也依樣畫葫蘆的來了一個“智慧零售”,同樣的,阿里雲這兩年勢頭正盛,騰訊意識到自己B端業務是個短板,於是也要加速騰訊雲,不過,馬化騰先生的幾次演講來看,他的幾個觀點,其實也與阿里雲更早之前的觀點高度相似——也只能感慨,英雄所見略同,騰訊學習能力強。

對於騰訊,其實也談不上聲討或批評。對這家市值5000億美元的科技巨頭的“路徑依賴”,抄襲慣性,早就習以為常,商業畢竟是個倖存者遊戲,商業競爭的唯一底線,是法律,不能以道德來審判。

商業層面,騰訊到達了任何互聯網公司都無法企及的高度,它是中國最大的社交網絡,也是中國最大的媒體平臺,控制著中國互聯網優質公司中超過一半的公司,如京東、美團、搜狗、拼多多等等…

一味地盯著競爭對手,重複對手路徑,這樣的騰訊還值得尊敬麼?

遺憾的是,騰訊幾乎從來沒有扮演過昭示未來,啟迪未來,給中國互聯網明天的壯舉。更多時候,騰訊都是在不停的尋找敵人,遏制潛在對手,而非關注企業自身的願景與使命——這也是,我所理解的潘亂先生提出的“騰訊沒有夢想”問題。

任何一家公司崛起或新的業務開啟,騰訊都會迅速跟進:門戶起來了,騰訊跟進,微博起來了,騰訊跟進,電商起來了,騰訊跟進,支付起來了,騰訊跟進,信息流起來了,騰訊跟進,短視頻起來了,騰訊再度跟進…

當下,騰訊的眼裡,沒有未來,只有今日頭條與阿里巴巴。

騰訊此前是事無鉅細的,事必躬親,什麼業務都做,都跟進,好在,聰明的騰訊升級了,也意識到“管理的邊界”與“邊際成本”,騰訊不能什麼都做,於是有了個2.0版本,從抄或微創新,改成投資——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騰訊投資的公司,自然是利益共同體,從而消解了“全民公敵”這一質疑聲。此刻的騰訊,是PC時代騰訊的強大的立方,它的掌控力更強了。

一味地盯著競爭對手,重複對手路徑,這樣的騰訊還值得尊敬麼?

商人逐利是天性,騰訊的投資或跟進、微創新甚至是山寨,也無可厚非。說到底,這是暴露出的騰訊戰略懶惰,以及沒有安全感。騰訊是家缺乏想象力以及安全感的公司,一家冷冰冰的逐利機構。

面對現實,總有種無力感,歷史與事實告訴我們,先驅往往成先烈。我能理解騰訊一直重複著跟進戰略初衷,完美決策,最優選擇,其實就是跟進、山寨或微創新——微軟幹掉網景,甚至微軟windows其實也是如此…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倉廩足而知禮節,在我看來,騰訊已經是5000億美元市值的科技巨頭,其實更應該關注詩與遠方,而不是一味的盯著對手,總在重複著跟進與打壓策略。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對志在“成為最受尊敬的互聯網企業”的騰訊來說,“差評”與“下飯視頻”,的確不夠體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