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中国行圆满收官 中德关系稳健发展

刘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

5月24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开启对中国为期两天的访问,这既是默克尔第四任期内首访,也是其执政13年来第11次访华。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背景下,默克尔转向中国,再度上演“老友记”,既凸显中德特殊友谊及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也说明中国已经成为德国在世界舞台信赖及依靠的重要上升力量,中德关系已超越简单的买卖关系,朝着更深更广的方向稳健发展。

默克尔访华前,曾先行访问美、俄,就关税及伊核等关切议题进行沟通,但特朗普始终是那个欧洲人眼中“比敌人还差劲的朋友”,枉顾盟友利益,坚持退出伊核协议,并在关税问题上屡次向德、欧施压,极大损害德外向型经济。德俄虽在伊核问题上持共同立场,但乌克兰问题始终是双方难以打开的心结,多年来的信任缺失使得德俄务实合作终究只是一句空谈。放眼全球,只有中国是德国最可倚重的合作伙伴,双方在自贸、气变管控、伊核、朝核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上立场相近,且中德政治互信、经济互补,双边关系成熟稳健。默克尔在对美、俄失望后转向中国,转向了纷繁世界中可携手同行的东方伙伴。

经贸往来向来是中德关系的基石,此访默克尔随行团队中虽有一支由20名德企高管组成的经济代表团,但德国此访最重要目标却并非签订“天价协议”,而是在扩大经贸往来之余,寻求新的合作途径,即在共同关心的国际议题上协调立场,携手全球治理。

访华期间,中德在多议题上均达成共识。伊核问题上,中德双方均认为撕毁协议不仅有损五方参与国利益,对全球都将带来巨大负面冲击,中德有责任、有义务捍卫伊核协议,力争将伊朗留在协议内,并及早防范潜在的冲突与危机,捍卫中、德企业在伊利益。朝核问题上,德视中国为重点参与方与调停者,寄希望于中国发挥更大作用,中国亦积极回应,称将力促通过和平对话缓解半岛危机。关税问题上,在特朗普频频对欧施压、多次点名德国“占了美国大便宜”,23日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汽车进口,对德出口增加沉重负担背景下,中国计划起将汽车关税由25%降至15%,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降低汽车等产业中外资持股门槛,令德颇感欣慰。

此外,默克尔亦在访问中坚定为中国站台、为中国创新动能打call。

一方面,默克尔在西方“中国威胁论”与“中国机遇论”中坚定选择后者,驳斥中国通过“16+1”合作“分裂欧洲”的言论,称“16+1”合作有助于中东欧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是欧盟内部建设的有益补充,德国欢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在欧盟框架内实现互利共赢。谈及德国国内对中企收购存疑时,默克尔更表示,德方理解中国仍处于发展阶段,需学习先进技术,且德企在华投资不应是条“单行线”,德国欢迎中国投资,期待中欧早日在投资保护协定谈判中取得突破,为中欧签订全方位自贸协定奠定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默克尔25日专门启程前往有“中国硅谷”之称的深圳,力推中德创新合作,称中国在数字化、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德仍需补课,希望中德在创新领域加强互利合作,不断释放潜力,拓展合作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