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與茅臺齊肩,如今市值被甩開8000億

曾與茅臺齊肩,如今市值被甩開8000億

白酒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酒文化代表。

但你可知道,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首次國宴上,最早出現的不是白酒而是紅酒。

張裕則是那個年代唯一能夠出現在國宴場合的國產紅葡萄酒,從那時起,官方宴會搭配張裕葡萄酒就成為了一項約定俗成的慣例,歷經60年未變。

由此也奠定了國宴用酒"白茅臺,紅張裕"的雙雄地位。

然而近年來,國產紅酒卻陷入了寒冬,張裕在業績和資本市場上面臨著雙重的打擊;與此同時,國產白酒行業則在2017年貴州茅臺的帶動下,業績亮眼。如今貴州茅臺的市值已高達8427.6億元,而張裕的市值僅218.9億元,被整整甩開了8000億元。

同是行業中的龍頭,為何張裕和茅臺差距會如此懸殊?

曾與茅臺齊肩,如今市值被甩開8000億

在國產的葡萄酒市場中,張裕一度保持了"壟斷者"的姿態。

1931年,張裕葡萄釀酒公司釀造出中國第一瓶乾紅葡萄酒,並命名為"解百納"。

1994年,煙臺張裕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此之後的十餘年間,張裕在這一市場的統治力是其他品牌可望而不可及的。

2010年,張裕A股價創出125.48元的歷史最高價位,與茅臺比肩。

曾與茅臺齊肩,如今市值被甩開8000億

當年,張裕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五年內年產能將擴大至40萬噸,向世界葡萄酒第一陣營發起衝刺。2014年銷售收入達到100億元,淨利潤突破30億元。

然而,這一壯志雄心還沒來得及實現,張裕就迎來了轉折點。

2011年之後,張裕葡萄酒的淨利率不斷下滑,由鼎盛期的19.07億元,滑落至2017年的10.3億元,縮水近半。

與之相隨的股價亦是如此,張裕的股價從2010年9月30日盤中最高價85.58元(前復權價,下同)跌至2014年6月20日盤最低價22.16元,截至2018年5月3日,股價雖然反彈至40元,但相較於歷史最高價已被腰斬。

中國人不愛喝紅酒嗎?其實正好相反,近年來中國人在紅酒上的消費在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的。

有報道稱,中國消費者的偏好在近年來已逐漸從白酒轉向葡萄酒,中國的葡萄酒銷售額在最近幾年膨脹至10倍。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葡萄酒被認為有益身體健康。


曾與茅臺齊肩,如今市值被甩開8000億

據中國海關統計,中國進口葡萄酒由2011年的3.7億公升,上升至2017年的7.5億公升,平均每年增長12.8%。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說,中國人的紅酒消費增長速度,已達全球之首。

市場看上去是一片欣欣向榮的局面,只不過這個市場的近50%,已經被進口紅酒所佔領。

隨著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提升,眾多追求生活品質的消費人群將目光鎖定到了具有增值屬性的名莊酒上,進口葡萄酒尤其是高端進口葡萄酒深受青睞。

而張裕葡萄酒主要是介於50至300元價位中低端市場,追求的是產品的性價比。而此時的消費者更樂意嘗試一些進口葡萄酒,這就導致張裕受到外部品牌的嚴重擠壓。

國家統計局查詢到的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6年,全國葡萄酒年產量環比下降14.8%、1.4%、1.1%、1%,已連續四年出現下滑。

然而,外資品牌的進口量卻一直在不斷增長。

中國海關總署發佈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進口葡萄酒總量達6.38億公升,保持了超過10%的升幅。2017上半年,中國進口瓶裝葡萄酒總量約為2.54億升,同比增長13.9%。

此外,關稅的下降,競爭的激烈,促使進口葡萄酒呈現出量增價跌之勢,價格的下行,刺激了銷量的上升。


隨著2012年自由貿易的開展,新西蘭最早享受到了葡萄酒的零關稅待遇,此後智利葡萄酒在2015年也享受了同樣的待遇,澳大利亞則將在2019年加入。

據瞭解,在澳大利亞當地採購價每瓶不足15元人民幣,到岸成本價也才20多元人民幣,在中國市場銷售30元-40元/瓶,這一價格水平已低於大多數國產葡萄酒。這也使得張裕對低端市場的把控優勢不再。

不過,即使沒有關稅上的優惠政策,在國內土地、人工等生產成本高於國外的情況下,許多進口葡萄酒的性價比也是張裕不能相比的。

曾與茅臺齊肩,如今市值被甩開8000億

相比之下,茅臺所面臨的局面就大不相同了。

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升級,令中高端白酒在2017年受到強烈歡迎,這已經成為市場的共識。

除開茅臺的特殊性不談,比起紅酒,白酒在中國有著本地生產烈酒在本地市場的地位優勢。不管是伏特加,還是白蘭地等在國際上大受歡迎的烈性酒都無法在中國市場上與白酒相抗衡,因此白酒企業受到來自外部的競爭壓力較小。

目前,張裕開始加快了對外擴張的步伐,目前其在海外的產業已實現扭虧為盈,但由於海外業務體量不大,培育還要花費一些時間,因此海外擴張戰略仍面臨不小的壓力。

一瓶好葡萄酒需要時間的沉澱,一家好的公司更是如此。

當真正的洋酒來襲,作為曾經中國葡萄酒市場的佈道者,張裕若還想回到當年與茅臺齊肩的地位,恐怕要花費更大的精力,即使張裕能復甦,也不太可能成為第二個貴州茅臺。


畢竟貴州茅臺不常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