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山是福州名山 湧泉寺就是福州名寺

鼓山位於福州東郊,閩江北岸,自古以來就聞名遐邇,古人有“東鼓(山)西旗(山),全閩二絕”之贊。它因頂峰有一巨石如鼓,每當風雨交加,便有簸盪之聲,故名鼓山。湧泉寺就建在鼓山海拔455米的山腰處,相傳因寺前有羅漢泉湧出地面而得名。

鼓山是福州名山 湧泉寺就是福州名寺

鼓山 攝影/撰文:胡文凱

初聽寺名以為與“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故事有相關聯,後來才得知寺名只是與寺內的一泓清泉有關。相傳在建寺時,這裡並沒有水源,後來在一位羅漢的夢中指點下,才找到了湧泉,為感謝羅漢贈泉,所以此泉稱為“羅漢泉”,湧泉寺才因此得名。

鼓山是福州名山 湧泉寺就是福州名寺

紅牆 鼓山 攝影/撰文:胡文凱

關於鼓山的得名,有這樣的典故:該山頂有石如鼓,每逢風雨大作時,山頂便發出擂鼓一般的聲音,所以此山名為鼓山。每次聽到典故和神話傳說心裡總會冒出歪心思來反駁。這次我心裡便想,如果天公連下暴雨,那鼓山是不是就響個不停?傳說終歸是傳說,為遊覽助興總是好的。

鼓山是福州名山 湧泉寺就是福州名寺

山門 鼓山 攝影/撰文:胡文凱

不過,鼓山旅遊者之多,人氣之旺,倒是真的。我們乘坐的中巴車還在山下,就看到上山的纜車載著遊人,不歇氣地往山上送。就在我們上山的沿途,還看到盡興而歸的遊人沿著山間公路向山下走去。

鼓山是福州名山 湧泉寺就是福州名寺

山門 二 鼓山 攝影/撰文:胡文凱

鼓山是福州最著名的遊覽景區,也是歷史悠久的佛教勝地,山上蒼松滴翠,巖秀谷幽,風景秀麗,四季如春,確是難得一見的好去處。鼓山的主要景點有湧泉寺和喝水巖,湧泉寺建成於公元908年,它氣勢磅礴、工藝精巧,保持了明清兩代的建築風格。湧泉寺內有三寶:千佛陶塔、海底木供桌、千年鐵樹。就說那個海底木供桌吧,看上去倒也平常,與西北農村的老式供桌從外表上看去絕無兩樣。但是,導遊小陳說,做這種桌子的木頭是在海底長成的,密度特別大,重量自然特別沉,在水上漂不起來,用火點不著。湧泉寺曾失火多次,海底木供桌始終安然無恙即是明證。

鼓山是福州名山 湧泉寺就是福州名寺

偏門 鼓山 攝影/撰文:胡文凱

整個湧泉寺位於鼓山的半山腰處,建築構思獨特,整個寺院依山領傍勢,建在山峰的頜處,堪輿行家稱為“燕窩穴”,湧泉寺使得寺院藏而不露。前為香爐峰,後倚白雲峰,從外面看進去,根本見不到寺院,進去的小路也是青石紅牆、拐來拐去,所以有“進山不見寺,進寺不見山”的說法。

遊人無論是步行、乘車,還是坐纜車,都看不到寺院,即使進了山門,仍見不到規模宏大的湧泉寺。

鼓山是福州名山 湧泉寺就是福州名寺

牌坊 鼓山 攝影/撰文:胡文凱

鼓山是福州名山 湧泉寺就是福州名寺

佛塔 鼓山 攝影/撰文:胡文凱

鼓山是福州名山 湧泉寺就是福州名寺

紅牆佛塔 鼓山 攝影/撰文:胡文凱

感覺中,湧泉寺的大門最有特色,說是大門,其實根本就沒有門,進門處的左右立柱上寫著一副門聯:“淨地何須掃,空門不用關”。但是需要說明白的一點是,古剎年代久遠正在修繕,為募集款項在進入寺廟的時候是需要交納費用的,這樣就如同給寺廟設置了一個門,我們不談論這個門,繼續說那個門。

鼓山是福州名山 湧泉寺就是福州名寺

拍攝中的智雲穩定器 鼓山 攝影/撰文:胡文凱

鼓山是福州名山 湧泉寺就是福州名寺

紅色佛字 鼓山 攝影/撰文:胡文凱

接著說剛剛的門,這個門據說有二層意思:第一層、由於大門建在山坡口,前面是一條青石紅牆的通道,山風直衝而來,落葉閒草都風被吹得乾乾淨淨,根本用不到人工清掃,所以叫“淨地何須掃”;第二、在夏秋之際,颱風頻頻,大門經常被颳倒,後來,索性連門都不設了,因此就叫“空門不用關”了。這裡的“淨地”和“空門”還是雙關語。“淨地”指佛教“淨土”,本來就乾淨無垢,何須打掃?“空門”即佛門,四大皆空,如去如來,無遮無礙,關它做啥?另外,這副對聯還是一個“藏頭聯”,分別藏“淨”、“空”兩字,用來紀念鼓山湧泉寺第122代住持淨空方丈。

鼓山是福州名山 湧泉寺就是福州名寺

觀音大士 鼓山 攝影/撰文:胡文凱

鼓山是福州名山 湧泉寺就是福州名寺

知恩圖報 鼓山 攝影/撰文:胡文凱

站在湧泉寺的頭山門前,不得不讚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這麼有特點的山門,不要說在中國是絕無僅有,就是放眼全世界,恐怕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但是就紅牆來說還是很常見,而且這樣的彎曲狀態在天府之國四川也能看見,要是比一下掩藏的高深莫測,那自然不及湧泉寺。

鼓山是福州名山 湧泉寺就是福州名寺

殿門 鼓山 攝影/撰文:胡文凱

鼓山是福州名山 湧泉寺就是福州名寺

殿內 鼓山 攝影/撰文:胡文凱

寺門第一殿天王殿正中一尊彌勒像,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左右便是面容猙嚴的護法金剛四大天王,轉過來彌勒後面是韋馱天尊,這個格局與靈隱寺稍有不同,後者彌勒之後是觀音全身立像,四周密佈五百羅漢,其中濟公抿扇而笑尤為突顯。走出前殿,一口大鐘立映眼簾,鍾前是放生池,鍾後石階上即是大雄寶殿。階臺正中上書鼓山名字由來“石鼓名山”四字,但既在一寺中字又不大不小,總覺得委屈。

鼓山是福州名山 湧泉寺就是福州名寺

偏殿 鼓山 攝影/撰文:胡文凱

左邊拾階而上,右邊拾階而下,雖不明何緣故,佛門之地不敢造次。左邊而上是昌壽堂與祖師殿,祖師殿供奉禪宗初祖達摩大師,只掛一盞長明燈,香火比起昌壽堂清冷許多。對面右邊而下是伽藍殿與閩王祠。伽藍尊者有多位,此間護法神位已記不清。閩王供奉於寺廟倒不知何故。

鼓山是福州名山 湧泉寺就是福州名寺

正殿 鼓山 攝影/撰文:胡文凱

入大雄寶殿,正中三尊佛祖大像,從左到右分別是過去世迦葉燃燈佛現在世釋迦牟尼佛未來世彌勒佛豎三世佛。手結佛心印,寶相莊嚴,尊弘無邊。兩側是十八羅漢,此時有僧人身著袈衣陸續入內,似要舉行什麼儀式,左右中門都用掛繩掛起。未及細觀忙繞至後殿。右首為大智文殊菩薩,騎青獅,為釋迦牟尼佛左脅侍,相傳五臺山為其說法道場。忙跪下雙手合什恭恭敬敬磕頭,懇文殊菩薩賜我靈智,佑我早日畢業,阿彌陀佛。中間原來是西方三聖,正中阿彌陀佛,跪下磕頭,佛祖萬一弟子有日皈依佛門千萬別因為弟子愚難開化不收容啊我佛慈悲。左首是大行普賢菩薩,騎白象,釋迦牟尼佛右脅侍,說法道場峨眉山。普賢大士象徵大德大行,跪下磕頭,菩薩我一定好好做人。出殿門,發覺中間一副楹聯十分意趣:“色色懼空不為禪縛,頭頭是道莫謂緣慳”。佛家妙語義理深雋大抵如此。

鼓山是福州名山 湧泉寺就是福州名寺

正殿 二 鼓山 攝影/撰文:胡文凱

湧泉寺殿宇輝煌,法像莊嚴,素有“閩剎之冠”的稱譽。現存主要建築尚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鐘鼓樓、白雲堂、明月樓、對箭堂、藏經殿、回龍閣等,均為清代及近代重建,幾乎保留明清兩代的建築風格和佈局。這些建築物,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建築組群,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

鼓山是福州名山 湧泉寺就是福州名寺

偏殿 二 鼓山 攝影/撰文:胡文凱

在湧泉寺的偏殿上看見了很多牌匾,後來據瞭解湧泉寺最珍貴的牌匾是天王殿殿前懸“湧泉寺”大金匾, 系清康熙皇帝“御筆頒賜”。此次造訪的時候正趕上寺院修繕,工人們行走於廟宇之內,也乃是一件修行之事。

鼓山是福州名山 湧泉寺就是福州名寺

池塘 鼓山 攝影/撰文:胡文凱

出寺經過放生池,再穿過齋飯食堂,來到的是寺院山門偏門外的一處圓形水池。池內浮萍肆意生長,綠色倒是和周圍樹木相得益彰。這裡會不會也是一處修行之地?我不得而知,於是走出山門。

鼓山是福州名山 湧泉寺就是福州名寺

池塘 二 鼓山 攝影/撰文:胡文凱

走出湧泉寺,長舒一口氣,雖然我是一位無神論這,但也感覺自己的心裡又得到了一次洗禮。願千年古剎再傳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