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突擊步槍抄襲了德國的StG44突擊步槍嗎?

手機用戶80611480305

當然不是了,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武器,非要說的話也只能說AK概念可能受到了StG44突擊步槍的啟發。

Stg44突擊步槍是德國二戰末期設計的一種步兵武器,是第一種被叫做突擊步槍的突擊步槍,如果以StG44的突擊步槍標準往前推可以推到法國的利貝羅勒M1918或者俄國的費德洛夫M1916。StG44步槍由著名槍械設計師雨果·施邁瑟設計,發射7.92x33mm Kurz短彈,這種彈是由7.92x57mm毛瑟彈截短彈殼研製而成的。因此發射藥較少,後坐衝量比較小,適合在全自動武器上使用。StG44擁有高於衝鋒槍的殺傷力和射程,低於98k的後坐力。

其結構採用長行程活塞導氣式原理,槍機偏移閉鎖,採用上下機匣結構,機匣等部件主要由衝壓工藝製造,成本較低。

而AK步槍是蘇聯在戰後設計的一種突擊步槍,採用7.62x39mm M43彈,這種彈和7.92x33mm Kurz彈一樣是一種中間威力步槍彈,在全自動射擊時更有利於控制武器。蘇聯在二戰中確實繳獲過StG44突擊步槍,StG44採用的彈確實可能啟發過蘇聯人,甚至StG44步槍的設計師本人都被蘇聯俘虜過,但是他並沒有給蘇聯帶來什麼,據檔案記載,施邁瑟“毫無價值,他的心理是資本主義的,還會對其他專家的思想產生不利影響”。

AK雖然也採用長行程活塞導氣,但卻是槍機迴轉閉鎖,雖然AK的早期原型槍AK-46也採用上下機匣,但後來取消了這種設計,機匣早期採用銑削機匣,後期才改用衝壓機匣。這兩種武器是怎麼都稱不上抄襲這一說的。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是輕兵器愛好者,熱愛輕武器與戰術文化,期待與你一起走進狂野的輕武器世界!


輕兵器愛好者

從AK-47誕生之日起,就不斷有人質疑它有納粹德國的血統,甚至有鼻子有眼的職責AK-47不過是第一支突擊步槍StG-44的私生子。而突擊步槍之父胡戈.施邁瑟戰後在伊熱夫斯克工作到1952年的經歷,似乎更提高了這種說法的可信度。

德國人在StG-44上實踐的生產理念是符合戰後美蘇的機械化戰爭體系的。作為全世界最初建立機械化部隊的國家,德國比美蘇英法更早認識到單兵速射武器與機械化重裝備結合的巨大威力,當然也更早的發現全威力槍彈步槍所固有的,單兵藥攜帶量過低的先天不足。實際上,不光是德國注意到了這一問題,在速射武器發展方面成果頗豐的美國也在30年代開始研製威力介於全威力槍彈和手槍彈之間的新型槍彈,並趕在德國人之前拿出了7.62毫米*33卡賓槍彈。

但毋庸置疑的是,StG-44是在AK-47之前將中間威力槍彈和自動步槍特點結合最好的一款設計。相比之下,美國的M1卡賓槍雖然質量更輕,更便於攜帶,但所使用的7.62*33卡賓槍彈彈頭質量過輕,初速僅有606米/秒,槍口動能剛剛超過1300焦耳,遠不如StG-44的1909焦耳,因此常被譏諷不是為戰士設計的武器。蘇聯在二戰中憑藉“租借法案”,獲得了不少M1卡賓槍,自然也基礎到了其配用的7.62*33卡賓槍彈。

現在已經很難說清,蘇聯獲得M1卡賓槍是否早於1942年在戰場上繳獲使用7.92毫米短彈的MKb-42型自動卡賓槍。不過,我們可以確定的是,蘇聯軍方在研究了這兩種中間威力槍彈後,在1943年7月下令設計蘇聯自己的中間威力槍彈,這就是AK-47裝備的M43短彈的由來。但蘇聯軍隊並未立刻著手對M1卡賓槍和MKb-42進行仿製,而是將M43短彈裝備在RPD機槍和SKS半自動卡賓槍之上。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表面原因是此時蘇聯紅軍中還大量裝備著性能優秀的PPSH-41和PPS-43衝鋒槍,步兵、裝甲兵等對這兩款衝鋒槍的評價都很高,暫時不需要一種全自動步槍來替代它們。更深層的原因是,蘇聯紅軍此時尚未完成全面的摩托化。

作為一個坦克生產大國,蘇聯紅軍在二戰前就裝備了大量的坦克,並曾編組過摩托化和機械化部隊。但由於蘇聯綜合國力和汽車工業的水平遠低於美國和德國,因此蘇聯紅軍二戰中後期才依靠美國援助的大批卡車完成部隊,尤其是後勤的全面摩托化。此外,蘇聯紅軍對半自動和自動步槍的印象較差,二戰前裝備SVT-40和AVS-38半自動步槍在衛國戰爭中的表現差強人意,加之蘇聯紅軍在二戰中後期由於人口大量消耗的原因,步兵兵員素質不斷下降,因此在後勤保障和維護使用方面都尚不具備裝備自動步槍的條件。
衛國戰爭結束之後,蘇聯紅軍開始進行精兵裁員,同時戰爭中編組的機械化軍團在編制組織方面日趨成熟,後勤保障基本告別了畜力挽拽,實現了機械化。這種情況下蘇聯紅軍才開始尋求裝備一種貫徹德軍在Stg-44上實現的自動火力和中間威力強大有效結合理念的新型步槍。由於蘇軍在衛國戰爭末期大量的繳獲了StG-44,並俘虜了包括胡戈.施邁瑟在內的幾乎整個設計團隊,蘇聯軍方可以在完全吸收和消化德國經驗的基礎上,為自己量身定做一款突擊步槍。這與蘇聯在戰後利用繳獲的德國火箭、噴氣式飛機和其他先進技術資料和設計團隊的方式完全相同,是“以我為主”的重新創造。

因此,說AK-47與StG-44有一定的血緣關係,是不可辨駁的事實。AK-47身上最明顯的特徵之一,導氣式自動系統就是繼承自StG-44,但除此之外,AK-47也借鑑了大量其他槍械的成熟設計,例如M-1卡賓槍的閉鎖系統、FN自動步槍的保險系統等,正是這些設計,使得AK-47擁有了遠超於其他型號的可靠性。

有意思的是,AK-47在俄羅斯還面臨著另一場更麻煩的血統官司。2002年《莫斯科共青團員報》發表一篇引起廣泛正義的報道,文中將卡拉什尼科夫團隊描畫成利用行政手段打壓圖拉機械廠AB-46並盜取後者核心設計的惡人。設計AB-46的彼得.特卡喬夫認為AB-46已經擁有了日後AK-47的幾乎所有特點,甚至在外型上都與AK-47接近。這一說法一經問世,就在俄羅斯國內引起軒然大波,

強武堂

這都已經是老梗了。

STG44

首先說一下這兩位的開發研製時間。STG44的最初要求是德國陸軍武器局(HWA)於1938年開始提出的,要求其重量小於或等於kar98K,可精確射擊400米內的目標,每分鐘射速450發以下,用於滿足在中距離交戰中的火力要求。而其原型MKb42於1940年開始測試,經過改進後再1944年前後投入了生產並被命名為STG44。這時候的STG44還只是小批量生產,進入前線大批服役得過一段時間才行。而直到戰爭結束,STG44也沒能大規模裝備部隊。

卡拉仕尼科夫

AK47的設計工作開始於1945年,在1946年開始測試,並在1949年開始成為制式武器。

再看二者使用的槍彈,STG44使用的是7.92*33毫米的kurz中間威力彈,AK47使用的是7.62*39毫米的中間威力彈,註定了其槍管和機匣不一樣了,而槍說到底還是因為彈的開發,而沙俄時期費德洛夫自動槍就已經面世,關於中間威力彈的研究俄國人算是比較早的,這一點上卡拉仕尼科夫肯定受其影響較大,而不是STG44。

至於導氣系統和閉鎖裝置,這二者倒是有點相像,不過要說是受STG44的影響不如說是受M1加蘭德步槍的影響大些,畢竟設計師本人在1944年參加一項7.62*39的半自動卡賓槍設計比賽的時候就接觸過加蘭德步槍,而這直接導致了AK47的原型槍AK46的誕生。換句話說,此次設計出來參加比賽的卡賓槍才是AK47的正牌祖宗。

這二者雖然都採用的是導氣式自動方式,閉鎖裝置也同樣是迴轉式閉鎖,不過其內部結構可差的太遠了。

前者為STG44 後者為AK47

如上圖這二者的結構相差很大,外形方面也就只有組裝起來時的投影有點相像而已,不論是長度,射擊精度方面二者都有差別。再說,自動武器這方面蘇聯和德國的發展脈絡都很清晰,這是兩條涇渭分明的河流,不存在抄襲這一說。


軍情解析

這個問題是老問題了,誠然,ak47與stG44外形上很相似,工作原理上也類似,但絕不能說AK47抄襲了StG44,主要原因是子彈!

懂得輕武器的人都知道,先有彈才有槍,什麼樣的子彈決定什麼樣的槍支!如俄國的7.62ⅹ54毫米R彈,直接決定了莫辛納甘步槍,而與美國的春田式步槍天然不同,雖然兩者都是栓動步槍。

同理,AK47使用的是7.62x39毫米子彈,這種中間威力彈更可能來自於美國M1半自動步槍的啟發,StG44使用的是7.92x39毫米子彈,雙方並無相同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