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克比賽選手普遍有種習慣,架杆的手會不自覺的彈指頭,這是為什麼?

沒事擠奶牛

這件事被各種擴大,很可能是從“皇帝”亨德利這裡來的,不好說亨德利之前有沒有球員在瞄球時有沒有下意識的抖動手指的習慣,但很多中國球員承認過自己的這一習慣來自於觀看亨德利的比賽錄像以及刻意的模仿。

從理論上很難說這個動作會不會對擊球準度產生物理性的影響,但很有可能這些下意識的小動作可以給球員的心理帶來某種安慰。不管是什麼樣的動作,只要做了有助於表現的提升,那就都不妨一試。

2018年世錦賽,凱倫·威爾森在對陣馬克·艾倫的比賽中換了一件馬甲。事實上他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這些看似與比賽毫無關聯的動作都是在給自己提供信心上的暗示:“這樣絕對就能贏”、“上次就是這樣做的並且效果很好”……事實上都是讓自己舒服些。

有很多球員都有各種各樣類似的小動作,比如馬克·艾倫在俯身瞄球的時候用下巴找球杆,最後成了大家熟知的“小歪嘴”,事實上並不是不歪嘴就不會打。中國選手梁文博有站起重新瞄球的習慣,並且也有一個輕微的扭下巴的動作……諸如此類都是想辦法讓自己相信某些動作執行之後會有助於發揮的提升。

諸如一些運動員(當然不僅僅是檯球的運動員)在登場的時候會攜帶一些小東西(類似於護身符)給自己增加信心,認為這樣做能帶來好運,這就更加普遍了。甚至有很多裁判都是帶著有特殊意義的道具登場的,一些檯球裁判都有自己“專用”的硬幣,這樣在決定雙方開球權的時候可以拋擲一個自己熟悉的物件,也順便紀念了一些人和事。


小牛滿分

這是一種習慣使然,為了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擊球節奏。對於職業運動員來說,打比賽、平時練球手部就是一個重中之重的部位,尤其是練球的時候,一天幾個小時甚至想出成績的十幾個小時,不能不說老是重複一個動作就不是一個辛苦的事情,手指作為架杆的支撐,就是要保持紋絲不動的姿勢。至於會不自覺的彈指頭,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已的理解,也許心底的那個聲音告訴他:已準備妥當,可以出擊了!朋友們,你們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