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真实的美式教育,在职人士如何申请美国留学?

马云谈教育:如果教育理念不改,孩子们将竞争不过机器

探索真实的美式教育,在职人士如何申请美国留学?

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博弈中,应试教育的影子挥之不去,记、背、算还普遍存在。即使在大学课堂,老师在上边滔滔宏论,下面学生一字不落地奋笔疾书,考试时昏天黑地一阵背诵,以至考试拿高分、考完全忘光的现象也是比比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对知识的偏执推崇,按照马云的说法,已经没有市场了。

马云指出,我们必须要有对未来独特的思考、对未来的把握,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人类知识极具爆炸的情况下,人类过去两千年来,知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知识是可以学来的,智慧是一种体验。人类和人类的竞争是智慧的竞争、体验的竞争。因为,你没办法竞争这个时代。过去的200年是知识的时代,是科技的时代。未来的一百年是智慧的时代,是体验的时代,是服务的时代。因为,机器将会取代过去200年来很多技术和科技。

马云向我们挑明,包括学生在内,要去拥抱智慧,而不是仅仅占有知识。如果教育理念不改,未来,孩子们将竞争不过机器。所以,未来要求各国各地区各个家庭高度关注未来孩子的教育。

马云谈教育:中国的教相当好 中国的育相当不够

知识是可以传授的,但人生的智慧需要唤醒。一个优秀的老师能够唤醒学生的智慧。马云说:“老师最重要的职责是发现人,每位老师都有机会点燃别人心中的灯。”“教育教育,不仅是教,更在于育。”

聊育人:优秀老师可唤醒孩子智慧

我以前当老师的时候,我在问,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人类讨论很久,辩论很久,人到底生下来是好的还是坏的,我想人生下来可能一半是好的,一半是坏的,但是由于教育,由于老师,由于整个文化环境,我们把人身上好的东西这一面不断地被唤醒,不断地被扩大,而坏的东西给遏制,把善意、智慧唤醒,这是老师可以做到的,这是教育工作者可以做到的。

知识不可以被传授的,但是智慧是可以被唤醒的,一个优秀的老师可以唤醒一个年轻人、一个孩子的智慧,而另外一个优秀的老师是把知识传授上去,这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老师不受人尊重,很多地方看不起老师,对教师有误解。

其实这个天下没有一个职业不会被人指责,你自己对自己要有尊重,只有你真正爱这个工作的时候,其实你是不太在乎别人怎么看的。我现在自己作为一个商人特别骄傲,当然我当老师的时候,我也特别以自己为骄傲。

马云谈教育:只有经典才能填补智慧的空白!|

中国教育分为两个问题,有教有育,中国的教是不差的,但是中国的育,差了一点。育是文化,是体育,是想象力。过去300年,由于知识、科技、人类的眼睛在往外看,知道世界发生什么变化;但是真正教育的育,是培养智慧的,智慧和聪明的差异,聪明知道怎么获取,需要什么,智慧知道的是什么是我不要的。只有知道什么是不要的,才能走得更远,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久。

也许马云先生对“教”和“育”这两个字的解读并不那么精准,但是却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教育的问题之所在,以及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智慧养成(暂且用这个词组表示)。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教出了许多知识型人才,所以国家才会有今天这样蓬勃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向前推进,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世风每况愈下,成人的社会唯利是图,趋炎附势,尔虞我诈,假冒伪劣商品随处可见,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可是安全感、幸福值却越来越低,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我们下一代的状况也极度堪忧,高校内毫无生气,大学生奢靡享乐,自杀、投毒等谋杀事件频发;中小学生普遍缺乏自理能力,自私、任性、厌学,甚至出现辱骂老师,与老师拳脚相向等恶性事件。家长们一边抱怨现在的教育制度出了问题,一边又带着孩子满世界的补课、学特长,忽视孩子的品行培养。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很多家长又把教育当作一种自己购买的服务,一味地指责、要求学校和老师,唯独忘记了反省自己。可以说当今教师这个群体是职业压力最大的社会群体之一,网络上很多教师在各种吐槽亚历山大。其原因之一就是来自以上所提到的学生和家长的问题,还有一个原因来自于上级领导部门细致繁杂的检查、考核、评比,老师被压得喘不过气,像陀螺一样机械运转,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知不觉中越来越“奴化”。试想这样的老师如何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精神,会想象、敢创造的学生呢?我们的教育部门曾试图通过教育改革,扭转这样的局面,但是一轮又一轮的教改成果并不尽人意,几近失败。

这一切究其根本原因都是因为自五四运动以来,我们的社会出现了文化断代,100年后的今天愈演愈烈,现在的人们真是太“聪明”了,浮躁外求、急功近利,为了达到目的想尽办法,用尽手段,却与“文化与智慧”渐行渐远,所以患得患失,所以身心俱疲,所以毫无禁忌。现在的成年人基本是有知识没文化的一代,如何苛求我们教会下一代成为有文化,有智慧的人呢?所以我们需要停下来认真思考几个问题,找回初心,重新出发:

1、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2、 达到目的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中庸》里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句话解读起来需要追根溯源,我的理解可以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教育就是为了让“人”成为“人”。其最基础的是一个人品行性情的培养,然后才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后圆融运用,成就智慧。所以教育的目的是先成人,再成人才,最后成为人物。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家长、老师乃至社会上的企业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职业——开发商,专职开发人的人性,用传统文化概括就是把人本有的仁、礼、信、义、智等美德挖掘出来,使其活得光明、饱满、自在、充实,成为一个有内涵修养的人,成为一个智慧之人。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马云谈教育:从教育入手,才有可能赢得未来

探索真实的美式教育,在职人士如何申请美国留学?

马云强调,未来社会从产业到技术都会发生突飞猛进的变化,而技术变革的背后离不开对创新型人才的培育,更离不开教育的改革。

“今天创新的主战场不在大专院校,这不是说最优秀的人才不在大学里面,而是由于过去几十年中国教育的进步,优秀人才遍布在企业里面,企业成为了第一。” 马云直言,“我们觉得以前企业跟着大专院校走,未来应该是大专院校跟着企业走,跟着市场走,因为只有在竞争的第一线,才有可能诞生最先进的技术。”

马云在对话中表示,我们需要更多的创新者,更多的敢于尝试者,敢于不断的思考。我们今天唯一要做的事情是改变自己:改变我们孩子的教育方式,解放思想、拥抱技术,同时加大我们的管理,用良好、优秀的生产关系去适应创新。

在他看来,我们首先要重新考虑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特别要加强中小学、幼儿教育。对于现有人才的培训,我们必须高度关注80后、90后和00后,生于互联网时代的他们敢于尝试,社会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学习者心态”。此外,我们有必要针对新生儿童的特点,分类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我们国家从教育入手,才有可能赢得未来”。

美式教育——教育公平是满足每个学生学习机会

美国教育,特别是其基础教育,一直伴随着赞誉声与批评声。然而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教育又不得不堪称“世界典范”,颇具观察、参考和反思价值。美国中学生学习负担不比中国学生轻松,但美国人从来没有提出要减轻负担。

教育公平是满足每个学生学习机会

探索真实的美式教育,在职人士如何申请美国留学?

对美国教育的总体印象,就是3句话:一是教育平等;二是追求卓越;三是各负其责。所谓“平等”,就是给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机会,“卓越”就是鼓励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各负其责”就是各联邦政府和学校校长、教师要根据各自不同的任务肩负起责任。

美国教育实际是最不公平的,私立学校远远好于公立学校。这是不争的事实,但美国人说,教育公平就是寻求在满足每个学生学习机会的基础上,“人尽其能,因材施教”。所谓“人尽其能”,就是根据孩子的家庭能力,选择孩子接受教育的学校,而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就读的学校和班级。

跟国内重点班类似,美国有资优班。同时,美国学校还有特需班,即我们所说的差班。以纽约学校为例,一般20个班的学校,有3个资优班,3个特需班。分班依据是纽约州每年4、5月和9、10月的州会考。全州学生从4年级开始到11年级都要参加。会考科目有固定的英语和数学,此外,不同年级会从社会、科学和艺术3科中任选一门。会考成绩都在4分以上的学生就能进资优班,如果有2门是2分的学生就会分在特需班。然而,不管是分在资优班,还是特需班,学生是不知道的。他们的班级都是代号,例如6年级有23个班,那就是从601开始,到623结束,也许601、611、621就是资优班,603、613、623就是特需班,这些都是随机的,一开始学生都不知晓。

一般来说,美国学校平均每班学生数额在20到30人之间。只要会考,就会有调整,调整是通知家长和学生。当然,学生不愿意到资优班,想留在原来的班级也可以,但调到特需班的,学校会尽量征求家长的同意。实际上,特需班会对学生在英语和数学科目上提供特别帮助和课后辅导,家长都很乐意。美国这种因材施教,基于学生的学情,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当然,就是在资优班,学校还会把学生分层,例如数学A、B、C班,这样能满足学生追求卓越的目标。因材施教是美国教育的一大特点,到中学,特别是高中后,同一年级的学生,也可能根据学习情况为其提供3或4个水平层次的教学,让学习好的学生学得更好。因为学生按学习成绩分开,他们只能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组同学比,而不是在大环境下竞争。这样,即便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学生比,也不会有太多失落感。

终身教育已经成为美国流行的教育思潮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动和美国社会各界的宣传号召下,终身教育已经成为美国流行的教育思潮,并逐渐成为国家的基本教育策略和政策。美国的成人教育家温申特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从出生到死亡的教育过程”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的教育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且逐渐成为社会的现实。美国的成人教育对象不分老少、贫富和肤色,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年龄跨度从十几岁到六十几岁。年龄从17岁至65岁以上的社会成员都有一定比例的成人参与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其中25-29岁和30-34岁两个年龄阶段的比例最高,分别占本年龄段成人总数的58.5%和 56.9%;在60-64岁和65岁以上这两个年龄段内,仍分别有占44.6%和39.7%的成人在参与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学习。

为了便于美国人终身接受教育,美国的成人学校不仅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招生办法上尽量地适应各类成人学习的需要,而且还让学生在择学上也有较大的自主权,并且实施了各种有效的管理措施。如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一般设有日班、夜班、周末班等供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在学籍管理上,学生在学校的学籍管理短则为3年,长则可达10年,中途辍学,学籍保留,在学分管理上,经学校同意,学生到其它学校选科的学分和成绩也可以通用,文凭也无差异。今天,美国的成人教育朝着人的终身化方向发展,它已经不再局限于人的某一个时期或某一个方面,而是扩大到人的一生整个过程,同时成人学习的内容随着学习机会的扩大也向纵横两个方面扩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正在努力建立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社会、一个无学习障碍的社会和一个以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成人处在教育、劳动、再教育、再劳动的过程之中,同时知识信息得到不断的传递、补充、更新、再传递、再补充,再更新。

在职人士如何申请美国留学?

探索真实的美式教育,在职人士如何申请美国留学?

本科时平均分不高,可以去美国进修硕士吗?

可以。在职人士具备的工作经历,可以为自己的申请有一定程度加分。只要择校恰当,是可以成功申请硕士入学的。

英语基础薄弱,可以顺利到美国进修吗?

可以。根据在职人士的申请需求,可以选择提供有条件录取的学校。这样,在美国先学数月的语言课程,迅速提高英语水平后,可以继续进行正课学习。

资金预算不是很充裕,可以实现去美国进修吗?

可以。美国大学数量众多。根据自己预算和留学目标,合理定校,选择性价比高的院校进行申请即可。

可以边工边读吗?

可以。硕士在读学校有法定固定时长的兼职权力。

“在行”App预约央视阿丘专访留学专家,BTV留学生节目金牌留学规划师陈华老师咨询,为你解答留学疑惑!

美嘉教育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建外SOHO A座30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