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為什麼說“中醫不過是有意無意的騙子罷了”?

鄭彥英

事實應該是,中醫不過恰好成了,周樹人發洩情緒的“替罪羊”,“父親的病”正好給他廢除中醫“全盤西化”的主張打了頭陣立了功!

試想,現在那麼多億萬的、死在化療治癌的“世紀騙局”收錢臺上的民眾,家屬卻沒幾個說出西醫是“綁架”民眾健康的“騙局”!西醫是騙子!這是為什麼呢?

在這個意義上,只能說中西醫同樣“治得了病,醫不了命”。

他父親肝腹水不聽醫囑長期飲酒,能活命嗎?西醫更不可能醫治得了!

當時的情境是西學如“洪水猛獸”,沖垮了東方古國,成了殖民“話語霸權”,西醫欲取代中醫反客為主獨霸市場,使這個源於解剖屍房在殖民掠奪戰爭暴發的西醫,光顯的成為主流醫學。

如果魯迅“無意”說出黑中醫的話,說明他在傳統醫療養生文化上真的“無知”,在此方面與一些很會保養的民國要人比,他是真的差一大截,不知中醫養生在世界上“獨樹一幟”,至少他是不認同中醫的那個系統。沒有“過勞死”算他命大。

如果是“有意”要黑中醫,彰顯他從東洋學的西醫那一套,那就有些“無恥”,像梁啟超一樣能為了推行西學犧牲“右腎”,打脫牙和血吞,那樂活只能說“獻身”科學談不上,一個字“賤”,兩個字“犯賤”!為了推行西方的醫學科學,竟然“選擇性目盲”,因誤診被西醫手術刀錯割了“右腎”,喝著中醫“救命湯”罵中醫,背棄良知出賣靈魂、睜眼說瞎話!

與當時民國的一杆子西學標杆學者相較,國共元首卻都是鐵桿“中醫粉”,要不是他們力挺國醫,擋住這一股西化“逆流歪風”,漢字和國醫可能真就“廢”成了,作為專家教授們“新文化運動”的又一戰績,“彪炳史冊”了!在這點上,要感謝他們,他們才是“最可愛的人!”

以我的推測,魯迅是在西學上太過用心力了,大量譯介著作即是明證。勞心勞力西化以西學之是非為是非,遲早是要中毒的,殖民木馬病毒不輕啊!而中醫是一種“樂活”的護衛生命健康的“生態型”醫療系統,國人竟不理解悲哀啊!

晚年的魯迅是有反思的,以他的“悟性”這也是自然要發生的事,承認年輕時的“過激”言行!當時正是中醫醫好了他母親多年被西醫延誤的慢性婦科病。

為華夏文明爭話語權!

樂活一家之言!共勉!


樂活族長神洲大地

魯迅對中醫的懷疑,起自他父親的病在兩名當地有名的中醫手裡毫無好轉,反而每況愈下,最後不治的經歷。

後來他寫了一篇文章回憶此事,就以《父親的病》為名,在其中辛辣諷刺了那兩名中醫的荒謬。

魯迅父親得的應該是肝硬化,第一個名醫每隔一天就來診治一次,診金是一元四角,魯迅說當時已經是非常昂貴的數字了。

魯迅說,所謂名醫用藥,總是有特別神奇的地方,藥引特別難得。比如這位名醫,就要求要有“經霜三年的甘蔗”。但是兩年下來,父親身上的水腫卻越來越嚴重,這位名醫也終於承認束手無策。他說:我所有的學問,都已經用盡了。於是又為魯迅的父親推薦了另一位更有名望的中醫。他說:病是不打緊的,經那位名醫的手,格外好得快。

第二位名醫的用藥果然更加神奇,其中要求蟋蟀一對,還特別強調:要原配。

魯迅在文中嘲諷道:似乎昆蟲也要貞節,續絃或再醮,連做藥資格也喪失了。

這位名醫還擔心用藥不夠,為保險起見,建議再找個人看看這裡面是不是有什麼前世的冤孽。他說:我能治病,但是不能治命。果然是個謹慎周到的名醫。只是魯迅的父親搖搖頭拒絕了這一建議。

於是他終於死了。這幾年荒謬的醫治經歷動搖了魯迅心中對於中醫的一點信仰。再加上他後來到日本學醫,學得如何不說,但現代醫學的理念,進一步使他拒絕和厭惡傳統中醫,所以說出“中醫是有意無意的騙子”這樣的話,也就不足為奇了。


東土大唐三俗和尚

魯迅為什麼說“中醫不過是有意無意的騙子罷了”?

魯迅的偏激是眾所周知的。

在1922年他寫的《吶喊自序》中這樣寫道:“我還記得先前的醫生的議論和方藥,和現在所知道的比較起來,便漸漸的悟得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的或無意的騙子,同時又很起了對於被騙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從譯出的歷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維新是大半發端於西方醫學的事實。”

在1926年寫的《父親的病》中,他列舉了幾個所謂中醫名人的“惡行”,並說:“S城那時不但沒有西醫,並且誰也還沒有想到天下有所謂西醫,因此無論什麼,都只能由軒轅岐伯的嫡派門徒包辦。軒轅時候是巫醫不分的,所以直到現在,他的門徒就還見鬼。”

魯迅是學西醫的,寫這個文章倒還情有可原,但是,同時代的梁啟超就讓人費解了,他被西醫割錯了腎,並且死於此,但他依然為西醫叫好。

那個年代,由於魯迅、梁啟超等人崇拜西方,所以覺得西方什麼都好,甚至要我們用拼音文字。

但現在,由於人們對中醫的認識越來越清晰,中醫的好處和重要性不斷顯現出來,我們才可以理性的看待中醫。


鄭彥英
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或無意的騙子-,魯迅很受傷!

魯迅為什麼那麼反對中醫呢?

語言幾乎是冷嘈熱諷,我想是有原因的,針對這個問題,二羊跟大家梳理一下,也特意去翻看了文獻。

有兩點我覺得是他反對中醫原因:

1.魯迅的成長經歷,早年父親病逝

2.大時代背景,新文化運動

先來看他爹的病。

魯迅他爹叫周伯宜,是1893年冬開始生病的,然後一病不起到1895年秋冬逐漸嚴重,直到1896年10月12日(農曆9月6日)去世,年僅37歲。

那一年魯迅才15歲,可謂早年喪父親。這是一個天大的打擊,直擊他青春期叛逆的小心臟,這一擊,可謂一萬點傷害,直接影響到他今後的一生。

乃至成年後,父親當時病重,痛苦就醫的情形歷歷在目,可見對他打擊非常大。

他父親得的啥病呢?

1893年秋,魯迅父親再一次參加“高考”鄉試,他父親屢試不第。魯迅的爺爺又是一個很要面子的人,怕兒子再一次考試失敗。

於是通過賄賂監考官的方式想作弊,但是人家願意收錢但不願意開收條。買賣不成,友誼小船說帆就帆,合作失敗,人家揭發發了。

魯迅他爹正在杭州參加鄉試,剛進考場就被抓起來了,結果試沒考成,還被革去了秀才。

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偷雞不成蝕把米!

魯迅他爹在精神上深受打擊,抑鬱、憤怒,感嘆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為什麼別人的人生都是贏家呢?想不通,鬱鬱寡歡,只能借酒消愁。

喝到醉的時候還經常借酒發飆,甩筷扔碗,罵人。

魯迅經常跑去廣街買鴨梨、蘋果、花紅之類給父親下酒。紹興人飲灑習慣,喜歡用水果來下白酒(燒酒),可見他爹喝的酒度數還不低。

這就樣,幾個月過去開始病倒,最後每況愈下,病入膏肓。

到底是啥病?

從他父親得病的原因,狀態,還有後面的症狀表現。可以推斷他的病史肝病,而且是比較重的。

鬱怒傷肝、又長期喝酒傷肝,到後期、什麼肝硬化、肝腹水就來了。

你看他病到後來都是肝病重症表現:吐血、肚子脹大、水腫等

他爹病的那麼重,中醫搞不定,吃了很多中藥,他心理有陰影。

當時,請了兩位診金高昂的人稱的“神醫”來看,開了不少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藥,卻無一見效,最終父親還是死了。

而聽說那神醫還天天坐著驕子闊氣著呢、生活好得很、還康健,聽了如何不叫人生氣。

看他的文章《父親的病》寫到,各位可以自己去看原文,再他看來,請到的兩味神醫,醫術不行,醫德不咋滴!

你看,我爹被你們治死了,你們還過多那麼開心、那麼風光!

可見他對醫生的印象非常不好,對中醫的印象也很不好,這就是他的童年陰影啊!

再他後來的文章中父親的病中,他用了一個很不友好的詞來描寫他跟醫生的交往“我曾經和這名醫周旋過兩整年”,周旋啊,跟來看病的醫生周旋啊!

這是分明是階級鬥爭啊,鬥智鬥勇嘛。

看到這。他不相信中醫,你能理解吧?

我,二羊是能理解的。

他是一個受害者,父親的病逝,對還是青春期的他來說是一個巨大傷害,這個傷害變成了一種潛意識,在成年後,他從骨子裡就是不相信中醫,不信醫生的。

你說這樣一個人,他不反對中醫,誰來反對!?

他父親的病,在中醫看來是膨脹病。是一種疑難的慢性病,古代中醫有四大難治之症“風、癆、膨、脆”。

其中膨脹一證沒人敢說能治好,有諺說“神仙難醫膨脹病”。

再一個,當時醫療條件限制,最後成為不治之證而病死,也是情理之中的。

魯迅由於對父親的死”伯也很抉帶些切膚之痛的自己的私

怨”(魯迅原話)。

再後來,跑去日本學西醫,原因就在這兒啊。用清代醫家吳鞠通的話說:

“父病不知醫,尚復何顏立天地間!"

說回來,他是沒遇到好的中醫,如果遇到好的中醫可能還有一線生機,父親的病情的到改善,並延長壽命。

可惜他沒有享受到中醫的福利,包括他自己後來身體生病拒絕中醫調理,西醫又沒好辦法,即便是病死也不願意看中醫。

他爹的病已經是晚期了,都肝腹水了,放在今天無論中醫還是西醫一樣救不了。

假如我的親人生病,無論被西醫還是中醫治,治到最後,錢花了很多,病沒有好,最後人還是不行了,我也會懷疑這個醫學,也會懷疑醫生。

魯迅反對中醫,只不過是有了這樣的親身經歷,面對中醫,他無法理智的看待這個問題。

再加上後來,搞新文化運動,他是先驅,肯定拿中醫開刀。

完完全全就是一個失去親人的病患家屬的心裡狀態。

二羊也有同樣的經歷,二羊的父親病走的時候才45歲,那時二羊才剛剛上大學,對於父親生病看遍各大西醫,四處求醫無果。

最後父親還走了,走的不明不白!對西醫的失望,二羊才發願學中醫的。

同樣的經歷,魯迅選擇罵中醫,排斥中醫,二羊卻成了中醫腦殘粉!

同樣是親人生病,我們再來看一個日本西醫。

他跟魯迅幾乎是同時代的人。兩個都是日本醫學院的學生,學習西醫。

一個畢業後從文,寫文字罵中醫、排斥中醫。

一個畢業後從西醫臨床,後來改學中醫並感激中醫,傳承和弘揚中醫。

這個中國人就是,魯迅: 1881-1936,55歲

同時期的日本人就是湯本求真:1876-1941,65歲。

魯迅,1904年,23歲,進入仙台醫科專門學校學習西醫。1909年,醫學專科肄業,回國謀職,1912做教育部職員。

終其一生,再也沒幹跟醫療相關職業。並且經常寫文章中,對中醫進行了大量的諷刺批判,並將自己父親的病逝,歸罪於中醫。

1981年,湯本求真的紀念碑在兼六園旁的金澤神社內落成,他不僅在日本被譽為漢醫復興之父,而且被譽為中西醫結合的先驅。

同樣的境遇,遭遇不同的選擇,魯迅為什麼那麼反對中醫,我覺得是魯迅他個人的悲哀,也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早年的心裡傷害,埋在潛意識裡,變成了後來在絕望爆發‘吶喊’的力量,也讓讓他的身體在絕望中早早滅亡。

他的遭遇值得同情和理解。

最後用湯本求真的原話來總結今天二羊的分享:

至明治四十三年長女以疫痢殤,恨醫之無術,中懷沮喪,涉月經時,精神幾至潰亂。偶讀先師和田啟十郎所著之《醫界鐵椎》,始發憤學中醫。

經十有八年,其間雖流轉四方,窮困備至,未嘗稍易其志。

用力既久,漸有悟入,乃知此學雖舊,苟能抉其蘊奧而活用之,勝於今日之新法多矣。無如舉世之人,競以歐美新醫相矜炫。中醫之傳,不絕如縷。此餘所為日夜悼嘆者也。

既以稍明此學,不忍終默,竊欲振而起之,故不揣淺陋撰為是書,以俟天下具眼之士。”

魯迅為什麼呢那麼反對中醫,希望看二羊今天這篇,明白了。”終於有人把這個問題講清楚了。“

魯迅是名人,他反對中醫有他的裡有,後世的我們不能一謂的跟風,引用。

他有他反對的深沉原因和理由,你而你呢?

我想你的理由是這樣的:

1、中醫不科學----潛臺詞是,我不懂

2、中醫落後了---潛臺詞是,我理解不了

3、中醫治不好病---潛臺詞是,我被“偽中醫”騙了

4、中醫的存在.....潛臺詞,搶了我的生意

5、中醫治病太慢---恭喜你,傻子太多,大師不夠用


我是中醫二羊,中醫是一種愛好,一種態度,也是一種生活。請關注我的頭條...


中醫二羊

關於中醫的爭論不少。

魯迅在《吶喊》自序中說過:"中醫不過是有意無意的騙子罷了”。

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民國最為言辭犀利的作家,魯迅先生對中醫如此評論,也是事出有因的。


首先父親久病,家庭因為沉重的醫藥費,年幼的他經歷了由小康陷入困頓的生活,不得不成為當鋪的常客。這中間人情的冷漠給他造成了傷害。

遍求名醫,"開方的醫生是最有名的,所用的藥引也奇特,… 然而我父親終於日重一曰的亡故了。"

回想荒謬的求醫經歷,當魯迅在日本學習現代醫學後,對中醫內心是懷疑和排斥的。中醫療效緩慢是一個原因,最厭惡的便是那些稀奇古怪,並無用處的"藥引子"了。

自家經歷說出"中醫騙子"雖不免偏頗。"冬天的蘆根,經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成對的,結子的平地木…",這些稀奇古怪的藥引子的,究竟有沒有用呢?

中藥為什麼常有引子說呢?除去為增強藥效,而使用"黃酒吞服“等常見佐藥,比如生薑大棗之類,開胃氣,調氣血,助藥性,就是常見的“藥引子”。江湖遊醫偏方中離奇的藥引子,則多半是騙人的。

"用極好的梨一個一,二錢冰糖,一錢陳皮,水三碗,梨熟為度,每日清早吃這麼個梨,吃來吃去就好了"。




病極亂投醫,被患者逼極了,於是編出個方子,反正吃不死人,"一來二去,人總是要死的嘛"。王道士這方,正好說明中醫的特點,為醫者忌無方,死馬當活馬醫,合著開些藥減輕痛苦,安慰一下病人家屬,諱言患者絕境的。

所謂名醫,為顯醫術高明,藥引子特別難得,"經霜三年的甘蔗",萬一治不好,你藥引子沒找到,可別怪我。當然也有無德庸醫,借造藥引子撈錢,亦顯得方子神奇。



"又舉一醫,用藥有蟋蟀一對,要原配的,似乎不貞潔的昆蟲,連做藥的資格也喪失了" 你們找到了,醫生說不是原配,吃了沒效怪不著他,或者他手裡才有認證過的,賣個天價,你也得買。

往往家屬為了保險,還要找個風水巫婆,看有沒有惡鬼附體,或前世冤孽尋仇才保險,敲詐你幾道錢才好。

薛寶釵的冷香丸,當然是曹公杜撰,一個和尚給的"海上仙方兒",究竟是仙在哪呢?就在藥引子上。藥引子要牡丹荷芙蓉梅四花之蕊,又要四節氣的雨露霜雪,倘若今年沒有,說不定要等上幾年才湊齊,於富貴之家,麻煩才顯得出氣派。


再者古時巫醫一家,傳統中醫也有迷信成份,故弄玄虛。老版醫書中就有人肉,經血,繩子等作引子,豈不可笑?

所以魯迅言此,雖有偏頗,倒不難理解了。

不知道你聽說過,哪些奇怪的藥引子呢?

元元感謝您的閱讀點評。


元元的天下


光怪駁離

堅決反對魯迅先生的說法,中西醫之爭兩三百年了,早就有了定論了,魯大師是不是被小時候的“人血饅頭”搞怕了,所以來了這麼一句“中醫不過是有意無意的騙子罷了”;還有,魯先生的父親是看中醫然後病故的;還有魯自己就是在東洋學的西醫。所以,這個文學大師的醫學的理念就把腳踏在了西華的那一邊,這個說法,實在是有失偏頗了,把好生生的國粹、國之傳統、國之精華說成了不值一論的江湖騙術了。

西醫呢,大多是物理、化學的療法,都是機械的手段,科學是科學,效果是效果,但是,說得醜陋點,就是跟治理動物一樣的原理,沒有中醫那麼博大精深、沒有中醫那麼人性化、更沒有中醫那麼淵源流長、懸壺濟世、救苦救難於無形之中。


坐看雲起於此時

我認為評價一個人說過的某一句話,如果不放到當時的語境裡面,就下斷言說怎麼樣怎麼樣,絕對有斷章取義的嫌疑。

當年魯迅的父親病重,吐血,肚子發脹。先請的據說是一位名醫,用的藥引都是難尋的,像經霜三年的甘蔗,須到河邊挖的蘆根什麼的。這樣醫了兩年,毫無起色,病情反而厲害起來。

接著又請了另外一位名醫,叫做陳蓮河的。用的藥引更是奇特:原配的蟋蟀一對。魯迅是這樣說的:“似乎昆蟲也要貞潔,續絃或再醮,連做藥的資格也喪失了。”

陳蓮河還開了一種特別的丸藥,說是專治水腫的,叫做“敗鼓皮丸”,字面的解釋就是用破敗的舊鼓皮做成的藥丸。

當服了一百多天的敗鼓皮丸沒有用的時候,陳蓮河斟酌了一番又說道:舌頭是心的靈苗,我有一種丹,點在舌上,我想對水腫可以見效,而且是不貴的,兩塊錢一盒。

可惜這回魯迅的父親不信了,並不肯點那丹。沒多久,被所謂的名醫拖宕了三年之久的周老先生去世了。

後來魯迅東渡日本,接觸西醫,懂得了一些醫理,又憶起先前的那名醫的議論和方藥,喟然感嘆,說出這一句來:中醫不過是有意或無意的騙子罷了。



如果據這一句,就下斷言說魯迅是反對中醫的,未免太聽風即雨了。要說反對,魯迅反對的也是那陳蓮河之流的,故弄玄虛、誤人性命的“名醫”罷了。

請關注從不穿靴子的貓。


從不穿靴子的貓

我也不是學醫的,至於中醫到底有沒有效我並不好發表什麼言論,但我有些話奉勸頭條上的中醫支持者,畢竟一粉頂十黑。

第二,咱都不是學醫的,別道聽途說拿出來用,這種系統性的有那麼多一生都致力於的醫學工作者研究,他們都不敢斷言中醫到底有沒有神奇的效果以及為什麼會有那些效用,我們這些高考後生物都忘了差不多的就不要用道聽途說來混淆視聽了。甚至大部分醫生都不好說,因為他們有知識基礎,可自己並沒有真正深入研究,更何況我們了,所以鍵盤俠自重。

第四,請別老是樹立稻草人好嗎,支持中醫與否和愛國沒有任何關係好嗎。或許有些貶低中醫的人的確是單純的崇洋媚外,但追求真理和愛不愛國沒有關係好嗎,那是不是不支持天圓地方,后羿射日的也都是不愛國?也有外國學者在研究中醫,那是不是他們就不愛自己的國家?

最後,醫學是涉及人性命的大事,進步了是全人類的福音,不論國內國外,同理,跑偏了也是全人類的禍事。現在醫學開始關注中醫,但這不代表中醫就百分百正確,因為是涉及性命,所以不能容忍各種模稜兩可,而且必須要有數據的支持。所以真正支持中醫的,不應該是到處宣揚,甚至不惜為了宣揚到處給人扣帽子黑現代醫學。而應該積極配合現代科學的介入,將那些自己也解釋不清的詞彙變成實打實的科學證明,把藥物的原理和作用分析完全,再加上有科學有力的數據做證明,那麼全世界都將接受中醫,中醫的質疑者那時候也只能老老實實閉嘴。但是,現在在網絡上發表著半吊子理論肆意攻擊別人的,只會讓吃瓜群眾對中醫變得反感。


Leo金雷

中醫是國粹,從《黃帝內經》到《本草綱目》,從扁鵲到孫思邈,中醫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一直髮揮著治病救人的作用,就其實績來看,完全說是騙人的,恐有失偏頗。

畢竟,中醫不同於巫術,靠什麼子虛烏有的信念,而中藥的藥性是有成分分析的科學依據的,好多西藥不也是人工模仿中藥的成分嗎?魯迅之所以發這樣的感慨,無外乎是他遇到了陳蓮河這樣的庸醫,加上他父親確實也不治而亡,所以在他的觀點中偏激、以偏概全的因素會多些。不能把魯迅在特定背景下的論述進行斷章取義的理解,否則會對我們客觀正確認識中醫會帶來不好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