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心理學能治療自己的心理問題嗎?

china-xxf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在我日常的心理諮詢過程中,就經常會給來訪者推薦一些書籍去閱讀,而大部分來訪者,都會表示他們在閱讀之後有所成長和進步。這種成長,有時候來自於從書中學習到了一些有效的技巧(常見的比如時間管理技巧和人際溝通技巧);有時候來自於通過閱讀,啟發了自己不一樣的視角(從自我中心轉變為更中立平等的視角);還有一些時候,成長來自於讀者從書中看到了與自己有相似經歷的案例,從而感受到自己並不孤獨,進而有了戰勝困難的勇氣。

在這裡,特別為題主推薦兩本書《被討厭的勇氣》和《改變的理由》。這兩本書都十分輕鬆易讀,沒有非常專業的詞彙,但是融合了很多經典的心理學理念,非常有助於閱讀的人開啟不同的思維視角,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祝好!


紫花地丁

  我想,你問題的關鍵可能就是“有不開心的童年”。童年塑造著我們的早年人格,塑造著我們大腦的大部分神經連接,也塑造著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情緒體驗方式。從你的描述可以看出來,雖然有著不錯的收入和工作,但卻並不開心。也就是說你的認知功能沒有問題,社會功能也正常,但是右腦對於情緒情感的體驗部分有些問題,格外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言語。我猜想是不是童年的時候,你父母的教育方式讓你感覺到敏感,他們是不是對你有一些挑剔和指責,而缺少對你的無條件積極支持。

  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個孩子從小到大,得接受他人上千次的鼓勵,才能變得對自己比較自信、比較自我悅納,才能感覺到自己的價值感,也才能在人群中更加積極樂觀,做事也更容易通過努力達到目的。相反,如果這個孩子小時候受到更多的是挑剔、指責、或者疏離等,他就會變得自卑、膽小、退縮、自我矛盾或者否定,格外關心別人的看法,願意讚美討好別人,但對自己卻很糾結,不確定。這樣就算外在的學習成績再好,以後的工作再好,TA也很難由內而外感覺到開心,TA會有一種缺乏自我價值的空虛感,也就是俗稱的空心病。

  不過,透過學習和讀書,能幫到你的有限。最好的辦法,還是在閱讀和參與學習、工作坊之外,去尋找適合的心理諮詢的途徑。

  因為你的問題來自於童年,有時是童年的客體關係(與父母等重要養育者的關係)出了問題,導致了自體的不自信,缺乏一定的自我價值感,有一些抑鬱情緒,合適的心理諮詢師能夠幫助你看到自己問題的源頭,能夠和你一起觀照你的抑鬱,干預並且解析你的抑鬱,共同療愈發生於童年的那些創痛,並逐漸消除對你情緒上的那些低落抑鬱的影響,最後幫助你疏通負面情緒,建立高自信,高自尊,減少對別人的敏感,自我悅納,更積極而樂觀地面對人生,體驗到內在的幸福感和價值感,以及充實感。


肖震宇的科學小屋


這是一個很多人都想了解的話題,我們來探討一下。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什麼是“心理問題”。

心理問題分為三種類型:一般性的心理問題、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比如:焦慮、恐懼、強迫症、神經衰弱、歇斯底里、邊緣性人格等)、精神病(比如:躁狂抑鬱雙相人格、精神分裂等)。心理學中把這三種人群分別稱為健康人群、灰色地帶和嚴重疾病人群。

從這個層面來講,一般性的心理問題屬於健康人群的範疇,只是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一些發展性問題、適應性問題。那麼,什麼是發展性問題呢?比如小孩出生後會有一些哭啊、鬧啊這樣的行為,這時候媽媽們就會有心理上的困擾,擔心孩子是否生病或者孩子生病後會出現更嚴重的問題。這些正常性的焦慮都屬於一般性的心理問題,也就是發展性問題,等孩子長大以後,這樣的煩惱就沒有了。

適應性問題是指在社會的活動中,有些是我們參與不進去、不能馬上適應的現象。比如說我們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會出現水土不服,心理上也會有“水土不服”,這就是適應的問題。有的小孩轉學以後,不能適應新的環境,不能很快融入新的人際關係,這時候就會出現心理上的問題。有的孩子從高中考入大學,在高中時他曾是學校的第一名,到了大學以後,他發現班上的學生都是原來學校的第一名,這個時候他就會出現一些適應性的問題,他需要重新調整自己的心態,如果調整不好他就會出現問題。

所以,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要先搞懂是什麼樣的心理問題。如果是一般性的心理問題,通過自己調整是可以解決的。

其次,我們探討解決心理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或者說在人成長和發展的不同階段,因為遇到事情容易產生臨時或長期的心理問題和困擾,解決的途徑和方法可以有這樣兩種:

第一種是向專業的機構、專業的人員進行求助。

第二種就是個人的心理成長。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免疫力,都可以通過成長而不斷地完善和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質,從而去處理自己生活當中的煩惱,修復原來的心理創傷,使自己的心理障礙得以解決,這都是可以的。但是心理成長是一個長期的工作,是要下工夫的,所以我們接下來說一說心理成長的話題。

說到心理成長,其中一種方式就是通過學習使自己知道的知識更多,從而讓自己能達到在認識上的改變。

比如說我原來認為爸爸不愛我,媽媽也不愛我,他們一直打我,所以造成了心理陰影。當我看了好多書之後,我發現很多厲害的人物,很多偉大的人,他們其實也有類似經歷,但是他們對這個事情的看法和我不一樣:不是爸爸媽媽不愛自己,而是自己對這個事情的看法有問題,所以說學習是可以改變認知的。有些問題是認知方面出了問題,認知改變了,一些問題就好了。

心理成長的第二種方式就是實踐。就是你多去做一些事情,比如說,我們經常說小孩子不懂事,不要理他,等他長大了,自己做了父母他就知道了,這就是實踐出真知。

一個人有了經歷,有了體驗,有了這種實踐,他就會產生新的認識。這個認識不是因為知道而是自己完全地體驗到了,知道的那種“知識的知道”只是改變一般的認知,而體驗才可以讓一個人對生活、對生命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這個是深層的認識。

這個認識不是邏輯和道理層面的,這個認知是比較深厚的,所以你要想獲得成長,你要多參與一些事情,多去接觸一些事情,多去讓自己投入進去,最後你才會獲得新的成長。

第三種方式就是參加一些學習性的工作坊和培訓班。比如說有一些心理學老師,他們開的個人成長、婚姻成長的工作坊和培訓班,這樣的訓練班是用快速的方法把學習和實踐(就是前面第一種和第二種)壓縮了,讓你達到學習和實踐的結合。“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名師指路”。

第四種方式就是老師的指引。有時候“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別人已經有經驗了,所以你再把別人的經驗借鑑過來就好。有時候老師對你的一句點撥,正好點到你的關鍵點了,一下子就“一語驚醒夢中人”,然後,從此人生大不同,所以有時候要找老師。

我的回答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一葦渡心

題主你好,如果是輕微的問題,可以通過閱讀心理學書籍來緩解自己的問題。有的心理學書籍,能幫助你看到你的消極的認知模式,在這方面你可以找一些認知方面的書籍來閱讀,可以從比較淺的層次,對你有幫助。

但是大多數人的心理問題不可能通過閱讀心理學書籍得到解決,因為心理問題的形成由來已久,很多心理問題是由於自己被不正確的對待形成的,尤其是和父母的互動中形成的不健康的思維情緒和行為模式,單憑心理學的書籍是沒辦法真正幫助到你。

你說你有不開心的童年,格外在意別人的看法和言語。我猜你小時候可能受到的批評和指責比較多,對自我有很多的懷疑和否定,因為自己對自己內在沒有一個穩定積極的看法,別人的言語和看法會更容易左右你的情緒,從而使自己陷入苦惱之中。能看到你也有很強的動力去改善這一點,比較好的方式就是與諮詢師建立一對一的關係,在諮詢關係中會一點一點探索你成長的經歷,在諮詢關係中得到校正性的對待,真正解決心理問題,需要更多的感受性的體驗。而看書是一個非常理性的過程。所以看書對解決心理問題的幫助會非常的有限。

還有一種比較好的方式,就是參加小組活動。在小組中慢慢的覺察自己的模式,在與人的互動中學習和建立新的模式。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李菊紅

暖心理

我再次強調,不要泛泛而談,不要問寬泛的問題。

要具體,

要明確自己現在的情況,

要明確你的目標是什麼,

要明確做到哪一步是最理想的

要明確理想不實現時,做到哪一步就還能接受

因為每一種心理問題,它的性質,它的強度是不一樣的

如果是焦慮症。同樣的,重度的,推薦吃藥。

不過焦慮症一般沒有抑鬱症那種自殺風險,所以不吃藥也未必會有生命危險。可以心理諮詢或心理之類,或者通過運動、看書,學習心理學自己解決。

需要注意,焦慮和抑鬱,很多人都是同時都有。

如果是精神分裂,沒有別的路子,肯定要吃藥。精神分裂不吃藥好不了。而且要持續吃藥。

如果是雙相情感障礙,也要吃藥。

更因為,每個人所具備的條件是不一樣的

有些人,自學能力強。

有些人,自學能力比較弱。

你說哪一個人,更適合自學來幫助自己?——肯定是前者啊。

還有些人,家人朋友對他很支持。

另一些人,家庭朋友和他的關係不好,他缺少支持。

你說哪一個人,更適合自學來幫助自己?——肯定是前者啊。

所以啊。我們應該看到,選擇什麼方法,適合什麼方法,要考慮很多因素啊!!!


我認為提問者的情況,不太適合通過純粹的自學心理學解決

原因很簡單,你的描述裡,顯示出——你的困難和人際關係直接相關。

你的原話是:

我有很多話想說,目前有不錯的收入和工作,但是並不開心,願意讚美他人,卻總是糾結自己,有不開心的童年,所以格外的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言語。

首先是:「我有很多話想說」。這一句就表達除了你的人際溝通需求。你總不能一直自言自語吧?

其次是:「有不開心的童年」。童年往往和家庭關係有關,或者是其他人際關係。如果是跟父母有心結或矛盾,這個是需要去找機會談論和處理的。一般是先和心理諮詢師討論,然後過渡到和父母談論。

最後是:「所以格外的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言語。」你很在意別人的看法和語言。那你表達出來了嗎?你有告訴別人你的在意嗎?不管是直接還是間接。或者你都憋在心裡?既然你很在意,這就是需要在人際互動中練習的。如果你一直想「我自學心理學」就可以了,而不去和人交流。你的這個情況是沒法改善的——因為你會始終沒有練習的機會。越迴避,越是持續。

心理諮詢因為是和心理諮詢師溝通交流,所以會給你一個機會在諮詢裡練習怎麼樣表達自己、和人建立關係。

所以哪怕你自學心理學,你最終還是要回到人際關係裡去處理的你心理問題。哪怕你不找心理諮詢師,你也要回到你日常的人際關係裡,去完成最後一步。


自學心理學,自學哪一種心理學啊???

心理學的門類太多太大了。

你知道心理學分為多少種嗎?——看看這個回答: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80008705080295694/

簡而言之,我覺得你需要看的主要是三方面——

①發展心理學——這個學科研究人的成長和畢生發展。會解答一些你的童年有關的困惑。推薦看國外的教材,你買最暢銷的就行。

②社會心理學——這個學科研究人和人的互動。尤其是親密關係,你尤其需要學習。


記住少有人走的路有很多版本,這裡推薦的是它的第一部。


照見

心理問題主要可以分為三類:

①一般心理問題,比如一些因為應激事件引起的短暫的心理亞健康狀態,對社會功能的損害不大;

②心理疾病,比如焦慮障礙、抑鬱症,強迫症等;

③嚴重精神障礙,比如精神分裂症,雙相障礙等。

當然有些人通過心理學的學習對自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包括與父母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對自己行為模式的理解,甚至修復心理創傷。這些可以通過將自己的現在與過去做一個鏈接來實現。比如為什麼自己會缺乏安全感?為什麼在關係中總是無法信任別人?可能都和早期成長經歷相關。還有的人是在認知方面可能存在問題,這樣通過認知療法可以做一些改變。


鵜鶘心理夯小七

題主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學習心理學,是我們的福祉,是我們幸福的開始”,這句話是我在學習心理學的過程中,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但是也是最發自內心的一種感嘆。

很多人都以為,學習心理學是不是就能知道別人在想什麼,是不是就可以對他人各種分析,是不是就可以幫助別人···不是的,我想說的是,心理學,學習心理學,最先的自助,然後才是助人。

在心理諮詢中,要成長為一名成熟的諮詢師,需要知識的儲備、完善的督導以及不斷的自我體驗,所以,學習心理學是可以自我療愈的。

心理學可以幫助我們的很多,而且心理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說,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你我每天都是在應用心理學,與人交往、建立親密關係和親子關係,都是與心理學相關,而學習心理學就是不斷自我療愈的過程。

我很有感觸,因為,我自己現在正處於自我療愈的階段。

祝好!


文:高晶

主編:劉瀅

【瀚思心理】:瀚思十三年,專注心理學


瀚思心理

近年來社會上學習心理學、報考心理諮詢師職業證書的人群,普遍可以分為三類:

1、自己有些心理困惑或問題甚至病症,並有所意識,渴望通過學習獲得相關知識,並能對自身有切實的幫助,讓心理狀況有所改善;

2、家裡或身邊人有一些心理狀況,自己渴望通過學習能更有效地協助甚至參與、執行對這些人的心理輔導或干預。

3、對心理學及相關領域有單純興趣愛好的人。

根據題主所問,你或許屬於第1類人。

我有很多話想說,目前有不錯的收入和工作,但是並不開心,願意讚美他人,卻總是糾結自己,有不開心的童年,所以格外的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言語。

從您的描述看,您已經意識到自身有一些心理困惑,在社會交往上有些不適——“格外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言語”,“不錯的收入和工作”並未消減您內心的不快,這已經讓您不得其解,至於是否影響到您正常的工作、學習、生活和休息,您自己應該也有所評估。

從純粹的學習心理學理論知識層面來講,通過學習,您可以多一些對自我心理分析的路徑和辦法,但還是建議您先去與專業、權威的心理科醫生或大型精神衛生中心的心理諮詢師先做先期諮詢,定位自己心理的準確狀況。

如果醫生或者諮詢師評估認為,您只是輕微的心理問題,通過積極的自我調適可以改善,那麼您完全可以通過學習心理學獲得一些幫助。

1、很多人目前有不錯的收入和工作,但是並不開心,不良的情緒是很多人每天面對的

2、願意讚美他人,很多人也這樣以求得和諧的人際關係

3、糾結自己,有不開心的童年——每個人可能都有一些難忘的不愉快的往事,至今干預自己的情緒和心理

4、格外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言語,這樣的人也不止一例的。

相信自己,加油!


遼瀋名醫

讀了心理學業不是對自己的心理發展沒有一點用處,它對個人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下面筆者就來一一列舉分享一下。

一、讀心理學的人會比其他人更能認識自己,從而改變自己的言行。人和人自己都存在不同的心理活動,然而讀了心理學的人更容易理解人們交互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局勢,改變自身認知通過改變自己的言行予以應對。

二、讀心理學的人有助於家庭關係的改善。例如親子關係的改善。讀了心理學後是我們能瞭解心理特徵,讀懂情緒背後的含義,甚至是影響性格的因素,這些技能足達到改善家庭關係的效果。

三、讀心理學的人,有助於人際交往,提高工作效率。讀了心理學後,為人處世、思考問題會有意識的從心理學角度出發,遵循人的心理互動規律辦事。改善不同角色之間的應對方式,從而達到容易讓他人接受的心理氛圍和人際交往環境。

四、讀心理學的人,會比常人多一份自我覺察,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比別人更自律。學心理學能對自己的情緒、語言、行為等有所解讀和控制,會有很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在外人看來就是比一般人更自律。

最後筆者要強調的是讀了心理學並不能將所有心理學知識窮盡,因此所學的心理學是有限的,要是得了心理疾病還是需要找專業的醫生尋求幫助。


鵜鶘心理



請問,只看有關游泳技巧的書籍而不下水練習,能學會游泳嗎?

實踐出真知。心理問題,一是求助專業的心理醫生,二是可以自己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學會領悟做人做事的道理,經常反思自己心理問題的癥結所在,久病成良醫。人們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即使藥店裡的專業藥師,在某些方面,也不見得比常吃一類藥的消費者經驗豐富,對於那些有高學歷背景的消費者,其在醫藥某些方面的專業素養是讓行內人士都非常欽佩的。

讀心理學,對於瞭解一個人的心理也許會有所幫助。然而,相關書籍要麼大部頭,專業性太強,讀通、讀透有困難;再一個,書的內容相對是恆定的,有片面性、侷限性,沒有專業老師的指導,初學者抓不住重點,容易錯誤理解原文的意旨,學到似是而非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