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結婚還是再等等更好的……

婚戀中的權衡和比較可以比較明顯的凸顯當事人的三觀和自己渴望從對方彌補的地方”,下面介紹一個真實的例子

最近小a來諮詢,小a是上海本地人,教師,月工資1萬多,1.61米,容貌白皙,但是不是特別漂亮,家庭條件一般,但是父母都有醫保和退休工資,自己在二環有房,現在還貸。小b男方:上海本地派出所公務員,1.75米,140斤,月薪1.5+,父母因為生意虧本所以他要幫忙還債,為人踏實,讓人安心,會健身減肥,會投資理財,我們在一起,基本都是聽我的,他在上海郊區有房,但是和父母一起住,我的要求他基本都能滿足,有存款30萬,雖然讓人安心,但是和他深入瞭解後,發現,他很乏味,而且分析問題不是很深刻,人的靈活性很差,我父母都見過他,都是說:“這人可以,人無完人”,

可是我呢?

我擔心這種比我還差的條件能不能很好的給我安全感,很迷惘,難道就是他了?我現在也不小了,都32了,他也35了,可是沒有讓我有非他不嫁的感覺,心態不平衡,不甘心自己就非他不可了呢? 可是年齡擺在那裡,大家都是不是還有很多時間去選擇,我該怎麼辦?

我方分析:

現代人的婚戀觀,可是說是情感基礎上的動態價值波動平衡,大家都想找到比現有的自身條件優越或是自己所看重方向優越的異性,

選擇結婚還是再等等更好的……

比如你是男方,你想找到容貌清新豔麗,身材玲瓏有致、家庭富足的年齡二十左右的理想伴侶,性格開朗、溫柔等;女方想找到:年齡相差6歲以內,經濟條件優越、有能力、容貌俊朗,性格溫和,有知識文化內涵,紳士幽默體貼,專一的男士。

可是,你如果是有這麼好的條件的女孩或男子,相對應的可選擇的範圍就很廣泛,因為擁有這樣理想型的人是少數,舉個例子比如:女孩理想的男方就是彭于晏,男方理想的就是趙麗穎,那麼找這樣的女孩或男孩做為伴侶,你自身如果是個普通人的話,你會不會覺得有一定的壓力,也就是說,你把彭于晏這樣的作為自己結婚的對象,那麼起碼你的容貌和身材及家庭條件肯定不是一般的範圍,這樣你才覺得你配的上他,否則你自己會覺得自己是高攀人家,畢竟別人的價值比較高;

選擇結婚還是再等等更好的……

西北部婚戀觀偏好

那就小a來說,她以現在自身的條件為標準,那麼小b的條件沒有小a好,因為小a有自己的住房(雖然貸款中),但是小a父母有房將來會給小a,小b的房子要和父母一起住,沒有自己的房子,而且還要還債,僅有30w存款,估計籌備婚禮,添置些傢俱和裝修就沒了, 從小a的自述中,也正是因為小b的條件不是很高,所以就有了,“他的靈活性差,人很乏味等等”,如果換個角度,小b多金多房,再加上公務員的身份和收入,那麼小a所擔心的什麼靈活性差,就變成了穩重;乏味就可以理解成踏實專一。換句話說,如果小b的條件優越於小a,那麼以小a的條件也不見得能在小b的面前話語權很高,而且和小a 競爭的女孩子,那些條件不見得優於小a,但是容貌體型都姣好的靚麗女孩可能更加吸引小b。

選擇結婚還是再等等更好的……

適婚男

也就是在外在條件的波動中,大家的心態都會隨之波動,小a如果想找條件更好的,那麼就要接受也許對方心眼靈的同時也不是很聽小a的話,而且對於異性的吸引力更大,可能出軌的幾率也大,不見得專一,而且小a也要犧牲時間成本,比如再有3年找不到合適的,小a的條件明顯就降低了,甚至小b這樣的男子都不想找這麼大年紀的女子了,那麼小a的價值就和小b的差距縮小了,所以小a的選擇就是:要不就和小b一起共同打造更優越條件的平凡生活;要不就努力提高自己的價值,廣泛地結交更多異性,從中遴選自己的伴侶,當然要增加時間成本的風險。

選擇結婚還是再等等更好的……

南方各地婚戀觀偏好

但是,想要自己在一段彼此的條件在一個波動中達到平衡,那麼就要自己不只從眼前的狀態和價值上考慮,要從長遠角度和自身的特點角度,動態地分析是否能夠在相對長久的時間,兩個人會比較穩定地愉快的生活。如果你認為可以就認真交往;認為不行就即時說明,做到不耽誤別人,同時也要留有餘地,朋友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